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liú zhù
2 英文參考
gravity absces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eep multiple absces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multiple absces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概述
流注:1.病名;2.人身氣血流動不息;3.針灸取穴的一種方法。
4 病名·流注
流注(deep multiple abscess)為病名[1]。見《仙傳外科集驗方》。又名馬瘼[1]。是指以好發于肌肉深部,漫腫疼痛,皮色如常,此處未愈,他處又發為主要表現的多發性膿腫[2]。其特點是漫腫疼痛,皮色正常,好發于四肢、軀干肌肉豐厚之深處,并有此處未愈他處又起的特點。
《紗科真詮》:“流注發無定處,漫腫不紅,連接三四處。”
《諸病源候論·流注候》:“人體虛受邪氣,邪氣隨血而行,或淫突皮膚,去來擊痛,游走無有常所。”
流注相當于西醫的膿血癥、肌肉深部膿腫。
流注因病因、發病原因及病情不同,而有許多病名,如發于夏秋之間的稱暑濕流注;由于疔、癤后引起的,稱余毒流注;產后惡露停滯或跌撲損傷而引起的,稱瘀血流注;僅發于髂窩部的,稱髂窩流注。但其病機、證治基本相似。
4.1 病因病機
由于毒邪內侵,當氣血虛弱之時,流竄不定,致使肢體深部發病,肌肉組織結塊或漫腫、有單發或多發,久而成膿,潰后膿盡可愈,或此愈彼發[1]。
暑濕流注因夏秋季節感受暑濕,客于營衛,阻于肌肉而成。
余毒流注因患療瘡、癤、癰失治誤治,或溫熱病失于診治,火熱之毒流注入于血分,稽留于肌肉之中而發。
瘀血流注多因跌打損傷,瘀血停留,或產后惡露停滯,經絡為氣血壅滯而成。
髂窩流注除由感受暑濕之邪外,還可由會陰、肛門、外陰、下肢皮膚破損或生瘡癤,邪毒流竄,阻滯經絡而成。
4.2 流注的診斷
流注多發于腰部、臀部、大腿后部、髂窩部等處。
開始時在四肢近端或軀干部有一處或數處肌肉疼痛,漫腫色白,按之微熱,約2—3天后,腫脹掀熱疼痛明顯,可觸及腫塊。伴寒戰高熱,全身關節疼痛,頭痛頭脹,食欲不振等。以后腫塊逐漸增大,疼痛加劇,約2周左右,腫塊中央皮膚微紅而熱,按之中軟而應指:伴壯熱不退,時時汗出,口渴欲飲等癥。潰后膿出黃稠或白粘膿水,或夾有瘀血塊。膿出后腫消痛止,硬塊漸消,身熱也退,食欲漸增,約經2周左右,膿盡收口而愈。
若潰后身熱不退,應仔細檢查身體其他部位,常有此處未愈他處又起的現象,伴壯熱不退、身體消瘦、面色無華等正虛邪戀之證。若兼神昏譫語、胸脅疼痛、咳喘痰血等,是為毒傳臟腑,導致內陷變證或引發內癰。
4.3 需要與流注鑒別的疾病
4.3.1 流痰
流痰起病緩慢,有結核病史;患肢伸而難屈;局部及全身癥狀均不明顯;化膿約需6—12個月。
4.3.2 環跳疽
環跳疽疼痛在髖關節部位;可致臀部外突,大腿略向外旋,患肢不能伸直和彎曲,甚則漫腫上延腰胯,下及大腿;必要時可作髖關節穿刺來鑒別。
4.3.3 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多關節紅腫熱痛,呈游走性;有反復發作史;如患在髖關節,屈曲程度較輕,不會化膿潰破。
4.4 流注的分類
由于發病的原因、部位及臨床表現不同,又分為濕痰流注、瘀血流注、暑濕流注、濕毒流注、縮腳流注、骼窩流注、鎖腳流注、鎖腳馬𤷍、關節流注、冷流注等[1]。
4.4.1 濕痰流注
濕痰流注為流注病的一種[3]。因脾虛氣弱,濕痰內阻,復感邪毒,流溢于營衛肌肉之間所致[3]。《瘍醫大全》卷二十九:“濕痰流注初起腫痛無頭,皮色不變,久而不治,則發熱作膿。”潰后膿液稀白,膿盡漸愈[3]。治療:初起木香順氣飲,佐以健脾化痰之劑;外用沖和膏敷貼,或艾條灸,促其消散;潰后服托里透膿湯;日久難斂膿稀者,宜補益氣血,服人參養榮湯;并參見附骨疽潰后治療[3]。
4.4.2 余毒流注
余毒流注(deep multiple abscess due to remnant toxin)是指余毒不盡,毒邪走散,以瘡瘍伴有轉移性膿腫,寒戰高熱,甚至有神昏譫語等全身癥狀的多發性膿腫[2]。
4.4.3 瘀血流注
瘀血流注(deep multiple abscess due to static blood)為病證名[4]。流注的一種[4]。是指以局部腫塊呈帶狀,紅腫刺痛,按之堅硬,可幾處串聯為特點的多發性膿腫[2]。因跌仆損傷,或產后惡露未盡,瘀滯經絡,濕熱毒邪乘虛而入,結而為腫,形成本病[4]。
瘀血流注相當于深部膿瘍[4]。
初起局部腫脹,觸之堅痛,皮色微紅或青紫;繼而皮色焮紅灼熱,并可向周圍蔓延,伴有惡寒發熱,骨節疼痛等癥[4]。久后成膿,破潰膿盡收口而愈[4]。相當于深部膿瘍。治宜行氣、活血、解毒[4]。因跌仆損傷所致者,宜服散瘀葛根湯;產后瘀血所致者,宜服通經導滯湯加減;若膿成則切開引流,按癰疽潰后治療[4]。
4.4.4 暑濕流注
暑濕流注(deep multiple abscess due to summer dampness)為病證名[5]。流注的一種[5]。是指夏秋季節發生于肌肉深部的多發性膿腫[2]。多因先受暑濕、繼則寒邪外束于營衛肌肉之間,以致氣血凝滯而成[5]。
暑濕流注類似西醫的多發性膿腫[5]。
局部為白色漫腫,微熱疼痛;并伴有惡寒發熱、胸悶食少、關節疼痛等全身癥狀[5]。成膿后腫塊增大,疼痛加劇[5]。潰后流出黃稠或白黏膿液。膿盡收口,愈后往往他處又起[5]。類似多發性膿腫[5]。治宜解毒清暑化濕為主[5]。方用六一散加佩蘭、藿香、地丁、黃芩、梔子、桃仁。早期外用如意金黃散(膏);若膿成則切開引流、按癰疽潰后治療[5]。
4.4.5 濕毒流注
濕毒流注為流注病的一種[6]。常因寒熱濕毒流注小腿肌膚[6]。癥見瘡形平坦,狀如牛眼,腳跟漫腫,色紫或紫黑,潰后膿水浸漬蔓延,日久不斂[6]。類似小腿硬緣性潰瘍[6]。治宜服荊防通圣散加木瓜、牛膝、防己、蒼術消之;若患處至晚發燒者,宜服當歸拈痛散加牛膝,外搽三妙散;若腫痛已消,潰而不斂者,外搽輕粉散或隔紙膏貼之[6]。
4.4.6 縮腳流注
縮腳流注為流注病的一種[6]。常因寒熱濕毒流注小腿肌膚[6]。癥見瘡形平坦,狀如牛眼,腳跟漫腫,色紫或紫黑,潰后膿水浸漬蔓延,日久不斂[6]。類似小腿硬緣性潰瘍[6]。治宜服荊防通圣散加木瓜、牛膝、防己、蒼術消之;若患處至晚發燒者,宜服當歸拈痛散加牛膝,外搽三妙散;若腫痛已消,潰而不斂者,外搽輕粉散或隔紙膏貼之[6]。
4.4.7 鎖腳流注
鎖腳流注即鎖腳馬𤷍[7]。流注病的一種[7]。發于踝關節處,初起腫痛、跛行、皮色不變,久則患腳為馬蹄形,局部壓痛,小腿肌肉萎縮[7]。當膿腫形成后,潰后膿液清稀,久不收口,形成竇道[7]。類似踝關節結核[7]。
4.4.8 關節流注
關節流注為流注病的一種[8]。多因暑濕、外傷、病后余毒等客于經絡,流于關節所致[8]。癥見被侵關節腫脹、酸痛、久則發熱、并有波動、伸屈受限,甚則疼痛劇烈、關節不能活動、全身發熱、食少無力[8]。類似化膿性關節炎[8]。治療:因暑濕所致者,服五神湯加豆卷、佩蘭、苡仁;因外傷瘀血所致者,服活血散瘀湯加三七、乳香;因外感熱病后余毒所致者,服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兼神昏驚厥者,加用安宮牛黃丸、紫雪丹[8]。如成膿者用透膿散內服;潰后膿出不斂者,外撒生肌散,太乙膏敷貼[8]。
4.4.9 冷流注
冷流注為流注病的一種[9]。流注冷證多附骨而生,內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縮不伸,若誤用刀針,則流出瘀黑血,或如屋漏汁[9]。類似骨膿瘍[9]。治宜內服陽和湯,外用回陽玉龍膏,稍緩后再加生姜、肉桂、白芷、草烏等分,熱酒調敷[9]。
4.5 流注的辨證治療
4.5.1 熱毒壅結
4.5.1.1 癥狀
發病前有療瘡、癰、癤等病史。四肢或軀干有一處或數處肌肉疼痛,腫脹掀熱,腫塊色白或微紅;伴高熱,口渴,甚則神昏譫語,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脈洪數。
4.5.1.2 辨證分析
熱毒之邪人于營血,熱毒與氣血相搏,瘀結不散,郁阻于肌膚,故有肌肉腫痛;熱毒與正氣交爭,故高熱;熱毒擾亂心神,故神昏譫語;熱邪耗傷津液,故見口渴,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洪數為熱毒熾盛之象。
4.5.1.3 治法
4.5.1.4 方藥治療
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減。膿成時,加當歸、皂角刺、穿山甲活血排膿托毒;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1粒化服,或紫雪散3g,分2次服。
4.5.2 暑濕阻遏
4.5.2.1 癥狀
多發于夏秋之間,初起惡寒發熱,胸悶嘔總,頭痛頭暈,四肢關節酸痛;胸部可布白瘩,大便秘結或溏瀉,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4.5.2.2 辨證分析
夏季感受暑濕之邪,暑濕熏蒸壅阻肌膚,故見惡寒發熱,胸悶嘔惡,四肢關節酸痛;暑濕困阻清陽,故見頭痛頭暈;熱盛傷津,故見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濕盛則濡瀉,故見腹瀉;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暑濕兼熱之象。
4.5.2.3 治法
清暑解毒化濕。
4.5.2.4 方藥治療
五神湯加藿香,鮮佩蘭、六一散,醒消丸3g分2次吞服。熱重,加金銀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膿成者,加當歸、炙山甲、皂角刺托毒排膿。
4.5.3 正虛邪戀
4.5.3.1 癥狀
發作多次,膿腫腫勢平塌,膿如敗漿,新肉難生,隱隱作痛;伴神疲體瘦,熱退不盡,納差;舌質淡紅、苔薄黃,脈細弱。
4.5.3.2 辨證分析
由于膿腫多處多次發作,耗傷氣血,無力托毒,故見膿腫腫勢平塌,膿如敗漿;氣血不足,則新肉難生;余毒之邪留戀,故熱退不盡;脾虛失其運化,氣血虧虛致機體失養,故納差、神疲體瘦;舌淡紅、;苔薄黃、脈細弱為正虛邪戀之象。
4.5.3.3 治法
4.5.3.4 方藥治療
4.6 外治法治療流注
流注初起用金黃散、玉露散外敷,局部消腫止痛;膿成宜切開排膿,先用八二丹藥線引流,膿盡改用生肌散,繼用紅油膏蓋貼。
4.7 流注患者日常保健
1.及時處理疔、癤及皮膚破損等。
2.患病之后應臥床休息,以防流注再發它處。
4.髂窩流注愈后患肢功能障礙者,應適當作下肢伸屈功能鍛煉,或早期進行牽引。
5 人身氣血流動不息·流注
流注指人身氣血流動不息,向各處灌注的意思[10][1]。流:流動;注:注入[10]。如《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篇》云:“……其政謐,其令流注,其動漂泄沃涌,……。”
針灸學中的“子午流注”,便是說人身的氣血,是隨著十二時辰的轉移而流動灌注于全身的,其中包括陰陽相合、剛柔相濟、氣血盛衰、時穴開闔等基本論點[10]。這些論點的綜合,就構成了子午流注的基本理論,并以此定出取穴規律[10]。
6 針灸取穴的一種學派術語·流注
流注為針灸取穴的一種學派術語,如子午流注[1]。
7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97.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9.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8.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8.
-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8.
-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1.
- ^ [8]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1.
- ^ [9]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20.
- ^ [10]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5.
治療流注的穴位
- 陰日陰時開陰穴
nxué英文:陰日陰時開陰穴為子午流注用語。子午流注的開穴規律,逢陰日,必在屬陰的時辰內開陰經的穴位...
- 陽日無陰時,陰日無陽時
“陽日無陰時,陰日無陽時”為子午流注用語。在子午流注中,陽日陽時開陽經腧穴,陽日中的陰時均為閉穴;陰...
- 陽日陽時開陽穴
gxué英文:陽日陽時開陽穴為子午流注用語。子午流注的開穴規律,逢陽日,必在屬陽的時辰內開陽經的穴位...
- 陽日注腑,陰日注臟
拼音:yángrìzhùfǔ,yīnrìzhùzāng英文:“陽日注腑,陰日注臟”為子午流注用語。每...
- 陽日陽時,陰日陰時
拼音:yángrìyángshí,yīnrìyīnshí英文:“陽日陽時,陰日陰時”為子午流注用語。...
- 更多治療流注的穴位
治療流注的方劑
- 五龍丸
ddot;家用膏丹丸散方》:方名:五龍丸別名:散流注丸組成:山甲(土拌炒)、全蟲(酒拌炒)、槐米(炒...
- 濕痰流注奇方
方組成:木瓜1個,當歸5錢,甘草3錢。主治:濕痰流注作痛。用法用量:空心熱服。制備方法:細酒1斤同煎...
- 調中歸耆湯
肉桂、地黃。功能主治:滋厚膿血,峻補脾胃。主產后流注潰后,膿水不止,而形衰食少者。摘錄:《顧氏醫徑》...
- 一白散
醫》卷六:組成:半夏。主治:打撲傷痕紫黑,有瘀血流注,無熱者。用法用量:姜汁調敷。制備方法:上為末。...
- 風濕續斷湯
膝、杜仲、秦艽、甘草、附子。功能主治:氣虛,風濕流注,肢節作痛。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姜2片,煎7分...
- 更多治療流注的方劑
治療流注的中成藥
- 萬靈片
溫散寒凝,活血通絡,解毒消腫。用于癰疽初起,發背流注以及風濕疼痛。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
- 沖和散
能與主治: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癰疽初起、濕痰流注、瘀血流注。用法與用量:外用,以白酒或醋調敷患處...
- 大活絡丹
邪的功效。治中風癱瘓,痿痹痰厥,拘攣疼痛,及癰疽流注,跌打損傷,小兒驚癇,婦人經閉。別名:大活絡丸處...
- 牛黃醒消丸
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癰疽發背,瘰疬流注,乳癰乳巖,無名腫毒。用法與用量:用溫黃酒或溫開...
- 西黃丸
毒,消腫散結。用于熱毒壅結所致的癰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腫。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g,一日2次。注...
- 更多治療流注的中成藥
流注相關藥物
- 精蛋白鋅胰島素注射液
肪增生:為胰島素所致的脂肪生成反應,于不同部位輪流注射可減少此種反應。【禁忌】低血糖癥、胰島細胞瘤。...
- 活血止痛膏
活血止痛,舒筋通絡。用于筋骨疼痛,肌肉麻痹,痰核流注,關節酸痛。【規格】6.5厘米×5厘米【用法用量...
- 精蛋白鋅胰島素注射液
肪增生:為胰島素所致的脂肪生成反應,于不同部位輪流注射可減少此種反應。【禁忌癥】低血糖癥、胰島細胞瘤...
- 精蛋白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
肪增生:為胰島素所致的脂肪生成反應,于不同部位輪流注射可減少此種反應。【禁忌】低血糖癥、胰島細胞瘤。...
- 精蛋白鋅胰島素注射液
肪增生:為胰島素所致的脂肪生成反應,于不同部位輪流注射可減少此種反應。【禁忌】低血糖癥、胰島細胞瘤。...
- 更多流注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流注
- 《續名醫類案》:[卷三十四(外科)]流注
(徐靈胎曰∶流注者,纏綿不已,或五或七或九,愈者愈,發者發,變化萬端。若新生一兩個,旋即消潰,非真流...
- 《中國醫籍考》:[卷二十二]明堂經脈(二)
二卷。傷寒論三卷。針經一卷。傳于世。〔李氏(源)流注指要〕佚按上見于醫學源流。〔竇氏(杰)針經指南〕...
- 《外科啟玄》:[卷之十一]癰疽發背
治潰瘍發熱惡寒或作痛。或膿多。或清稀。自汗盜汗及流注。瘰便毒。久不作膿。或膿成不潰。或潰而不斂。血氣...
- 《瘍醫大全》:[卷二十九癩癬部]濕痰流注門主論
跌撲損傷,瘀血凝滯者,和血湯逐之;產后惡露未盡,流注經絡而成者,木香流氣飲導之。如不得內消者,法當大...
-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一腫瘍(十六)]內消
味各等分,水、酒湯使,隨證用之,水酒相半亦可。惟流注加獨活,每服四錢。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此...
- 更多古籍中的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