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má mù
2 英文參考
numbnes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anaesthesia[朗道漢英字典]
anesthesia[朗道漢英字典]
benumbedness[朗道漢英字典]
insensibility[朗道漢英字典]
numbness[朗道漢英字典]
3 注解
麻木為癥狀名[1]。見《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是指肌膚感覺障礙,或如蟻行感,或如觸電感,或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的表現[2]。“麻”,非痛非癢,指自覺肌肉內有如蟲行感,按之不止,搔之愈甚[3][1];“木”指皮膚無痛癢感覺,按之不知,掐之不覺,如木厚之感[3][1]。麻木由氣血俱虛,經脈失于營養;或氣血凝滯;或寒濕痰瘀留于脈絡所致[1]。治療總以補助氣血培本為主,不可專用消散[1]。若夾痰濕瘀血為患,屬重癥;高血壓病者覺拇指及食指麻木,多系中風先兆,要加強防治[1]。
《雜病源流犀燭·麻木源流》:“麻木,風虛病亦兼寒濕痰血病也。麻,非癢非痛,肌肉之內,如千萬孑蟲亂行,或遍身淫淫如蟲行有聲之狀,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有如麻木之狀。木,不癢不痛,自己肌肉如人肌肉,按之不知,掐之不覺,有如木之厚。”《醫學準繩·麻木》:“麻屬痰屬虛;木則全屬濕痰死血,一塊不知痛癢,若木然是也。”《張氏醫通·麻木》:“一塊不知痛癢,陰寒益甚,或日輕夜重,脈澀而芤或弦,屬痰挾死血,宜活血行氣,二陳加芎、歸、桃仁泥、紅花、牛膝、韭汁之類。大便見黑而不作瀉者,小劑桃核承氣湯微利之。十指麻木,屬胃中濕痰死血,二陳加二術、桃仁、紅花、少加附子行經。濕熱下流,兩腳麻木,或如火燎者,二妙加牛膝作丸,不應,少加肉桂。”又治渾身麻木不仁,或左或右半身麻木,或面或頭或手臂或腳腿麻木不仁,并用神效黃芪湯(見《張氏醫通·痹》)。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11.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治療麻木的穴位
- 八沖
右共八穴。主治足跗腫痛,腳背紅腫,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瘧疾,毒蛇咬傷,腳氣,趾痛,頭痛,牙痛,月經不...
- 陰獨八穴
右共八穴。主治足跗腫痛,腳背紅腫,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瘧疾,毒蛇咬傷,腳氣,趾痛,頭痛,牙痛,月經不...
- 外勞宮
指不能屈伸,小兒臍風,手背紅腫發痛,頸椎病,手指麻木,小兒臍風,糞白不變,偏頭痛等。拼音:wàilá...
- 落枕穴
指不能屈伸,小兒臍風,手背紅腫發痛,頸椎病,手指麻木,小兒臍風,糞白不變,偏頭痛等。拼音:làozh...
- 八邪
穴有祛風通絡,清熱解毒的作用。主治手背腫痛,手指麻木,煩熱,目痛,毒蛇咬傷,手指關節麻木疼痛,咽痛,...
- 更多治療麻木的穴位
治療麻木的方劑
- 止麻消痰飲
門》卷十三方之止麻消痰飲功能祛風化痰清熱。治口舌麻木,吐痰涎,或身麻有痰者。用法用量:水煎服。運用:...
- 補脾養血湯
能主治:脾虛血熱,疥癬疼癢,通身紅點如蟲嚙咬,或麻木腫脹。用法用量:姜、棗為引。摘錄:《點點經》卷三...
- 健脾和胃湯
錢,甘草3分。功能主治:酒傷瘦弱,飲食減少,四肢麻木。用法用量:生姜、大棗為引,水煎服。摘錄:《點點...
- 風痹癱瘓藥酒
4兩,松針4兩(搗爛)。功能主治: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癱瘓。用法用量:上藥用酒7斤,裝入瓷瓶,不論甜...
- 參術去濕湯
功能主治:索性好飲,兩臂作痛,眼祛風治痰藥,更加麻木,痰涎愈盛,體軟筋弛,腿膝拘痛,口噤語澀,頭目暈...
- 更多治療麻木的方劑
治療麻木的中成藥
- 復方地龍膠囊
證。癥見半身不遂,口舌嚼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乏力,心悸氣短,流涎,自汗等。復方地龍膠囊的適...
- 脈絡寧口服液
癥及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引起的肢體皮膚發涼、酸脹、麻木、燒灼感、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等,急性和亞急性期下...
- 祛風除濕藥酒
治:祛風活血,舒筋健骨。用于風濕性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2次...
- 風濕藥丸
能與主治:祛風除濕,理氣活血。用于筋骨酸痛,四肢麻木,關節不利。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 石龍清血顆粒
所致中風,癥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清、偏身麻木、眩暈、頭痛、面紅、口苦,輕、中度出血性腦血管病...
- 更多治療麻木的中成藥
麻木相關藥物
- 木竭膠囊
止痛。適用于腎虛血瘀、寒邪閉阻所致的疼痛,僵硬,麻木等癥及骨質增生見有上述癥狀的輔助治療。【規格】每...
- 雙唑泰陰道泡騰片
味等。癲癇發作和周圍神經病變,后者主要表現為肢端麻木和感覺異常。其他還有可逆性粒細胞減少。過敏反應如...
- 雙唑泰栓
味等。癲癇發作和周圍神經病變,后者主要表現為肢端麻木和感覺異常。其他還有可逆性粒細胞減少。過敏反應如...
- 雙唑泰軟膏
味等。癲癇發作和周圍神經病變,后者主要表現為肢端麻木和感覺異常。其他還有可逆性粒細胞減少,過敏反應如...
- 雙唑泰棉栓
味等。癲癇發作和周圍神經病變,后者主要表現為肢端麻木和感覺異常。其他還有可逆性粒細胞減少。過敏反應如...
- 更多麻木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麻木
- 《證治準繩·雜病》:[第四冊痿痹門]著痹
。然六氣不必一氣獨為病,氣有相兼,若亡液為燥,或麻木無熱證,即當此法。或風熱勝濕為燥,因而病麻,則宜...
- 《醫學綱目》:[卷之十二·肝膽部諸痹]著痹(即麻木不仁)
〔《靈》〕衛氣不行,則為麻木。(刺真節邪篇)〔垣〕∶神效黃湯治渾身麻木不仁,或左或右,半身麻木,或面...
- 《醫學正傳》:[卷之五]麻木
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河間曰∶留著不去,四肢麻木拘攣也。經又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
- 《雜病廣要》:[身體類]痹
出行痹、痛痹、著痹三證。歷節是痹之類,既有專門。麻木亦即痹,明人析而立門謬矣。許叔重曰∶痹,濕病也。...
- 《瘍醫大全》:[卷二十八諸風部]大麻瘋門主論
里不和,臟腑痞塞,陽火所變,此其根蒂也。其患先從麻木不仁,次發紅斑,久則破爛浮腫無膿,治法初宜發汗,...
- 更多古籍中的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