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茄科植物馬尿泡的根·馬尿泡
3.1 馬尿泡的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茄科植物馬尿泡Przewalskiatangutica Maxim.的根。分布甘肅、青海、四川等地。[1]
3.3 性味
微苦、辛,寒,有毒[1]。
3.4 功能主治
①治胃腸痙攣疼痛,白喉,炭疽。煎服:0.15~0.3g,本品多入丸、散用,內服宜慎。[1]
②治瘡瘍,無名腫毒,皮膚瘙癢。煎水洗、酒精浸涂或研末冷開水調敷。[1]
3.5 化學成分
本品含山莨菪堿、天仙子胺(莨菪堿)、和天仙子堿(東莨菪堿)[1]。
4 藏藥部頒標準
4.1 拼音名
Maniaopao
4.2 英文名
RADIX PRZEWALSKII TANGUTICAE
4.3 標準編號
WS3-BC-0009-95
4.4 來源
本品為茄科植物馬尿泡 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 的干燥根。秋末果熟后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凈,干燥。
4.5 性狀
本品呈長圓柱形,稍有彎曲,長10~25cm,直徑1.3~3cm,少數成不規則狀。根莖部分短,長2~3cm,表面暗棕色或淡棕黃色,頂端有數個圓柱狀的莖基痕及少數葉柄殘痕,近根頭處常有明顯環狀。主根粗壯,表皮淡黃色,中部以下有2~3分枝, 具細縱皺紋,并有多數明顯橫長的皮孔。質較硬,斷面粗糙而疏松,呈類白色至黃白色的菊花心,并有放射狀的裂隙。氣微,味苦。
4.6 鑒別
(1)本品粉末呈淺棕色。淀粉粒眾多,單粒圓形、類圓形或盔帽形,臍點點狀、裂縫狀或十字形,層紋隱約可見;復粒由2~3分粒組成。草酸鈣砂晶眾多,較大, 錐形四面體或飛鳥形,類三角形或四邊形,網紋導管直徑25~75μm。薄壁細胞中淀粉粒眾多。
(2)取本品粉末0. 5g置試管中,加乙醚5ml及10%氨水2滴,密塞,振搖,放置20分鐘, 吸醚液于玻片上,揮干,加碘-碘化鉀試液2滴,2~3分鐘后,置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蝶翅狀紅棕色結晶,長16~26μm。
(3)取本品粉末 1g,加氨水潤濕,用氯仿10ml回流提取,濾過,濾液置紫外光燈(365 nm)下觀察,有淡藍紫色熒光。
4.7 炮制
除去雜質。
4.8 性味
苦,寒;有毒。
4.9 功能與主治
鎮靜止痛,解毒,殺蟲,消腫。用于炭疽病,熱性傳染病,白喉, 痙攣性腹痛,胃腸道疼痛。外敷治癰腫疔毒,皮膚病。
4.10 注意
本品有毒,慎用。
4.11 用法與用量
1~ 2g。外用以冷開水調敷。
4.12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
西藏自治區藥品檢驗所 起草
5 玄參科植物返顧馬先蒿的根·馬尿泡
馬尿泡為中藥名,出自《山西中草藥》,為《神農本草經》記載的馬先蒿的別名[1]。
5.1 馬尿泡的別名
5.2 來源及產地
玄參科植物返顧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 L.的根。分布東北、華北及山東、安徽、陜西、甘肅、四川、貴州。[2]
5.3 性味
苦,平[2]。
5.4 功能主治
1.治風濕關節疼痛,小便不利,帶下,尿路結石。煎服:6~9g。[2]
6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馬尿泡的方劑
- 秘訣十三味紅花散
榜嘎50g熊膽25g爐甘石25g波棱瓜子25g馬尿泡40g石花15g制法:以上十三味,除熊膽另研細...
- 妙靈散
法:上為細末,用蜜水拌勻,置碗內,或小瓶內,以豬尿泡封口,懸鍋內重湯煮,半炷香為度,埋土中一宿,次日...
- 更多用到中藥馬尿泡的方劑
用到中藥馬尿泡的中成藥
- 秘訣十三味紅花散
榜嘎50g熊膽25g爐甘石25g波棱瓜子25g馬尿泡40g石花15g制法:以上十三味,除熊膽另研細...
- 更多用到中藥馬尿泡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馬尿泡
- 《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治喉痹單方
r此癥因火上沖。痰隨火上注。舌忽脹滿口中。軟如豬尿泡形。不疼痛。口中流涎。妨言語。治者看舌下有青泡如...
- 《古今醫鑒》:[卷之十三]癖疾
之,當時熱退,指日癖消,神效。制紙法∶用花椒樹上馬蜂窩為末,用黃蠟蘸末,并香油頻擦紙,將此紙擦患處...
- 更多古籍中的馬尿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