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六味地黃湯即六味地黃丸作湯劑[1]。六味地黃丸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
4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方之六味地黃湯
4.1 六味地黃湯的別名
4.2 組成
熟地黃八錢,山茱萸肉、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茯苓(去皮)各三錢[1]。
4.3 制法
4.4 六味地黃湯的用法用量
4.5 功能主治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方之六味地黃湯功能滋補肝腎[1]。主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頭暈眼花,耳鳴耳聾,小兒囟開不合,盜汗遺精,或骨蒸潮熱,或足心熱,或消渴,或虛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紅少苔,脈細數者;近代也用于慢性腎炎、高血壓病、肺結核、神經衰弱、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腎結核、功能性子宮出血,惡性腫瘤等屬于肝腎陰虛者[1]。
4.6 方解
方中熟地滋腎填精為君藥;以山萸肉養肝腎而澀精、山藥補益脾腎而固精為臣藥,三藥同用,以達到三陰并補之功;并配以茯苓淡滲脾濕,助山藥之益脾,且防山藥斂邪,澤瀉清泄腎濁,防熟地之滋膩斂邪,且可清降腎中虛火;丹皮清泄肝火,制山萸肉之溫,且防酸澀斂邪,共為佐使藥[1]。各藥合用,三補三瀉,大開大合,使滋補而不留邪,降泄而不傷正,乃補中有瀉,寓瀉于補,相輔相成之劑[1]。
4.7 藥理作用
實驗研究:本方能增強體力,促進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腎功能,有降壓、降血脂作用[1]。此外,在接種移植性腫瘤的初期,可增強單核巨噬系統的吞噬活性,提高荷瘤動物的存活時間[1]。臨床研究:本方具有降低食管癌變的效應[1]。
5 《白喉全生集》方之六味地黃湯
5.1 處方
熟地5錢,淮藥8錢(炒),僵蠶1錢5分(姜汁炒),云苓3錢,丹皮(去骨),澤瀉(鹽水炒)1錢,麥冬(去心)1錢,炙草1錢,桂圓3粒。
5.2 功能主治
5.3 六味地黃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4 摘錄
《白喉全生集》
6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六味地黃湯
- 《辨證錄》:[卷之三]血癥門(二十一則)
血,而肺又不肯遽予,故兩相牽掣而咯血也。方用六味地黃湯∶熟地(一兩)山茱萸(三錢)山藥(三錢)麥冬...
- 《石室秘錄》:[卷一(禮集)]逆醫法
干槁,火不能藏,水不能潤,食入即出耳。法當用六味地黃湯,一料煎服,恣其吞飲,則余火下息,而飲食可入...
- 《瘍科心得集》:[方匯]卷上
淵。薄荷辛夷白芷蒼耳子蔥、茶調服。(錢仲陽)六味地黃湯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舌燥喉痛,虛火牙痛、牙...
- 《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吐血及血門]肺經吐血
(二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一錢)水煎服。六味地黃湯得麥、味二味,又能清補肺金,使毛皮得養,毛孔堅...
-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八章·傷寒兼證]第十節·熱證傷寒
、坎氣、青鉛等藥。亦與王氏法不謀而合。惟杜良一用六味地黃湯合五磨飲子去木香。立法尤新。予每引用俞杜兩...
- 更多古籍中的六味地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