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蜜炙 (最后修訂于2017/5/22 19:37:10)[共90字]
摘要:蜜制(stir-fryingwithhoney)為中藥炮制方法,也稱蜜炙,是指將凈藥材或切制品加入定量的稀釋煉蜜,混合均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規定程度時,取出放涼的炮制方法。......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科學篩選烏頭蜜制工藝
烏頭蜜制最早由漢代張仲景提出,唐、宋、明、清的許多醫書和本草書籍上也都曾有過烏頭蜜制的記載。研究表明,烏頭對由環磷酰胺引起的遺傳損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烏頭經蜜制后其抗突變性有一定增強。為從眾多工藝中篩選出烏頭蜜制最佳炮制法,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對川烏蜜制進行了系統研究。結果發現,蜜煮生川烏為烏頭蜜制最佳方法。本研究分別采用藥典法制川烏、蜜煮制川烏、蜜炙生川烏I、蜜炙生川烏Ⅱ、蜜烘生川烏、蜜煮生川
- 石膏
、凈制洗凈,干燥,打碎,除去雜石(《藥典85》)。二、切制粉碎成粗粉(《規范》)。三、炮炙1.煅制取凈石膏,砸成小塊,置無煙的爐火上或置適宜的容器內,煅至酥松時取出,放涼,碾碎(《藥典85》)。2.蜜制取凈石膏小塊,用煉蜜12%拌炒,炒至蜜汁分布均勻(《上海》)。【現代研究】1.天然石膏1:1煎劑,兔直腸給藥4ml,對牛乳及疫苗發熱的兔有解熱作用,但純品石膏無解熱作用,故認為天然石膏的解熱作用與其
- 石膏炮制方法
、凈制洗凈,干燥,打碎,除去雜石(《藥典85》)。二、切制粉碎成粗粉(《規范》)。三、炮炙1.煅制取凈石膏,砸成小塊,置無煙的爐火上或置適宜的容器內,煅至酥松時取出,放涼,碾碎(《藥典85》)。2.蜜制取凈石膏小塊,用煉蜜12%拌炒,炒至蜜汁分布均勻(《上海》)。【現代研究】1.天然石膏1:1煎劑,兔直腸給藥4ml,對牛乳及疫苗發熱的兔有解熱作用,但純品石膏無解熱作用,故認為天然石膏的解熱作用與其
- 小兒百部止咳糖漿含量測定方法
小兒百部止咳糖漿處方為:百部(蜜制)100g,苦杏仁50g,桔梗50g,桑白皮50g,麥冬25g,知母25g,黃芩100g,陳皮100g,甘草25g,天南星(制)25g,枳殼(炒)50g。2005《中國藥典》新增HPLC含量測定方法: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磷酸(45:55:0.04)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6nm。理論板數按黃芩苷峰計應不低于2500
- 《竹林女科證治》:[卷四求嗣上]婦人脾胃寒
脾胃虛寒,則帶脈必然無力,精即直射子宮,又安能勝任耶?宜補中丸。補中丸川芎當歸黃(蜜炙)白術(蜜炙)人參白芍杜仲(鹽水炒)川續斷阿膠(炒珠)五味子(炒,各一兩)甘草(蜜炙,五錢)上為末,蜜丸白湯下。《竹林女科證治》
- 簡明中藥飲片炮制與應用
字數:83000印刷時間:2002/11/02版次:1內容提要:本書由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著名中藥炮制學專家王孝濤編著。全書共分17章,分別介紹了中藥凈選、切制、酒制、醋制、鹽制、姜制、蜜制、藥汁制、油制、炒制、燙制、煨制、煅制和制炭14種方法,每一種方法均介紹了炮制作用及制作方法,同時還介紹了中藥飲片的質量要求和貯存保管知識。書后有中藥材采取與加工,毒性中藥品種及中醫配伍用藥禁忌附錄
- 蜜餞食品衛生標準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蜜餞食品的衛生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以干鮮果品、瓜蔬等為主要原料,經糖漬蜜制或鹽漬加工而成的蜜餞食品。 2 引用標準 GB2760 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GB4789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GB5009.11 食品中總砷的測定方法 GB5009.12 食品中鉛的測定方法 GB5009.13 食品中銅的測定方法 GB5009.28 食品中糖精鈉的
- 簡談中藥炮制與藥物療效之間的密切關系
熱、溫、涼,五味:“酸、苦、甘、辛、咸;升降浮沉;補瀉;歸經;配伍等不同的藥性和治療需要而采用多種的炮制方法,而且有些藥物還需選用適宜的炮制材料。古人云:酒制升提而治寒;醋制入肝而收斂;蜜制甘緩而潤燥;鹽制走腎而下行……可見中藥炮制輔料對中藥療效有很大的影響。同一藥物由于其炮制方法不同,使用的輔料不同,臨床療效也就不同。下面根據有關文獻記載簡單介紹幾種炮制方
- 《竹林女科證治》:[卷二安胎上]六月胎證
妊娠元氣不實,發熱倦怠,致胎不安,宜當歸散。若飲食不甘,嘔吐不止,宜加味六君湯。若脾胃氣虛不能承載,致胎作脹或脹作痛,宜加味安胎飲。不應,宜補中益氣湯。當歸散當歸川芎白芍(炒)白術(蜜炙)黃芩(酒炒,各五錢)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若因氣惱不安加枳殼(麩炒)五錢,胸膈痞悶再加蘇梗三錢,或作疼痛加柴胡五錢。加味六君湯人參白術(蜜炙,各一錢半)茯苓陳皮(去白)半夏(制、炒黃)蘇葉枳殼(麩炒,各八分)
- 中藥飲片炮制與臨床組方述要
醋制飲片簡表第六章 中藥鹽制法 一、中藥鹽制概述 二、中藥鹽制的一般制作方法 三、常用鹽制飲片簡表第七章 中藥姜制法 一、中藥姜制概述 二、中藥姜制的一般制作方法 三、常用姜汁制飲片簡表第八章 中藥蜜制法 一、中藥蜜制概述 二、中藥蜜制的一般制作方法 三、常用蜜制飲片簡表第九章 中藥藥汁制法 一、中藥藥汁制概述 二、中藥藥汁制制作方法 三、常用中藥藥汁制飲片簡表第十章 中藥油制法 一、中藥油制概述
-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保產下]氣虛發熱
急加附子。若或肌膚發熱,面目赤色,煩渴引飲,此血脫發躁也。宣當歸補血湯。若去血過多而發熱者,其證必煩渴短氣,頭痛眩暈,悶亂內熱,是亦陰虛之屬也,宜人參當歸湯(方見上陰虛發熱條中)。六君子湯人參白術(蜜炙)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制,各一錢五分)姜棗為引,水煎服。補中益氣湯人參黃(蜜炙)白術(蜜炙)甘草(各一錢五分,炙)當歸(一錢)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上加姜棗,水煎服。四物湯熟地黃當歸(各三錢
- 中藥飲片的質量調查分析
飲片質量調查 在全市范圍內共抽查藥品批發企業5家,藥品零售企業5家,區級醫療單位5家,鄉鎮醫療單位5家,每家統一抽查相同的常用應炮制中藥飲片24種,其中清炒7種,麩炒4種,醋炒3種,酒制2種,蜜制3種,其他制法5種,共抽查樣品405批,合格268批,合格率66.2%,不合格137批,不合格率33.8%,應炮制而未炮制的97批,未炮制中藥飲片占總數24.0%,詳細情況見表1。 表1中藥飲片質
- 當歸補血湯美容驗案
歸,大補脾肺元氣,用當歸益血和營,則陽生陰長,氣旺血生”。上述四病案全方體現李氏當歸補血湯補氣生血美容要方,以補為治的原則,達到美容除病的目的。2.2 應用體會:綜上所述,用科學的態度,以祖國醫學理論為指導,表本兼固,內外結合,辯證施治,打破了當歸補血湯治療婦科疾病的單一性,靈活變通施治,為中醫婦科美容除病又提供了一條新途徑。如將上述藥方蜜制成丸或制成粉劑以外用,將有很好的開發應用前景。作者:李秧
- 中藥炮制學(上)
清熱化痰,熄風定驚的功效。 (2)炮制對升降浮沉的影響 藥物經炮制后,可改變其作用趨向,如酒制引藥上行,鹽炙引藥下行入腎經。 (3)炮制對歸經的影響 中藥炮制很多都是以歸經理論作指導的,特別是用某些輔料炮制藥物,如醋制入肝經,蜜制入脾經,鹽制入腎經等。 (4)炮制對毒性的影響 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凈制、水泡漂、水飛、加熱、加輔料處理、去油制霜等。具有毒性的中藥經炮制均可降低毒性。作者:
- 中藥炮制8個目的
明顯降低藥物毒性及其副作用,如巴豆壓油取霜,醋煮甘遂、大戟,酒炒常山,甘草銀花水煮川烏、草烏等,均能降低毒副作用。 增強藥物功能,提高臨床療效如延胡索醋制以后能增強活血止痛功效,麻黃、紫菀、款冬花蜜制增強潤肺止咳作用、紅花酒制后活血作用增強,淫羊藿用羊脂炒后能增強補腎助陽作用。 改變藥物性能,擴大應用范圍如生地黃功專清熱涼血、滋陰生津,而酒制成熟地黃后則成滋陰補血、生精填髓之品;生首烏補益力弱
- 試論炮制對藥物功能的影響
故對這些部位的病變起著主要或特殊的治療作用,而對其他臟腑經絡則療效欠佳,因此,藥物的歸經不同,其治療作用也不同。炮制改變藥物的歸經,主要是根據五味與五臟的關系,加入適量輔料而引藥入經,即醋制入肝經,蜜制入脾經,鹽制入腎經。如龜板功能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尤長于滋補腎陰,兼能滋養肝陰。若用醋制后,也善引藥入肝,并可增強平肝潛陽之功,故用治肝血不藏之崩漏帶下或肝陰不足、肝陽上亢的頭暈目眩,多選用醋制龜板
- 中西醫結合治療空洞型肺結核療效觀察
取汁,兩汁合勻,分兩次服。同時配服自擬補肺抗癆丸:白及90.0g,老松香90.0g,生黃芪45.0g,五倍子36.0g,僵蠶45.0g,肥知母45.0g,地骨皮45.0g,粉甘草60.0g,以等量蜂蜜制成丸劑,每丸為9.0g。早晚配湯劑服下。3個月為1個療程,間隔1周,再行第2療程。 2結果 49例患者第1療程結束后復查,痰菌陰轉者23例,空洞縮小1/2以上者18例,咯血消失者41例;第2療程
- 汗
效。用白芷二兩,辰砂半兩,為細末,每服二錢,酒調下。因其不能飲,用茯神、麥冬調下而愈。蓋此藥能斂心液故也。虞恒德治一人,得內傷虛癥,發熱,自汗如雨不止,服補中益氣湯十數貼,不效。虞以前方加減,每貼用蜜制黃芪一錢半,人參一錢,白術、甘草、陳皮各七分,當歸、白芍各一錢,升麻、柴胡各一分,加桂枝三分,麻黃根七分,浮小麥一撮,炮附子三分,三貼而汗止,熱亦退,尋安。嚴州山寺,有旦過僧,形體羸瘦,飲食甚少,夜
- 炮制工藝改進四則
滲入藥材內部,保證藥效;并且加蜜量易掌握,藥物色澤鮮,無焦斑,久貯不回潮。操作時應注意:1.保證用具(鍋、鍋鏟、炊帚、容器)潔凈,避免污染。2.蜜與藥物的比例一般為1:5左右,可視蜜的稀稠而定。3.蜜制量一次不能過多,防止回潮變軟,調配操作不利。4.嚴格火候,只宜文火,盡量讓水分蒸發,延長保存期。 益智根據《湖北省中藥炮制規范》規定,將砂置鍋內,以武火加熱,投入凈益智,不斷翻動,呈微黑色時取出,
- 蘇合香丸
角濃縮粉外,朱砂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其余安息香等十味粉碎成細粉;將麝香、冰片、水牛角濃縮粉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 再將蘇合香燉化,加適量煉蜜與水制成水蜜丸960丸,低溫干燥;或加適量煉蜜制成大蜜丸960丸,即得。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A)。功能與主治 芳香開竅,行氣止痛。 用于中風,中暑,痰厥昏迷,心胃氣痛。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注意 孕
- 小青龍顆粒(沖劑)
,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 供試品色譜中,在于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處方麻黃 154g 桂枝 154g 白芍 154g干姜 154g 細辛 77g 甘草(蜜制)154g法半夏 231g 五味子 154g制法 以上八味,細辛、桂枝提取揮發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白芍、麻黃、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盡,濾過,濾液和蒸餾后的水溶液合并,濃縮至約
- 炮制輔料對中藥療效的影響
專門技術。在炮制過程中,常需使用一些輔料,它們可以影響制成的飲片的療效。明代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指出:“制藥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酒制升提,美制發散,入鹽走腎仍仗軟堅……,蜜制甘緩難化增益元陽,陳壁土制竊真氣驟補中焦,麥麩皮制抑酷性,勿傷上膈,烏豆湯、甘草湯曝,并解毒致令平和。”可見中藥加工炮制所用輔料,實際上是一種藥物,在適宜的溫度和水的作用下,增強或減弱另一種藥物的療
- 中藥炮制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出血癥。再如黃芩,生用功善清熱燥濕解毒,炒用則長于清熱安胎,酒制則多用于清上焦之熱邪,炒炭則兼清熱止血雙重作用。《本草蒙荃》指出:“酒制升提,姜制發散,入鹽走腎而軟堅,用醋注肝而住痛,乳制潤枯生血,蜜制甘緩益元……”。盡管藥物的炮制方法多種多樣,內容豐富,但目的都是更好地為臨床服務,充分發揮其適當的藥物作用:(1)減毒、去毒:川烏、草烏生用易中毒,需炮制后使用。半夏生用刺激胃粘膜易致嘔吐,姜制后卻
- 當代醫家治療失眠癥的經驗怎樣(Ⅲ)?
瀉、當歸、炒柏子仁、合歡皮、龍眼肉、白芍、炙遠志、西洋參、枸杞、菊花、百合、炒棗仁、黃精、琥珀粉。 功效:滋補肝腎,寧心安神。 主治:肝腎陰虛證所致的失眠。 用法:上方藥按比例加工成細末,加蜂蜜制成膏劑,每日3次,每次5~10ml口服。 療效:于青圃運用該方治療失眠癥42例,結果全部有效。 (3)方:安神定悸湯 藥物:太子參18g,當歸9g,黃芪15g,桂枝6g,麥冬15g,苦參9g,
- 怎樣運用清心安神法治療老年性失眠癥?
老年人失眠癥。失眠,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每天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并連續3周以上。尚見心煩、心悸、心慌、乏力、頭暈、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口干口苦、多夢易驚等癥狀。 用法:上藥按比例加工成細末,加蜂蜜制成每丸6g,每次服6g,每日3次,飯后溫水送服。7天一個療程。 療效:賈鈺華等運用定心丸治療老年性失眠癥患者49例,結果痊愈17例(34.7%),顯效19例(38.8%),好轉11例(22.4%)
- 便秘的食療藥療
米粉、芹菜、韭菜、菠菜,多種水果等。5、腹部按摩:由右下腹到左下腹作順鐘向按摩,每天50次。我國民間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利于排便的藥膳可以試用,如:麻仁蘇子粥:大麻仁、蘇子等份洗凈合研,再用水研成汁,以此汁代水煮粥,每日服用。蜜制芝麻桃仁:黑芝麻、桃仁炒熟后拌蜂蜜,每日適量服用。蜂蜜決明湯:決明子60~90克,加水160毫升左右,煮40分鐘,過濾液加適量蜂蜜1日內分次服完。(家庭醫生網)作者:自動采集
- 安宮牛黃丸
法 以上十一味,除牛黃,水牛角濃縮粉、麝香、冰片外,朱砂、珍珠、雄黃分別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其余黃連等四味粉碎成細粉;將牛黃、水牛角濃縮粉、麝香、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 加適量煉蜜制成大蜜丸600丸,即得。檢查 酸不溶性灰分 取本品1g,剪碎,精密稱定,依法檢查(附錄ⅨK),不得過1.0%。 其他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A)。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鎮驚開竅。
- 不同中藥炮制法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強,蜜制后辛散作用緩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強。生地黃用于清熱涼血,制熟后則滋陰補血,蒲黃生用活血化瘀,炒炭后止血。生大黃本是通便下行藥,酒制后能上行清降火;厚樸行氣燥濕,降逆平喘,生用較為峻烈。其味辛辣,對咽喉有刺激性,用姜汁炙后消除對咽喉的刺激性,并增強寬中和胃的功效。(3)有利于服用,提高藥物療效。動物類藥物或其他有特殊臭味的藥物,往往在服用時很容易引起惡心嘔吐,為此將此類藥物采用酒炙、蜜炙、醋
- 六味地黃丸治療絕經前后諸癥的應用體會
動39例,從事體力勞動21例;臨床癥狀出現最短2個月,最長2年。 臨床表現:月經周期紊亂,經量或多或少,伴有潮熱、汗出、煩躁、易怒、易悲哭、心悸、失眠、記憶力減退、眼瞼或肢體浮腫等。 治療方法 口服蜜制六味地黃丸,1日2次,每次99(1丸),早晚服。亦可根據臨床癥狀加減。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顯效:癥狀全部消失,無復發。有效:癥狀明顯改善。無效:癥狀無改善。 治療結果:60例中顯效21例,有效3
- 如何防治白發?
、澤瀉、卷柏、人參、松脂、桂心等,共搗為散,每日空腹以溫酒送服,每日2次。適用于中、老年人精血不足而導致的白發;還可選用中藥菊花、苣勝子、旋覆花、白茯苓、桂心、白芷、牛膝、蓽澄茄、覆盆子、旱蓮草等,蜜制為丸,空腹溫酒送下,每服30丸。適用于中老年人肝腎陰虛而導致的白發。 中藥外用 用中藥當歸、干松、石膏、滑石、酸石榴皮、母丁香、白檀香、沒石子、白及等藥,研末,用米醋調成膏狀,涂于頭發上,用荷葉包
- [系列講座] 中藥炮制學(一)
,熄風定驚的功效。 (2)炮制對升降浮沉的影響 藥物經炮制后,可改變其作用趨向,如酒制引藥上行,鹽炙引藥下行入腎經。 (3)炮制對歸經的影響 中藥炮制很多都是以歸經理論作指導的,特別是用某些輔料炮制藥物,如醋制入肝經,蜜制入脾經,鹽制入腎經等。 (4)炮制對毒性的影響 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凈制、水泡漂、水飛、加熱、加輔料處理、去油制霜等。具有毒性的中藥經炮制均可降低毒性。作者:自動采集
- 補腎益腦片
g 茯苓 38g山藥(炒)38g 熟地黃 81g?當歸 38g川芎 29g 補骨脂(鹽制)60g 牛膝 29g枸杞子 30g 玄參 29g 麥冬 38g?五味子 29g 酸棗仁(炒) 38g 遠志(蜜制)10g朱砂 10g制法 以上十六味,朱砂水飛或粉碎成細粉,鹿茸、紅參、茯苓、山藥、川芎、補骨脂、枸杞子、熟地黃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五味子等七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三次
- 定氮法測定鹿茸口服液含量
制其質量。方法采用氮測定法。結果重現性較好,RSD為2.1%,表明用氮測定法測定鹿茸口服液含量是可行的。結論氮測定法操作性強,測定結果準確,可用于鹿茸口服液的含量測定和質量控制。鹿茸口服液是鹿茸、蜂蜜制成的口服合劑,臨床上用于陽萎滑精,胃寒無力,血虛眩暈,腰膝痿軟,虛寒血崩。其執行標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十一冊[1],但標準中無含量測定,為提高產品質量,現參照文獻[2]
- 中藥炮制的目的
。因此,中醫在辨證施治時,可根據其不同病證而選用不同規格的飲片。如生地的生品性味甘寒,具有滋陰涼血作用,而經炮制后的熟品(熟地)性味轉為甘微溫,則起養血滋陰的作用;又如甘草生用取其瀉火解毒作用,而經蜜制后,性味由甘平轉為甘溫起補中益氣之功。再如醋制延胡,則可提高有效成分生物堿在湯劑中的溶解度,增強其鎮痛作用。 4.適應于中藥制劑的配制和中藥的貯備:中醫治病用藥大多是采用中藥湯劑,而湯劑多是臨
- 石決明煅制品優于生品
酸鹽、氯化物和極微量的碘。石決明為動物的貝殼,質地堅硬,難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炮制中采用煅法緩和藥性,增強藥效,煅后質地酥脆,易于粉碎,成分容易煎出。石決明歷代炮制方法較多,如藥汁制、燒制、煨制、蜜制、鹽制、煅制、煮制、童便制、醋制、焙制等。研究人員分別測定了石決明生品(樣品1),明煅品樣品2、3、4、5(生品分別在500℃、700℃、900℃的溫度下煅制6、3、1、l小時),煅淬品樣品6、7(
-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保產上]產門不閉
產門不閉乃氣血大虛不能收攝也。宜十全大補湯加五味子。或痛而覺熱,宜加味逍遙散。或憂思傷脾而血熱者,宜加味歸脾湯。若暴怒傷肝而動火者,宜龍膽瀉肝湯。十全大補湯人參白術(蜜炙)茯苓黃(蜜炙)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各一錢)肉桂炙甘草(各五分)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加味逍遙散當歸白芍白術(蜜炙)茯神甘草柴胡丹皮梔子(炒,各七分)姜(三片)水煎服。加味歸脾湯人參黃白術(蜜炙)茯苓酸棗仁(各二錢)遠志(制
- 《竹林女科證治》:[卷一調經下]脾虛經閉
飲食減少,氣耗血枯,而經不行。宜補脾胃,養氣血,氣血充盈,則經自調矣。忌用通經之藥,恐損中氣,陰血亦干,誤成癆瘵,則不治矣。宜先服加減補中益氣湯,再服調經烏雞丸。加減補中益氣湯人參(去蘆,三錢)黃(蜜炙)白術(蜜炙)白芍(酒炒)當歸身(酒洗)川芎(酒洗)陳皮(各一錢)柴胡(七分)炙甘草神曲(炒)麥芽(炒,各五分)姜棗為引。調經烏雞丸白毛烏骨未燉雄雞一只,約重一斤。以糯米喂養七日,勿令食蟲蟻。以繩縊
- 《竹林女科證治》:[卷二安胎上]七月胎證
之藥,三月以前宜芎歸補中湯或泰山磐石散。五月以前宜安胎飲或加味異功散。如嘔吐宜加味六君煎。七月以前宜保胎無憂丸或加味益氣湯,如有別證更加斟酌。此月防過尤宜服安胎丸。芎歸補中湯黃芩(蜜制)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白術(蜜炙,各一錢半)阿膠(蛤粉炒成珠)五味子(不見火)炙甘草(各五分)水一鐘半,煎七分,不拘時服。一方無木香。泰山磐石散人參黃芩川續斷黃(蜜炙)當歸(各一錢)白芍(酒炒)熟地黃(各八分)川
- 《竹林女科證治》:[卷二安胎上]胎虛不安
宜逍遙飲,歸脾湯。若肝腎血虛者,宜左歸飲、固陰煎。若脾腎氣虛而兼帶濁者,宜秘元煎、菟絲煎。若氣血俱虛者,宜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胎元飲人參當歸杜仲(鹽水炒斷絲)白芍(炒,各二錢)熟地黃(二三錢)白術(蜜炙,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陳皮(七分,無滯不用)水煎服。如下元不固而多遺濁者,加淮山藥、補骨脂各一錢。氣虛倍白術加黃(蜜炙一錢、胸膈不快者、術俱勿用)。虛而兼寒,多嘔加炮姜一錢。虛而兼熱,去杜仲加黃
- 《評注產科心法》:[下集產后門]產后血崩
)共為末,酒調二錢,二服自止。歸脾湯人參(一錢,虛人三五錢)炙黃(二錢)甘草(五分)歸身(一錢五分)茯神(三錢)棗仁(二錢,炒)白術(二錢,土炒),桂圓肉(五枚)加姜棗煎服。補中益氣湯黃(二錢五分,蜜炙)白術(一錢,土炒)歸身(一錢五分)人參(一錢)柴胡(三分,蜜炙)升麻(三分蜜炙)炙草(五分)陳皮(七分)加姜棗煎服。參附湯(平時崩癥,亦當參以此理)人參(三錢)熟附子(一錢)水煎服。體虛之甚者,加
- 《竹林女科證治》:[卷二安胎下]妊娠腹痛
妊娠腹痛,須分寒熱虛實。寒痛脈遲,宜理中湯。熱痛脈數,宜芩芍湯。虛痛脈無力,喜按,乃血少不能養胎,宜四君歸芍湯。實痛脈有力,拒按,宜香殼丸。理中湯人參白術(蜜炙)炮姜炙甘草(各一錢)水煎,食前服。如氣滯加砂仁、香附各七分。芩芍湯黃芩白芍白術(蜜炙,各一錢)肉桂(五分)水煎,食前溫服。四君歸芍湯人參白術(蜜炙)茯苓炙甘草當歸白芍(炒,各一錢)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香殼湯香附(童便制)枳殼(麩炒
-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保產上]膀胱落下
病。或由臨盆用力太過,或由氣血兩虛。其色紫者,可治。白者,難治。急用狗脊散煎湯先熏后洗,乘熱輕輕托進。內服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加醋炒白芍斂而舉之,或外用黃煎湯熏洗亦妙。狗脊湯(金毛)狗脊黃連五倍子水楊根枯白礬(各一錢)共為末,水煎湯熏洗,一二日愈。補中益氣湯人參黃(蜜炙)白術(蜜炙)甘草(炙,各一錢五分)當歸(一錢)陳皮(五分)升麻(蜜炙)柴胡(各三分)上加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竹林女科證治》
-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保產下]霍亂
產后霍亂或渴而飲水,宜五苓散。或寒多不渴,宜人參理中湯。或吐利厥冷,宜附子理中湯。或腹痛甚而手足寒,宜高良姜散。或轉筋,宜木瓜散。不止用辣蓼煎湯洗之。五苓散白術(蜜炙)豬苓茯苓(各七分)肉桂(五分)澤瀉(一錢二分)水煎服。人參理中湯人參白術(蜜炙)干姜(炒黃,各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水煎溫服。附子理中湯人參白術(蜜炙)干姜(炒黃,各二錢)炙甘草(一錢五分)附子(制熟,一錢)水煎服。高良姜散高良姜
-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保產上]盤腸產治
矣。加味地黃丸熟地黃(八兩)山藥(姜汁炒)山萸肉(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五味子肉桂(各一兩)上為末,蜜丸梧子大,白湯下二錢,空心服。加味湖蓮丸條芩(四兩)砂仁(微炒)炙甘草(各一兩)白術(蜜炙)蓮子(去皮心,各二兩)人參(一兩為末)山藥(四兩)糊丸,白湯下。三補丸黃芩黃連黃柏(俱酒炒,各等分)共為末,蒸餅糊丸,白湯下。加味八珍湯人參白術(蜜炙)茯苓炙甘草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訶子(煨)瞿麥粟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一諸痢方治]治赤白滯痢方
罌粟飲子治赤白滯痢。罌粟殼(半兩蜜炙)人參(去蘆一分)濃樸(去粗皮生姜制一兩)白茯苓(半兩)干姜(一分炮)烏梅(三個去仁連核用)御米殼(三個)阿膠(三片蛤粉炒焦去粉)上同末。每服一錢。水酒各半盞。煎數沸。溫服。乳食前。嘔吐者不可服。三奇湯治白痢。御米殼(二兩涂蜜炙)酸石榴皮(一兩涂蜜炙焦)阿膠(半兩蛤粉炒去粉)上細末。每服半錢。烏梅甘草湯調送下。乳食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宋不詳公元1158年
- 《竹林女科證治》:[卷二安胎上]胎漏
苦,而月經如常漏下者,此陰胎有余而血之溢也。兒大能飲血自止矣,不必治之。然亦不可使之多下,治宜和血涼血,健脾安胎,宜四妙散。益母四物湯熟地黃當歸白芍(炒)川芎益母草黃芩(酒炒)黃連(姜汁炒)白術(白蜜炙,各一錢)水煎,食前服。加味三補丸黃芩(酒炒)黃連(酒炒)黃柏(酒炒)香附(制)白芍(酒炒,各一錢)水煎,溫服。膠艾四物湯阿膠(炒珠)艾葉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酒炒,各一錢)水煎服。二黃散生地黃熟地黃
- 《本草易讀》:[本草易讀卷五]粟殼二百零六
去蒂筋膜,醋炒或蜜炙用。酸,澀,微寒,無毒。斂肺澀腸。止瀉痢而固脫肛,療遺精而止久嗽。瀉痢赤白,蜜炙蜜丸服。(驗方第一。)熱痢便血,醋炙,同陳皮末,烏梅湯下。(第二。)久痢不已,蜜丸彈大,每姜水下一丸,病危者不用。(第三。)水瀉不止,同烏梅、大棗煎服。(第四。)久嗽不止,谷氣素壯者即效。蜜炙末,蜜水下。(第五。)久嗽虛嗽,多年不愈,同烏梅為末,白湯下。(第六。)壯人猝痢,同烏梅、燈心草引煎服。(第
-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保產下]大便閉結
之。濟川煎當歸(三錢)牛膝(二錢)肉蓯蓉(酒洗,二錢)澤瀉(一錢五分)升麻(五分)枳殼(一錢,虛者去之)水煎食前服。氣虛加人參;腎虛加熟地黃;有熱有火加黃芩。十全大補湯人參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茯苓黃(蜜炙)白術(蜜炙,各一錢)炙甘草肉桂(各五分)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加味四物湯熟地黃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白芍(二錢)山梔仁(炒)柴胡丹皮(各一錢)水煎服。八珍湯人參白術(蜜炙)茯苓炙甘草熟地
-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保產下]泄瀉
挾寒腹痛腸鳴,小水清白,口不渴者,宜君苓湯加肉果、肉桂、白芍。有熱瀉腸垢口渴,痛一陣下一陣者,宜君苓湯加黃連、木通、六一散。有濕勝水泄者,宜胃苓湯。有腎氣虛寒,瀉痢腹痛者,宜胃關煎。君苓湯人參白術(蜜炙)茯苓甘草澤瀉豬苓(各一錢)水煎服。六一散滑石(六錢)甘草(一錢)研末,新汲水調下二三錢。胃苓湯陳皮濃樸甘草蒼術(米泔浸)白術(蜜炙)茯苓澤瀉豬苓肉桂(各一錢)姜(五片)棗(二枚)水煎服。胃關煎熟地
-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保產下]蓐勞
虛,宜十全大補湯。若兼外邪發熱,宜補陰益氣煎。若兼外邪發熱而中寒,背惡寒者,宜理陰煎加減治之。若兼陽虛內寒,宜五君子煎。若陽盛陰虛兼內熱者,宜五福飲加白芍、黃芩、地骨皮之類,隨宜用之。補虛湯人參黃(蜜炙,各一錢半)肉桂炙甘草(各五分)川芎當歸白芍白術(蜜炙,各一錢)上加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熱輕加茯苓二錢;熱重加黃芩(酒炒)一錢;熱甚加干姜(炒黑)一錢,引入肝經去血。茯苓散茯苓(一兩)當歸川芎熟
- 中藥有待統一規范的幾個問題
京市中藥炮制規范》86年版中規定:中藥切制的薄片厚度為0.1-0.2cm,而現在用的飲片有時厚度竟達0.4cm;根枝小段長度應為0.3-0.6cm,可有的根枝飲片需要在調劑時用手折斷才能把藥包好;用蜜制的飲片時常蜜過多黏成團狀,或蜜少到難以分清是否蜜制過。 中藥的炮制,是指根據醫生處方和制劑的要求及切制規范,進行各種加工炮制的技術。由于中藥往往是一味藥物有多效性,為了改善或緩和藥性,需經過相應炮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