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金匱》卷中
2.1 木防己加茯苓芒消湯的別名
2.2 組成
2.3 主治
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10日,醫吐下之不愈,用木防己湯后三日復發。心下痞堅而悸。
2.4 木防己加茯苓芒消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納芒消,再微煎,分2次溫服。微利則愈。
2.5 各家論述
《法律》:木防己味辛溫,能散留飲結氣,又主肺氣喘滿;石膏辛甘微寒,主心下逆氣,清肺定喘;人參甘美,治喘消膈飲,補心肺不足;桂枝辛熱,通血脈,開結氣,宣導諸氣。在氣分,服之即愈。若飲在血分,深連下焦,必愈而復發,故去石膏氣分之藥,加芒消入陰分,開痞結,消血。石膏與茯苓,去心下堅,且伐腎邪也。
2.6 附注
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消湯(原書卷中)、防己加茯苓芒消湯(《醫醇剩義》卷三)。
古籍中的木防己加茯苓芒消湯
- 《本草易讀》:[本草易讀卷五]防己百五十三
滿心下痞,面赤黎黑,脈沉緊者。(諸方第一。)防己茯苓湯防己黃桂枝茯苓甘草水煎服。治皮水腫,按之沒指。...
- 《張聿青醫案》:[卷十二]風痹
樸(七分)酒炒木防己(一錢五分)制半夏(一錢五分)煨天麻(一錢五分)青防風(一錢)茯苓(三錢)茅術(...
- 《本草品匯精要》:[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草之走
無毒附木防己蔓生防己(出神農本經)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水腫風腫去膀...
- 《本草撮要》:[卷一草部]【防己】
腫。木防己得防風、葵子通小便淋澀。足傷寒濕為香港腳。寒濕郁而為熱。濕則腫。熱則痛。防己為主。溫加苡仁...
- 《也是山人醫案》:臂痛
皮(一錢)當歸(一錢五分)木防己(一錢五分)片姜黃(一錢)防風根(六分)加酒炒桑枝(一兩)蘇(三五)...
- 更多古籍中的木防己加茯苓芒消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