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西醫·慢性咽炎
- 4 中醫·慢性咽炎
- 4.1 古人論述
- 4.2 中醫治療慢性咽炎近現代研究
- 4.3 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機
- 4.4 癥狀
- 4.5 診斷
- 4.6 慢性咽炎的中醫辨證治療
- 4.6.1 肺腎陰虛
- 4.6.1.1 癥狀
- 4.6.1.2 證候分析
- 4.6.1.3 方藥治療
- 4.6.1.4 針灸治療
- 4.6.2 血虛
- 4.6.3 脾胃氣虛
- 4.6.4 脾腎陽虛
- 4.7 外治法
- 4.8 治療慢性咽炎的專方
- 4.9 中醫治療慢性咽炎用藥規律
- 4.10 烙法
- 4.11 慢性咽炎的針灸治療
- 4.12 推拿療法治慢性咽炎
- 4.13 慢性咽炎的飲食療法
- 4.14 醫案
- 4.15 慢性咽炎患者飲食宜忌
- 4.16 慢性咽炎患者日常保健
- 5 參考資料
- 附:
1 拼音
màn xìng yān yán
2 英文參考
chronic pharyngitis[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12年版.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
pharyngitis chronic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西醫·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chronic pharyngitis)為咽部黏膜、黏膜下組織的彌散性、慢性感染,常為慢性上呼吸道炎癥的一部分[1]。口、鼻等部的慢性炎癥,有害氣體、粉塵等刺激,以及全身性疾病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為常見的致病因素。多發生于成年人,病程長,癥狀頑固,不易治愈[1]。據國內統計,在城鎮居民中,其發病率占咽科疾病的10%~20%,農村發病率較低。現代西醫學對本病尚無特殊有效的療法。
3.1 慢性咽炎的診斷
1.咽部長期不適、異物堵塞感、發脹、癢、痛;伴有分泌物多、咳嗽,易惡心等,在說話多、受涼、咽部受刺激后癥狀加重[1]。
2.咽黏膜呈暗紅色,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伴有黏稠分泌物者為單純型慢性咽炎[1]。
3.咽部黏膜肥厚增生,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呈片狀,側索增生,可有散在膿點者為肥厚型慢性咽炎[1]。
3.2 慢性咽炎的治療
3.3 消除致病因素,增強體質
消除致病因素,增強體質。如戒除煙酒,避免粉塵及有害氣體的刺激、勿吃刺激性大或過成過膩的食物等;治療周圍器官疾病,如鼻竇炎、齲齒等。
3.4 局部治療
3.5 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一般無效[1]。
3.6 其他措施
重視病因治療及預防,積極消除環境中的有害氣體污染,預防累發急性咽炎,戒煙酒,治療鼻及鼻竇疾病。同時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4 中醫·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為病癥名,指咽黏膜及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癥,屬祖國醫學“喉痹”范疇[2]。臨床上分為慢性單純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縮性咽炎[2]。
4.1 古人論述
慢性咽炎,中醫稱為“虛火喉痹”、“簾珠喉痹”,歸屬喉痹范疇。《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云:“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是對本病的最早論述。歷代醫家有較多的發揮。首先對喉痹的病因病機從不同方面作了探討,歸納為痰熱、虛火、津不上承等。如《丹溪心法》認為“喉痹大概多是痰熱”。《景岳全書·咽喉》云:“格陰喉痹,由火不歸元,則元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然,其證則上熱下寒,全非火證。”《喉科心法》認為系“腎火真陰虧損故也”。《脾胃勝衰論》曰:“飲食不節,勞役所傷,以致脾胃虛弱,乃血所生病,主口中津液不行。”《醫學人門》云:“色欲動腎火,火炎上攻,咽膈干痛。”在癥候上,《傷寒論·少陽病》云:“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醫學綱目》有“蓋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等描述。在本病的治療中,也總結出了不少好的方藥,如《傷寒論》中用甘草、桔梗治咽病,當為喉科名方甘桔湯之肇始。陳實功著《外科正宗》,其所載“噙化丸”是最早治療咽部疾病的含藥。
4.2 中醫治療慢性咽炎近現代研究
現代用中醫中藥治療本病,最早的臨床文章見于1959年。1962年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務工作者采用清熱養陰、理氣化痰的中藥,結合針灸、氣功、理療等綜合治療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經過30多年的臨床治療積累,在探索和總結本病的病因病機、辨證分型、選方用藥,以及對其他治療手段,如推拿、食療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較大的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初步統計的89篇報道中,累計病例已超過8千例,療效在90%以上。
在取得比較滿意療效的基礎上,近年來醫家們還開展了多項實驗研究,對慢性咽炎患者的植物神經功能進行檢測,結果發現,本病陰虛組主要處于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狀態;陽虛組處于副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狀態,與健康人比較,均有顯著差異。醫家們認為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是咽局部病變與全身陰陽失衡相互影響的中介之一。從現代醫學角度進一步探明了本病的病變與臟腑陰陽盛衰病理變化上的聯系和影響。
4.3 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機
慢性咽炎多因少陰虛虧,水不制火,虛火上炎熏灼咽喉而成[3]。
慢性咽炎的病因病理與虛火乳蛾大致相同,以肺腎虧損,津液不足、虛火上炎,循經上蒸,熏蒸咽喉而造成者為多見[4]。
慢性咽炎往往也與職業因素有關,如長期受化學氣體、粉塵等刺激,以及嗜食煙酒辛辣,也是造成虛性喉痹的誘因之一[4]。
若久病不愈,反復為患,或用藥失當,或因患者體質不同,亦可表現有陽虛、氣虛、血虛等不同類型之喉痹,但臨床上較為少見[4]。
4.4 癥狀
咽喉紅腫不甚,微痛,干灼不適,或有異物感,晨輕暮重,至夜尤甚,唇紅顴赤,口舌干燥,手足心熱,脈細數等[3]。
4.5 診斷
根據患者咽內不適、微痛、異物感,常有吭喀動作的癥狀特點,檢查見咽部微暗紅,喉底顆粒增生的改變可以診斷[4]。
①常有急性咽炎或扁桃體炎反復發作史,或有鼻竇或鼻腔感染,張口呼吸,煙酒過度,空氣干燥和粉塵刺激史[2]。
②有咽部不適、異物、發癢、灼熱、干燥和堵塞感覺,有刺激性咳嗽,咽反射敏感,易作嘔[2]。
③咽部檢查有助于確診[2]。
4.6 慢性咽炎的中醫辨證治療
4.6.1 肺腎陰虛
喉痹·肺腎陰虛證(throat obstruction with lung-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腎陰虛,以咽部干燥,灼熱疼痛不適,午后較重,或咽部哽哽不利,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帶血,手足心熱,咽部黏膜暗紅,或咽部黏膜干燥少津,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為常見癥的喉痹證候[5]。
4.6.1.1 癥狀
癥狀較輕,病情較緩,自覺咽中不適、微痛、干癢、灼熱感、異物感,常有“吭喀”的動作,因咽癢而引起咳嗽,易受刺激而引起惡心、干嘔,且多于早晨較輕,午后及入夜加重[4]。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帶血,咽部黏膜暗紅,或咽部黏膜干燥[5]。
檢查時,咽部敏感,易引起惡心,咽部微暗紅,喉底處血絡擴張,有散在顆粒,或互相連合成片狀如簾珠。少數病人懸雍垂肥厚增長.亦有喉底肌膜干燥,萎縮或有痂皮附著[4]。
4.6.1.2 證候分析
虛火上炎,陰虛津少,故咽中不適、微痛、干癢、灼熱感、異物感[4]。
腎陰不足,水不濟火,虛熱內生,心火內動,神不安寧,故出現虛煩失眠等癥[6]。
虛火煉津,兼以氣郁不舒,疏泄不暢,出現簾珠狀顆粒,甚則成片[4]。
虛火久灼肌膜,氣血滯流,咽喉失于濡養,故粘膜干燥而萎縮[4]。
4.6.1.3 方藥治療
4.6.1.3.1 方一
4.6.1.3.2 方二
沙參10克,麥冬12克,生地20克,丹皮10克,貝母9克,白芍10克,薄荷6克,綠萼梅6克,甘草6克。
加減:咽干甚者加石斛、百合;腰膝酸軟,虛煩失眠,加益智仁、狗脊、五味子、淮小麥;口因后壁有粘稠分泌物附著加天花粉、蘆根、杞子;咳嗽加前胡、枇杷葉、杏仁、玄參;大便干結加麻仁、全瓜蔞、黃。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4.6.1.3.3 肺陰虛
宜養陰清肺,選用養陰清肺湯[備注]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生地黃、麥冬、白芍、牡丹皮、貝母、玄參、薄荷、甘草加減治療:喉底顆粒增多者,可酌加桔梗、香附、郁金、合歡花等以行氣活血、解郁敖結[4]。
4.6.1.3.4 腎陰虛
宜滋陰降火,清利咽喉,可用六味地黃湯[備注]六味地黃湯(丸)(《小兒藥證直訣》):山萸肉、淮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熟地黃加減治療[4]。
若咽喉微紅,干燥性熱較重,大便秘結,此為虛火旺盛,宜加強降火之力,用知柏地黃湯加減[4]。
4.6.1.3.5 其它
若因思慮煩勞,引動心火,而見心煩不眠,舌尖干赤者,宜清心除煩養陰,服二陰煎[備注]二陰煎(《景岳全書》):生地、麥冬、茯苓、炒棗仁、玄參、黃連、竹葉、木通、甘草[4]。
4.6.1.4 針灸治療
4.6.1.4.1 針刺
刺灸法:每天一次,中等或弱刺激,留針20~30 min,5~7次為一療程[7]。
治法:滋陰降火,清利咽喉。以足少陰腎經穴為主。
取穴:取太溪、照海、魚際、天突。太溪為足少陰經原穴,照海通于陰蹻,兩穴滋陰降火,引虛火下行,為治虛熱咽喉痛的要穴。魚際為手太陰經滎穴,旨在清肺利咽。天突為任脈與陰維脈交會穴,以助清利咽喉。
4.6.1.4.2 耳針
取咽喉、肺、扁桃體,選1~2穴,埋針7~10天,輪換取穴[7]。
咽喉、心、肺、神門。中強刺激,留針10~20min。適用于慢性咽喉炎。[6]
4.6.1.4.3 穴位注射
取天突、曲池、孔最,每次取單側穴,兩側交替使用,注射10%葡萄糖溶液2 ml,隔天1次,5~7次為一療程[7]。
4.6.1.4.4 穴位激光照射
取增音(甲狀軟骨兩側凹陷處)。用氦-氖激光治療機,輸出電流1~10mA,照射距離10~20cm,電流量8mA,每次照射1~3min,每日或隔日1次。[6]
4.6.2 血虛
4.6.2.1 癥狀
4.6.2.2 方藥治療
4.6.2.2.1 治法
4.6.2.2.2 方藥
4.6.3 脾胃氣虛
喉痹·脾胃氣虛證(throat obstruction with spleen-stomach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胃氣虛,以咽喉梗梗不利或痰黏著感,口干而不欲飲或喜熱飲,易惡心,或時有呃逆反酸,咽黏膜淡紅或微腫,伴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胃納欠佳,或腹脹,大便不調,舌質淡紅邊有齒印,苔薄白,脈細弱等為常見癥的喉痹證候[5]。
4.6.3.1 癥狀
咽喉梗梗不利或痰黏著感,口干而不欲飲或喜熱飲,易惡心,或時有呃逆反酸,咽黏膜淡紅或微腫,伴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胃納欠佳,或腹脹,大便不調,舌質淡紅邊有齒印,苔薄白,脈細弱[5]。
4.6.3.2 方藥治療
4.6.3.2.1 治法
4.6.3.2.2 方藥
可用四君子湯[備注]四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加黃芪、大棗、山藥、黃精、石斛、玉竹、百合等[4]。
4.6.4 脾腎陽虛
喉痹·脾腎陽虛證(throat obstruction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腎陽虛,以咽部異物感,哽哽不利,痰涎稀白,咽部黏膜淡紅,伴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腹脹納呆、下利清谷,舌質淡嫩,舌體胖,苔白,脈沉細弱等為常見癥的喉痹證候[5]。
4.6.4.1 癥狀
咽部微痛,有異物感,哽哽不利,痰涎稀白,咽部黏膜淡紅,伴面色蒼白、講話聲低、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腹脹納呆、小便清白,大便溏泄,舌質淡嫩,舌體胖,舌苔白潤,脈沉細弱[5][4]。
4.6.4.2 方藥治療
治宜扶陽溫腎,引火歸原,可服附桂八味丸[備注]附桂八味丸(又名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方論》):熟地黃、山萸肉、牡丹皮、澤瀉、獲苓、淮山藥、炮附子、肉掛心治療[4]。
4.7 外治法
含服鐵笛丸[備注]鐵笛丸(經驗方):訶子、麥冬、茯苓、瓜蔞皮各300g,貝母、甘草、桔梗各600g,鳳凰衣30 g,玄參300g,青果120g或潤喉丸[備注]潤喉丸(經驗方):甘草粉300g、硼砂15 g、食鹽15 g、玄明粉30 g、酸梅750 g(去核),共研為細末,以荸芥粉250 g為糊制丸,每丸重3 g。,以清咽潤肺[4]。
4.8 治療慢性咽炎的專方
4.8.1 利咽靈片
組成:穿山甲、地鱉蟲、玄參、牡蠣、僵蠶等,每片含生藥0.3克。
用法:每次服3~4片,1日3次,以餐前半小時服用為佳,5周為一療程。
4.8.2 清咽甘露丸
組成:生地100克,熟地50克,赤芍75克,白芍75克,天冬100克,黃芩1000克,玄參100克,枇杷葉50克,石斛75克,當歸100克,甘草2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面,煉蜜為丸,每丸10克。每次服1丸,每日服3次,1個月為一療程。適用于治療陰虛喉痹。
4.8.3 青梅丸
組成:青果10克,烏梅10克,牛蒡8克,僵蠶8克,木蝴蝶8克,玄參8克,麥冬8克,瓜蔞8克,海浮石8克,三棱8克,莪術8克,甘草8克。
用法:將上藥粉碎,過100目篩,混勻,煉蜜為丸,每丸9克,每袋10丸,分裝密封。每次1丸,每日3次,咀嚼咽下或溫開水送服,連服30天為一療程。
4.8.4 利咽茶
組成:銀花、菊花、桔梗、麥冬、玄參、玉蝴蝶、甘草、胖大海等量。
用法:上藥用冷水750~1000毫升,浸泡15分鐘后,溫火煎20丸30分鐘為第一煎,第二煎加水500~750毫升,煎5分鐘。二次煎汁混合分3~4次飯后溫服,每日1劑,20天為一療程。
4.8.5 中藥噴霧療法(外用)
組成:連翹30克,菊花20克,板藍根20克,防風15克,山豆根30克,射干10克,貫眾10克,甘草20克,青礞石10克。
用法:將上藥裝人布袋,置于高壓鍋內加水8000~10000毫升,煮沸后,熱蒸氣透過橡皮管和玻璃噴嘴射出,噴口溫度達85℃,距離噴嘴15~20厘米處溫度為40℃~50℃。治療時可先噴面部2分鐘,再噴口腔15~20分鐘,每日1次,12次為一療程。上述中藥量為20人的用量。
4.8.6 咽炎樂
組成:制半夏(砸碎)500克。
用法:上藥加食醋2500毫升,浸泡24小時后,加熱三、四沸,撈出半夏,加苯甲醇(按藥量的0.5%)過濾,分裝10個瓶內備用。
用法:每次服100毫升(加白開水適量),每日服2~3次,8~25天為一療程。
4.8.7 鼻咽靈
用法:上藥制成片劑。每日口服4次,每次5片,7~15天為一療程。
4.9 中醫治療慢性咽炎用藥規律
根據明確用中藥治療慢性咽炎的文獻報道共52篇統計,使用方劑共46首,總共用藥120味,使用比較頻繁,治療在200例以上的共62味,共計治療患者7565例。現將其中應用頻度在200例以上(含200例)的藥物列表如下:
應用頻度(例) | 報道文獻(篇) | 藥物 |
3001~3550 | 25~31 | 甘草、桔梗。 |
2001~3000 | 16~18 | 玄參、麥冬。 |
1001~2000 | 5~10 | 茯苓、玉蝴蝶、沙參、菊花、半夏、銀花、熟地。 |
501~1000 | 1~10 | 射干、山藥、澤瀉、萸肉、胖大海、丹皮、黃柏、知母、花粉、薄荷、僵蠶、玉竹、枳實、柴胡、板藍根、生地、扁豆、桑葉、厚撲、白芍、生姜。 |
200~500 | 1~6 | 蘇梗、當歸、桃仁、牛蒡子、赤芍、防風、青果、荊芥、牡蠣、穿山甲、山豆根、杏仁、貝母、陳皮、紅花、川芎、麻黃、石斛、烏梅、瓜蔞仁、連翹、青磺石、貫眾、附子、枇杷葉、紫菀、丹參、柿霜、絡石藤、地丁草。 |
從上表可知,頻率出現最高者為甘草、桔梗,其治療病例數及被使用率,均較處第二位的二味藥多,二藥均為利咽清熱化痰之品,證實《傷寒論》所載甘草桔梗湯在咽科治療疾病中確有重要作用。同樣,處第二、第三位的其余九味藥,均有養陰清熱、化痰利咽的作用,則從另一個方面印證臨床上最多見的虛火旺型的辨證意義。其余絕大部分藥大都具有滋陰補肝腎,或滋陰瀉火等功效。從表中亦可知活血化瘀利咽藥物的臨床運用病例尚不多,但已被臨床醫師所注意,當然也有如干祖望老中醫等用酸甘化陰、補而不燥之法治療鼻咽癌放療后所致咽喉干燥的藥物,如烏梅。
4.10 烙法
應用于簾珠喉痹,顆粒大者,每次選1~3枚,用直徑小的烙鐵,每枚顆粒烙1~3烙鐵,隔3~4日烙1次,烙至接近平復即停烙。顆粒小者,不宜用烙法[4]。
4.11 慢性咽炎的針灸治療
4.11.1 針刺
4.11.1.1 方一
讓患者張口,術者左手持壓舌板將舌體壓平,右手持8寸長毫針沿壓舌板向咽部的1/2處,散針刺入0.1寸深,以出血為度[2]。每次刺破3~5處(均在咽部下1/2處),刺后用少許牛黃吹喉散[備注]牛黃吹喉散方:京牛黃、硼砂、麝香、冰片、元明粉、朱砂、雄黃、西瓜霜、煨蟾蜍各等份,共為極細末。吹入喉中[2]。禁食2小時。每4日1次[2]。
4.11.1.2 方二
取穴:咽炎穴、人迎(雙側)、廉泉。
咽炎穴位置:甲狀軟骨上緣,正中旁開1.5寸,人迎穴上1寸。
操作:先針咽炎穴,用左手拇指輕推甲狀軟骨,并以指切法將頸動脈推向外方,用1.5毫針向咽后壁刺入1.5寸,使整個咽部有腫脹感或異物感之后,輕輕退針5~8分;針刺人迎穴時,應以左手食指或拇指將頸動脈推向外方,取穴手法同咽炎穴;廉泉穴直刺3分左右為宜,留針20~30分鐘,留針時不提插、不捻轉,以免損傷頸部大血管。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4.11.2 耳針療法
4.11.2.1 方一
取穴:主穴:耳、咽喉、下屏尖、緣中。配穴:肺陰不足加肺、對屏尖;腎陰虧損加腎、神門;胃腑積熱加胃、脾。
操作:以常用穴為主,隨癥加配穴。按常規消毒,將王不留行子置于0.7×0.7方厘米見方大的麝香止痛膏貼于穴位上,用拇、食指按壓,至患者產生疼痛感及耳廓充血發熱,并囑患者每日按壓2~3遍。隔日1次,每次1側,兩側輪換,10次為一療程。
4.11.2.2 方二
取穴:上耳背。
操作:在耳背上方尋得三條較顯露的血管,常規消毒后,用手術刀片刺破第一條血管,使其流出0.5~2毫升的血液后,用酒精棉球按壓,并以膠布固定。半月刺治1次,共3次。按順序每次刺1條血管。忌酸、辣、煙、酒。
4.11.2.3 方三
咽喉、心、肺、神門。中強刺激,留針10~20min。適用于慢性咽喉炎[8]。
4.11.3 穴位激光照射療法
穴位激光照射對本病亦有良效[2]。
取增音(甲狀軟骨兩側凹陷處)。用氦-氖激光治療機,輸出電流1~10mA,照射距離10~20cm,電流量8mA,每次照射1~3min,每日或隔日1次。適用于慢性咽喉炎。[8]
4.11.4 艾灸療法
4.11.4.1 方一
癥狀:發病較緩,喉痛不甚,但遷延不愈,咽癢難受,可伴有失眠多夢,煩熱不解,舌紅苔少,脈細數。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穴10分鐘,以穴位紅暈溫熱為度,每日1次,8次為1個療程,應時常保健灸。
4.11.4.2 方二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穴10分鐘,以穴位紅暈溫熱為度,每日1次,8次為1個療程,應時常保健灸。
4.12 推拿療法治慢性咽炎
4.12.1 方一
癥狀:咽喉紅腫疼痛,咽干咽癢,聲音嘶啞,可伴有發熱頭痛,煩渴,口臭,咳痰黃稠,腹脹便秘,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
選穴:天突、百會、云門、迎香、肺俞、人迎、廉泉、風池、肩井、合谷、腎俞、涌泉
操作方法:用一指禪推或按揉法施術于天突、百會、云門、迎香、肺俞、人迎、廉泉,每穴約1分鐘。捏脊3~5次,拿風池、肩井、合谷8~10次,擦腎俞、涌泉,以擦熱為度。20日為1個療程,視病程長短及恢復程度分別治療1~2個療程。
4.12.2 方二
操作:患者正坐,醫者用右手拇指與食、中二指相對輕柔著力,拿推夾喉穴,自上而下往返拿推10~20分鐘,再用一指禪手法推天突、膻中各2分鐘,最后醫者站立于患者背后用右手拿推雙側風池穴2分鐘,用拇指點按風府10次。咽部疼痛者,雙拇指分別按雙側曲池、合谷各10次。每周推拿3次,6次為一個療程。
4.12.3 方三
以下方法對咽部不適、干咳惡心、白色痰液有效[11]:
①雙手食指同時按壓翳風1分鐘,力度較輕。
②用拇指和食指的同時按壓兩側的人迎1分鐘。
④用拇指指端點按照海50~100次,力度以局部酸脹為宜。
4.13 慢性咽炎的飲食療法
4.13.1 冰糖麥冬燉白蓮
組成:麥冬、白蓮各12克,冰糖和水適量。
用法:上述物品隔水燉后飲汁食蓮。
4.13.2 鴨蛋冰糖豆漿飲
組成:豆漿200毫升,鴨蛋1枚,冰糖適量。
用法:豆漿煮沸后,沖蛋加冰糖飲用。
4.14 醫案
患者男,47歲。不明原因引起咽喉部異物梗阻感1年,加重2個月。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咽喉部干燥,灼熱感,服中西藥治療無效。咽喉部檢查:黏膜稍腫脹,輕度充血。舌尖微紅,苔薄黃,脈細數。診斷為慢性咽喉炎。經過上訴方法治療1次,當時頓感咽喉部異物消失,眼睛明亮,頭腦清晰。經過3次治療,咽喉部異物感及充血癥狀全部消失,隨訪1年未復發。[10]
干祖望醫案:
胡××,男,47歲。患者原有慢性咽炎史,近月來因患鼻咽癌而作放療,經檢查癌腫已被控制,亦無鼻塞、血涕,唯口咽干燥明顯,飲不能解,有時咽疼,吞咽唾液時尤甚,四肢疲乏,食欲不振。檢查:咽粘膜充血、干燥,鼻咽部粘膜粗糙。舌苔薄膩,脈細弱。證屬氣陰兩虛,虛火上炎。治宜健脾益氣,滋陰降火。
處方:太子參、麥冬、五味子、山藥、白扁豆、烏梅、玄參、石斛各10克,甘草3克。
服藥5劑,口咽干燥明顯減輕,食欲亦增。仍以原方調治30余劑,直至放療結束。
按:鼻咽癌放療后的咽喉干燥,古書雖無記載,但根據有些患者的臨床證候,可按慢性咽炎辨證治療。此患者陰虛津虧無可置疑,而脾虛氣弱亦屬主證,故用生脈散氣陰雙補。方中重用烏梅,亦是干老獨運之匠心。《本草經疏》謂:“烏梅味酸,能斂浮熱,能吸氣歸元,……化津液。”故在此用之,既能配合健脾益氣之品以酸甘化陰,補而不燥,又可襄助滋陰生津之藥斂火生津,潤而不寒,故能獲顯效。
4.15 慢性咽炎患者飲食宜忌
慢性咽炎患者應少食煎炒的和刺激性的食物[4]。
慢性咽炎患者可多服用富有營養,以及有清潤作用的食物,如蘿卜、馬蹄等[4]。可服用滋陰保健涼茶[9]。
4.16 慢性咽炎患者日常保健
平時多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9]。預防呼吸道感染[10]。
注意休息,減少操勞,以免引起虛火上炎[4]。
避免熬夜,以防津液耗損[9]。
減少或避免過度發音講話等[4]。
注意口腔衛生,堅持早晚及飯后刷牙[10]。
積極治療咽部周圍器官的疾病[10]。
保持室內合適的溫度和濕度[10]。
5 參考資料
- ^ [1] 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0.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42.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69.
- ^ [4]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3-75.
-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6] 石學敏主編. 針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48-249.
- ^ [7]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1.
- ^ [8] 石學敏主編. 針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48-251.
- ^ [9] 柴鐵劬主編.灸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10] 柴鐵劬主編.推拿療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11]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治療慢性咽炎的穴位
- 呂細
痛,現代又多用太溪穴治療腎炎,膀胱炎,口腔炎,慢性咽炎,神經性耳聾,神經衰弱,乳腺炎,下肢癱瘓,腎炎...
- 內昆侖
痛,現代又多用太溪穴治療腎炎,膀胱炎,口腔炎,慢性咽炎,神經性耳聾,神經衰弱,乳腺炎,下肢癱瘓,腎炎...
- 太溪
痛,現代又多用太溪穴治療腎炎,膀胱炎,口腔炎,慢性咽炎,神經性耳聾,神經衰弱,乳腺炎,下肢癱瘓,腎炎...
- 本池
代又用廉泉穴治療支氣管炎,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聲帶麻痹,舌根部肌肉萎縮等。廉泉穴的別名:本...
- 廉泉
代又用廉泉穴治療支氣管炎,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聲帶麻痹,舌根部肌肉萎縮等。廉泉穴的別名:本...
- 更多治療慢性咽炎的穴位
治療慢性咽炎的方劑
- 口炎清沖劑
。主口腔粘膜扁平苔癬,復發性口瘡,皰疹性口炎,慢性咽炎,慢性唇炎。用法用量:每服20克,開水沖下1日...
- 牛黃益金片
11頁)。功能與主治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用于急慢性咽炎,咽部異感癥。用法與用量含化,一次2~4片,一...
- 清咽湯
9g,甘草3g。功效:清熱、理氣、生津。主治:慢性咽炎。咽痛,咽干、咽緊堵悶,咽部有異物感。用法用量...
- 咽炎片
:養陰潤肺,清熱解毒,清利咽喉,鎮咳止癢。用于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干,咽癢,刺激性咳嗽等癥。用法與用量:...
- 潤喉丸
與主治:潤喉生津,開音止痛,疏風清熱。用于急、慢性咽炎及喉炎所致的疼痛,亦用于喉癢咳嗽,聲音嘶啞等癥...
- 更多治療慢性咽炎的方劑
治療慢性咽炎的中成藥
- 牛黃益金片
11頁)。功能與主治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用于急慢性咽炎,咽部異感癥。用法與用量含化,一次2~4片,一...
- 咽炎片
:養陰潤肺,清熱解毒,清利咽喉,鎮咳止癢。用于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干,咽癢,刺激性咳嗽等癥。用法與用量:...
- 清喉利咽顆粒
潤喉。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發干、聲音嘶啞;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常用有保護聲帶作用。用...
- 藏青果顆粒
津。用于陰虛內熱傷津所致咽干、咽痛、咽部充血;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用法與用量:開水沖...
- 潤喉丸
與主治:潤喉生津,開音止痛,疏風清熱。用于急、慢性咽炎及喉炎所致的疼痛,亦用于喉癢咳嗽,聲音嘶啞等癥...
- 更多治療慢性咽炎的中成藥
慢性咽炎相關藥物
- 慢咽寧袋泡茶
】【性狀】【功能主治】養陰清熱,消腫利咽。用于慢性咽炎為屬于陰虛痰熱證,癥見:咽痛,咽干,咽赤灼熱或...
- 慢咽寧袋泡茶
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養陰清熱,消腫利咽。用于慢性咽炎為屬于陰虛痰熱證,癥見:咽痛,咽干,咽赤灼熱或...
- 牛黃益金片
藥品。【功能主治】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用于急、慢性咽炎。【用法與用量】含化,一次2~4片,一日3次。...
- 金果含片
藥藥品。【功能主治】養陰生津,清熱利咽,用于急慢性咽炎。【用法與用量】含服。一小時2~4片,一日10...
- 清喉利咽顆粒
藥藥品。【功能主治】清熱利咽,寬胸潤喉。用于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咽喉發干,聲音嘶啞。【用法與用量】...
- 更多慢性咽炎相關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