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留針(retention of needle)是指進針后將針體留在人身體內[1]。針刺入穴位后,根據病情的需要和刺法的特點將針留置適當的時間再予出針[2][3]。《黃帝內經素問·針解》:“刺實須其虛者,留針。”意即治療實邪疾患,可用留針的方法。留針期間可施行各種手法操作,并可加用溫針、電針等[3]。
4 留針的目的
5 留針的時間及注意事項
一般病癥只要針下得氣而施以適當的補瀉手法后,即可出針,或留針10~20分鐘;但對一些特殊病癥,如急性腹痛、破傷風、角弓反張等,即可適當延長留針時間,有時留針可達數小時,以便在留針過程中作間歇性行針,以增強、鞏固療效[2]。若不得氣時,亦可靜以久留,以待氣至[2]。《黃帝內經素問·離合真邪論》:“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即通過留針以候氣[2]。
留針時間長短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在15分鐘左右,長者可達幾小時乃至數天,如耳針、皮內針等[3]。毫針留針時應囑患者不要隨便改變體位,以防發生彎針等意外[3]。需長時留針的患者,具體方法可參閱皮內針療法、耳針療法條[3]。
6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8.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9.
古籍中的留針
- 《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卷一]終始第九
外者。先調其內。從外之內者。先治其外。刺熱厥者。留針反為寒。刺寒厥者。留針反為熱。刺熱厥者。二陰一陽...
- 《針灸大成》:[卷四]經絡迎隨設為問答(楊氏)
多少,酌量取之,略待少許,見氣盡乃出針;如未盡,留針在門,然后出針。經曰∶有見如入,有見如出,此之謂...
-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二·九針之二]三刺
虛也。淺刺者,惡其泄氣,所以不深也。以養其脈者,留針養其所取之經也。按其者,按針傷之處,疾關其門,使...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九十一針灸門]足少陽膽經
絡,令人留于樞中痛髀不可舉,刺樞中以毫針,寒則久留針,以月死生為數,立已。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
- 《刺灸心法要訣》:[卷一九針原始歌]行針次第手法歌
為隨也。指法得宜,則正氣自復,而邪氣自退矣。十、留針歌留針取氣候沉浮,出入徐徐必逗留,能令榮衛縱橫散...
- 更多古籍中的留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