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劑型
2.2 拼音名
Longdan Xiegan Keli
2.3 標準編號
WS3-B-2108-96
2.4 處方
龍膽 120g 柴胡 120g 黃芩 60g 梔子(炒) 60g 澤瀉 120g 關木通 60g 車前子(鹽炒) 60g 當歸(酒炒) 60g 地黃 120g 甘草(蜜炙) 60g
2.5 制法
以上十味,取柴胡、當歸提取揮發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 與其余龍膽等八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水溶液 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1.30(50~55℃)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2.5份、糊精 2份及乙醇適量,制成顆粒,干燥,加入上述柴胡、當歸的揮發油,混勻,即得。
2.6 性狀
本品為黃褐色的顆粒;氣微香,味甜、微苦。
2.7 鑒別
取本品 12g,加水30ml加熱使溶解,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醚提取3 次,每次15ml,棄去乙醚液,再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正丁醇液, 加等體積氨試液,搖勻,放置分層,分取上清液,減壓回收正丁醇至干,殘渣加甲醇1m 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梔子甙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為對 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 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 噴以硫酸乙醇溶液(5→10),在110℃烘約10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 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8 檢查
2.9 功能與主治
清肝膽,利濕熱。用于肝膽濕熱,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 苦,尿赤澀痛,濕熱帶下。
2.10 用法與用量
開水沖服,一次 6g,一日2次。
2.11 注意
孕婦慎用。
2.12 規格
每袋裝 6g
2.13 貯藏
密封。
3 龍膽瀉肝顆粒說明書
3.1 藥品類型
中藥
3.2 藥品名稱
龍膽瀉肝顆粒
3.3 藥品漢語拼音
3.4 藥品英文名稱
3.5 成份
3.6 性狀
3.7 作用類別
3.8 適應癥/功能主治
清肝膽,利濕熱。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耳部疼痛,脅痛口苦。
3.9 規格
每袋裝6克
3.10 龍膽瀉肝顆粒的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
3.11 禁忌
3.12 不良反應
3.13 注意事項
1.孕婦,年老體弱,大便溏軟者慎用。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有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臟病、肝病、腎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嚴重者,以及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服藥三天后癥狀未改善,或出現其他嚴重癥狀時,應停藥,并去醫院就診。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7.長期服用應向醫師咨詢。
9.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0.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1.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3.14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3.15 龍膽瀉肝顆粒的藥理作用
3.16 備注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古籍中的龍膽瀉肝顆粒
- 《重訂廣溫熱論》:[第二卷]驗方
參茸升湯為主,連進一二劑,猶可望生。又有一種痘,顆粒通紅,成血泡而不成漿,此氣虛不能統血,血反上居氣...
- 更多古籍中的龍膽瀉肝顆粒
龍膽瀉肝顆粒相關藥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 龍膽瀉肝口服液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龍膽瀉肝片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龍膽瀉肝丸(大蜜丸)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龍膽瀉肝丸(濃縮丸)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龍膽瀉肝丸(水丸)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龍膽瀉肝顆粒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龍膽瀉肝膠囊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