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淋巴結炎是由淋巴結所屬引流區域的急、慢性炎癥累及淋巴結所引起的非特異性炎癥,根據起病緩急、病程長短,淋巴結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淋巴結炎。
3 病因
淋巴結炎是致病菌從損傷破裂的皮膚或黏膜侵入,或從其他感染性病灶,如癤、足癬等處侵入,經組織的淋巴間隙進入淋巴管,并進而累及所屬淋巴結,導致的淋巴結非特異性炎癥。致病菌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
4 癥狀
4.1 急性
急性淋巴結炎兒童期較多見,細菌、病毒感染所產生的毒素或局部炎癥組織損害的產物經淋巴管引流至淋巴結,致使局部淋巴結發炎,若細菌感染可形成膿腫。最常見的是急性咽部感染或下肢感染而繼發的頸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有壓痛,表面皮膚紅、腫和有發熱感,大多可發現明顯的原發病灶;偶有原發病灶不易查覺,如貓抓病。縱隔淋巴結腫大多繼發于肺部感染,患兒可有呼吸道梗阻征象和咳嗽。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可訴腸絞痛,需與闌尾炎相鑒別。應用相應的抗生素治療原發病灶,即可同時控制急性淋巴結炎,若已化膿則需切開排膿。
4.2 慢性
慢性淋巴結炎多由于慢性或反復發作的感染所致,淋巴結有增生或纖維化之病理變化。最常見的為反復發作之扁桃體炎引起的頸前淋巴結增大及由咽后壁炎癥、耳部和枕部皮膚感染所致的頸后淋巴結腫大。卡介苗接種后可引起腋窩淋巴結腫大。反復發作之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和肺部霉菌感染可產生肺門淋巴結腫大。全身性感染如布氏桿菌病可引起全身多處淋巴結腫大。慢性淋巴結腫大常需行淋巴結活檢以除外惡性腫瘤浸潤。治療因原發病而異,一般無需局部治療。
5 診斷
1.特異性淋巴結炎,如淋巴結結核等。
2.惡性腫瘤淋巴結轉移。
3.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艾滋病等;細菌感染如布氏桿菌病等;螺旋體感染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等;原蟲與寄生蟲感染如黑熱病、絲蟲病等。
4.血液系統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瘤等。
6 治療
6.1 康復療法
6.2 藥物治療
可用青霉素和鏈霉素等廣譜抗生素。對青霉素、鏈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也可選用甲硝唑。
6.3 局部治療
紅腫期可用莢蓉膏或化毒散軟膏外敷,膿腫形成后,應切開排膿或可用鐵箍散軟膏與化毒散軟膏各半調勻外敷。破潰后可用甲字提毒藥捻,朱紅紗條換藥.若膿毒已盡,可外用甘乳膏,促其收口。
7 如何預防
1、平時應注意勞動保護,避免孩子受外傷,若有皮膚損傷則應及時消毒處理,防止感染蔓延。
2、若孩子患有扁桃體炎、齲齒、手指感染、足癬、癤癰等,也應及時抗菌消炎或做適宜的治療以控制感染。
3、平時應注意督促孩子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抵抗細菌和病毒的侵襲。
4、孩子的日常飲食宜清淡,營養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和油膩食品。
5、講究衛生。教育孩子不隨地吐痰;注意口腔衛生,早期治療齲齒,切除有病變的扁桃體。
6、疫苗接種。兒童要及時接種卡介苗,能有效預防本病。
淋巴結炎是一種容易擴散的疾病,其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一旦治療不及時,病情拖延則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為了避免孩子遭受疾病傷害,家長應了解淋巴結炎的預防方法,并及時采取措施預防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