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六經厥為病證名[1]。太陽厥、陽明厥、少陽厥、太陰厥、少陰厥、厥陰厥之總稱,出《黃帝內經素問·厥論》[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敘厥論》:“經云,厥者逆也。有寒厥,有熱厥,有六經厥,有尸厥。……六經厥者,頭重,足弱,發為瞑仆,名太陽厥。妄言,走呼,腹滿,面赤,名陽明厥。暴聾,頰腫,脅胻拘痛,名少陽厥。腹脹,后閉,食為寒嘔,名太陰厥。口干,溺赤,腹滿,心痛,名少陰厥。淫溲不利,胻熱,陰縮,名厥陰厥。”
4 太陽厥·六經厥
太陽厥為病證名[2]。六經厥之一[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敘厥論》:“頭重,足弱,發為瞑仆,名太陽厥。……考其厥因,多以不勝乘其所勝,氣不得行,遂致于逆。”
5 陽明厥·六經厥
陽明厥為病證名[3]。六經厥之一[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敘厥論》:“妄言,走呼,腹滿,面赤,名陽明厥……考其厥因,多以不勝乘其所勝,氣不得行,遂致于逆。”
6 少陽厥·六經厥
少陽厥為病證名[4]。六經厥之一[4]。《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敘厥論》:“暴聾,頰腫,脅胻亍拘痛,名少陽厥。……考其厥因,多以不勝乘其所勝,氣不得行,遂致于逆。”
7 太陰厥·六經厥
太陰厥為病證名[5]。六經厥之一[5]。《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敘厥論》:“腹脹,后閉,食為寒嘔,名太陰厥。……考其厥因,多以不勝乘其所勝,氣不得行,遂致于逆。”
8 少陰厥·六經厥
少陰厥為病證名[6]。六經厥之一[6]。《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敘厥論》:“口干,溺赤,腹滿,心痛,名少陰厥。……考其厥因,多以不勝乘其所勝,氣不得行,遂致于逆。”
9 厥陰厥·六經厥
厥陰厥為病證名[7]。六經厥之一[7]。《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敘厥論》:“涇溲不利,腑熱,陰縮,名厥陰厥……考其厥因,多以不勝乘其所勝,氣不得行,遂致于逆。”
10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69.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6.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3.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2.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7.
-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3.
-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91.
治療六經厥的穴位
- 手少陰心經
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按:此篇論手足六經厥及厥逆;手厥陰與手少陰合為一。)《黃帝內經靈樞...
- 根穴
治療都具有指導意義。《黃帝內經靈樞·根結》首論足六經的根結部位,后人據此,增加手六經根結。見下表:六...
- 足陽明胃經
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按:此篇論手足六經厥及厥逆。)《黃帝內經靈樞·終始》:陽明終者,口...
- 足少陽膽經
利,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按:此篇論手足六經厥及厥逆。)《黃帝內經靈樞·終始》:少陽終者,耳...
- 足太陰脾經
,太陰厥逆,胻急攣,心痛引腹。(按:此篇論手足六經厥及厥逆。)《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足太陰氣絕者...
- 更多治療六經厥的穴位
治療六經厥的方劑
- 救心神丹
矣,何必助之以人參,而用人參亦不必如此之多。孰知六經傳遍以攻心,則臟腑自虛,多用黃連,而不君之人參,...
- 大秦艽湯
半暗帶的細胞凋亡產生抑制作用;當歸水煎劑具有抗驚厥作用,能逆轉腦內氨基酸類神經遞質的異常改變,可減...
- 小續命湯
。八風五痹,痿厥。產后中風。風濕腰痛;痰火并多,六經中風,及剛柔二痙。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先煮麻...
- 九味羌活湯
煎劑解熱作用能維持2.5小時以上,并有鎮靜及抗驚厥作用,防風乙醇浸劑能夠明顯縮短動物的疼痛反應時間...
- 涼膈散
主治婦人妊娠熱病。瘟疫火熱不解,傷寒余熱不退,及六經火。用法用量:水煎服。制備方法:上為散。出處:《...
- 更多治療六經厥的方劑
治療六經厥的中成藥
- 五苓散
制作用。使藥桂枝具有明顯的鎮靜、鎮痛、解熱、抗驚厥作用,桂枝醛具有抗腫瘤作用。參考資料:利尿消腫作...
- 更多治療六經厥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六經厥
- 《玉機微義》:[卷四十七厥門]內經論厥證所因
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一日乃知人也名曰尸厥按本論敘六經厥狀與六經厥逆甚詳宜玩本文大抵六經之厥陽證至為仆...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之七]敘厥論
經云∶厥者,逆也。有寒厥,有熱厥,有六經厥,有尸厥。寒厥者,陰氣起于足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聚于膝上...
- 《醫經國小》:[卷之四病機第四]病機略一首(集次見凡例)
或暴厥不知人。或至半日遠一日。乃醒而知人也。如六經厥者。太陽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仆。陽明之厥...
-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六·寒熱]經脈厥
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則以經取之。(凡六經厥,皆量盛虛,以行補瀉也。)足太陰脈厥逆,急攣,...
- 《醫宗金鑒》:[卷二辨厥陰病脈證并治全篇]烏梅丸方
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集解】柯琴曰:六經惟厥陰為難治,其本陰,其標熱,其體木,其用火,必伏...
- 更多古籍中的六經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