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lóng dǎn cǎo
2 英文參考
gentian[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Japanese gentian root[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RADIX GENTIANA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詳見龍膽條。
4 來源
龍膽為龍膽科植物條葉龍膽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龍膽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龍膽Gentiana triflora Pall.或堅龍膽[2]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和根莖。前三種習稱“龍膽”,后一種習稱“堅龍膽”。
5 形態
龍膽根莖呈不規則的塊狀,長1~3cm,直徑0.3~1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莖痕或殘留莖基,周圍和下端著生多數細長的根。根圓柱形,略扭曲,長10~20cm,直徑0.2~0.5cm;表面淡黃色或黃棕色,上部多有顯著的橫皺紋,下部較細,有縱皺紋及支根痕。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木部色較淺,呈點狀環列。氣微,味甚苦。堅龍膽表面無橫皺紋,外皮膜質,易脫落,木部黃白色,易與皮部分離。
6 飲片
龍膽飲片為不規則的圓形厚片或段,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切面中心有隱現的筋脈點,有裂隙,質脆,易折斷,氣微,味甚苦[3]。酒龍膽色澤加深,略有酒氣[3]。
7 性味歸經
龍膽味苦,性寒,歸肝、膽經。
8 功能主治
龍膽草具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的功效,用于濕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濕疹瘙癢,肝火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強中,驚風抽搐。酒龍膽,升提藥力,引藥上行[3]。用于肝膽實火所致的頭脹頭痛,耳鳴耳聾,以及風熱目赤腫痛等[3]。
龍膽草為眼科常用清熱燥濕藥,具有清熱燥濕,瀉肝火的功效。用于肝膽實火或肝經濕熱所致花翳白陷、凝脂翳、瞳神緊小、暴盲等。本品能清熱燥濕,瀉肝膽實火,常與黃芩、梔子配伍使用,如龍膽瀉肝湯。
9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45.
-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關于勘誤《中國藥典》2010年版有關內容的通知(國藥典綜發〔2010〕246號).2010-09-28.
- ^ [3]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制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80-181.
用到中藥龍膽草的方劑
- 龍膽草丸
:lóngdǎncǎowán別名:龍膽丸處方:龍膽草、黃連、使君子肉、青皮等分。制法:上為末,豬膽...
- 小柏湯
《醫心方》卷二十引《小品方》:方名:小柏湯組成:龍膽3兩,黃連2兩,子柏4兩。主治:口瘡。用法用量:...
- 濟陰散
拼音:jìyīnsǎn處方:龍膽湯加天冬1錢,大云1錢,蒺藜1錢,黃芩1錢,黃柏1錢,石決1錢5分,...
- 龍膽苦參丸
拼音:lóngdǎnkǔshēnwán處方:龍膽草1兩,苦參3兩。制法:牛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功...
- 龍膽飲
劑約有五首。《銀海精微》卷下方之龍膽飲:組成:龍膽草、梔子仁各二錢,防風、茵陳、川芎、玄參、荊芥穗...
- 更多用到中藥龍膽草的方劑
用到中藥龍膽草的中成藥
- 苦膽丸
號:WS3-B-2536-97處方:苦參933g龍膽666g黃柏266g大黃133g郁金133g茵陳...
- 龍膽瀉肝膠囊
g劑型:每粒0.25g。龍膽瀉肝膠囊的主要成份:龍膽、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鹽...
- 龍膽瀉肝丸
的龍膽瀉肝湯,作水丸。組成:黃芩、梔子、甘草、龍膽草、生地黃、當歸各三分,柴胡、澤瀉各一錢,車前子...
- 龍膽瀉肝丸(水丸)
óngdǎnxiègānwán(shuǐwán)龍膽瀉肝丸(水丸)藥典標準:品名:龍膽瀉肝丸(水丸)...
- 龍膽瀉肝丸(大蜜丸)
óngdǎnxiègānwán(dàmìwán)龍膽瀉肝丸(大蜜丸)藥典標準:品名:龍膽瀉肝丸(大蜜...
- 更多用到中藥龍膽草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龍膽草
- 《本草新編》:[卷之三(角集)]龍膽草
龍膽草,味苦澀,氣大寒,陰也,無毒。其功專于利水消濕,除黃膽,其余治目、止痢、退熱、卻腫,皆推展之...
- 《原機啟微》:[卷之下]附方
陽足太陽之屬也。自銳而入客主人斜下者,皆用龍膽草,為膽草味苦,與膽味合,少加人參,益三焦之氣,加本...
- 《銀海精微》:[卷下]治小兒疳傷
退,熱亦赤。桔梗連翹紅花細辛歸身甘草(炙)蒼術龍膽草羌活升麻柴胡防風本黃連生地黃黃芩知母川芎赤芍藥...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六十一眼科]藥方
)甘草黃連黃(各五分)黃芩(酒炒)黃柏(炒)芍藥龍膽草(酒洗)歸身(各八分)上水二盞煎一盞,去渣入酒...
- 《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鼠粘子湯,止耳痛血出。昆布、蘇木、黃連、蒲黃、草龍膽各二分,鼠粘子、連翹、生地、歸尾、黃芩、生甘草...
- 更多古籍中的龍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