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硫胺素的發現
- 5 硫胺素的來源
- 6 硫胺素的生理功能
- 7 缺乏硫胺素引起的疾病
- 8 硫胺素中毒
- 9 硫胺素的醫學檢查
- 10 維生素B1藥典標準
- 10.1 品名
- 10.2 結構式
- 10.3 分子式與分子量
- 10.4 來源(名稱)、含量(效價)
- 10.5 性狀
- 10.6 鑒別
- 10.7 檢查
- 10.7.1 酸度
- 10.7.2 溶液的澄清度與顏色
- 10.7.3 硫酸鹽
- 10.7.4 硝酸鹽
- 10.7.5 有關物質
- 10.7.6 干燥失重
- 10.7.7 熾灼殘渣
- 10.7.8 鐵鹽
- 10.7.9 重金屬
- 10.7.10 總氯量
- 10.8 含量測定
- 10.9 類別
- 10.10 貯藏
- 10.11 制劑
- 10.12 版本
- 11 藥品說明書
- 12 參考資料
3 概述
維生素B1(vitamin B1)又稱硫胺素(thiamine)、抗神經炎素(aneurin),是B族維生素之一[1]。在體內,構成丙酮酸脫氫酶、丙酮酸脫羧酶、轉酮酶、α-酮戊二酸脫氫酶等的輔酶發揮作用[1]。
維生素英文縮寫VB1。又稱“硫胺素”、“抗炎素”、“抗腳氣病維生素”。B族維生素之一。VB1主要存在于種子外皮及胚芽中,酵母、瘦豬肉、米糠、麥麩、大豆等富含VB1。維生素B1耐氧化、耐熱、耐酸,但不耐堿,在室溫下亦可為堿破壞。
在體內經特異性的酶催化,VB1可與ATP作用,生成焦磷酸硫胺素(TPP)。TPP是糖代的一種重要的輔酶。所以,缺乏VB1時,使糖代謝受阻,一方面導致神經組織的供能不足,另一方面,使糖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丙酮酸、乳酸在血、尿和組織中堆積,從而引起多發性神經炎,并影響心肌的代謝及功能。患者易怒、健忘、食欲不振、手足麻木、皮膚粗糙、肌肉疼痛萎縮,嚴重時可產生手足腕下垂、下肢水腫和心力衰竭,臨床上稱為腳氣病。同時VB1還能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使重要的神經介質乙酰膽堿不被破壞,從而保持神經的正常興奮程度。當VB1缺乏時,則會導致胃腸蠕動慢、消化液分泌不足、消化不良等癥狀。VB1缺乏癥多因膳食不合理(如以精米為主,又過度淘洗),烹調不當(如撈飯時棄丟米湯,煮粥時加堿等),使VB1攝入量減少,長期發熱或患消耗性疾病,也可導致VB1缺乏。我國早在隋唐時便已使用富含VB1的“谷皮”來治療腳氣病了。目前做為藥物使用的VB1多為化學合成的硫胺素鹽酸鹽,除治療VB1缺乏癥外,還用于許多疾病的輔助治療。
成人體內約有硫胺素25~30mg,以心臟、肝臟、腎臟和腦的含量較高,但總量的50%存在于肌肉中。硫胺素在體內的作用在于以羧化酶,轉羥乙醛酶系統的輔酶形式參加糖類代謝,是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中具有關鍵性的物質基礎。維生素B1還參與體內的氧化脫羧作用,為支鏈氨基酸代謝所必需。此外,維生素B1對促進食欲、胃腸道的正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等也有重要作用。
4 硫胺素的發現
腳氣病是日本在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初期與結核病并列的兩大多發病,過去稱為“江戶病”。由于人們吃精米,腳氣病蔓延得很快,在日俄戰爭中就有很多人患腳氣病。以往關于腳氣病病因,有傳染和中毒兩種說法,真正的病因誰也不清楚。鈴木梅太郎1901年到1906年間在德國留學,回國后參加了“腳氣病臨時調查會”,他認為病因在于精碾過的大米。他主張用實驗來證明精米中缺乏某種特別的無機成份,而這種成份在米糠里卻含量很高。
1910年,鈴木梅太郎用脫脂劑除去米糠中的脂肪成份,又用加入了酒精等的磷酸使主要成份沉淀。他把所產生的物質命名為硫胺素,并在第二年取得了專利權。
問題在于這種硫胺素到底對腳氣病能有多大療效?無條有權威的醫生全都拒絕試用。鈴木梅太郎只得托人請私人診所的醫生試用,療效確實不錯,據說連重病號服用后也很快就痊愈了。但是那位醫生在致鈴木梅太郎的信中又說,因為痊愈的患者同時還接受了其他方法治療,所以很難說就是硫膠素的效果。
一時人們對鈴木梅太郎的結論很難接受。有這樣一個典型的事例,鈴木梅太郎事后回憶說:我在東京化學學會上披露了硫胺素可以治療腳氣病的消息。聽說這件事傳到當時醫學界的一位要人某博士的耳朵里,他竟說:“鈴木認為米糧能治腳氣,很無聊。是因為心誠則靈。如果說米糠能治好腳氣病,那末喝小便也能治好。”
幾年之后,人們的種種懷疑和偏見終于在事實前被攻破了。此后不久,人們就搞清楚了鈴木梅太郎發現并從米糠里提取出來的硫胺素,其實就是維生素B1。
5 硫胺素的來源
維生素B1主要存在于種子外皮及胚芽中,酵母、瘦豬肉、米糠、麥麩、大豆等富含維生素B1。
含維生素B1豐富的食物有谷類、豆類、酵母、干果、硬果、動物心、肝、腦、腎、瘦豬肉、蛋類[2]。
成人體內約有維生素B125~30mg,主要分布于心臟、腦、肝、腎、肌肉組織等,其總量的50%存在于肌肉中,但在體內不能大量貯存,過量攝入部分由尿排出[2]。
6 硫胺素的生理功能
維生素B1主要生理功能是構成脫羧酶的輔酶,參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缺乏時可引起腳氣病。最好不要長期食用精米和精面,以避免維生素B1的缺乏。[2]
成人體內約有硫胺素25~30mg,以心臟、肝臟、腎臟和腦的含量較高,但總量的50%存在于肌肉中。硫胺素在體內的作用在于以羧化酶,轉羥乙醛酶系統的輔酶形式參加糖類代謝,是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中具有關鍵性的物質基礎。維生素B1還參與體內的氧化脫羧作用,為支鏈氨基酸代謝所必需。此外,維生素B1對促進食欲、胃腸道的正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等也有重要作用。
7 缺乏硫胺素引起的疾病
維生素B1在體內經特異性的酶催化,VB1可與ATP作用,生成焦磷酸硫胺素(TPP)。TPP是糖代的一種重要的輔酶。所以,缺乏VB1時,使糖代謝受阻,一方面導致神經組織的供能不足,另一方面,使糖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丙酮酸、乳酸在血、尿和組織中堆積,從而引起多發性神經炎,并影響心肌的代謝及功能。患者易怒、健忘、食欲不振、手足麻木、皮膚粗糙、肌肉疼痛萎縮,嚴重時可產生手足腕下垂、下肢水腫和心力衰竭,臨床上稱為腳氣病。同時VB1還能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使重要的神經介質乙酰膽堿不被破壞,從而保持神經的正常興奮程度。當VB1缺乏時,則會導致胃腸蠕動慢、消化液分泌不足、消化不良等癥狀。VB1缺乏癥多因膳食不合理(如以精米為主,又過度淘洗),烹調不當(如撈飯時棄丟米湯,煮粥時加堿等),使VB1攝入量減少,長期發熱或患消耗性疾病,也可導致VB1缺乏。我國早在隋唐時便已使用富含VB1的“谷皮”來治療腳氣病了。目前做為藥物使用的VB1多為化學合成的硫胺素鹽酸鹽,除治療VB1缺乏癥外,還用于許多疾病的輔助治療。
8 硫胺素中毒
維生素B1(硫胺)為體內黃素酶類輔基的組成部分,當缺乏時會影響機體的生物氧化,發生代謝障礙。用于維生素B1缺乏病,如口角炎、唇炎、舌炎、眼結膜炎和陰囊炎等防治及輔助治療。一般予口服,增大口服劑量時并不增加吸收量。很少采用注射給藥。[3]
8.1 臨床表現
2.中毒時可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心動緩慢、胸悶,甚至呼吸衰竭。靜注可出現肌無力,甚至癱瘓。可有一過性血壓下降。
8.2 治療
維生素B1中毒的治療要點為[3]:
3.休克者可用升壓藥。
4.對癥、支持治療。
9 硫胺素的醫學檢查
9.1 檢查名稱
維生素B1
9.2 分類
9.3 取材
血液
9.4 維生素B1的測定原理
紅細胞轉酮醇酶(E-TK)需要焦磷酸硫胺素(TPP)作為輔酶才具有活性。TPP在體內由硫胺素經磷酸化生成,因此,當硫胺素缺乏時E-TK活性下降,如果加TPP到這樣的紅細胞溶血液中,脫輔基的E-TK可以重新成為有活性的E-TK而恢復其活性。
將紅細胞溶血液加入到含有和不含TPP的緩沖液中,加入足量的底物,經過一定時間的酶促反應后,測定底物的剩余量或產物的生成量,計算出酶的活性。加入TPP引起的酶活性增加的百分數即是TPP反應。機體缺乏維生素B1時TPP效應增加。根據這一原理可以評價機體硫胺素的狀況。
本方法以苔黑酚試劑與核糖反應,測底物被利用的多少來確定酶的活性,計算TPP效應%。
核糖在濃鹽酸溶液中加熱,分子內脫水生成糠醛,然后再與苔黑酚縮合生成綠色的物質,綠色的深淺與核糖的含量成正比。
9.5 試劑
(1)緩沖液(pH7.4):將0.28g NaCl(AR)、9.25gKCl(AR)、0.299g MgSO4(AR)和2.73gK2HPO4(AR)溶解于去離子水中,稀釋至1000ml,用1mol/L HCl調節至pH7.4,貯存在4℃備用。
(2)TPP貯備液:稱TPP25mg溶于25ml上述緩沖液中,貯存冰箱備用。
(3)TPP應用液:取1份貯備液加8份體積的緩沖液混合,現用現配。
(4)核糖-5-磷酸鈉鹽溶液:取3.24g核糖-5-磷酸鋇鹽,放入100ml燒杯中,加8.5ml 1mol/LHCl溶液。攪拌使其溶解,加45ml蒸餾水混勻,倒入離心管,用蒸餾水洗燒杯數次并入離心管內。加入Na2SO4飽和水溶液8ml,充分攪拌,放冰箱冷室內沉淀15min,后離心15min(3000r/min)將上清液倒入250ml三角瓶內,每次用20ml蒸餾水洗殘渣,共3次。每洗一次離心后都將上清液并入三角燒瓶內,用5mol/L KOH溶液調節pH到7.0左右,再用pH計調到7.4。假若出現混濁,過濾。這時的液體總體積大約為120ml。精確測量溶液的體積,用苔黑酚法分析溶液中核糖的含量,調整其體積使每毫升含核糖為7.0mg。將此溶液分裝在若干小瓶內,放冰箱保存。
應用液:取上述溶液用緩沖液稀釋20倍,使每毫升內含核糖350μg。
(6)戊糖標準溶液 稱D-核糖10mg,溶于10ml水中(1mg/ml)作貯備液,放冰箱保存。應用液:取貯備液1ml,用水稀釋至100ml(10μg/ml)
(7)苔黑酚試劑 先稱FeCl3·6H2O 1.670g,用水溶解,加水至200ml,冷藏備用。再配30%HCl(3份體積濃HCl加1份體積的蒸餾水混合而成)。稱苔黑酚2g,加水30ml,溶解后移入1L的容量瓶內,加上述FeCl3,水溶液20ml,用30%HCl稀釋至刻度。
(8)8.5g/L NaCl溶液。
9.6 操作方法
按表1操作。
9.7 正常值
0~15% 正常
15.1%~25% 維生素B1生化缺乏
>25% 維生素B1嚴重缺乏
9.8 化驗結果臨床意義
維生素B1含量升高:口服或非口服B1制劑過量。含量降低:腳氣病、Wernicke腦病(腦性腳氣病綜合征)、潛在性B1缺乏狀態。
9.9 附注
(1)在抽血前不宜過多服用維生素B1的藥物和食用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肝、心、腎)、肉類、豆類、花生等。
9.10 相關疾病
脫水
10 維生素B1藥典標準
10.1 品名
10.1.1 中文名
維生素B1
10.1.2 漢語拼音
Weishengsu B1
10.1.3 英文名
Vitamin B1
10.2 結構式
10.3 分子式與分子量
C12H17ClN4OS·HCl 337.27
10.4 來源(名稱)、含量(效價)
本品為氯化4-甲基-3-[(2-甲基-4-氨基-5-嘧啶基)甲基]-5-(2-羥基乙基)噻唑銼鎓鹽酸鹽[4]。按干燥品計算,含C12H17ClN4OS·HCl不得少于99.0%。
10.5 性狀
本品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有微弱的特臭,味苦;干燥品在空氣中迅即吸收約4%的水分。
10.5.1 吸收系數
取本品,精密稱定,加鹽酸溶液(9→1000)溶解并定量稀釋制成每1ml約含12.5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Ⅳ A),在246n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吸收系數()為406~436。
10.6 鑒別
(1)取本品約5mg,加氫氧化鈉試液2.5ml溶解后,加鐵氰化鉀試液0.5ml與正丁醇5ml,強力振搖2分鐘,放置使分層,上面的醇層顯強烈的藍色熒光;加酸使成酸性,熒光即消失;再加堿使成堿性,熒光又顯出。
(2)取本品適量,加水溶解,水浴蒸干,在105℃干燥2小時測定。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藥品紅外光譜集》1205圖)一致。
(3)本品的水溶液顯氯化物的鑒別反應(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Ⅲ)。
10.7 檢查
10.7.1 酸度
取本品0.50g,加水20ml溶解后,依法測定(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Ⅵ H),pH值應為2.8~3.3。
10.7.2 溶液的澄清度與顏色
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應澄清無色;如顯色,與對照液(取比色用重鉻酸鉀液0.1ml,加水適量使成10ml)比較,不得更深。
10.7.3 硫酸鹽
取本品2.0g,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B),與標準硫酸鉀溶液2.0ml制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濃(0.01%)。
10.7.4 硝酸鹽
取本品1.0g,加水溶解并稀釋至100ml,取1.0ml,加水4.0ml與10%氯化鈉溶液0.5ml,搖勻,精密加稀靛胭脂試液[取靛胭脂試液,加等量的水稀釋。臨用前,量取本液1.0ml,用水稀釋至50ml,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Ⅳ A),在610n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應為0.3~0.4]1ml,搖勻,沿管壁緩緩加硫酸5.0ml,立即緩緩振搖1分鐘,放置10分鐘,與標準硝酸鉀溶液(精密稱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硝酸鉀81.5mg,置5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每1ml相當于50μg的NO2)0.50ml用同法制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淺(0.25%)。
10.7.5 有關物質
取本品,精密稱定,用流動相溶解并稀釋制成每1ml中約含1mg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Ⅴ D)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乙腈-0.02mol/L庚烷磺酸鈉溶液(含1%三乙胺,用磷酸調節pH值至5.5)(9:9:82)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4nm,理論板數按維生素B1峰計算不低于2000,維生素B1峰與前后峰的分離度均應符合要求。取對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調節檢測靈敏度,使主成分色譜峰的峰高約為滿量程的20%。再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溶液各20μl,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至主峰保留時間的3倍。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如有雜質峰,各雜質峰面積的和不得大于對照溶液主峰面積的0.5倍(0.5%)。
10.7.6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減失重量不得過5.0%(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L)。
10.7.7 熾灼殘渣
不得過0.1%(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N)。
10.7.8 鐵鹽
取本品1.0g,加水25ml溶解后,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G),與標準鐵溶液2.0ml制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深(0.002%)。
10.7.9 重金屬
取本品1.0g,加水25ml溶解后,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H第一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十。
10.7.10 總氯量
取本品約0.2g,精密稱定,加水20ml溶解后,加稀醋酸2ml與溴酚藍指示液8~10滴,用硝酸銀滴定液(0.1mol/L)滴定至顯藍紫色。每1ml硝酸銀滴定液(0.1mol/L)相當于3.54mg的氯(Cl)。按干燥品計算,含總氯量應為20.6%~21.2%。
10.8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12g,精密稱定,加冰醋酸20ml微熱使溶解,放冷,加醋酐30ml,照電位滴定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Ⅶ A),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當于16.86mg的C12H17ClN4OS·HCl。
10.9 類別
維生素類藥。
10.10 貯藏
10.11 制劑
(1)維生素B1片 (2)維生素B1注射液
10.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1 藥品說明書
11.1 硫胺素的別名
抗腳氣病維生素;抗神經炎性維生素;硫胺;硫胺素;維生素乙1;鹽酸硫胺;鹽酸噻胺;乙一素 ,維生素B1
11.2 外文名
Vitamin B1 ,Thiamine, Betalin
11.3 適應癥
用于腳氣病防治及各種疾病的輔助治療(如全身感染、高熱、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和妊娠期等)。
11.4 用量用法
成人每日的最小必需量為1mg,孕婦及小兒因發育關系需要較多。口服:治療腳氣病及消化不良時,可根據病情,1次10~30mg,1日3次。或肌內注或皮下注,每次50~100mg,每日1次。本品不宜靜注。
11.5 注意事項
注射時偶有過敏反應,個別甚至可發生過敏性休克,故除急需補充的情況外很少采用注射。增大口服劑量時,并不增加吸收量。 過敏者用前需作皮試:取0.1ml稀釋成1ml,再取0.1ml皮下注射后20分鐘看反應結果。
11.6 規格
維生素B1片:每片5mg、10mg。針劑:每支50mg(1ml)、100mg(2ml)。
12 參考資料
-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WS/T 476—2015 營養名詞術語[Z].2015-12-29.
- ^ [2] 高崇新等編著. 養生保健湯茶譜[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292.
- ^ [3]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12.
- ^ [4]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增補本[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