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mù biē zǐ
2 英文參考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朗道漢英字典]
semen momordicae[朗道漢英字典]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men Momordic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木鱉子
木鱉子為中藥名,出自《開寶重定本草》[1]。為葫蘆科植物木鱉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的干燥成熟種子[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Semen Momordic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木鱉子的別名
漏苓子、藤桐子、木鱉。
7 來源及產地
葫蘆科植物木鱉子Momordicacochinchinensis (Lour.) Spr.的成熟種子。主產廣西、四川、湖北。[1]
8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質藤本。莖有棱,無毛,卷須單一,與葉對生。葉互生,圓心形,直徑7~14cm,3~5中裂或深裂,偶有7裂,裂片卵形或長卵形;葉柄頂端或葉片基部有2~5腺體。花單性同株;雄花梗細長,每花具1大苞片,花萼黑褐色,有黃白色斑點,花冠淺黃白色;雌花梗短,苞片較小。瓠果長橢圓形,長9~15cm,熟時紅色,表面有軟質刺突。種子暗黑色。花期6~8月,果期8~11月。
生于山坡林下或灌叢中。主產湖北、廣西、四川。
9 采制
冬季采收成熟果實,剖開,曬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種子,干燥。
10 性狀
種子扁平圓板狀,中間稍隆起或微凹下,直徑2~4cm,厚約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網狀花紋,在邊緣較大的一個齒狀突起上有淺黃色種臍。外種皮質硬而脆,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11 性味歸經
12 功能主治
散結,消腫,止痛,追毒[1]。
1.治癰腫,疔瘡,乳癰,瘰疬,痔瘡腫痛,干癬,牛皮癬,禿瘡,跌打瘀血腫痛。用醋磨汁涂或研末調敷。[1]
13 木鱉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0.3~0.9g,一般入丸、散用[1]。
14 使用注意
內服宜慎。孕婦及體虛者忌服。[1]
15 運用
16 化學成分
木鱉子含多種皂苷,其苷元有木鱉子酸(Momodic acid)、棉根皂苷元(Gypsogenin)。還含脂肪油44.38%,油中含α-桐酸等。此外,還含齊墩果酸、甾醇、海藻糖、蛋白質等。[1]
含木鱉子酸(momordic acid)、絲石竹皂甙元(gypsogen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α-桐酸(α-elaeostearic acid)、氣基酸、甾醇。
17 藥理作用
木鱉子的水或醇浸液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大鼠口服或皮下注射木鱉子皂苷,對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踝浮腫,有抗炎作用。木鱉子皂苷有溶血作用。木鱉子素有較大毒性。[1]
18 木鱉子的藥典標準
18.1 品名
木鱉子
Mubiezi
MOMORDICAE SEMEN
18.2 來源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木鱉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的干燥成熟種子。冬季采收成熟果實,剖開,曬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種子,干燥。
18.3 性狀
本品呈扁乎圓板狀,中間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徑2~4cm,厚約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網狀花紋,在邊緣較大的一個齒狀突起上有淺黃色種臍。外種皮質硬而脆,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18.4 鑒別
(1)[3]本品粉末黃灰色。厚壁細胞橢圓形或類圓形,邊緣波狀,直徑51~117μm,壁厚,木化,胞腔明顯,有的狹窄。子葉薄壁細胞多角形,內含脂肪油塊和糊粉粒;脂肪油塊類圓形,直徑27~73μm,表面可見網狀紋理。
(2)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各5ul,分別點于 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 甲醇-水(8: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8.5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8.5.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0.4%磷酸溶液(70:3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03nm。理論板數按絲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峰計算應不低于6000。
18.5.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絲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18.5.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木鱉子仁粗粉約1.5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1:1)混合溶液60ml,加熱回流1〜2小時,棄去石油醚-三氯甲烷混合溶液,濾紙筒揮盡溶劑,置圓底燒瓶中,加60%甲醇l00ml加熱回流4小時,提取液蒸干。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并轉移至具塞試管中,加硫酸0.6ml,搖勻,塞緊。置沸水浴中加熱2小時,取出,放冷,濾過,棄去濾液,殘渣加甲醇8ml使溶解,轉移至10ml量瓶中,加硫酸1滴使溶液pH值至2,搖勻,50℃水浴中放置4小時,取出,放冷,加甲醇補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 即得。
18.5.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ul,注人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木鱉子仁含絲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C37H56O10)不得少于0.25% 。[3]
18.6 木鱉子飲片
18.6.1 炮制
18.6.1.1 木鱉子仁
去殼取仁,用時搗碎[3]。
本品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18.6.1.2 木鱉子霜
取凈木鱉子仁,炒熱,研末,用紙包裹,加壓去油。
本品為白色或灰白色的松散粉末。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3]。
18.6.1.2.1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75g,精密稱定,加60%甲醇100ml,加熱回流4小時,照木鱉子〔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
本品含絲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C37H56O10)不得少于0.40% 。
[參考資料]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增補本[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18.6.2 性味與歸經
苦、微甘,涼;有毒。歸肝、脾、胃經。
18.6.3 功能與主治
散結消腫,攻毒療瘡。用于瘡瘍腫毒,乳癰,瘰疬,痔瘺,干癬,禿瘡。
18.6.4 用法與用量
0.9~1.2g。外用適量,研末,用油或醋調涂患處。
18.6.5 注意
孕婦慎用。
18.6.6 貯藏
置干燥處。
18.7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9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14.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增補本[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用到中藥木鱉子的方劑
- 木香子
出自《全國中草藥匯編》,為《貴州民間藥物》記載的木姜子之別名。別名:山姜子、山胡椒、木樟子、木香子...
- 輕腳丸
·方賢著《奇效良方》:輕腳丸:處方:木鱉子(另研.二兩)、白膠香(另研.二兩)、白芍藥(...
- 一掃光
名一掃光。組成為誒苦參、黃柏各一斤,煙膠一升,木鱉子、蛇床子、川椒、明礬、枯礬、硫黃、大楓子、樟腦...
- 一粒金丹
香(另研)、沒藥(另研)、當歸各一兩,炒地龍、木鱉子仁、煅細墨、乳香(研)各半兩,麝香(另研)一錢...
- 定痛丸
乳香、沒藥、金星草、地龍(去土、炒)、五靈脂、木鱉子(去殼)各等分。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
- 更多用到中藥木鱉子的方劑
用到中藥木鱉子的中成藥
- 萬靈筋骨膏
1g莪術35g三棱35g香附24g土鱉蟲24g木鱉子35g蓖麻子35g大黃24g五倍子24g牽牛子...
- 硇砂膏
38g兒茶38g當歸30g大黃40g連翹40g木鱉子30g白斂30g赤芍40g桔梗40g白芷30g...
- 京萬紅
軟膏。主要成分為地榆、地黃、當歸、桃仁、黃連、木鱉子、罌粟殼、血余炭、棕櫚、半邊蓮、土鱉蟲、穿山甲...
- 小金丸
集》卷四方之小金丹制成的丸劑。主要成分為麝香、木鱉子(去殼去油)、制草烏、楓香脂、乳香(制)、沒藥...
- 綠櫻膏
ao標準編號:WS3-B-0430-90處方:木鱉子100g生川烏125g生草烏125g烏梢蛇12...
- 更多用到中藥木鱉子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木鱉子
- 《普濟方》:[卷三百十三膏藥門]總論
歸川芎黃木香芍藥細辛升麻白蘞獨活川椒本菖蒲濃樸木鱉子官桂(銼各二錢)桃仁(五錢)商陸根(二兩銼)杏...
- 《普濟方》:[卷三百十四]膏藥門
惡瘡、疽、腫毒、疼悶。槐枝(一斤)巴豆(二枚)木鱉子仁(二枚)當歸(一錢)上用好油三兩半。下銚內煮...
-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木鱉子
、九月采之。嶺南人取嫩實及苗葉作茹蒸食。宗曰∶木鱉子蔓歲一枯,但根不死,春旋生苗。葉如葡萄。其子一...
- 《普濟方》:[卷三百十五膏藥門]內外諸疾方
丸。肚腹痛溫酒送下三十丸。當歸芍藥白蘞白芨白芷木鱉子杏仁輕粉乳香黃(各一兩)巴豆(六錢去皮)雄黃(...
- 《普濟方》:[卷三百十五]膏藥門
)大黃赤芍藥黃芩黃柏生地黃黃連玄參桔梗官桂白芷木鱉子仁杏仁血竭豬牙皂莢沒藥乳香(各半兩別研)香油(...
- 更多古籍中的木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