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mǔ jīng yè
2 英文參考
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viticis negundo,foliu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leaf of negundo chastetre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olium Viticis Negundo(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 leaf[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牡荊葉
牡荊葉為中藥名,出《名醫別錄》。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 -Mazz. 的新鮮葉[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Folium Viticis Negundo(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 leaf(《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牡荊葉的別名
7 來源
牡荊葉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sieb. et Zucc.) Hand. -Mazz.的葉[2]。
牡荊葉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 -Mazz. 的新鮮葉[1]。
8 原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絨毛。葉對生,掌狀5出復葉,小葉片邊緣有多數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或稍有毛。圓錐狀花序頂生;花萼鐘形,頂端有5齒裂;花冠淡紫色,頂端有5裂片。果實球形,黑色。花果期7~11月。
生于山坡路旁。
9 產地
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
10 采收與初加工
夏、秋季枝葉茂盛時采收,曬干。
11 生藥性狀
葉多皺縮,破碎,暗綠色,葉柄長2~5cm,有細溝紋,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短茸毛。小葉片展平后呈橢圓狀披針形,長6~9cm,寬2~3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級具鋸齒;上表面葉脈被細毛,下表面主脈明顯突起、脈上毛較密,中間3片小葉有小葉柄。氣香,味微苦、辛。
12 性味歸經
牡荊葉味苦、辛,性平[2]。
13 功效與主治
治感冒發熱,風濕痛,久痢,急性胃腸炎,慢性支氣管炎,血淋,乳癰初起:煎服,9~15g[2]。
14 化學成分
牡荊葉含揮發油,其組成與牡荊子揮發油基本一致[2]。還含健胃苦味有效成分穗花牡荊苷以及牡荊內酯(Vitexilactone)、艾黃素 (Artemetine)、對羥基苯甲酸等[2]。
牡荊葉含揮發油,油中有a-蒎烯、莰烯、桉腦、對-傘花為莖、丁香酚、β-丁香烯、氧化丁香烯、β-欖香烯。
15 藥理作用
牡荊葉對小鼠有祛痰、鎮咳、鎮靜作用。
牡荊葉可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和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吞噬能力[2]。
16 牡荊葉的藥典標準
16.1 品名
牡荊葉
Mujingye
VITICIS NEGUNDO FOLIUM
16.2 來源
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Vitei negundoL.var.canna-6i folia(Sieb.et Zucc.)Hand.-Mazz.的新鮮葉。夏、秋二季葉茂盛時采收,除去莖枝。
16.3 性狀
本品為掌狀復葉,小葉5片或3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中間小葉長5~10cm,寬2~4cm,兩側小葉依次漸小,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兩面沿葉脈有短茸毛,嫩葉下表面毛較密;總葉柄長2~6cm.有一淺溝槽,密被灰白色茸毛。氣芳香,味辛微苦。
16.4 鑒別
本品橫切面:上表皮細胞排列較整齊,上、下表面均有毛茸,下表面毛茸較多。葉肉柵欄組織為3~4列細胞,海綿組織較疏松。主脈維管柬外韌型,呈月牙形或“U”字形,“U”形的凹部另有1—5個較小的維管束;周圍薄壁細胞可見紋孔;上、下表皮內方有數列厚角細胞。
本品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呈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垂周壁波狀彎曲;菲腺毛1~4細胞,先端細胞較長,表面有疣狀突起;腺鱗頭部4細胞,直徑約至55μm,柄單細胞;小腺毛少見,頭部1~4細胞,直徑約至25μm,柄l~3細胞,甚短。下表皮細胞較小,長17~30(45)μm,直徑12~25μm,垂周壁微彎曲或較平直;氣孔不定式,直徑15~20μm,副衛細胞3~6個;非腺毛、腺鱗和小腺毛較多。
16.5 性味與歸經
微苦、辛,平。歸肺經。
16.6 功能與主治
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嗽痰多。
16.7 用法與用量
鮮用,供提取牡荊油用。
16.8 貯藏
置陰涼處。
16.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7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牡荊葉的方劑
- 源吉林甘和茶
梗193g龍膽48g旋覆花145g甘草241g牡荊葉(嫩葉)2760g千里光(嫩葉)2422g玉葉...
- 王不留行湯
兩,桃東南枝5兩,東引茱萸根皮5兩,蛇床子3升,牡荊子3升,苦竹葉3升,蒺藜子3升,大麻仁1升。功效...
- 枳殼羌活丸
活(去蘆頭)牡荊實人參各45克防風(去叉)芍藥白茯苓(去黑皮)白芷各60克細辛(去苗葉)當歸(切,...
- 胡麻膏
大麻仁1兩,桑根白皮1兩,辛荑1兩,桑寄生1兩,牡荊子1兩,防風3兩(去蘆頭),杏仁3兩(湯浸,去皮...
- 紫石門冬丸
去心)3兩,紫葳3兩,甘草(炙)3兩,桂心3兩,牡荊子3兩,烏頭(炮)3兩,干地黃3兩,辛夷仁3兩,...
- 更多用到中藥牡荊葉的方劑
用到中藥牡荊葉的中成藥
- 源吉林甘和茶
梗193g龍膽48g旋覆花145g甘草241g牡荊葉(嫩葉)2760g千里光(嫩葉)2422g玉葉...
- 金蓮清熱顆粒
8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40nm。理論板數按牡荊苷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牡...
- 柏子仁丸
,菴(艸閭)子1兩,菟絲子(酒浸,別搗末)1兩,牡荊子半兩,青葙子半兩,五味子半兩,蛇床子半兩,桂(...
- 五味子丸
平圣惠方》卷七十方之五味子丸:組成:五味子1兩,牡荊子1兩,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干,別杵為末),...
- 更多用到中藥牡荊葉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牡荊葉
- 《千金翼方》:[卷第十九·雜病中]雜療第八
枝節煮以釀酒,主風痹歷節。燒取,療疥及癩瘡良。牡荊葉主久痢,霍亂轉筋,血淋,下部瘡濕。薄腳,主香港...
- 《本草乘雅半偈》:[第八帙]香薷
荊芥,花似水蘇,氣味則迥別也。一種葉大莖方,似牡荊葉而尖小;一種葉最細,僅高數寸,葉似落帚,芬芳轉...
- 《本草綱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藥]強中
。同浮萍、蛇床煎洗。)阿月渾子木皮茱萸槐花松毛牡荊葉木蘭皮白礬紫稍花【敷撲】五味子(陰冷。)蒲黃蛇...
- 《本草經集注》:[草木上品]牡荊實
下氣。生河間南陽冤句山谷,或平壽、都鄉高堤岸上,牡荊生田野。八月、九月采實,陰干。(得術、柏實、青葙...
- 《炮炙全書》:[卷第三木之屬]荊瀝
以器承取,熱服或入亦圖經曰∶牡荊俗名黃荊是也,枝莖堅勁,作科不作蔓,葉如蓖麻,更疏瘦,花紅作穗,實...
- 更多古籍中的牡荊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