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冷淋為病證名[1]。
4 寒淋·冷淋
冷淋即寒淋[1]。見《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圣濟總錄·諸淋門》:“其狀先寒顫,然后便溺成淋,謂之冷淋也。”《醫學心悟》:“冷淋,寒氣堅閉,水道不行,其癥四肢厥冷,口鼻氣冷,喜飲熱湯是也。”本癥多因腎虛而冷氣客于下焦所致[1]。治以溫腎散寒為主,兼予通利,可用肉蓯蓉丸、沉香散、生附散、金匱腎氣丸等方[1]。
5 淋癥而小便如米泔者·冷淋
冷淋指淋癥而小便如米泔者[1]。《華氏中藏經·論淋瀝小便不利》:“冷淋者,小便數,色白如泔也。”
膏淋·濕熱下注證(unctuous strangury with syndrome of downward diffusion of damp-heat[2])是指濕熱之邪侵及膀胱,以小便渾濁如米泔水或滑膩如膏脂,尿頻急淋漓澀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為常見癥的膏淋證候[3]。
膏淋·脾虛氣陷證(unctuous strangury with syndrome of qi collapse and spleen deficiency[2])又稱膏淋·中氣下陷證,是指脾氣虛弱,中氣下陷,以小便渾濁如米泔水或滑膩如膏脂,神疲乏力,頭暈食少,腹脹便溏,或脘腹墜脹,食后益甚,或便意頻數,舌淡苔白,脈緩弱等為常見癥的膏淋證候[3]。
6 血淋之下元虛泠者·冷淋
冷淋指血淋之屬于下元虛泠者[1]。見《證治要訣·淋》。其癥小便淋瀝有血,服冷劑病愈甚[1]。宜用地髓湯下附子八味丸,或用生料鹿茸丸[1]。
血冷者,尿出血色晦暗,面色枯白,脈沉遲[4]。宜溫下元[4]。用金匱腎氣丸、生料鹿茸丸、漢椒根煎服,或地髓湯送服附子八味丸[4]。
7 關于淋證
淋證(stranguria[2][5])為病名[6][7]。是指以小便頻急,淋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的統稱[2][5]。又稱淋瀝[6]。
淋證的病因以膀胱濕熱為主,病位在腎與膀胱,初起多邪實之證,久病則由實轉虛,亦可呈現虛實夾雜的證候,其臨床癥狀有二類,一類是膀胱氣化失司引起的證候;一類是各種淋證的特殊癥狀,前者是診斷淋證的依據,后者是區別不同淋證的特征。應與淋證進行鑒別的病證有癃閉、尿血、尿濁等。[8]
根據病因病機和癥狀不同,淋證分為熱淋、石淋、氣淋、血淋、膏淋與勞淋六種類型,在辨證時,除要辨明不同淋證的特征外,還要審察證候的虛實。初起濕熱蘊結,以致膀胱氣化失司者屬實,治宜清熱利濕通淋,佐以行氣。病久脾腎兩虧,膀胱氣化無權者屬虛,治宜培補脾腎。虛實夾雜者,宜標本兼治。并根據各個淋證的特征,或參以止血,或配以排石,或佐以泄濁等。針灸治療本病急性期可迅速緩解疼痛。對尿路中、下段結石,針刺后排石效果較好,而尿路上段和腎盂、腎盞部位的結石則應采取綜合療法。若淋證并發嚴重感染,腎功能受損,或查知結石體積較大,針灸難以奏效,則采用其他療法。患膏淋、勞淋而氣血虛衰者,應適當配合中藥以補氣養血。[9][8]
各種淋證之間,彼此又有一定的關系,表現在轉歸上,一是虛實的相互轉化,在不同淋證之間和同一淋證的本身都存在這種情況。二是各種淋證之間的相互轉化。也可二種淋證或虛實同時并見。認識這種轉化,對臨床有實際指導意義。[8]
現代醫學中的一些泌尿系感染、結石、結核、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等病,有類似六淋證候者,可參考淋證施治[6]。
詳見淋證條。
8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8.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1.
-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47.
-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54.
- ^ [8]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33-238.
- ^ [9] 石學敏主編. 針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00-103.
治療冷淋的穴位
- 太陰絡
,疝氣,腹痛,少腹疼痛,泄瀉,赤白痢,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遺精,下肢痿痹,下肢濕痹,足脛腫痛,細菌性...
- 漏谷
,疝氣,腹痛,少腹疼痛,泄瀉,赤白痢,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遺精,下肢痿痹,下肢濕痹,足脛腫痛,細菌性...
- 陰經
,疝氣,腹痛,少腹疼痛,泄瀉,赤白痢,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遺精,下肢痿痹,下肢濕痹,足脛腫痛,細菌性...
- 胞肓
《針灸大成》:主腰脊急痛,食不消,腹堅急,腸鳴,淋瀝,不得大小便,癃閉下腫。《備急千金要方》:秩邊...
- 淵腋
拼音:yuānyè英文:YuānyèGB22;yuānyè;G22;GB22概述:淵腋為經穴名(Yu...
- 更多治療冷淋的穴位
治療冷淋的方劑
- 沉香散
銼),葵子3分,赤芍藥3分,王不留行半兩。主治:冷淋,臍下妨悶,小便疼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
- 麝香散
十八:方名:麝香散組成:麝香(不拘多少)。主治:冷淋,諸方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空心溫酒調下...
- 地髓湯
少許研調服。功能主治:《醫碥》卷七方之地髓湯主治冷淋,進冷劑愈甚者。方出《證類本草》卷六引《肘后方》...
- 肉蓯蓉丸
送下。功能主治:《醫宗必讀》卷八方之肉蓯蓉丸主治冷淋。《太平圣惠方》卷七方之肉蓯蓉丸:組成:肉蓯蓉2...
- 菟絲石脂散
2兩,桂1兩(去粗皮),土瓜根(銼)1兩。主治:冷淋。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空心、食前煮大棗粥飲調下...
- 更多治療冷淋的方劑
治療冷淋的中成藥
- 沉香散
銼),葵子3分,赤芍藥3分,王不留行半兩。主治:冷淋,臍下妨悶,小便疼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
- 金砂五淋丸
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2頁)。功能與主治:清熱,通淋。用于膀胱濕熱,小便渾濁,淋瀝用痛。用法與用量:...
- 清熱通淋膠囊
,或遵醫囑。2周為1療程。專家點評:清熱、利濕通淋。用于下焦濕熱所致熱淋。癥見:小便頻急、尿道刺痛...
- 五淋化石丸
附錄ⅠA)。功能與主治:通淋利濕,化石止痛。用于淋證,癃閉,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前列腺炎,膀胱炎,腎...
- 泌淋清膠囊
、仙鶴草。泌淋清膠囊的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用于濕熱蘊結所致的小便不利,淋漓澀痛,尿血,急...
- 更多治療冷淋的中成藥
冷淋相關藥物
- 膠體磷[32P]酸鉻注射液
(2)370MBq【貯藏】置適宜的屏蔽容器內,于冷處密閉保存。容器表面輻射水平應符合規定。【包裝】...
- 注射用硫酸長春地辛
出血管外造成疼痛,皮膚壞死,潰瘍,一旦出現應立刻冷敷,并用0.5%普魯卡因封閉。藥物溶解后應在6小...
- 注射用門冬酰胺酶
過量】【規格】10000單位【貯藏】遮光、密閉,冷處保存。【包裝】【有效期】【批準文號】【生產企業...
- 胸腺肽腸溶膠囊
【藥品名稱】通用名:胸腺肽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ThymopetidumEneric-coated...
- 胸腺肽腸溶片
【藥品名稱】通用名:胸腺肽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ThymopetidumEneric-coated...
- 更多冷淋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冷淋
- 《普濟方》:[卷二百十四小便淋秘門]冷淋
弱。冷氣客于下焦。邪正交爭滿于胞內。方肉蓯蓉丸治冷淋。肉蓯蓉(酒浸)熟干地黃山芋石斛牛膝(去根)桂(...
- 《圣濟總錄》:[卷第九十八諸淋門]冷淋
胞內,水道不宣,故其狀先寒顫,然后便溺成淋,謂之冷淋也。治冷淋小便澀,榆皮湯方榆皮桂(去粗皮)芎(各...
- 《太平圣惠方》:[卷第五十八]治冷淋諸方
夫冷淋者。由臟腑虛冷。其狀。先寒顫然后尿是也。此皆腎氣虛弱。下焦受于冷氣入脬。與正氣交爭。寒氣勝則寒...
- 《證治準繩·類方》:[第六冊]淋
為細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阿膠湯下。〔冷淋〕肉蓯蓉丸肉蓯蓉(酒浸,切,焙)熟地黃山藥石斛(...
- 《雜病廣要》:[臟腑類]淋病
料,加車前、沉香、人參,逾月而病去。(《必讀》)寒淋(互見溫通諸方中)寒淋者,其病狀,先寒戰然后尿是...
- 更多古籍中的冷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