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má huáng gēn
2 英文參考
radices ephedrae[朗道漢英字典]
Ephedra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Ephedrae 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Ephedr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ephedra roo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麻黃根為中藥名,出《本草經集注》。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黃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的干燥根及根莖[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adix Ephedr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ephedra roo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來源
麻黃根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木賊麻黃E. equisetina Bge.或中麻黃E. intermedia Schrenk et Mey.的根[2]。
7 產地
麻黃根主產內蒙古、遼寧、山西、河北、陜西、甘肅等[2]。
8 性味歸經
9 麻黃根的功效與主治
10 麻黃根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1 麻黃根的化學成分
麻黃根含麻黃根堿、麻黃根素等[2]。
12 麻黃根的藥理作用
13 麻黃根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麻黃根
Mahuanggen
EPHEDRAE RADIX ET RHIZoMA
13.2 來源
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或中麻黃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莖。秋末采挖,除去殘莖、須根和泥沙,干燥。
13.3 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長8~25cm,直徑0.5~1.5cm。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有縱皺紋和支根痕。外皮粗糙,易成片狀剝落。根莖具節,節間長0.7~2cm,表面有橫長突起的皮孔。體輕,質硬而脆,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或黃色,射線放射狀,中心有髓。氣微,味微苦。
13.4 鑒別
(1)本品根橫切面:木栓細胞10余列,其外有落皮層。栓內層為數列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中柱鞘由纖維及石細胞組成。韌皮部窄。形成層成環。木質部發達,由導管、管胞及木纖維組成;射線寬廣,含草酸鈣砂晶。有的髓部有纖維;薄壁細胞具紋孔。根莖的射線較窄。
粉末棕紅色或棕黃色。木栓細胞呈長方形,棕色,含草酸鈣砂晶。纖維多單個散在,直徑20~25μm,壁厚,木化,斜紋孔明顯。螺紋導管、網紋導管直徑30~50μm,導管分子穿孔板上具多數圓形孔。石細胞有的可見,呈長圓形,類纖維狀或有分枝,直徑20~50μm,壁厚。髓部薄壁細胞類方形、類長方形或類圓形,壁稍厚,具紋孔。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4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麻黃根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40: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3.5 檢查
13.5.1 水分
不得過10.0%(附錄Ⅸ H第一法)。
13.5.2 總灰分
不得過8.0%(附錄Ⅸ K)。
13.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于8.0%。
13.7 麻黃根飲片
13.7.1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類圓形的厚片。外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有縱皺紋及支根痕。切面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或黃色,纖維性,具放射狀紋,有的中心有髓。氣微,味微苦。
13.7.2 鑒別
(除橫切面外) 同藥材。
13.7.3 檢查 、浸出物
同藥材。
13.7.4 性味與歸經
甘、澀,平。歸心、肺經。
13.7.5 功能與主治
固表止汗。用于自汗,盜汗。
13.7.6 用法與用量
3~9g。外用適量,研粉撒撲。
13.7.7 貯藏
置干燥處。
13.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4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麻黃根的方劑
- 麻黃根散
ggēnsǎn《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麻黃根散:別名:麻黃根散粉(《圣濟總錄》卷十三)。處方:麻黃...
- 麻黃根湯
ggēntāng英文:《圣惠》卷十二:麻黃根湯:處方:麻黃根1兩,黃耆1兩(銼),五味子半兩,牡蠣...
- 牡蠣散
方》卷八方記載者為常用方,其組成為黃芪30g、麻黃根30g、煅牡蠣30g、小麥30g,具有益氣固表...
- 調胃參耆湯
錢,生黃耆2錢,當歸2錢,桂枝4分,防風3分,麻黃根(因麻黃發汗,根止汗,宜用根)5分。功能主治:...
- 牡蠣粉
;名見《圣濟總錄》卷九十三:方名:牡蠣粉組成:麻黃根3分,牡蠣粉3分,蒺藜子2兩,熟朱砂半兩(末)...
- 更多用到中藥麻黃根的方劑
用到中藥麻黃根的中成藥
- 柏子仁丸
WS3-B-0962-91處方:柏子仁200g麻黃根(蜜根)100g半夏曲(炒?200g黨參100...
- 補腎丸
成:羊腎1對(去筋膜),黃耆(蜜炙,銼)1兩,麻黃根1兩,當歸(切,焙)1兩,蜀椒(去目并閉口,炒...
- 復芪止汗沖劑
-1990-95處方:黃芪330g黨參400g麻黃根160g白術(麩炒)160g牡蠣(煅)500g...
- 復芪止汗顆粒
復芪止汗顆粒處方:黃芪330g、黨參400g、麻黃根160g、炒白術160g、煅牡蠣500g、五味...
- 石膏散
皮半兩,白術半兩,五味子半兩,黃耆半兩(銼),麻黃根半兩。主治:《太平圣惠方》卷十二方之石膏散主治...
- 更多用到中藥麻黃根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麻黃根
- 《普濟方》:[卷一百四十五傷寒門]傷寒后虛羸盜汗(附論)
去粗皮炙微黃銼圣濟方二兩)牡蠣(一兩半燒為粉)麻黃根(一兩半)白術(三分圣濟方一兩)白茯苓(三分圣...
- 《普濟方》:[卷一百四十傷寒門]傷寒虛汗不止(附論)
膏牡蠣(各三分燒為粉)地骨皮白術五味子黃(銼)麻黃根(各半兩)上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
-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麻黃
未審然否?張揖《廣雅》云∶龍沙,麻黃也。狗骨,麻黃根也。不知何以分別如此?【集解】《別錄》曰∶麻黃...
-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二]治傷寒虛汗不止諸方
(半兩)白術(半兩)五味子(半兩)黃(半兩銼)麻黃根(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
- 《普濟方》:[卷三百五十三產后諸疾門]虛汗
二兩)黃(銼一兩)石斛(去根一兩)溫服。日三。麻黃根湯治產后虛汗不止。麻黃根(二兩)牡蠣(燒黑一兩半...
- 更多古籍中的麻黃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