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lú huì
2 英文參考
aloes[朗道漢英字典]
Chinese aloe dried juic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lo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alo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蘆薈
蘆薈為中藥名,出《開寶重定本草》。是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Aloe barbadensis Miller、好望角蘆薈Aloe ferox Miller 或其他同屬近緣植物葉的汁液濃縮干燥物[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Alo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aloe(《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蘆薈的別名
油蔥、象鼻草、羅幃花、烏七。
草蘆薈[2]。
7 來源
蘆薈為百合科植物蘆薈Aloe vera L.ver.chinensis(Haw.) Berger的葉汁干燥品。
蘆薈為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Aloe barbadensis Miller、好望角蘆薈Aloe ferox Miller 或其他同屬近緣植物葉的汁液濃縮干燥物[1]。
8 原植物形態
蘆薈為多年生肉質草本。葉簇生,螺旋狀排列,直立,肥厚,狹披針形,長10~20cm,寬1.5~2.5cm,厚5~8mm,先端漸尖,邊緣有刺狀小齒,基部闊而抱莖。花莖單生或分枝,高60~90 cm;總狀花序疏散;花梗長約2.5cm,黃色或有紫色斑點,具膜質苞片;花被筒狀,6裂,裂片稍向外彎;雄蕊6,花藥2室,背著;子房上位,3室,花柱線形。蒴果三角形,長約8mm。花期7~8月。
9 產地
蘆薈主產廣東、廣西、福建。
蘆薈產南美洲及非洲,我國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有栽培[2]。
10 采收與初加工
夏末秋初將葉自基部切斷,收集流出的葉汁,干燥。
11 生藥性狀
蘆薈為不規則團塊或破碎的顆粒,棕褐色或墨綠色。質松脆,易碎,破碎面光澤,具玻璃樣光澤。有特異臭氣,味極苦。
12 性味歸經
13 功效及主治
治熱結便秘及習慣性便秘,肝火頭痛,目赤,驚癇,閉經,小兒疳熱蟲積[2]。入丸、散服:每日量0.6~1.5g[2]。
蘆薈葉:鮮葉功用與制成品同;搗汁涂燒燙傷;用鮮蘆薈葉浸出液制成20%蘆薈注射液,注射于下鼻甲黏膜下,治萎縮性鼻炎[2]。
14 化學成分
蘆薈制成品含蘆薈大黃素苷、少量異蘆薈大黃素苷等[2]。庫拉索蘆薈還含樹脂、揮發油等[2]。
蘆薈葉含蘆蔡甙(aloin)、異蘆薈甙、β-蘆薈甙、蘆薈大黃素(aloe-emodim)及蘆薈糖甙A、B(aloinoside A、B)等。
15 藥理作用
蘆薈提取物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抑制作用,還可降低貓血壓[2]。本品還能增強免疫功能,保護受損組織,對消化系統有一定作用等[2]。蘆薈大黃素苷為刺激性瀉下藥[2]。水浸劑可輕度促進創傷的愈合;在體外對皮膚某些常見的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2]。醇提取物可抑制小鼠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生長[2]。
16 蘆薈中毒
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葉汁可做瀉劑。蘆薈全株液汁含蘆薈素,其主要成分含蘆薈苷等物質。[3]
16.1 不良反應機制
如果內服過量,能刺激胃腸黏膜,引起消化道毒性反應,中毒癥狀反應較遲緩。[3]
16.2 臨床表現
中毒時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血便、里急后重等,可損害腎臟,引起少尿、蛋白尿、血尿等,孕婦可發生流產。[3]
16.3 治療
蘆薈中毒的治療要點為[3]:
2.補液及注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休克等情況,其他對癥治療。
17 蘆薈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蘆薈
Luhui
ALOE
17.2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Aloe barbadensis Miller、好望角蘆薈Aloe ferox M iller或其他同屬近緣植物葉的汁液濃縮干燥物。前者習稱“老蘆薈”,后者習稱“新蘆薈” 。
17.3 性狀
17.3.1 庫拉索蘆薈
呈不規則塊狀,常破裂為多角形,大小不一。表現呈暗紅褐色或深竭色,無光澤。體輕,質硬,不易破碎, 斷面粗糙或顯麻紋。富吸濕性。有特殊臭氣, 味極苦。
17.3.2 好望角蘆薈
表面呈暗褐色,略顯綠色,有光澤。體輕,質松,易碎,斷面玻璃樣而有層紋。
17.4 鑒別
(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0ml,振搖,濾過,取濾液5ml,加硼砂0.2g,加熱使溶解,取溶液數滴,加水30ml,搖勻,顯綠色熒光,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亮黃色熒光;再取濾液2ml,加硝酸2ml,搖勻,顯棕紅色;再取濾液2ml,加等量飽和溴水,生成黃色沉淀。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熱至沸,振搖數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蘆薈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氫氧化鉀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7.5 檢查
17.5.1 水分
不得過12.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H 第一法)。
17.5.2 總灰分
不得過4.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7.6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7.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墓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水(2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55nm。理論板數按蘆薈苷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
17.6.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蘆薈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17.6.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五號篩)約0.lg (或好望角蘆薈粉末約0.2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入甲醇適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30分鐘,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7.6.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1,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蘆薈苷(C21H22O9)庫拉索蘆薈不得少于16.0%,好望角蘆薈不得少于6.0%。
17.7 蘆薈飲片
17.7.1 炮制
砸成小塊。
17.7.2 鑒別、檢查、含量測定
同藥材。
17.7.3 性味與歸經
苦,寒。歸肝、胃、大腸經。
17.7.4 功能與主治
瀉下通便,清肝瀉火,殺蟲療疳。用于熱結便秘,驚癇抽搐,小兒疳積;外治癬瘡。
17.7.5 用法與用量
2~5g,宜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17.7.6 注意
孕婦慎用。
17.7.7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4]
17.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8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01.
- ^ [3]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79.
- ^ [4]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增補本[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用到中藥蘆薈的方劑
- 還睛明目蘆薈丸
uánjīngmíngmùlúhuìwán別名:蘆薈丸處方:蘆薈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柏子仁1兩...
- 黃連豬膽丸
拼音:huángliánzhūdǎnwán別名:蘆薈丸處方:黃連1分(去須),蘆薈1分(研),蕪荑1...
- 蘆甘蒜韭茶
ānsuànjiǔchá英文:概述:蘆甘蒜韭茶以蘆薈、甘草、大蒜、韭菜、茶葉、醋為主要原料,適用于治...
- 秘傳蘆薈丸
崖醫徑》卷下:方名:秘傳蘆薈丸組成:胡黃連5錢,蘆薈5錢,黃連(炒)5錢,使君子(去殼)5錢,神曲(...
- 點眼小黃連膏
ngliángāo處方:黃連(去須,搗末)1兩,蘆薈(研)1兩,龍腦(別研)半錢。制法:先將黃連、蘆...
- 更多用到中藥蘆薈的方劑
用到中藥蘆薈的中成藥
- 更衣膠囊
ang標準編號:WS3-B-0744-91處方:蘆薈280g朱砂200g制法:以上二味,蘆薈粉碎成細...
- 更衣片
ian標準編號:WS3-B-0279-90處方:蘆薈420g朱砂300g制法:以上十二味,朱砂水飛或...
- 小兒健身片
胡黃連使君子(去殼)山楂神曲(炒)麥芽(炒)茯苓蘆薈甘草黃連制法:以上十一味,人參、白術、胡黃連、蘆...
- 復方蘆薈膠囊
ang標準編號:WS3-B-3443-98處方:蘆薈青黛朱砂琥珀性狀: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灰綠色或...
- 阿魏化痞膏
木鱉子、蜣螂、胡黃連、大黃、蓖麻子、乳香、沒藥、蘆薈、血竭、雄黃、肉桂、樟腦、阿魏。具有化痞消積的功...
- 更多用到中藥蘆薈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蘆薈
-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四]一切疳第三
噦逆門中)調理,后常服烏犀角丸(方見肥疳門中)夾蘆薈丸(方未見。)參苓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吃一...
- 《兒科要略》:[第三章·兒科特征]第六節·疳證
皮、柴胡之類;殺蟲之劑,宜使君子、蕪荑、川楝子、蘆薈之類;補益之劑,宜人參、潞黨、山藥、扁豆、蓮心、...
-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三]五疳第四
》治小兒五疳八痢,急慢驚風,日漸羸瘦。宜服肥孩兒蘆薈丸蘆薈白附子(末)白蕪荑(末。各一錢)朱砂胡黃連...
- 《保嬰撮要》:[卷八]疳癥
,色不變不痛,而面色痿黃,體倦口干,去后不調,用蘆薈丸治之,諸癥頓愈。一小兒鼻外生瘡,不時揉擦,延及...
-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五]疳瘦第九
(生)鶴虱(生)使君子(去殼,生)胡黃連(微炒)蘆薈(研。各半兩)麝香(半兩,研入)蟾(一枚,酒浸一...
- 更多古籍中的蘆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