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nǎo hù
2 英文參考
Brain Window[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Naohu[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Nǎohù GV17[中國針灸學詞典]
door of brai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nǎohù[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V1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U1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4 經穴名·腦戶
穴位 | 腦戶 | ||
漢語拼音 | Naohu | ||
羅馬拼音 | Naohu | ||
美國英譯名 | Brain Window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GV17 | |
日本 | 17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VG16 | |
富耶氏 | IVG16 | ||
德國 | LG16 | ||
英國 | Gv17 | ||
美國 | Go17 |
腦戶為經穴名(Nǎohù GV17,DU17)[1][2]。出《黃帝內經素問·刺禁論》。別名會額(《針灸甲乙經》),匝風(《針灸甲乙經》),合顱(《外臺秘要》),仰風(《太平圣惠方》),迎風(《醫心方》)。屬督脈[1]。腦戶是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1]。腦即腦髓,戶即門戶,督脈循脊上行入腦,此穴在枕部,相當于脈氣入腦的門戶,故名腦戶[1]。腦戶穴主要用于治療頭面、眼目等部位及神志疾患:如風眩頭痛,頭重項強,面赤,音啞,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痙攣,視物不清,目黃,癭瘤,頭痛,頭暈,項強,失音,頭重風眩,面痛,面腫,目赤目痛,不能遠視,喑不能言,舌本出血,癲狂,癇證,瘛疭,頸項強痛,失眠,枕神經痛,頭重,面赤目黃,眩暈,視神經炎等。
4.1 腦戶穴的別名
會額(《針灸甲乙經》),匝風(《針灸甲乙經》),合顱(《外臺秘要》),仰風(《太平圣惠方》),迎風(《醫心方》)。
4.2 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刺禁論》: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
4.3 穴名解
腦即腦髓,戶即門戶,督脈循脊上行入腦,此穴在枕部,相當于脈氣入腦的門戶,故名腦戶[1]。
腦,指腦髓。戶,出入通行之處為戶。此穴在風府上1.5寸,當枕外粗隆上方,督脈上頭通腦,本穴為其入腦之門。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當由本穴透出下行也,因名腦戶。[3]
4.4 特異性
腦戶是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1]。
4.5 所屬部位
后頭[4]
4.6 腦戶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腦戶穴在頭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2.5寸,風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緣凹陷處[5]。
腦戶穴位于頭部,枕外隆凸的上緣凹陷中。正坐或俯伏取之[1]。
腦戶穴位于頭正中線,風府穴直上1.5寸,當枕骨粗隆上緣凹陷處[6]。
俯伏坐位。腦戶在頭部,后發際正中直上2.5寸,風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緣凹陷處。
腦戶穴在督脈的位置
腦戶穴在后頭部的位置
腦戶穴在后頭部的位置
腦戶穴在后頭部的位置(肌肉)
腦戶穴在后頭部的位置(骨骼)
4.7 腦戶穴的取法
正坐或俯伏,于頭部中線,枕骨粗隆上緣之凹陷處取穴。
腦戶穴位于頭部,枕外隆凸的上緣凹陷中。正坐或俯伏取之[1]。
正坐或俯臥位,于后正中線與枕外隆凸的上緣交點處的凹陷處取穴,橫平玉枕穴[7]。
快速取穴:正坐或俯臥,在后正中線上,枕外粗隆上緣的凹陷處即是腦戶穴[8]。
4.8 腦戶穴穴位解剖
腦戶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枕額肌枕腹之間、腱膜下疏松組織。布有枕大神經的分支和枕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4.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枕額肌枕腹之間→腱膜下疏松組織[1]。
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枕腹[9]。
4.8.2 穴區神經、血管
布有枕大神經分支和左右枕動、靜分支[6]。
4.9 腦戶穴的功效與作用
腦戶穴有清熱散風之功(針刺啞門、風府、腦戶之穴時需慎之又慎,不宜深刺)。主治癇證,頭暈,頸項強痛。[3]
4.10 腦戶穴主治病證
腦戶穴主要用于治療頭面、眼目等部位及神志疾患:如風眩頭痛,頭重項強,面赤,音啞,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痙攣,視物不清,目黃,癭瘤,頭痛,頭暈,項強,失音,頭重風眩,面痛,面腫,目赤目痛,不能遠視,喑不能言,舌本出血,癲狂,癇證,瘛疭,頸項強痛,失眠,枕神經痛,頭重,面赤目黃,眩暈,視神經炎等。
腦戶穴主要用于治療頭面、眼目等部位及神志疾患:如風眩頭痛、頭重項強、面赤、音啞、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痙攣、視物不清、目黃、癲癇及癭瘤腫痛等[1]。
腦戶穴主治頭痛、頭暈、項強、失音、癲癇[9]。
腦戶穴主治頭痛,頭暈,頭重風眩,面痛,面腫,目赤目痛,不能遠視,喑不能言,舌本出血;癲狂,癇證,瘛疭;癭瘤,頸項強痛[7]。
腦戶穴主治癲癇,頭暈,失眠,項強,瘖不能言;以及枕神經痛等[6]。
頭痛頭重,面赤目黃,眩暈,癭瘤,視神經炎。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禁灸,灸之令人啞。
4.11.3 按摩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禁灸,灸之令人啞。《黃帝內經素問》云:“刺腦戶中腦立死。”蓋謂刺之過深,傷及腦髓也。總觀本穴大意,針灸俱不相宜。按腦喜清涼,養生家按摩腦后兼以搓敲,能使頭目清爽,乃由腦戶穴放出頭部郁熱也。或問既然不宜針灸,又云能治頭目癲癇等癥,為針醫者何以措手?答凡屬針灸俱不宜之穴位,可用按摩法行之。譬如嬰兒皮肉嬌嫩,全身穴位均在禁例,故古圣創立推拿治法,專為小兒科設也。成人有畏灸畏針者及穴位之禁針禁灸者,均可按摩之。[3]
4.12 腦戶穴的配伍
腦戶穴配通天、腦空治頭重痛;配人中、廉泉、涌泉治喑不能言[1]。
腦戶配通天、腦空,有行氣去濕的作用,主治頭重痛。
腦戶配膽俞,意舍、陽綱,有疏肝泄膽、清熱去濕作用,主治目黃、脅痛,食欲不振。
腦戶配聽會、風府、聽宮、翳風,治骨酸、眩狂、瘛疭、口噤、喉鳴沫出、喑不能言[7]。
腦戶配膽俞、意舍、陽綱,治目黃[7]。
4.13 特效按摩
揉按腦戶穴3~5分鐘,可有效緩解工作或心理壓力引起的頭痛[8]。
4.14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素問》:刺中腦戶,入腦立死。
《針灸甲乙經》:督脈、足太陽之會。
《針灸甲乙經》:痘,目不眴,刺腦戶。寒熱,刺腦戶。頭重頂痛,目不明,風到腦中寒,重衣不熱,汗出,頭中惡風,刺腦戶主之。癲疾,骨酸,眩,狂,口噤,羊鳴,刺腦戶。喑不能言,刺腦戶。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目睛痛不能遠視,面赤目黃頭腫,可灸七壯,亦不可妄灸,令人失音。
《針灸大成》:主面赤目黃,面痛,頭重腫痛,癭瘤。
《針灸聚英》:引銅人,禁灸,灸之令人啞。或灸七壯,妄灸令人喑。
4.15 腦戶穴研究進展
4.15.1 對血壓的影響
4.15.2 對血細胞的影響
研究發現針刺腦戶可使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數下降,也可使80%例次的淋巴細胞增加[7]。
5 人體部位名·腦戶
腦戶為人體部位名[1]。指頭的后方,枕骨部位[5]。見《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
6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5.
- ^ [2]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6-127.
- ^ [3]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4]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9.
-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5.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0.
- ^ [8]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9]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6-127.
古籍中的腦戶
- 《經穴匯解》:[卷之一]頭面部第一
。詳于奇穴部。腦戶(素問)一名匝風(作各切)一名會額(甲乙)一名合顱(外臺)跳骨上。強間后一寸五分。...
- 《證治準繩·雜病》:[第七冊七竅門上]目
迎東證】謂目見東南二風則澀痛淚出,西北風則否。與迎風赤爛、迎風淚出、末同而本異。各證不論何風便發,此...
- 《審視瑤函》:[卷一]識病辨癥詳明金玉賦
肝,白膜侵睛,金凌木。迎風極癢肝之虛,迎風刺痛肝邪實。陽虛頭風夜間暗,陰虛腦熱早晨昏。日間痛者是陽...
- 《銀海精微》:[卷下]治小兒疳傷
氣藥皆不效此何疾也?予曰∶孫真人云,目之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中,邪中于頭,逢身之虛,其人沉則隨目系...
- 《素問經注節解》:[外篇卷之六]氣府論
,(謂神庭、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后頂、強間、腦戶,八穴也,其正發際之中也。神庭在發際直鼻,督脈足...
- 更多古籍中的腦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