3 概述
4 《黃帝內經》的簡稱·《內經》
《內經》為醫書名[1]。《內經》為《黃帝內經》的簡稱[2]。《黃帝內經》為書名[3]。包括《黃帝內經靈樞》及《黃帝內經素問》[3]。成書約于戰國至秦漢時期,托名黃帝所傳,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理論著作[3]。原書十八卷,即《黃帝內經素問》和《針經》(唐以后的傳本改稱《黃帝內經靈樞》)各9卷[3]。書中以醫藥理論為主,兼及針灸、方藥的治療[3]。書中有關針灸、經絡的論述,為后世針灸學發展奠定了基礎[3]。
5 經脈內行于臟腑的部分·內經
內經指行于臟腑的經脈[1]。內經為經脈內行于臟腑的部分[2]。與外行于體表肢節的部分(即外經)相對而言[2]。《黃帝內經太素》:“……十二經脈,入腑臟者,以為內經。”
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1.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19.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18.
古籍中的內經
- 《中國醫籍考》:[卷一]醫經(一)
經十八卷。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亦有所亡失。其論遐遠。然稱述多。而切事少。...
- 《中國醫籍考》:[卷七]醫經(七)
幽賾。殆難窮覽。越人乃采摘英華。抄撮精要。二部經內。凡八十一章。勒成滾動條。伸演其首。探微索隱。傳...
- 《證治準繩·傷寒》:[卷八]脈法
解散則愈彼邪氣結甚水又不能制火土又不能制水故當劇內經曰一候后則病二候后則病甚三候后則病危也○一候五日...
- 《傷寒證治準繩》:[卷八]脈法
解散則愈彼邪氣結甚水又不能制火土又不能制水故當劇內經曰一候后則病二候后則病甚三候后則病危也○一候五日...
- 《中國醫籍考》:[卷四]醫經(四)
〔袁氏(仁)內經疑義〕未見王畿袁參坡小傳曰。參坡袁公名仁。字良貴。浙西嘉善人也。洞識性命之精。而未嘗...
- 更多古籍中的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