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李可大
摘要:李可大明代醫生。字汝化,河南杞縣人。初習儒,后因母病而自為醫,攻讀鉆研,果為名醫。治病多奇中,嘗治一虛痢,以人參、五靈脂共入藥,論者以為二物相畏,而可大則以相畏之后尚可相使,用之果愈。其治皆類此。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訂于2009/1/6 15:40:39 98字 ]
相關詞條:
- 李可大
拼音:lǐkědà李可大明代醫生。字汝化,河南杞縣人。初習儒,后因母病而自為醫,攻讀鉆研,果為名醫。治病多奇中,嘗治一虛痢,以人參、五靈脂共入藥,論者以為二物相畏,而可大則以相畏之后尚可相使,用之果愈。其治皆類此。...
- 助陽湯
白葵花7朵。主治:白帶下,陰戶中痛,控心而急痛,身黃皮緩,身重如山,陰中如冰。用法用量:每服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稍熱服。制備方法: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各家論述:《濟陰綱目》汪淇箋釋:此治重在陰中如冰,痛控于心。故用良姜為君,干姜為佐,不用參、術者,痛無補也。柴、防足以勝濕升陽,葵、李可以潤枯濕燥,甘、陳和中,生芩涼氣分之熱。附注:升陽燥濕湯(原書同卷)、補真潤腸湯(《醫學綱目》卷...
- 施今墨
拼音:shījīnmò施今墨(1881-1969年)現代醫家。字獎生,原名毓黔。浙江蕭山人。北京四大名醫之一。十三歲隨舅父李可亭學習。后就讀于山西大學堂,山西法政學堂、京師法政學堂。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參加辛亥革命。1920年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長,并創辦中醫療養院于北京。1929年參加抗議余云岫等廢止中醫提案活動。學術上主張中西醫結合。倡導以西醫病名為主,中西醫對照統一病名。認為中醫之發展,應采用...
- WS/T553—2017人群維生素A缺乏篩查方法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首都兒科研究所、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霍軍生、樸瑋、丁鋼強、孫靜、黃建、王麗娟、唐艷斌、陳頔、李瑾、高潔、張霆、林曉明、李可基、章榮華。標準正文:人群維生素A缺乏篩查方法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人群維生素A缺乏篩查的指標、檢測方法及相應的維生素A缺乏的判定界值。本標準適用于人群維生素A缺乏的判定,個體維生素A缺乏的臨床診斷需...
- 痰疬
拼音:tánlì痰疬病名。瘰疬之一種。見《外科正宗》卷二。該病多因寒熱不調,饑飽喜怒失常,致使脾失健運,生痰結核而在。癥見初起腫塊形如梅、李,可生于腋下等處,亦可遍及全身,久則其色微紅,后可破潰,然潰后易斂。治宜行氣豁痰消瘀。用芩連二陳湯加味。...
- 李根湯
枝1兩,黃芩1分,甘草(炙)1分,甘李根白皮2合。制法:上銼,如麻豆大。功能主治:傷寒氣上沖,正在心端。用法用量:八味李根湯(《醫學入門》卷四)、甘李根湯(《東醫寶鑒·雜病篇》卷二)。摘錄:《活人書》卷十六《傷寒總病論》卷二:組成:半夏半兩,桂枝1分,當歸1分,芍藥1分,黃芩1分,甘草1分,人參1分,茯苓3分。主治: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上沖,正在心端。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加生姜3片...
- 巖棗樹
拼音:yánzǎoshù拼音名:YánZǎoShù別名:女兒茶來源:鼠李科鼠李屬植物異葉鼠李RhamnusheterophyllusOliv.,以根或枝葉入藥。根全年可采,枝葉夏季采,曬干。性味:微苦、澀,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用于痢疾,吐血,咯血,痔瘡出血,血崩,白帶,暑日煩渴。用法用量:0.5~1兩。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炒郁李仁
腸、下氣、利水的功能。生郁李仁用于腸燥便秘,水腫脹滿。炒郁李仁藥性較緩,適于老人、體虛及產后便秘,用法與生品相同。炒郁李仁的炮制作用:生郁李仁用于腸燥便秘,水腫脹滿,如治療津枯便秘的五仁丸(《中藥成藥制劑手冊》)。炒后藥性較緩,適于老人、體虛及產后便秘,用法與生品相同。炒后可起到殺酶保苷的作用。注意事項:郁李仁含苦杏仁苷,使用時應注意。炒郁李仁的貯存方法: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 郁李
拼音:yùlǐ郁李釋名車下李、爵李、雀梅、常棣。氣味酸、平、無毒。主治1、小兒驚痰實,二便不通。用大黃(酒浸后炒過)、郁李仁(去皮,研為末)各一錢,滑石末一兩,一起搗和成丸子,如黍米大。二歲小兒服三丸,其他兒童根據情況加減,開水送下。2、腫滿氣急,睡臥不得。用郁李仁一合,搗成末,和面作餅吃,吃下即可通便,氣泄出后即愈。3、心腹脹滿,二便不通,氣急喘息,腳氣浮腫。用郁李仁十二分,搗爛,水磨取汁,薏...
- 郁李仁
杏仁苷(C20H27NO11)不得少于1.5%。炮制作用:生郁李仁用于腸燥便秘,水腫脹滿,如治療津枯便秘的五仁丸(《中藥成藥制劑手冊》)。炒后藥性較緩,適于老人、體虛及產后便秘,用法與生品相同。炒后可起到殺酶保苷的作用。本品含苦杏仁苷,使用時應注意。貯存方法: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蛀。性味歸經:郁李仁味辛、苦、甘,性平。歸脾、大腸、小腸經。郁李仁的功效與主治:郁李仁具潤燥滑腸、下氣...
- 李翰林
拼音:lǐhànlín李翰林唐代官吏。知醫。其原名已佚不可考,天臺(今屬浙江)人。因旁通醫術而為人療疾。有莫姓患者,喘病久治不愈,李以青桔皮裹剛子一個,以線縛定,于火上燒之,燒灰存性,以生姜汁和之,竟愈其疾。...
- 郁李仁煮散
拼音:yùlǐrénzhǔsǎn《圣濟總錄》卷八十五:方名:郁李仁煮散組成:郁李仁(去皮尖,研)1兩,檳榔(生銼)1兩,樸消(研)1兩,芍藥3分,當歸(切,焙)3分,訶黎勒(炮,去核)半兩,木香半兩。主治:腰痛強直,不可俯仰。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臨臥溫服。制備方法:上5味為細散,再入研藥和勻。...
- 瀕湖脈學
拼音:bīnhúmàixué英文:《瀕湖脈學》,脈學著作。一卷。明·李時珍撰于1564年。李時珍鑒于高陽生《脈訣》可商之處頗多,遂擷取諸家脈學精華,參以個人心得并臨床經驗撰成此書。書分兩部分,前一部分論述浮、沉、遲、數、滑、澀、實等27脈,作者以鮮明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分析各種脈象,其中同類異脈脈的鑒別點和各種脈象的主病,均編成歌訣,便于讀者習誦;后一部分系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根據宋·崔嘉彥所撰《脈...
- 十六字訣
拼音:shíliùzìjué十六字訣氣功內丹術基本功法。又名“十六錠金”或“一秤金訣”。《赤鳳髓·李真人長生一十六字妙訣》:“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并載有具體練功法。此功法簡便易行,據稱可獲較好養生效果。又《養生秘錄·中黃內旨》、《脈望》等均載有此功法,文字略有不同。...
- 李文淵
拼音:lǐwényuān李文淵清代醫家。字靜叔、叔卿,益都(今屬山東)人。因母病及其自身之病,以古方療之,未能救其母之病,因提倡后人需有自擬之方,不可全泥古人,遂撰《得心錄》一卷,其中頗多自制之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其十之八九為自制者。...
- 郁李丸
拼音:yùlǐwán《得效》卷六:方名:郁李丸組成:郁李仁、枳殼、川獨活、鱉甲(醋炙黃)各等分。主治:痢后風,手足不能屈伸;或麻痘證傳變,手足筋脈急。用法用量:木瓜湯調下;酒亦可。制備方法:上為末。...
- 仙拈集
拼音:xiānniānjí英文:《仙拈集》為方書名。又名《李氏經驗廣集良方》,四卷。清·李文炳輯。本書屬于驗方匯編,分內、婦、兒、外四門。每門又按病分類,共130余類。書中選方大多平易可取,并注明出處。現存十多種清刻本。...
- 無核加應子
,果實變軟,則不利于加工。蟲蛀果應予剔除。2.腌制:每100公斤鮮果用食鹽10~12公斤。首先用鹽輕擦果皮,促使鹽分滲入果肉,再以一層鮮李一屋鹽在缸內加壓腌制。經20天后起出,濾去鹽水。若李子較多,可用搖李機進行半機械化處理。搖李機的轉速應調整到330~350轉/分,每次加入李子25~30公斤,草木灰100~150克,搖轉5~10分鐘,待坯子的表面輕度擦破時,就可以倒出。過濾10分鐘后,用清水沖...
- 桂花李
拼音:guìhuālǐ英文:已知道李子本身缺風味物質,加工成半成品鹽胚后更是欠缺風味,所以把李胚加工成涼果類。可按照人們的口味要求采取不同的配方,因而制成的品種就會很多。本桂花李制品的主要原料是李胚和桂花。桂花李加工技術1、李胚脫鹽:用流動水脫鹽比靜水脫鹽快,但需水量多。脫鹽后一般要求李胚含2%左右鹽分,即口嘗感覺出有少許咸味,脫鹽便可結束。這樣的好處是減少李胚浸水時間,而且原來的食鹽也能利用一...
- 姜汁李
鹽,0.05%山梨酸鉀,混合后一起加熱煮沸趁熱加入李胚。3、多次透糖工藝:李胚中部有核,肉質較厚,不能用一次煮糖辦法使果肉充分吸糖,并且容易使果肉煮爛,但是如果經過硬化處理后使用真空透糖工藝及設備就可以把生產周期縮短為3-4天,也能達到透糖的目的。如果采用傳統辦法,生產周期就需3-4星期,與上面提到一樣,把糖液濃度不斷升高,而李胚逐漸吸糖,當糖液濃度升高到50%左右時,加入姜汁。姜汁取汁方法可用...
- 檸檬李
濃厚芳香,又有較強酸味,與李胚組合起來的食品就產生了芳香、甜、咸、酸的多種風味。檸檬李加工技術1、李胚處理:主要是浸水脫鹽,通過透糖而成蜜餞李,傳統用的是多次透糖法,需較長生產周期,如果縮短生產周期可用較先進的減壓透糖法,此法也有缺點就是生產量較小而且要間歇性操作與生產。目前在食品廠還未普遍使用食鹽減壓透糖設備。是否可用一次煮成法來使李胚達到透糖的目的?這個問題較困難達到,因為李胚果肉浸水脫鹽后...
- 川貝陳皮李
水,加熱脫苦,直至沒有苦味為止,用打漿機打成漿。川貝用量極少,50公斤蜜餞李只用25克,過多成本太高。把川貝打碎成粉狀,加到陳皮醬中,加入1:1白糖并加入0.3-0.4%檸檬酸,在不銹鋼鍋中加熱濃縮,或者進行人工干燥成半干狀態。4、拌醬:將50公斤蜜餞李和25公斤川貝陳皮醬充分拌勻。5、包裝:一般以1-2粒蜜李進行包裝,視成品大小而定。小粒成品1-2粒一包,大粒一粒一包,共用三層包裝紙而得成品。...
- 李時珍
本草綱目》的故事于行醫的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其中的許多毒性藥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而遺禍無窮。于是,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從三十一歲那年,他就開始醞釀此事,為了“窮搜博采”,李時珍讀了大量參考書。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后來,進...
- 士材三書
之一般內容和規律。《本草通玄》將300多種常用藥品分成草木谷菜果蟲等14類論述性味功治。其中不乏歷代各家之論。《病機沙篆》對50多種常見內科雜病之病因脈證診斷和治療加以論述。尤乘乃李士材學生,深得李氏精髓,知此三書可代表李氏之學術思想,故予以匯刻。并將自己所著《壽世青編》二卷附后,以托不朽。現存20余種清刻本和多種近代石印本。《士材三書》書中卷一有奇經八脈一節;卷四有孔穴圖;卷五、六有針灸療法。...
- 鼠李根
ǐgēn出處:《食療本草》拼音名:ShǔLǐGēn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鼠李的根。原形態:植物形態詳鼠李條。性味:《食療本草》:有毒。功能主治:《食療本草》:煮濃汁含之治露齒。并疳蟲蝕入脊骨者可煮濃汁灌之。附方:治大人口中疳瘡并發背:牛李根、薔薇根(野外者佳)。各細切五升,以水五大斗煎至半日已來,汁濃,即于銀銅器中盛之,重湯煎至一、二升,看稍稠,即于磁瓶子中盛,少少溫,含咽之。忌醬醋油膩熱面,大約不宜...
- 李斯特菌病
后壁肉芽腫,皮膚上發生泛發性紅斑及暗紅色丘疹,尤其多見于軀干和小腿。本病若不治療,預后不良,有60%~70%病人死亡。但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病例預后較好。疾病病因:本病的病原菌是單核細胞生成性李斯特桿菌,屬李斯特菌屬,為Gram陽性無芽胞桿菌。人類感染多通過與帶菌動物的直接接觸或食用帶菌動物的肉和奶。嬰兒、老年人、患消耗性疾患及長期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的人,對本病易感性增高。診斷檢查:本病沒...
- 郁李仁丸
備方法:上先將郁李仁研成膏,和大黃、滑石為丸,如黍米大。各家論述:《小兒藥證直決類證釋義》:此方專為實熱閉塞者通腑之用,故用大黃、郁李仁通下大便之外,又用滑石利小便,使痰熱從二便而出,腑氣得通而驚搐可定。附注:郁李仁丸(《保嬰集》)。《圣濟總錄》卷七十三:方名:郁李仁丸組成:郁李仁(去皮)1兩,京三棱(銼)1兩,芫花1兩,蓬莪術(銼)1兩,木香1兩。主治:丈夫、婦人腹內癖氣。用法用量:每服3-5...
- 話李(福式)
克白砂糖10千克甘草粉2.5千克香草油20克糖清100克安息香酸鈉適量話李(福式)工藝流程選料→制坯→漂洗→浸糖→曬制→噴油→包裝→成品話李(福式)制作方法1.先料:選用果大、肉厚、核小的品種(如三華李),宜在成熟時采收,也可用未熟堅硬的落果為原料。2.制坯:原料入清水洗凈,放入滾動槽或陶缸中攪動擦皮,然后按100千克果子用鹽10~15千克腌制15~20天。鹽腌可在桶或池子中進行,先放一層果子(...
- 李子
lum(Prunus,spp.)李子是薔薇科植物李的果實。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7~8月間采收成熟果實,洗凈,去核鮮用,或曬干用。飽滿圓潤,玲瓏剔透,形態美艷,口味甘甜,是人們喜食的傳統果品之一。它既可鮮食,又可以制成罐頭、果脯,是夏季的主要水果之一。李子的別名麥李、脆李、金沙李、嘉慶子、李實、嘉應子李子的營養價值1.促進消化:李子能促進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增加腸胃蠕動的作用,因而食李能促進消...
- 漏瘤濕癬
拼音:lòuliúshīxuǎn漏瘤濕癬病名。指皮膚處所生之濕疹。見《本草綱目》卷十九羊蹄。李時珍謂:“浸淫日廣,癢不可忍,愈后復發,出黃水,羊蹄根搗,和大醋,洗凈涂上。”相當于濕疹類的皮膚病。...
- 葡萄目
拼音:pútáomù英文:Vitales葡萄目(Vitales)僅有葡萄科和火筒樹科(Leeaceae)2科,被置于真雙子葉植物群核心群的基部。該目被認為與薔薇目的鼠李科和衛矛目關系密切,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均為外輪對萼的雄蕊消失而形成雄蕊對花瓣)。...
- 陰毒喉痹
拼音:yīndúhóubì英文:coldlaryngealinflammation陰毒喉痹為病證名。《焦氏喉科枕秘》:“此癥冬日感陰濕火邪而起,(咽喉)腫如紫李,微見黑色,外癥惡寒身熱,振動腰疼,頭痛。血紅可治,血黑不治、血微紅,腫處軟,有痰者,可治,血黑硬,痰干者,難治。先服化毒丹,次服蘇子降氣湯,吹秘,戒酒一月。”...
- 惡核
拼音:èhé惡核病名。①出《肘后方》卷五。表現為肉中生核,小如豆粒,大如梅、李,推之能移,且患處疼痛,還可伴有惡寒發熱等癥。其病因為風熱毒邪搏于氣血,復為風寒乘襲所致。治宜五香連翹湯。②指痰核之形大者。《外科全生集》卷一:“大者惡核,小者痰核”。治宜內服陽和丸、犀黃丸以消散之。...
- 聞人規
拼音:wénrénguī聞人規宋代兒科醫生,檇李(今浙江嘉興)人。本業儒,久不得志,攻舉子業20年,僅得待補國學進士。遂銳意于岐黃之術,尤精兒科。謂:“小兒之疾苦,惟瘡疹皆不可免,而治療之間,毫發一差,生死隨異。”因廣求古人之議論,證以己所聞見,撰《小兒痘疹論》三卷(又名《痘疹論》)。...
- 壽
拼音:shòu英文:(long)life壽①壽命。《素問·評熱病論》:“病而留者,其壽可立而傾也。”②長久,年歲長久。《素問·靈蘭秘典論》:“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身則壽。”③鐫刻。《醫史·李杲傳》:“制一方與服之,乃效,特壽之于木。”...
- 葶藶飲
拼音:tínglìyǐn別名:葶藶湯處方:葶藶子(隔紙炒,研如泥)1兩,桑根白皮(銼)1兩半,紫菀(去土)1兩半,木通(銼)1兩半,郁李仁(炒,研)1兩,檳榔(銼)3枚。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涕唾稠粘,不可喘息。用法用量:葶藶湯(原書卷六十六)。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
- 鼠李科
鼠李科,雙子葉植物,約58屬,900種,廣布于全球,我國有15屬,約135種,南北均產之,其中如棗ZiziphusjujubaMill.和枳椇HoveniadulcisThunb.的果和肉質的花序柄可食,亦入藥;馬甲子Paliurusramosissimus(Lour.)Poir.為一很好的綠籬,有些種類的木材很有價值。喬木或灌木,直立或攀援狀,稀為草本,常有刺;葉通常互生,單葉;托葉小,脫落;...
- 冷熱水效應
,不妨事先聲明,這樣就不會引起他人的反感,使他人體會到你的用心良苦.這些運用冷熱水效應的舉動,實質上就是先通過一二處伏筆,使對方心中的秤砣變小,如此一來,它稱出的物體重量也就大了。某汽車銷售公司的老李,每月都能賣出30輛以上汽車,深得公司經理的賞識.由于種種原因,老李預計到這個月只能賣出10輛車.深懂人性奧妙的老李對經理說:由于銀根緊縮,市場蕭條,我估計這個月頂多賣出5輛車.經理點了點頭,對他的...
- 李斯德氏菌病
ng英文:Listeriosis李斯德氏菌病是由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德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本病遍及世界各地,新生兒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孕婦體內病原菌通過胎盤或產道感染胎兒或新生兒,部分病人可因進食染菌肉類或牛奶、接觸污染物而發病,多發生于夏季。臨床表現以腦膜炎最常見,還可引起敗血癥、心內膜炎、關節炎、腹膜炎及膽囊炎;有的為化膿性皮膚感染或結膜炎、淋巴結炎;胎兒感染后可發生流產、胎死宮內...
- 李杲
義。對于內傷疾病,他認為以脾胃內傷最為常見,其原因有三:一為飲食不節;二為勞逸過度;三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屬土居中,與其他四臟關系密切,不論哪臟受邪或勞損內傷,都會傷及脾胃。同時,各臟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過脾胃來調和濡養、協調解決。但他絕對不主張使用溫熱峻補的藥物,而是提倡按四時的規律,對實性的病邪采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他還十分強調運用辨證論治的原則,強調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可犯虛虛實實的...
- 石砮
拼音:shínú英文:石砮為箭鏃形砭石。1964年湖南益陽縣鹿角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五件石鏃。這種鏃形砭石,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曾提到,石砮可以用刺百病癰腫。...
- 五果為助
拼音:wǔguǒwéizhù英文:五果為助指棗、李、杏、栗、桃等水果,是平衡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輔助食品。出《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助,佐助。《本草綱目》:“輔助粒食,以養民生。”...
- 臭李皮
李Rhamnusdavuricapall.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mnusdavuricaPall.采收和儲藏:夏末采收,曬干。原形態:達烏里鼠李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m。小枝粗壯,近對生,褐色或紅褐色,頂端常有大的芽,而不形成刺,或于分叉處具短針刺。葉對生于長枝上,或叢生于短枝上;葉柄長1.5-4cm;葉片紙質,卵圓形或橢圓形,長4-13cm,寬2-6cm,先端突尖或漸尖,基部楔形...
- 大葉鐵包金
拼音:dàyètiěbāojīn別名:馬梢蛇藤、勾兒茶、紫羅花來源:鼠李科勾兒茶屬植物牛鼻拳BerchemiagiraldianaSchneid.,以根入藥。四季可采,曬干備用。性味:微澀,平。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止咳化痰。用于風濕關節痛,肺結核,肝炎。用法用量:1~2兩。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牿嶺勾兒茶
拼音:gùlǐnggōuérchá拼音名:GùLǐnɡGōuérChá別名:勾兒茶、紫青藤來源:鼠李科勾兒茶屬植物牿嶺勾兒茶BerchemiakulingensisSchneid.,以根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性味:微澀,溫。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活血止痛。用于風濕關節痛,產后腹痛,通經,小兒疳積,骨髓炎。用法用量:1~2兩。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黎羅根
líluógēn拼音名:LíLuóGēn別名:拿柳、黃藥、苦李根、掌牛仔、山黑來源:鼠李科鼠李屬植物長葉凍綠RhamnuscrenatusSieb.etZucc.,以根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性味:苦、辛,平。有毒。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殺蟲止癢。外用治疥瘡,頑癬,濕疹,膿皰瘡。用法用量:水煎洗患處,或根研末加豬油調敷,也可用根磨醋或浸酒精搽患處。注意:本品有毒,...
- 李辰拱
拼音:lǐchéngǒng李辰拱南宋醫家。字正心,延平(今屬福建)人。知醫。早年與名醫楊土瀛交善,楊甚器重之,示以《傷寒總括》,并教以傷寒法則,謂可觸類旁通。后又精研楊氏之《活人治例》,歷三十余年,編成《傷寒集成方法》、《胎產救急方》,國內均未見刊行。...
- 風寒乳蛾
拼音:fēnghánrǔé英文:風寒乳蛾為病名。見《病源辭典》。指乳蛾之因于風寒而發者。多由肺胃感受風寒,郁遏陽氣,以致發為乳蛾。癥見喉間腫大如李,頭頂不能俯,氣寒不通,寸關脈浮緊(《病源辭典》)。治宜溫散寒邪。可選用荊防敗毒散加減。或刺兩手少商、少沖等穴。...
- 痿瘡
拼音:wěichuāng痿瘡病名。指生于體表之急性化膿性疾病。《外科真詮》卷下:“痿瘡初起形如綠豆,色紅,大如梅李,血不出,膿不生,痛不止,久則延及遍身。”該病因火毒而成。治宜清熱解毒涼血,余證治可參見疔瘡條。...
- 天靈膏
拼音:tiānlínggāo《圣濟總錄》卷一四一:組成:天靈蓋(酥炙)半兩,熏陸香半兩,葵根1分,李根1分,蔥根1分(細銼),麝香1錢(研)。主治:牡痔有頭,疼楚不可忍,或有瘡漏濕。用法用量:上為末,以豬脂或膠水調和如膏。攤故帛上貼之,日3易。...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