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輪上一顆如赤豆為病名[1]。見《證治準繩·雜病》。輪,指風輪,故又名風輪赤豆[1]。
風輪赤豆(wind-wheel red bean;fascicular keratitis)為病名[2]。見廣州中醫學院主編《中醫眼科學講義》。又名輪上一顆如赤豆證(《證治準繩·七竅門》)。是指以黑睛生翳呈顆粒樣突起,赤脈自白睛深入黑睛,色紅如赤豆為主要表現的眼病[3]。本病多見于小兒,常反復發作,愈后遺留瘢痕而影響視力。
3 輪上一顆如赤豆的病因病機
輪上一顆如赤豆多因肝經積熱,火郁風輪,氣血失調,脈絡瘀滯所致。或脾虛氣弱,痰停氣滯,痰氣混結,郁于風輪。
4 輪上一顆如赤豆的癥狀
患者黑睛上有顆粒狀突起,白睛一束赤脈追隨直上黑睛,繞布顆粒,狀若赤豆,抱輪紅赤,羞明流淚[1]。
患者風輪上有灰白色顆粒樣小泡突起,初起多位于黑睛邊緣,漸向黑睛中央發展,赤脈自氣輪成束狀追隨纏布,狀如彗星,直達風輪表面,故色紅如赤豆。赤豆日漸增大,潰破后中間凹陷,愈后留下瘢痕而影響視力。本病時發時止,發作時紅赤疼痛,羞明淚出;靜止時色淡白,諸癥緩解。小兒患者之頸側,每可觸到成串瘰核。
5 輪上一顆如赤豆的辨證治療
輪上一顆如赤豆患者大多素體虛弱,受邪發病,故多虛中央實之證。論治當辨明虛實主次,偏于實者以清肝為主,偏于虛者以調理脾胃為主。
治療輪上一顆如赤豆初起宜平肝瀉熱為主,選用龍膽瀉肝湯或洗肝散,酌加通絡散瘀之品;病久反復不愈或紅赤不甚者,宜養陰清熱,用甘露飲加減[1]。
方用洗肝散加減或香貝養榮湯加減。
5.1 肝經實熱證
風輪赤豆·肝經實熱證(wind-wheel red bean with pattern of excessive heat in liver channel)是指肝經實熱,以猝起赤脈纏布,抱輪紅赤,畏光,流淚,沙澀疼痛,兼見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脈弦數為常見癥的風輪赤豆證候[3]。
5.1.1 癥狀
猝起赤脈纏布,抱輪紅赤,畏光,流淚,沙澀疼痛,兼見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脈弦數[3]。
5.1.2 治法
平肝瀉熱
5.1.3 方藥治療
可選用龍膽瀉肝湯或洗肝散,酌加通絡散瘀之品[1]。
5.2 脾虛肝旺證
風輪赤豆·脾虛肝旺證(wind-wheelred bean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hyperactivity)是指脾虛肝旺,以黑睛赤豆反復發作,時隱時現,眼畏光澀痛隨之起伏,遷延難愈,頸部可觸及痰核,甚則累累成串,面白食少,胸脅脹滿,大便溏瀉,舌淡苔薄,脈弱或舌苔白膩為常見癥的風輪赤豆證候[3]。
5.3 陰虛火旺證
風輪赤豆·陰虛火旺證(wind-wheel red bean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陰虛火旺,以風輪黑睛生翳呈顆粒樣突起,赤脈自白睛深入黑睛,環繞赤豆乍起乍伏,眼內干澀,畏光少淚,隱隱澀痛;形體瘦弱,午后潮熱,頸部瘰疬。舌紅,少苔,脈細數為常見癥的風輪赤豆證候[3]。
6 輪上一顆如赤豆患者日常保健
輪上一顆如赤豆患者平時應注意鍛煉,加強營養,改善體質,以減少復發。
7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20.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4.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