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拉丁名
- 5 英文名
- 6 牡丹皮的別名
- 7 牡丹皮的處方用名
- 8 牡丹皮的來源
- 9 牡丹皮的原植物形態
- 10 牡丹皮的產地
- 11 牡丹皮的采收與初加工
- 12 牡丹皮的生藥性狀
- 13 牡丹皮的炮制
- 14 牡丹皮的性味歸經
- 15 牡丹皮的功效與主治
- 16 牡丹皮的化學成分
- 17 牡丹皮的藥理作用
- 18 牡丹皮的用法用量
- 19 牡丹皮的運用
- 20 牡丹皮的藥典標準
- 21 參考資料
- 附:
1 拼音
mǔ dān pí
2 英文參考
moutan corte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outan corte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eony root bark[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ree peony bark[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OUTAN CORTEX[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Cortex Moutan Radicis(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ree peony root bark[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牡丹皮
牡丹皮為中藥名,出《珍珠囊》。是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1]。牡丹皮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裂縫,略向內卷曲或張開,長5~20cm,直徑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樣突起和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淡粉紅色,粉性。氣芳香,味微苦而澀。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紅棕色或淡灰黃色,有時可見灰褐色斑點狀殘存外皮。牡丹皮炭呈黑褐色,氣香,味微苦而澀[1]。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1][2]。歸心、肝、腎經[1][2]。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能[1]。用于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跌撲傷痛,癰腫瘡毒[2]。生牡丹皮長于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用于溫毒發斑或發疹,陰虛發熱,無汗骨蒸,腸癰,癰腫瘡毒,肝火頭痛,經閉,痛經,跌打損傷[1]。牡丹皮炭清熱涼血作用較弱,具有止血涼血作用,常用于血熱出血[1]。
4 拉丁名
Cortex Moutan Radic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tree peony root bark (《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牡丹皮的別名
丹皮、粉丹皮、木芍藥、洛陽花。
丹皮、粉丹皮[3]。
7 牡丹皮的處方用名
丹皮、粉丹皮[3]。
8 牡丹皮的來源
牡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1]。
9 牡丹皮的原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二回三出復葉,頂生小葉長達10cm,3裂近中部,裂片上產3淺裂或不裂,側生小葉較小,斜卵形,不等2淺裂或不裂,上面綠色,下面有白粉,中脈有疏毛或近無毛。花單生枝頂,萼片5;花瓣5,或重瓣,白色、紅紫色或黃色,倒卵形,先端常2淺裂;雄蕊多數;花盤杯狀,紅紫色,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裂開;心皮5,密生柔和。骨朵果卵形,密生褐黃色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
10 牡丹皮的產地
全國廣為栽培。主產于安徽、四川、甘肅、陜西、湖北、湖南、山東、貴州。
牡丹皮主產安徽、四川、甘肅、陜西、湖北、湖南、山東、貴州等地[3]。
11 牡丹皮的采收與初加工
12 牡丹皮的生藥性狀
12.1 牡丹皮
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裂縫,略向內卷曲或張開,長5~20cm,直徑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樣突起和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淡粉紅色,粉性。氣芳香,味微苦而澀。(《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2.2 刮丹皮
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紅棕色或淡灰黃色,有時可見灰褐色斑點狀殘存外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3 牡丹皮的炮制
宋代則有酒浸、焙制(《傳信適用方》)、炒(《背疽方》)、煮制(《女科百問》)等炮制方法[1]。
元代有燒灰存性(《十藥神書》)和“鍘細用”(《衛生寶鑒》)[1]。
明代有醋制(《仁術便覽》)、酒洗(《濟陰綱目》)、童便浸炒(《審視瑤函》)等炮制方法[1]。
清代還有面裹煨(《外科證治全生集》)、炒焦(《吳鞠通醫案》)等方法[1]。
13.1 牡丹皮的炮制方法
13.1.1 牡丹皮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篩去碎屑[1]。
13.1.2 牡丹皮炭
取凈牡丹皮片,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黑褐色,內部黃褐色,噴淋少許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干,篩去碎屑[1]。
13.2 成品性狀
牡丹皮為中空的類圓形薄片[1]。外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栓皮脫落處呈粉紅色[1]。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常見發亮的晶點[1]。質脆,粉性[1]。有特殊香氣,味微苦而澀[1]。
牡丹皮炭呈黑褐色,氣香,味微苦而澀[1]。
13.3 炮制作用
生牡丹皮長于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用于溫毒發斑或發疹,陰虛發熱,無汗骨蒸,腸癰,癰腫瘡毒,肝火頭痛,經閉,痛經,跌打損傷[1]。如治溫熱病、身熱發疹的化疹湯(《溫病述要》);治陰虛發熱的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及腸癰初起的大黃牡丹皮湯(《金貴要略方論》)[1]。
炒炭后清熱涼血作用較弱,具有止血涼血作用,常用于血熱出血[1]。如治吐血、衄血等的十灰散(《十藥神書》)[1]。
13.4 炮制研究
牡丹皮中含有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和牡丹酚新苷[1]。還含有芍藥苷,氧化芍藥苷,苯甲酰芍藥苷,苯甲酰氧化芍藥苷和鞣質等成分[1]。
13.4.1 對化學成分的影響
丹木(丹皮根木質部)和牡丹皮的化學成分比較研究表明,丹木中所含化學成分與丹皮相似,并且細根的丹皮酚和單萜苷均較粗根為高[1]。丹木僅占全根重的10%,丹皮和全根在相同條件下進行提取,總提取物收率相近似[1]。有人對牡丹皮在切片前軟化處理中丹皮酚的損失情況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其損失量為:水淋法<水洗法<水浸泡24小時淋潤<浸泡至軟[1]。干燥時陰干又比烘干損失小[1]。實驗表明,各炮制品中丹皮酚的含量比生品均有下降,尤以丹皮炭損失最多,其丹皮酚的含量為生品的1/5~1/4,可能由于丹皮酚易揮發所致[1]。其含量順序是生丹皮>炒丹皮>酒炒品>酒蒸品>炒焦品>炒炭品[1]。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不同工藝條件所炮制丹皮炭中丹皮酚的含量進行測定,結果表明,隨著炮制溫度的增高和加熱時間的延長,丹皮酚的含量逐漸降低[1]。各炮制品丹皮苷含量卻比生品高約4~12倍[1]。其順序是酒炒品>炒黃品>酒蒸品>炒焦品>炒炭品>生品[1]。丹皮炒炭后鞣質含量增加不明顯,但具有強致癌作用的成分苯并(α)芘含量卻大幅度下降[1]。
13.4.2 對藥理作用的影響
丹木與丹皮水提取液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抑制纖維蛋白酶原活性及抗纖維蛋白原作用等藥理活性相同[1]。甲醇提取液對抑制纖維蛋白溶酶活性及抗纖維蛋白原的作用,丹木比丹皮強[1]。
13.4.3 工藝研究
采用正交試驗法,對丹皮炭的炮制工藝進行優選[1]。結果表明,丹皮炭的最佳炮制工藝為250℃,炒制10分鐘,該炮制品的多種微量元素含量明顯升高[1]。
13.5 貯存方法
14 牡丹皮的性味歸經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1][2]。歸心、肝、腎經[1][2]。
15 牡丹皮的功效與主治
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能[1]。用于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跌撲傷痛,癰腫瘡毒[2]。
主治熱病發斑,吐血,衄血,熱病后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驚癇,經閉,痛經,癥瘕,跌損瘀血,腸癰,癰瘍腫毒,潮熱[3]。
生牡丹皮長于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用于溫毒發斑或發疹,陰虛發熱,無汗骨蒸,腸癰,癰腫瘡毒,肝火頭痛,經閉,痛經,跌打損傷[1]。如治溫熱病、身熱發疹的化疹湯(《溫病述要》);治陰虛發熱的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及腸癰初起的大黃牡丹皮湯(《金貴要略方論》)[1]。
牡丹皮炭清熱涼血作用較弱,具有止血涼血作用,常用于血熱出血[1]。如治吐血、衄血等的十灰散(《十藥神書》)[1]。
牡丹皮為眼科常用清熱涼血藥,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
(1)用于血熱妄行所致眼底出血,前房積血,白睛溢血等。常與地黃、蒲黃、赤芍配伍.又可用于熱伏血分,骨蒸煩熱,常與青蒿、鱉甲配伍應用。
(2)用于胞瞼紅赤瘡腫,白睛紅赤,抱輪紅赤及眼底脈絡迂張等。本品能活血散瘀,可與赤芍、郁金等配伍。
16 牡丹皮的化學成分
牡丹皮中含有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和牡丹酚新苷[1]。還含有芍藥苷,氧化芍藥苷,苯甲酰芍藥苷,苯甲酰氧化芍藥苷和鞣質等成分[1]。
牡丹皮含牡丹皮原甙(paeonolide)、牡丹酚(paeonol)、芍藥甙(paeoniflorin)、羥基芍藥甙、苯甲酰芍藥甙及揮發油。
根含牡丹皮酚、牡丹皮苷、牡丹皮原苷、芍藥苷(Paeoniflorin)、揮發油及植物甾醇等[3]。
17 牡丹皮的藥理作用
甲醇提取液對抑制纖維蛋白溶酶活性及抗纖維蛋白原的作用[1]。
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白喉、痢疾、傷寒、副傷寒等桿菌有抑制作用[3]。
煎劑、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煎劑對實驗動物均有降壓作用[3]。
牡丹酚對小鼠有鎮靜、催眠、鎮痛、解熱、抗炎和抗驚厥作用[3]。此外,還能抑制大鼠胃液分泌,防止小鼠的應激性胃潰瘍;對腸管、子宮有解痙作用[3]。
牡丹皮還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對動物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3]。丹木與丹皮水提取液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抑制纖維蛋白酶原活性及抗纖維蛋白原作用[1]。
18 牡丹皮的用法用量
煎服:6~9g[3]。
孕婦慎用[3]。
19 牡丹皮的運用
20 牡丹皮的藥典標準
20.1 品名
牡丹皮
Mudanpi
MOUTAN CORTEX
20.2 來源
本品為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細根和泥沙,剝取根皮,曬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曬干。前者習稱連丹皮,后者習稱刮丹皮。
20.3 性狀
牡丹皮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裂縫,略向內卷曲或張開,長5~20cm,直徑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樣突起和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淡粉紅色,粉性。氣芳香,味微苦而澀。
20.3.1 刮丹皮
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紅棕色或淡灰黃色,有時可見灰褐色斑點狀殘存外皮。
20.4 鑒別
(1)本品粉末淡紅棕色。淀粉粒甚多,單粒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3~16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飛鳥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草酸鈣簇晶直徑9~45μm,有時含晶細胞連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含數個簇晶。連丹皮可見木栓細胞長方形,壁稍厚,淺紅色。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搖10分鐘,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丙酮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一乙酸乙酯一冰醋酸(4:1:0.1)為展開荊,展開,取出,晾干。噴以2%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0.5 檢查
20.5.1 水分
不得過13.0%(附錄ⅨH 第二法)。
20.5.2 總灰分
不得過5.0%(附錄ⅨK)。
20.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15.0%。
20.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20.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一水(45:5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4nm。理論板數按丹皮酚峰計算應不低于5000。
20.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丹皮酚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20.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粗粉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5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20.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丹皮酚(C9H1003)不得少于1.2%。
20.8 牡丹皮飲片
20.8.1 炮制
迅速洗凈,潤后切薄片,曬干。
本品呈圓形或卷曲形的薄片。連丹皮外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刮丹皮外表面紅棕色或淡灰黃色。內表面有時可見發亮的結晶。切面淡粉紅色,粉性。氣芳香,味微苦麗澀。
20.8.2 鑒別、檢查、浸出物、含量測定
同藥材。
20.8.3 性味與歸經
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
20.8.4 功能與主洽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于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跌撲傷痛,癰腫瘡毒。
20.8.5 用法與用量
6~12g。
20.8.6 注意
孕婦慎用。
20.8.7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
20.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21 參考資料
- ^ [1]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制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26-127.
-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73.
用到中藥牡丹皮的方劑
- 澤蘭丸
驗》《圣濟總錄》卷一五一:澤蘭丸:處方:澤蘭葉牡丹皮芎藭當歸(切,焙)延胡索蓬莪術(炮,銼)京三棱...
- 十補丸
丸組成為炮附子、五味子各二兩,山茱萸、炒山藥、牡丹皮、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黃(酒蒸)、肉桂(去...
- 烏雞煎丸
九方之烏雞煎丸:處方:烏雄雞一只,烏藥、石床、牡丹皮、人參、白術、黃芪各一兩,蒼術(米泔浸)一兩半...
- 炙肝散
濟方》卷二二八引《指南方》:方名:炙肝散組成:牡丹皮1兩,芍藥1兩,柴胡1兩,白術3兩。主治:虛勞...
- 烏蛇止癢丸
)、防風、蛇床子、關黃柏、蒼術(泡)、紅參須、牡丹皮、蛇膽汁、苦參、人工牛黃、當歸制法:以上十一味...
- 更多用到中藥牡丹皮的方劑
用到中藥牡丹皮的中成藥
- 烏蛇止癢丸
)、防風、蛇床子、關黃柏、蒼術(泡)、紅參須、牡丹皮、蛇膽汁、苦參、人工牛黃、當歸制法:以上十一味...
- 百花定喘片
an標準編號:WS3-B-2506-97處方:牡丹皮84g桔梗84g北沙參42g百合84g石膏42...
- 杞菊地黃口服液
3g菊花33g熟地黃130g山茱萸(制)65g牡丹皮50g山藥65g茯苓50g澤瀉50g制法:以上...
- 龜甲養陰片
g山藥(炒)21g桑椹42g地黃11g山楂8g牡丹皮11g澤瀉(鹽炒)21g龍骨(煅)17g牡蠣(...
- 史國公浸酒方
成分為當歸、羌活、懷牛膝(去頭)、防風、獨活、牡丹皮、廣藿香、檳榔、麥冬、五加皮、厚樸(姜炙)、紅...
- 更多用到中藥牡丹皮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牡丹皮
- 《張聿青醫案》:[卷六]吐血
即火降也。磨郁金乳汁磨沉香炒赤芍太陰元精石炒黑丹皮黑山梔白蒺藜墨汁旱蓮草茜草炭藕節顧(左)風溫襲肺...
- 《吳鞠通醫案》:[卷一]溫疫
錢)犀角(五分)薄荷(三分)牛蒡子(一錢,炒研)丹皮(五分)人中黃(三分)桔梗(一錢)白茅根(五分)...
- 《銀海指南》:[卷四]治驗存參
,銳微赤,宜補肺腎,攝納肝陽。熟地山藥茯苓萸肉丹皮澤瀉黨參麥冬牛膝丹參鉤藤石決明砂仁又照前方去澤瀉...
- 《張聿青醫案》:[卷十]痢
膠珠(一錢五分)生熟草(各三分)川連炭(五分)丹皮炭(二錢)金銀花(各一錢五分)杭白芍(三錢)隔年...
- 《普濟方》:[卷三百三十二婦人諸疾門]月水不調
汁。其血復少者。子(一兩一分)瞿麥穗檳榔(銼)牡丹皮當歸(切炮)甘草(炙銼)射干木香甲(去裙芩(去...
- 更多古籍中的牡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