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泌乳素腺瘤 (最后修訂于2020/3/25 15:43:47)[共671字]
摘要:什么是泌乳素腺瘤泌乳素腺瘤是最常見的功能性垂體腺瘤,女性患者常就診于婦產科,多表現為月經紊亂,不孕,泌乳等癥狀,多發現較早,常為微腺瘤。而男性主要表現為性功能障礙,多發現較晚,出現大腺瘤的概率更高。泌乳素腺瘤病因癥狀1.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癥:主要發生于妊娠、乳頭刺激或應激的時候。在妊娠期間,催乳素的水平呈逐步升高趨勢,至分娩時達高峰,但升高的幅度因人而異,其升高原因與孕期的高雌激素水平有關。2.藥物性高催乳素血癥:很多常用藥物可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如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藥、某些抗高血壓藥、阿片制劑及H2受體阻滯劑等。其中多巴胺受體拮抗劑是一些具有安定、鎮靜或鎮吐作用以及抗抑郁、抗精神病類藥物,在常用劑量時催乳素水平一般不超過100ug/L;氯丙嗪和甲氧氯普胺(胃復安)的作用最強,25mg氯丙嗪可使正常人血清催乳素水平增加5-7倍。長期應用胃復安治療時,催乳素水平可升高15倍以上。下丘腦垂體處的腫瘤壓迫刺激生長激素導致的,可造成乳汁的泌乳,引起月經的稀疏泌乳素腺瘤的治療治療的目的是PRL水平盡量控制在正常水平,為了能最大程度地縮小腫瘤體積甚至于促使腫瘤消失,最好是降低PRL......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泌乳素腺瘤多不必手術治療口服溴隱亭治療該腫瘤效果良好
本報北京訊北京三博復興腦科醫院的于春江教授,近日通過對20例巨大泌乳素腺瘤患者治療后平均37.3個月的隨訪結果進行總結發現:口服溴隱亭治療該腫瘤效果良好,能使患者的腫瘤消失或大大縮小,使絕大多數患者的視力、視野障礙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使近5成的有高泌乳素表現的患者恢復正常。這項研究結果對臨床治療泌乳素腺瘤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泌乳素腺瘤在腦垂體腺瘤中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約占腦垂體腺瘤的50%~...
- 炒麥芽含藥血清中α溴隱停移行成分高效液相色譜法定性定量分析
olmedicineBromocriptine. Keywords:Stir-bakedmalt;HPLC;αErgolactine; α溴隱停是炒麥芽的成分之一,也是臨床用于治療垂體泌乳素腺瘤的甲磺酸溴隱停成分,因此可能是炒麥芽中對垂體泌乳素腺瘤具有治療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本實驗擬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炒麥芽含藥血清可能存在的α溴隱停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1器材 1.1儀器Gil...
- 單鼻孔入路垂體瘤切除術的臨床觀察及護理
,我們總結了這25例患者的護理經驗,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本組25例,年齡22~55歲,其中男8例,女17例。主要臨床表現是視力障礙、內分泌紊亂及頭痛。術后經病理檢查證實泌乳素腺瘤12例,無功能腺瘤10例,生長激素腺瘤3例。影像學檢查其中15例瘤體直徑<1cm,10例直徑>1cm。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單鼻孔入路垂體瘤切除術。2術前準備2.1心理護理術前1~5天內與...
- 神經內鏡下單鼻孔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的手術配合
;垂體瘤;手術配合;護理垂體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5%~20%[1],在尸檢中發現率為20%~30%,也是鞍區最常見的腫瘤之一[2]。垂體瘤多發于30~50歲成年人,其發病機制仍然不清楚,治療上,除泌乳素腺瘤外,以外科治療為首選[3]。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內鏡下經單鼻孔入路垂體瘤切除術的開展十分迅速。對2006年6月~2007年1月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收治的32例患者采用內鏡下經單鼻孔入路...
- 高泌乳素血癥41例臨床分析
病因不明。 結論垂體泌乳素瘤是高泌乳素血癥最常見的原因,可有性激素低下,表現為泌乳、閉經、不孕,高泌乳素血癥治療上應針對病因處理,而泌乳素瘤以藥物治療為主。 關鍵詞泌乳素高泌乳素血癥垂體泌乳素微腺瘤閉經 高泌乳素血癥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外周血中泌乳素水平異常增高所致,臨床多表現為月經稀發、閉經、泌乳、不孕等。為探討高泌乳素血癥的病因,現做如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41例患...
- 泌乳素瘤
概述是高泌乳素血癥的常見病因,也是最常見的垂體瘤。臨床表現50ug/L、特發性高催乳素血癥者月經正常),不育與性功能減退、青少年發病者發育延遲,還可有多毛和痤瘡、骨質疏松、肥胖、水潴留。男性癥狀少,主要是陽萎,不育,少數有溢乳、乳房發育、毛發稀,多因垂體腺瘤出現壓迫癥狀而就醫。輔助檢查200ug/L絕大多數為泌乳素瘤;RL<100ug/L者多考慮高泌乳素血癥.PRL抑制試驗 口服L-多巴500m...
- 泌乳素瘤
【概述】是高泌乳素血癥的常見病因,也是最常見的垂體瘤。【診斷】一.病史、癥狀及體征:50ug/L、特發性高催乳素血癥者月經正常),不育與性功能減退、青少年發病者發育延遲,還可有多毛和痤瘡、骨質疏松、肥胖、水潴留。男性癥狀少,主要是陽萎,不育,少數有溢乳、乳房發育、毛發稀,多因垂體腺瘤出現壓迫癥狀而就醫。二.輔助檢查:200ug/L絕大多數為泌乳素瘤;RL100ug/L者多考慮高泌乳素血癥.PRL...
- 高泌乳素血癥合并妊娠1例護理
,經查為高泌乳素血癥,25歲結婚。患“高泌乳素血癥12年,口服溴隱亭治療。孕前4個月,月經正常。孕早期停用溴隱亭,孕20周出現視力障礙,視野缺損,查PRL1800mg/ml做CT提示垂體腺瘤不除外。開始繼續口服溴隱亭1片Bid至孕37+3周。于2006年8月26日孕37+5周因臀位、珍貴兒行剖宮產術,娩出一女活嬰,體重3000g,Apagr評分10。術后給予產婦輸液治療。產婦于產后第3...
- P53蛋白與伽瑪刀治療后垂體泌乳素瘤侵襲性的相關性
組織化學技術檢測P53蛋白表達,分析兩組P53蛋白表達水平的差異性。結果放療組P53蛋白全部陽性表達,較非放療組顯著增高(P<0.05);侵襲性垂體瘤組P53蛋白表達顯著增高。結論伽瑪刀治療后垂體泌乳素P53蛋白表達增強,原因可能與放射性損傷及泌乳素瘤侵襲性改變有關,P53蛋白是影響垂體泌乳素瘤侵襲性行為的調控因子。【關鍵詞】泌乳素瘤;伽瑪刀治療;P53蛋白;侵襲性;免疫組織化學 垂體泌乳素瘤...
- 高泌乳血癥的診治分析
閉經、溢乳、無排卵和不孕為特征的綜合征,近20年來,關于PRL的生理生化研究取得巨大的進展,而PRL放免測定、頭顱CT和MRI診斷技術的進展,提高了HPRL的診斷水平,其發生率也有增高趨勢,同時抗泌乳素藥物溴隱亭的問世和經蝶顯微手術的開展使HPRL的診治出現了新局面。近年來,本院收治了高泌乳血癥患者62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1臨床資料200ng/ml,全部無排卵。其余40例PRL呈輕度增...
- 高泌乳素血癥
合并柯興氏癥和男性化癥候時,T、△4dione、DHT、DHEA、17KS升高、血漿皮質醇升高。(五)胰腺功能檢查:HPRL合并糖尿病、肢端肥大癥時,應測定胰島素、血糖、胰高血糖素和糖耐量試驗。四、泌乳素功能試驗(一)泌乳素興奮試驗1.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試驗(TRHtest):正常婦女1次靜注TRH100~400μg,15~30分鐘PRL較注藥前升高5~10倍、TSH升高2倍。垂體腫瘤時不升高。2...
- 高泌乳素血癥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的診斷與治療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7年第28卷第6期中國研究者提高高泌乳素血癥所致男性性功能障礙的診治水平。研究者采用甲磺酸溴隱亭治療高泌乳素血癥所致男性性功能障礙患者12例。其中垂體腺瘤5例(微腺瘤4例、巨腺瘤1例)、特發性高泌乳素血癥7例。性功能障礙包括性欲差12例、勃起功能障礙11例、性高潮障礙2例。1例患者訴視野受限和頭痛。結果溴隱亭(1.25~2.50mg/d)治療0.5~14.0個月,12例患...
- 垂體腺瘤的診斷和治療現狀
cm的為巨大腺瘤。近些年來,由于內分泌激素檢測的進步和電子顯微鏡下超微結構及染色方法的改進,現在一個比較好的把形態(組織化學和電鏡)和功能(臨床表現)相結合的垂體腺瘤的新分類方法已經形成,即分為:泌乳素細胞腺瘤、生長激素細胞腺瘤、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腺瘤、促甲狀腺素細胞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多分泌功能細胞腺瘤、無內分泌功能細胞腺瘤、惡性垂體腺瘤。此外由楊天恩提出,張雪君、張永錄等修訂的垂體腺瘤的...
- 血清泌乳素與糖代謝紊亂的臨床探討
珊.糖尿病患者泌乳素水平與血糖變化的關系.中國基層醫藥,2005,12(5):581-582. 2茅紅峰,鄧潔英,史軼蘩.催乳素和免疫系統.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4,20:574-576. 3盧旺盛,岳志健,周曉平.溴隱亭在泌乳素腺瘤治療中的應用.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3,24(8);914-915. 作者單位:210006江蘇南京,南京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 (編輯:齊永)作者:佘玉清...
- 垂體腺瘤
(非分泌性)垂體瘤即“嫌色細胞瘤”,占20-35%。癥狀功能性垂體瘤多有各自特征性的臨床癥狀,垂體微腺瘤(直徑<10mm)即可引起功能亢進,如生長激素過多引起肢端肥大癥;ACTH過多引起柯興氏病;泌乳素過多引起溢乳、閉經、陽痿。無功能性垂體瘤往往在腫瘤較大,壓迫視交叉、垂體或下丘腦,出現頭痛、視力減退、視野缺損、閉經、陽痿等相應癥狀而被發現。檢查(一)激素測定:絕大多數功能性垂體瘤常分泌單一激素...
- 垂體腺瘤
“嫌色細胞瘤”,占20-35%。【診斷】一、病史、癥狀:功能性垂體瘤多有各自特征性的臨床癥狀,垂體微腺瘤(直徑<10mm)即可引起功能亢進,如生長激素過多引起肢端肥大癥;ACTH過多引起柯興氏病;泌乳素過多引起溢乳、閉經、陽痿。無功能性垂體瘤往往在腫瘤較大,壓迫視交叉、垂體或下丘腦,出現頭痛、視力減退、視野缺損、閉經、陽痿等相應癥狀而被發現。二、輔助檢查:(一)激素測定:絕大多數功能性垂體瘤常分...
- 肢端肥大癥和巨人癥
腺瘤。患者的骨骼與軟組織可過度生長,同時伴內分泌代謝紊亂。在骨骺閉合前,表現為巨人癥;在骨骺閉合后,則表現為肢端肥大癥,如果在青春期發病,肢端肥大癥與巨人癥可同時并存。本病僅次于垂體無功能性腺瘤及泌乳素腺瘤,占垂體瘤的第三位。病因病理病機肢端肥大癥大多為垂體生長激素細胞腺瘤,少數為增生或癌;巨人癥多為增生。腺瘤中除含生長激素細胞外,也可含有促泌乳素細胞,稱為混合性細胞腺瘤。在另一些病人,雖然腺瘤...
- 如何治療高泌乳素血癥和閉經泌乳綜合征所致不孕癥?
來一般根據情況分別給予單純內科藥物治療或藥物結合手術和放療。藥物治療主要目的是降低血清催乳素水平,近年來有報道此類藥物對正常催乳素細胞及癌細胞均有影響,故可縮小垂體腫瘤。 (2)藥物治療:可抑制泌乳素分泌。 ①溴隱亭為首選藥物,1969年臨床開始試用。單次給藥抑制催乳素分泌達47%~96%。一般每日量為2.5~10mg,常用2.5~7.5mg分次服,每次2.5mg。對催乳素腺瘤患者每日用藥量...
- 哪些情況需要做激素測定?
激素刺激試驗來鑒定是垂體性還是下丘腦性閉經。雌激素低下屬于卵巢性閉經者,可行激素替代治療;雌激素水平正常者可誘發排卵。 閉經泌乳綜合征的患者除需測定上述激素外,還需測定血清泌乳素以明確診斷。高泌乳素血癥(特發性)及垂體微腺瘤可服用溴隱亭治療,而垂體大腺瘤則需手術切除。 多囊卵巢綜合征除需測定上述激素外,還應測定血液中睪酮水平,并應注意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的比值,一般認為比值...
- 經單鼻孔蝶竇入路垂體腺瘤切除45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經單鼻孔蝶竇入路顯微手術垂體腺瘤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對45例垂體腺瘤患者采用經單鼻孔蝶竇入路顯微手術切除6例微腺瘤及39例大腺瘤,其中泌乳素(PRL)腺瘤18例,生長激素(GH)腺瘤8例,混合性(PRL+GH或PRL+ACTH)腺瘤12例,無功能性腺瘤7例。結果顯微鏡下全切除43例,次全切除2例。術后一過性尿崩癥28例,經治療1周左右恢復。無手術死亡、腦脊液鼻漏、術區出血及腦膜...
- 經鼻蝶竇入路行垂體瘤切除術后尿崩癥的觀察及護理
垂體腺瘤是顱內常見腫瘤之一,是發生于垂體前葉組織的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0%~12%[1]。根據細胞分泌功能的特點可分為功能型腺瘤,主要有泌乳素(PRL)腺瘤、生長素(GH)腺瘤、促進上腺皮質激素(ACTH)腺瘤等和無功能腺瘤。另外,根據影像檢查結果可分為垂體微腺瘤(直徑<1cm),垂體大腺瘤(直徑1~3cm),垂體巨腺瘤(直徑>3cm)。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但術后亦可產生一些并發癥,如尿崩癥、...
- 如何治療高雄激素血癥?
⑥酮康唑:可減少腎上腺瘤、腎上腺癌患者所產生的雄激素,也可降低柯興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與特發性多毛癥患者的雄激素水平,每日400~1200mg,治療3~6個月即好轉。⑦溴隱亭:多囊卵巢綜合征伴有泌乳素(PRL)升高時,可用嗅隱亭治療,每日5~10mg。⑧flufamide:為非甾體抗雄激素藥物,需與口服避孕藥合用。每日2次,每次250mg,服用7個月后,多毛、痤瘡、皮脂溢出均有好轉。 (2)...
- 溴隱亭治療垂體催乳素瘤和高催乳素血癥的臨床分析
2. 2CunnahD,BesserM.Managementofprolactinomas.ClinEndocrinol,1991,34:231. 3金自孟,史軼蘩,陳桂麗,等.溴隱亭治療垂體泌乳素大腺瘤和微腺瘤.中華內科雜志,1990,29:669. 4李承慧,金毓翠.高泌乳素血癥診治進展.國外醫學·婦產科學分冊,2001,28(3):161. 5羅麗蘭.不孕與不育.北京:人民衛生出版...
- 楊宗孟教授閉經診治經驗
2.5mg,每日2次;第3周每次2.5mg,每日3次;并以此劑量(每日7.5mg)維持,連續用藥3個月。本例患者治療8個月后月經恢復正常。 按:閉經-溢乳綜合征所致的閉經,雖原因分類多樣,但仍以泌乳素水平升高為主,任何因素抑制了泌乳素抑制因子的分泌,或促進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均可造成血中泌乳素升高,通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造成卵巢功能失調則呈現閉經。楊老認為:閉經-溢乳綜合征患者,臨床...
- 中醫藥治療高泌乳素血癥的研究近況
后易于復發,近幾年不少中醫文獻報道采用中醫藥治療該病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概述如下。1病因病機現代醫學認為一切妨礙PRL分泌調節的因素都可能引起PRL分泌的增多,其病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均有1/3為垂體腺瘤,而最多見的是找不到明顯病灶或病因,而屬于特發性或功能性HPRL,其次為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以及醫源性HPRL,如服用避孕藥、氯丙嗪、奮乃靜、利血平、滅吐靈等,還有異位分泌如腎上腺病、腎功能不全、支...
- 醫學專家:垂體腺瘤呈高發態勢
且影響周圍的結構、神經、血管,甚至影響到關鍵部位還會要命;垂體腺瘤還會改變人體內分泌系統,影響性功能及生育功能等。“垂體瘤分泌激素過多引起的癥狀和體征比較常見的有肢端肥大癥,庫興氏病及泌乳素腺瘤。王任直說,95%以上的肢大患者是由分泌生長激素的垂體腺瘤所致。此外,垂體腫瘤壓迫癥狀,伴發的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惡性腫瘤發生率也會相應增加,臨床上診斷和治療的延誤會使這些并發癥發生...
- 溢乳閉經綜合征
瘤。垂體腫瘤切除以前,癥狀不會得到緩解。治療本病常由比較明確的致病因素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從而導致泌乳~閉經綜合征的發生,因此,其治療原則應強調病因治療。1、由于垂體腫瘤如垂體微腺瘤,或其他與分泌泌乳素有關的腫瘤引起者,只要尚有手術條件,則應予以手術切除;如果不宜手術,則可行放療、化療及中醫藥治療等。2、由于各種藥物引起的催乳素水平升高者,一經診斷明確,應立即停用相關藥物,停藥后癥狀大多可自行消...
- 高泌乳素血癥
高潮時明顯升高。(九)胎兒和新生兒(≥28孕周~產后2~3周)。二、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癥(一)下丘腦-垂體病變1.腫瘤:非功能性——顱咽管瘤、肉瘤樣病(sarcoid)神經膠質細胞瘤。功能性——PRL腺瘤46%;GH腺瘤22~31%。PRL-GH腺瘤5~7%;ACTH腺瘤&Nelson‘ssyndrome4~15%。多功能腺瘤10%;未分化瘤19~27%。2.炎癥:顱底腦膜炎、結核、梅毒、放線菌病。...
- 怎樣治療泌乳-閉經綜合征?
本病常由比較明確的致病因素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從而導致泌乳~閉經綜合征的發生,因此,其治療原則應強調病因治療。 (1)由于垂體腫瘤如垂體微腺瘤,或其他與分泌泌乳素有關的腫瘤引起者,只要尚有手術條件,則應予以手術切除;如果不宜手術,則可行放療、化療及中醫藥治療等。 (2)由于各種藥物引起的催乳素水平升高者,一經診斷明確,應立即停用相關藥物,停藥后癥狀大多可自行消失。 (3)由于下丘腦-垂體-...
- 芬蘭科學家研究發現誘發垂體腺瘤的基因
沒有關閉。研究人員檢測了芬蘭北部的3個垂體腺瘤疾病家族,他們推測一個先前沒有成型的低外顯率垂體腺瘤遺傳因子(PAP)可能是促成局部地區產生疾病的原因。PAP表現為非常低的外顯率并且易感生長激素瘤和泌乳素瘤,不能很好地適應任何家族垂體腺瘤綜合征,而低外顯率意味著遺傳因素相對較少容易感病,而且是罕見的疾病。研究人員利用芯片技術發現AIP基因突變體是致病的潛在原因,對這些基因功能做進一步測定證明了垂體...
- 男性不育癥患者可選做哪些特殊檢查?
影,輸精管、精囊造影或尿道造影等;前列腺造影可發現前列腺增大的程度及前列腺癌;睪丸及附睪結核可通過X線檢查確定病變范圍;陰莖的X線檢查主要針對陰莖硬結癥、陰莖異常勃起。高泌乳素血癥者,可拍攝蝶鞍X線斷層正側位片以確定有無垂體腺瘤,也可通過CT或MRI檢查確診。男性生殖系CT檢查可確診前列腺增生肥大、前列腺癌、睪丸發育不良、睪丸腫瘤等。 (2)超聲檢查:主要用于鞘膜積液、附睪血腫、精索靜脈曲張、...
- 垂體瘤誤診為球后視神經炎21例臨床分析
及手術病理確診為無功能垂體腺瘤15例,泌乳素瘤6例。1.2誤診情況2次以上按球后視神經炎診治者視為誤診,誤診時間:1~9個月。2討論垂體瘤占顱內腫瘤的10%,發病率為1/10萬,在尸檢垂體腺內發現小腺瘤約占25%。發病年齡30~40歲,男女發病率相等[1]。本病早期極易誤診,分析誤診原因如下:(1)本組發病均呈急性或亞急性發病,發病時間為1~7天,無頭痛、嘔吐等高顱壓癥狀,缺乏內分泌功能紊亂表現。...
- 引起高催乳素血癥的原因有哪些?
雌孕激素復合劑、胃復安等藥物,均可導致高催乳素血癥。③病理性因素: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中約30%催乳素水平升高及2%~5%有泌乳。垂體瘤中有60%~70%屬催乳素瘤,患者常兼有泌乳和閉經,催乳素腺瘤是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癥的常見病因。慢性腎功能衰竭、局部刺激如胸廓手術、創傷、帶狀皰疹或慢性乳腺刺激等可致高催乳素血癥。下丘腦失調如下丘腦腫瘤、退行性變、肉芽腫、血管性或感染性病變等均可造成高催乳素血癥...
- 女性不孕癥的影像診斷
。腹腔鏡仍是診斷附件粘連的金標準[16]。25排卵因素(ovulatoryfactor)正常的卵巢卵泡發育、排卵、功能性黃體囊形成的生殖過程所必須,排卵因素占女性不孕癥的10%~20%。產生泌乳素的垂體腺瘤(泌乳素瘤)是最常見的功能性垂體腺瘤,發病高峰在20~30歲,可引起促性腺激素減少而導致不孕、繼發性閉經、溢乳。MRI是首先和唯一能顯示垂體微腺瘤的方法。大多數微腺瘤T1WI信號比正常垂體稍低...
- 手術治療垂體腺瘤64例分析
正常,無臨床癥狀3例;有視力減退30例;面相改變,手足粗大7例;有性欲減退,閉經泌乳17例;有向心性肥胖,皮紋變深5例。垂體瘤卒中2例(有視力減退的患者均為無功能性腺瘤。) 1.3內分泌檢查 泌乳素40μg/L的患者17例;生長激素5μg/L的患者7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100pmol/L的患者5例。 1.4影像學檢查 鞍上占位37例;鞍上占位有第三腦室推擠的23例;突破第三腦室的4例。 ...
- 垂體腺瘤顯微外科治療
頭痛、視力、視野改變及內分泌改變為主,部分病人有顱內壓增高癥狀。頭痛等顱高壓表現9例;單側或雙側視力減退30例;單眼或雙眼顳側視野偏盲20例,且多數為不對稱性雙顳側偏盲;內分泌障礙、月經紊亂或閉經、泌乳4例;肢端肥大3例;性欲減退9例;巨人癥2例;多飲、多尿4例;動眼神經及外展神經損害各2例;眼底原發性視乳頭萎縮10例。腫瘤的類型依據臨床內分泌癥狀、血激素水平、病理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確定。36例中...
- 暴發型垂體瘤卒中的診斷和治療
表現7例病人全部都有頭痛、惡心、嘔吐和不同程度的視野缺損或視力下降甚至失明,伴動眼神經麻痹5例,腦膜刺激征4例,高熱3例,意識障礙5例(其中嗜睡3例,昏迷2例),肢體癱瘓3例。 1.3內分泌檢查泌乳素腺瘤(PRL)1例,生長激素腺瘤(GH)2例,無功能性腺瘤4例。 1.4影像學檢查頭顱平片5例,均示有蝶鞍擴大,鞍底變薄,鞍背上抬、骨質破壞。均行頭顱CT檢查,示:蝶鞍內圓形或類圓形占位,瘤內有...
- 不同方式靜注增強劑對低磁場垂體增強掃描成像的影響
月~2006年12月筆者對需做垂體增強掃描的28例患者進行對比觀察,現總結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28例中,女23例,男5例,年齡最大54歲,最小11歲。女性普遍有閉經、溢乳、血清泌乳素檢查異常等;男性有乳房發育、血清泌乳素值異常等。1.2方法將患者依時間先后分為甲組(移動床身)10例,乙組(平掃定位狀態)18例。均在深圳安科OPENMARK3000開放式永磁性MR機上進行成像檢...
- 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致垂體增生誤診垂體大腺瘤22例臨床分析
SH的細胞代償性增生,久之,垂體增生,甚至繼發垂體腺瘤。Wolansky等[2]認為長期甲減后引起垂體增大為垂體腺增生,而非真正垂體腺瘤,用甲狀腺激素治療可恢復正常。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也可引起泌乳素(PRL)分泌增高。Scheithauer等[3]研究64例原發性甲減病人,發現94%有垂體TSH細胞增生,20%合并PRL細胞增生。其機制: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一方...
- 母乳喂養現狀綜述
減少。一般認為產后休息不好、生氣、憂慮,對哺乳自己的孩子信心不足等因素能夠抑制腦垂體分泌催產素影響母乳喂養。因此在哺乳期應盡量避免這些不利因素。 4.2 母嬰健康 在孕期患病,如貧血、肝炎、甲狀腺瘤等,[16,17]能使產后母乳喂養時限減少。產后患感冒能使泌乳量銳減。[18]疾病可通過下列途徑影響母乳喂養:①疾病本身導致泌乳量減少或無乳。②因病造成食欲差、營養不良、精神緊張、休息不好等。導致泌...
- 第二節 下丘腦-垂體疾病
肢端肥大癥和巨人癥都是由于生長激素(GH)的慢性高分泌狀態所致,一般見于垂體前葉的分泌生長激素的腺瘤。患者的骨骼與軟組織可過度生長,同時伴內分泌代謝紊亂。在骨骺閉合前,表現為巨人癥;在骨骺閉合后,則表現為肢端肥大癥,如果在青春期發病,肢端肥大癥與巨人癥可同時并存。本病僅次于垂體無功能性腺瘤及泌乳素腺瘤,占垂體瘤的第三位。 病理 肢端肥大癥大多為垂體生長激素細胞腺瘤,少數為增生或癌;巨人癥多...
- 垂體腺瘤卒中的診斷與治療
手術證實的出血性垂體腺瘤卒中36例,本文對其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并結合文獻加以討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男21例,女15例,男:女=1.4:1。年齡18歲~69歲,平均年齡43.5歲。泌乳素腺瘤(PRL腺瘤)8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ACTH腺瘤)3例,生長激素腺瘤(GH腺瘤)2例,混合性分泌性腺瘤2例,非分泌性腺瘤21例。非分泌性腺瘤占58.3%,而同期非垂體腺瘤卒中病例中非分泌...
- 第一節 總論
一級腺體功能亢進所致,即所謂繼發性內分泌激素過多癥。 (二)異位性產生激素的腫瘤 由于腫瘤細胞能功能自主性分泌激素或有激素活性的類似化合物,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可以由單基因(ACTH,生長激素、泌乳素、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胃泌素、紅細胞生成素等)和雙基因(如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黃體素、促卵胞胞素等)異常所致。雖然多種外胚葉腫瘤細胞可以產生此類異常的生物活性物質,但主要為有攝取胺前體和脫羧作用...
- HSP70在垂體腺瘤中的表達及其與腫瘤侵襲性關系的研究
4月~2002年11月的垂體腺瘤患者50例,均經手術治療,術后病理診斷明確,有完整的內分泌和影像學檢查資料。男26例,女24例,年齡18~72歲,平均43.3歲。根據內分泌檢查及臨床資料,腫瘤分為泌乳素(PRL)腺瘤27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腺瘤3例,生長激素(GH)腺瘤2例,無功能腺瘤18例。 1.2試驗方法HSP70的表達使用免疫組化的方法對手術后保存的石蠟標本進行檢測,采用Ul...
- 垂體泌乳素瘤合并多囊卵巢綜合征1例報道
乳素瘤 患者,女,25歲,福建屏南人。因“停經伴溢乳8年,體型漸胖7年入院。患者8年前始無明顯誘因出現停經伴溢乳,無容貌變丑,無肢寒怕冷,在外院檢查血泌乳素(PRL)121.59ng/ml,行垂體磁共振(MRI)提示垂體微腺瘤,予以溴隱停2.5mgtid,2個月后溢乳消失,月經復潮,復查PRL降低至37.21ng/ml,改用溴隱停1.25mg/d,其間曾自停溴隱停2~3個月,后因溢乳再...
- 垂體腺瘤經蝶竇顯微手術并發腦脊液漏的防治
填塞物和組織,仔細探查腦脊液漏口,用自體肌肉漿及耳腦膠修補,鞍底用自體骨片修補。 2結果 2.1腫瘤大小與病理性質術中出現腦脊液漏39例中,大型腺瘤26例,巨大型腺瘤13例;無功能腺瘤15例,泌乳素腺瘤6例,生長激素腺瘤5例,多激素腺瘤11例。術后出現腦脊液鼻漏4例中,大型腺瘤3例,巨大型腺瘤1例;無功能腺瘤1例,生長激素腺瘤1例,多激素腺瘤2例。2.2手術結果本組230例中,39例(16....
- 垂體瘤卒中治療思路
醫學影像資料中,要注意垂體卒中與鞍內向鞍上生長的腦膜瘤的鑒別[7]。3治療及預后垂體卒中的治療多數學者主張急癥手術,經鼻蝶手術最常用,但對于向鞍上生長的很大的腫瘤應采取經顱手術。單純藥物治療對小的泌乳素腺瘤可能是有效的。預后取決于發病后做減壓術的時間早晚,在發病后7天內手術者視神經功能常常可以得到恢復。所有病例均應給予激素替代療法。Verrees[8]認為,由于垂體卒中是鞍內占位性病變&mdas...
- 乳腺乳頭狀腫瘤的臨床病理
液,大部分為乳頭下部乳頭狀瘤引起,亦見于乳腺組織增生,少數漿液性溢液是癌引起的。(3)水樣溢液,看法有分歧,近來Lewison指出,清水樣者大約50%可能為癌引起。(4)乳汁樣溢液,常為雙側,多為泌乳素分泌過多或服用激素類藥物所致。(5)粘稠液,溢液粘稠,呈糊狀,常見乳管擴張癥(漿細胞性乳腺炎)或性功能低下者。(6)膿性溢液,常見于導管擴張伴感染。乳頭溢液。常為間斷性,有時間隔時間甚長,似乎已痊...
- 垂體功能減退激素替代治療1例
術后改變,腔隙性腦梗死。FT6.01pmol/L,TSH0.180μu/ml,低于正常。黃體酮0.30ng/ml低于正常,促卵泡成熟素1.50正常,促黃體激素1.08mu/ml,低于正常,血清垂體泌乳素3.06ng/ml(正常值3.06ng/ml),雌二醇39pg/ml(正常值39.0pg/ml),8am皮質醇1482.36nmol/L(正常值240~618nmol/L),睪酮0.40ng/ml...
- 乳腺增生病證治心得
氣滯久郁而成形,手診時腫塊有軟韌的多為乳腺囊性增生,質硬韌的多為纖維化增生或為纖維瘤化,應分別加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中藥,如丹參、參三七、赤芍、桃仁、益母草、象貝、海浮石、龍葵、煅牡蠣等;若血檢泌乳素增高的,可加用女貞子,墨旱蓮,仙茅、巴戟肉;若導管鏡檢為乳腺導管擴張或乳腺導管炎的,可加用鹿含草、蒲公英、皂角刺、忍冬藤、白花蛇舌草等;若僅僅有乳頭溢液的,可加用白果、龍骨、芡實、烏賊骨等;對于乳...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