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利濕指用具有利濕作用的穴位,使濕邪從小便排出的方法。針灸臨床上常分為:溫陽利濕、滋陰利濕、清暑利濕及清熱利濕等[1]。
適用于水濕壅盛所致的癃閉、淋濁、水腫等證。有淡滲利濕,溫陽利濕,滋陰利濕,清濕利濕,清熱利濕,溫腎利水等法。
4 參考資料
有利濕作用的穴位
- 胞門
脅疼痛。《針灸大成》:主奔豚,氣上下引腰脊痛,泄利不止,目赤痛內眥始,婦人月事不調。經外奇穴名·胞...
- 三焦窬
病的重要腧穴。小腸俞與小腸相應,而為之俞,有清熱利濕作用。治膀胱淋漓遺尿、小腹脹滿,心煩、血痢、五痔...
- 小腸俞
病的重要腧穴。小腸俞與小腸相應,而為之俞,有清熱利濕作用。治膀胱淋漓遺尿、小腹脹滿,心煩、血痢、五痔...
- 八遼窬
病的重要腧穴。小腸俞與小腸相應,而為之俞,有清熱利濕作用。治膀胱淋漓遺尿、小腹脹滿,心煩、血痢、五痔...
- 丘墟
作用:丘墟穴具有健脾利濕,泄熱退黃,舒筋活絡的功效。丘墟穴有清濕熱、通經脈、利關節的作用。足少陽之...
- 更多有利濕作用的穴位
有利濕作用的方劑
- 豬苓湯
與清熱養陰并進,利水而不傷陰,滋陰而不斂邪,使水濕去,邪熱清,陰津復,諸癥自解。本方與五苓散同為利...
- 茵陳蒿湯
郁蒸于肌膚,故而一身面目俱黃,小便不利。治宜清熱利濕,逐瘀退黃。方中重用茵陳為君藥,以其善能清熱利濕...
- 當歸拈痛湯
(酒洗)15g、羌活15g。具有清熱利濕,疏風止痛之功效。主治濕熱相搏,外受風邪證。《醫學啟源》卷下...
- 三仁湯
6g、厚樸各6g。具有宣暢氣機,清熱利濕,通利濕濁之功效。主治濕溫初起,或暑濕邪在氣分證,為治療濕溫...
- 甘露解毒丹
蔻仁4g、薄荷4g、射干4g。具有利濕化濁,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濕溫時疫。該方劑具有強大而廣譜的抗病...
- 更多有利濕作用的方劑
有利濕作用的中成藥
- 甘露消毒丹
功能主治:《醫效秘傳》卷一方之甘露消毒丹功能化濁利濕,清熱解毒。治濕溫初起,邪在氣分,濕熱并重,癥見...
- 六一散
主治:《傷寒直格》方之六一散具有清暑利濕之功效。主治因暑熱夾濕所致的暑濕證:1.暑濕證。癥見身熱煩...
- 結石通片
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D)。功能與主治:清熱利濕,通淋排石,鎮痛止血。用于泌尿系統感染,膀胱炎,...
- 龍膽瀉肝丸
治:清肝膽,利濕熱。用于肝膽濕熱,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耳腫疼痛,脅痛口苦,尿赤澀痛,濕熱帶下。用法...
- 四妙丸
6天。(6)急慢性腎炎:本方主要用于小兒急性腎炎濕熱留阻。四妙丸加減治療小兒急性腎炎135例,治愈...
- 更多有利濕作用的中成藥
利濕相關藥物
- 小兒利濕止瀉顆粒
濕止瀉顆粒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利濕健脾止瀉。用于濕邪困脾所致的小兒泄瀉。【用法用量...
- 清熱涼茶
本品為感冒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清熱解暑,利濕消滯。用于感冒發熱,口舌臭苦,大便秘結。【用法與...
- 萬應茶
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疏風解表,健脾和胃,祛痰利濕。用于外感風寒,食積腹痛,嘔吐泄瀉,胸滿腹脹。【...
- 玉葉解毒糖漿
藥藥品。【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辛涼解表,清暑利濕,生津利咽。用于外感風熱引起的感冒,咽炎,發熱頭痛,...
- 清暑益氣丸
類別】本品為中暑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祛暑利濕,補氣生津。用于體弱受暑引起頭暈身熱,四肢倦怠,...
- 更多利濕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利濕
- 《辨證錄》:[卷之七]五癉門(十則)
脾胃以生肺乎,此治肺疸必宜宣揚夫肺氣也。方用揚肺利濕湯∶桔梗(三錢)天花粉(二錢)白術(五錢)茯苓(...
- 《本草問答》:[卷下]卷下二
水火兼能治之也。茯苓、扁豆、苡仁,其味皆淡,是為利濕正藥,濕甚則土困,故利濕即能健脾。蓮米、芡實,微...
- 《辨證錄》:[卷之十一婦人科]帶門(五則)
其是濕而非濕,則濕盡化為血矣,所以治血可也,何必利濕哉。此方純治血,少加清火之味,故奏功獨奇。倘一利...
- 《本草新編》:[卷之三(角集)]龍膽草
。其功專于利水消濕,除黃膽,其余治目、止痢、退熱、卻腫,皆推展之言也。但此種過于分利,未免耗氣敗血,...
- 《辨證錄》:[卷之二]腰痛門(六則)
氣未通,風濕入于腎而不得出故也。法宜先利其腰臍之氣,以祛風利濕,而后大補其腎中之水火,則腰輕而可以俯...
- 更多古籍中的利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