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老年人脊髓壓迫癥 (最后修訂于2019/10/12 14:55:46)[共4315字]
摘要:
脊髓壓迫癥系指脊髓或馬尾受壓,是常見的腫瘤并發癥。脊髓壓迫癥中有8%~47%為癌癥的首發癥狀。脊髓壓迫可伴有關肢體肌力減退、肌肉痙攣或腱反射異常;病情常可急劇進展,如不及時有效治療予以解決,幾小時或幾天后即可癱瘓。許多臨床經驗表明,一旦出現癱瘓,治療恢復的可能性將明顯減小。1959年Barronw報道,尸檢發現率約占5%。據文獻報道脊髓壓迫癥中肺癌占16%~33%,為惡性腫瘤中發病數最多者。其次為乳腺癌,占12%~28%(表1)。脊髓壓迫癥治療的療效以不可逆性的癱瘓或大小便失禁出現前較好,為此應視為急癥。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持續脊髓壓迫與神經功能恢復的相關性研究
別壓迫30min和180min。在壓迫期間和去除壓迫后不同時間監測軀體感覺誘發電位(SSEP)和脊髓灰質血流量。去除壓迫后不同時間進行后肢運動功能評價,去除壓迫后28天處死動物進行組織學評價。結果脊髓壓迫期間SSEP波幅迅速下降并消失。30min組去除壓迫后SSEP波幅緩慢恢復,180min組始終無恢復。加壓后兩組血流量迅速下降,去除壓迫即刻兩組血流量差異有顯著性。后肢運動功能檢查30min組恢復
- 第二節 脊髓壓迫癥
第二節 脊髓壓迫癥(compressionofthespinalcord) 脊髓壓迫癥是指由各種性質的病變引起脊髓、脊神經根及其供應血管受壓的一組病癥。 [病因] 依病變的解剖部位可分為三類。 一、脊柱疾病: 可由椎骨骨折、脫位、椎間盤脫出、椎管狹窄癥、脊椎結核、脊椎的原發腫瘤功轉移瘤等引起。 二、椎管內脊髓外病變: 如神經纖維瘤和脊膜瘤等髓外腫瘤、脊髓蛛網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硬脊
- 以脊髓壓迫癥狀為首發表現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1例
系占97%,以中幼、晚幼、桿狀核為主,嗜酸粒細胞、嗜堿粒細胞易見,外周血ALP積分為5分,符合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慢性期骨髓象表現。臨床用羥基脲1.5gbid,治療20天,WBC降至正常,脊髓壓迫癥狀無明顯改善,患者要求自動出院。隨訪半年,患者的脊髓壓迫癥狀一直無明顯改善。2討論該患者的胸椎占位性病變雖未經手術病理檢查,但根據臨床考慮應屬于白血病細胞髓外浸潤形成的實體瘤。血液系統腫瘤浸潤、
- 脊髓壓迫癥
概述脊髓壓迫癥是指由各種性質的病變引起脊髓、脊神經根及其供應血管受壓的一組病癥。病因病理病機病因依病變的解剖部位可分為三類。一、脊柱疾病:可由椎骨骨折、脫位、椎間盤脫出、椎管狹窄癥、脊椎結核、脊椎的原發腫瘤功轉移瘤等引起。二、椎管內脊髓外病變:如神經纖維瘤和脊膜瘤等髓外腫瘤、脊髓蛛網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外膿腫等。三、脊髓內病變:如腫瘤、結核瘤、出血等。發病機理病灶可直接壓迫或破壞脊髓和脊神
- 臨床癥狀輕微型重度結核性脊髓壓迫癥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癥狀輕微型重度結核性脊髓壓迫癥的致病機理、臨床特點及外科治療方法。[方法]對15例臨床癥狀輕微的重度結核性脊髓壓迫癥患者采用徹底病灶清除、植骨及選擇性前路或后路器械內固定手術,分析手術適應證、療效及外科治療特點。[結果]術后隨訪6個月~7年,平均3.8年,15例患者結核病灶清除徹底,結核治愈無復發。合并不全癱5例中,術前Frankel分級C級1例恢復至E級,D級4例中恢復
- 頸椎間盤損傷為什么會導致脊髓壓迫?
當頸椎遭受較強大外力作用時,髓核內壓力超過其生理限度范圍,可造成頸椎間盤纖維環及后縱韌帶等破裂,髓核即可形成向椎管內的突出或脫出;若突出的程度較小,未能侵及脊髓或神經根,則不表現脊髓神經受累的臨床癥狀。 外力造成的頸椎間盤損傷可使髓核突出或脫出,如有某種原因致使后縱韌帶強度變弱(如先天性因素、外傷、勞損等),則髓核可以均勻地突向椎管,或者經由破裂口游離到脊髓的前方而直接壓迫脊髓,引起急性脊髓損害
- 無神經系統體征的脊髓壓迫癥1例
g/L,糖及氯化物正常,墨染(-),抗酸染色(-)。頭顱CT未見明顯異常,脊髓MRI示:頸5~6椎間盤向后突出,脊髓變細為原有2/3。經頸部牽引及神經營養治療一月,頭痛明顯緩解。 2 討論 脊髓壓迫癥是一組具有占位特征的椎管內病變,脊髓對于壓迫速度之快慢不同,所表現耐受亦不同。在慢性壓迫過程中,脊髓可逐步獲得適應與代償能力,或因側支循環的建立而獲得足夠的血氧供應,并借椎管內脂肪組織消失等變化
- 《華佗神方》:[卷四]四二六六·華佗治老人尿閉神方
黃(蜜炒)二錢陳皮(去白)一錢甘草八分水一升半,煎八合,頓服。有效。《華佗神方》漢華佗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扁鵲心書》:[卷下]老人口干氣喘
老人脾虛則氣逆沖上逼肺,令人動作便喘,切不可用削氣苦寒之藥,重傷其脾,致成單腹脹之證。可服草神丹、金液丹、姜附湯而愈,甚者灸關元穴。腎脈貫肺系舌本,主營運津液,上輸于肺,若腎氣一虛,則不上榮,故口常干燥,若不早治,死無日矣。當灸關元五百壯,服延壽丹半斤而愈。(口干氣喘,系根元虛而津液竭,庸醫不思補救,猶用降削苦寒之品,不慚自己識力不真,而妄掃溫補之非宜,及至暴脫,更卸過于前藥之誤。此輩重臺下品,本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諸痔方第十五]二
食治老人痔病,下血不止,肛門腫,貓貍羹方。貓貍(一兩,如常法治)上細切,以面及蔥、椒、五味拌,作片炙熟。空心,漸食之。亦可作羹粥,任性尤佳。食治老人痔,常下血,身體壯熱,不多食。蒼耳粥方。蒼耳子(五合,熟,作水二升,煎取一升半汁)粳米(四合,淘)上以前件煮,作粥。空心食之。日常服;亦可煎湯服之,極效。破氣明目。食治老人痔,病久不愈,肛門腫痛。鰻鱺魚方。鰻鱺魚肉(二斤,切,作)蔥白(半握,細切)上煮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噎塞諸方第十三]二
食治老人噎病,心痛悶,膈氣結,飲食不下。桂心粥方。桂心末(一兩)粳米(四合,淘研)上以煮作粥,半熟,次下桂末調和。空心,日一服。亦破冷氣,殊效。食治老人噎病,食飲不下,氣塞不通。蜜漿方。白蜜(一兩)熟湯(一升)上湯令熟,即下蜜調之。分二服,皆愈。食治老人噎病,胸滿塞悶,飲食不下。姜橘湯方。生姜(二兩,切)陳橘皮(一兩)上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空心,漸服之。常益。食治老人噎,臟腑虛弱,胸脅逆滿,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冷氣諸方第十四]二
食治老人冷氣、心痛繳結、氣悶。桂心酒方。桂心末(一兩)清酒(六合)上溫酒令熱,即下桂心末調之。頻服。一、二服,效。食治老人冷氣,心痛牽引背脊,不能下食。紫蘇粥方。紫蘇子(三合,熬,細研)青粱米(四合,淘)上煮作粥,臨熟,下蘇子末調之。空心服為佳。食治老人冷氣,卒心痛悶澀,氣不來,手足冷。鹽湯方。鹽末(一合)沸湯(一升)上以鹽末納湯中,調。頻令服盡。須臾當吐。吐,即瘥。食治老人冷氣心痛。姜橘皮湯方。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香港腳諸方第十一]一
豬肚生方食治老人香港腳,煩熱,流腫入膝,滿悶。豬肚(一具,肥者,細切,作生)上以水洗,布絞令干。好蒜醋椒醬五味,空心常食之。亦治熱勞,補益效。鯉魚方食治老人香港腳逆,心悶煩躁,心神狂誤。鯉魚(一斤,取肉)菜(四兩)粳米(三合,研)上切,以蔥白一握,相和煮。下五味、椒、姜調和,空心食之。常服,佳。亦治水氣。麻子粥方食治老人香港腳,煩悶或吐逆,不下食,痹弱。麻子(一斤,熬研,水濾取汁)粳米(四合,凈淘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香港腳諸方第十一]二
食治老人香港腳毒悶,身體不任,行履不能。紫蘇粥方。紫蘇子(五合,熬,研細,以水投取汁)粳米(四合,淘凈)上煮作粥,臨熟下蘇汁調之。空心而食之,日一服。亦溫中。食治老人香港腳,逆悶,嘔吐,沖心,不能下食。豬腎生方。豬腎(二只,去膜,細切作生)上以相和煮飲,空心食之,日壹服,佳極。食治老人香港腳沖逆,身腫腳腫,大、小便秘澀不通,氣息喘急,食飲不下。郁李仁飲方。郁李仁(二兩,細研,以水濾,取汁)薏苡仁(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眼目方第二]一
補肝豬肝羹方食治老人肝藏虛弱、遠視、無力。豬肝(一具,細切,去筋膜)蔥白(一握,去須,切)雞子(二枚)上以豉汁中煮,作羹。臨熟,打破雞子,投在內,食之。又方∶青羊肝(一具,細切,水煮熟,漉酒干)以鹽、醋調和食之。又方∶蔥子(半升,炒熟)上為末。每服一匙,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去滓。入米,煮粥食之。馬齒實方食治老人青白翳。明目,除邪氣,利大腸,去寒熱。馬齒實(一斤)上為末。每服一匙,煮蔥豉粥,和攪食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瀉痢諸方第七]二
食治老人脾胃虛氣頻頻下痢,瘦乏無力。豬肝煎。豬肝(一具,去膜,切作片,洗去血)好醋(一升)上以醋煎肝,微火令泣盡干,即空心常服之。亦明目,溫中,除冷氣。食治老人脾胃虛弱、冷痛,瀉痢無常,不下食。椒面粥方。蜀椒(一兩,熬,搗為末)白面(四兩)上和椒,拌之令勻,空心食之。日一服,尤佳。食治老人赤白痢,刺痛,不多食,痿瘦。鯽魚粥方。鯽魚肉(七兩)青粱米(四兩)橘皮末(一分)上相和作粥。下五味椒醬蔥調和。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諸淋方第十二]二
食治老人五淋,小便澀痛,常頻不利,煩熱。麻子粥方。麻子(五合,熬研,水濾取汁)青粱米(四合,淘之)上以麻子汁煮,作粥;空心漸食之,一日二服,常益佳。食治老人淋病,小便不通利,秘澀少痛。榆皮索餅方。榆皮(二兩,切,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汁)白面(六兩)上溲面作之,于榆汁拌煮。下五味、蔥、椒,空心食之。常三五服,極利水道。食治老人五淋病,身體煩熱,小便痛、不利,漿水飲。漿水(三升,酸美者)青粱米(三合,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諸淋方第十二]一
青豆方食治老人淋,煩熱,小便莖中痛,澀少不快利。青豆(二升)橘皮(二兩)麻子汁(一升)上煮豆臨熟,即下麻子汁。空心,漸食之,并服其汁,皆驗。小麥湯方食治老人五淋,久不止,身體熱,小便滿悶。小麥(一升)通草(二兩)上以水煮,取三升,去滓。漸漸食之,須臾當瘥。酥蜜煎方食治老人淋病,小便長澀不利,痛悶之極。藕汁(五合)白蜜(五合)生地黃汁(一升)上相和,微火煎之,令如餳。空心含半匙,漸漸下飲,食了亦服。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諸風方第十六]二
食治老人中風,言語謇澀,精神昏憒,手足不仁,緩弱不遂方。葛粉(五兩)荊芥(一握)豉(五合)上以搜葛粉,如常作之,煎二味取汁煮之,下蔥、椒、五味、頭。空心食之,一、二服,將息為效。忌豬肉、蕎面。食治老人中風,口面偏,大小便秘澀,煩熱。荊芥粥方。荊芥(一把,切)青粱米(四合,淘)薄荷葉(半握,切)豉(五合,綿裹)上以水煮取荊芥汁,下米及諸味,煮作粥,入少鹽、醋。空心食之。常服,佳。食治老人中風,緩弱不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諸風方第十六]一
麻子飲方食治老人中風汗出,四肢頑痹,言語不利。麻子(五合,熬,細研,水淹取汁)粳米(四合,凈淘,研之)煮飲食之。大豆酒方食治老人卒中風,口噤,身體反張,不語。大豆(二升,熬之)清酒(二升)上熬豆令絕,即下酒投之,煮一二沸,去滓。頓服之。覆臥,汗,瘥。口噤,拗灌之。□陰證、急傷寒,服此神效。白羊頭方食治老人中風,心神昏昧、行即欲倒、嘔吐。白羊頭(一具,治如常法)上以空心,用姜醋漸食之,為佳。烏雞方食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喘嗽諸方第十]一
豬頤酒方食治老人上,氣急,喘息不得,坐臥不安。豬頤(三具,細切)青州棗(三十枚)上以酒三升浸之。若冬三五日。春夏一二日。密封頭,以布絞去滓。空心,溫,任性漸服之。極驗。忌咸熱。棗煎食治老人上氣,氣急胸膈逆滿,食飲不下。青州棗(三十枚,大者,去核)土蘇(三兩)餳(二合)上相和,微火溫令消,即下棗攪之,相和,以微火煎,令蘇、餳泣盡,即止。每食上即啖一、二枚,漸漸咽汁為佳。忌咸、熱、炙肉。姜糖煎方食治老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煩渴熱諸方第八]二
食治老人煩渴,臟腑干枯,渴不止。野雞方。野雞(一只,如常法)蔥白(一握)粳米(二合,細研)上切作相和羹,作。下五味、椒、醬,空心食之。常作服,佳妙。食治老人消渴煩悶,常熱,身體枯燥,黃瘦。牛乳方。牛乳(一升,真者,微熬)上空心,分為二服。極補益五臟,令人強健光悅。食治老人消渴、壯熱、燥不安,兼無力。青粱米飲方。青粱米(一升,凈洗淘,研,令細)上以水三升,和煮之。渴,即漸服之。極治熱,燥并除。食治老
- 《慎疾芻言》:老人
能長年者,必有獨盛之處。陽獨盛者,當補其陰;陰獨盛者,當益其陽。然陰盛者十之一二,陽盛者十之八九。而陽之太盛者,不獨當補陰,并宜清火以保其陰。故老人無不頭熱、耳聾、面赤、便燥,現種種陽癥。乃醫者為老人立方,不論有病無病,總以補陽為主,熱盛生風,必生類中等病,是召疾也。若偶有風寒痰濕等因,尤當急逐其邪,蓋老年氣血不甚流利,豈堪補住其邪,以與氣血為難。故治老人之有外感者,總與壯年一例,或實見其有虛弱之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脾胃氣弱方第六]二
食治老人脾胃氣弱、食飲不下、虛劣羸瘦,及氣力衰微,行履不得。鯽魚熟方。鯽魚肉半斤(細切)上投豉汁中煮,令熟。下胡椒、蒔蘿并姜、橘皮等末及五味,空腹食。常服尤佳。食治老人脾胃氣弱、干嘔、不能下食。羊血方。羊血(一斤,鮮者,面醬作片)蔥白(一握)白面(四兩,捍切)上煮血令熟,漸食之。三五服,極有驗,能補益臟腑。食治老人飲食不下,或嘔逆虛弱。生姜湯方。生姜(二兩,去皮,細切)漿水(一升)上和少鹽。煎取七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耳聾耳鳴諸方第三]一
磁石豬腎羹方食治老人久患耳聾,養腎臟、強骨氣。磁石(一斤,杵碎,水淘去赤汁,用綿裹)豬腎(一對,去脂膜,細切)上以水五升,煮磁石,取二升。去磁石,投腎調和。以蔥豉、姜、椒作羹,空腹食之。作粥及入酒并得。磁石常留起,根據前法用之。鹿腎粥方食治老人腎氣虛損,耳聾。鹿腎(一對,去脂膜,切)粳米(三合)上于豉汁中相和,煮作粥。入五味,如法調和,空腹食之。作羹及作酒并得。鯉魚腦髓粥方食治老人耳聾不瘥。鯉魚腦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脾胃氣弱方第六]一
羊肉索餅方食治老人脾胃氣弱,不多食,四肢困乏無力,黃瘦。白羊肉(四兩)白面(六兩)生姜汁(一合)上以姜汁溲面,肉切作頭。下五味椒蔥煮熟,空心食之,日一服,如常作益準。藿菜羹方食治老人脾胃氣弱、飲食不多、羸乏少力。藿菜(四兩,切之)鯽魚肉(五兩)上煮作羹。下五味椒姜,并調少面,空心食之。常以三五日服,極補益。釀豬肚方食治老人脾胃氣弱,不能飲食,多困無力。豬肚(一個,肥者,凈洗之)人參末(半兩)橘皮末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煩渴熱諸方第八]一
枸杞飲方食治老人煩渴,口干,骨節煩熱。枸杞根白皮(一升)小麥(一升,凈淘)粳米(三合,研)上以水一斗,煮二味,取七升汁,下米作飲。渴即漸服之,極愈。大麥湯方食治老人煩渴不止,飲水不定,轉渴,舌卷干焦。大麥(二升)赤餳(二合)上以水七升,煎取五升,去滓。下餳調之。渴即服愈。黃雌雞羹方食治老人煩渴,小便黃色,無力。黃雌雞(一只,如常法)粳米(二合,淘凈)蔥白(一握)上切雞和煮作羹。下五味,少著鹽,空心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瀉痢諸方第七]一
鯽魚熟膾方食治老人脾胃氣冷,痢白膿涕,腰脊疼痛、瘦弱無力。鯽魚肉(九兩,切作膾)豉汁(七合)干姜(半兩)橘皮末(半兩)上以椒、醬、五味,調和豉汁。沸,即下魚,煮熟,下二味,空心食之。日一服,其效尤益。赤石脂方食治老人腸胃冷氣,痢下不止。赤石脂(五兩,碎,篩如面)白面(七兩)上以赤石脂末和面,搜作餅;煮熟,下蔥、醬、五味、頭,空心食之,三四服皆愈。黃雌雞炙方食治老人脾胃氣冷,腸數痢。黃雌雞(一只,如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水氣諸方第九]一
鯉魚方食治老人水氣病,身體腫,悶滿氣急,不能食,皮膚欲裂,四肢常疼,不可屈伸。鯉魚肉(十兩)蔥白(一握)麻子(一升,熬,細研)上以水濾麻子汁,和煮作。下五味、椒、姜調和,空心時漸食之。常服尤佳。水牛肉方食治老人水氣病,四肢腫悶沉重,喘息不安。水牛肉(一斤,鮮)上蒸令極熟。空心,切,以五味姜醋漸食之,任性為益。麻子粥方食治老人水氣腫滿,身體疼痛,不能食。冬麻子(一升,研,取汁)鯉魚肉(七兩,切)上取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喘嗽諸方第十]二
食治老人上氣咳嗽,胸中煩滿,急喘。桃仁粥方。桃仁(三兩,去皮尖研)青粱米(二合,凈淘)上調桃仁和米煮作粥。空心食之,日一服尤益。食治老人上氣咳嗽,煩熱,干燥,不能食,餳煎方。寒食餳(四兩)干地黃(生者,汁,一升)白蜜(三合)上相和,微火煎之,令稠。即空心,每日含半匙,細咽汁。食后亦服。除熱最效。食治老人上喘、咳嗽,身體壯熱,口干渴燥。豬脂方。豬肪脂(一斤,切,作臠)上于沸湯中投煮之。空心,以五味漸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虛損羸瘦諸方第五
雀兒粥方食治老人臟腑虛損、羸瘦、陽氣乏弱。雀兒(五只,治如食法,細切)粟米(一合)蔥白(三莖,切)上先將雀兒炒肉,次入酒一合,煮少時,入水二大盞半,下米煮作粥,欲熟,下蔥白五味等。候熟。空心服之。骨汁煮餅方食治老人虛損羸瘦,下焦久冷,眼昏,耳聾。大羊尾骨(一條,以水五大盞,煮取汁二大盞五分)蔥白(五莖,去須,切)面(三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穣,焙)羊肉(四兩,細切)荊芥(一握)上件藥都用骨汁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喘嗽諸方第十]增補方劑
以三合黃牛乳投絞取汁)棗(七枚,去核)粳米(二合)桑白皮(一兩,銼)生姜(一分,切)上以水三大盞,先煮桑根白皮、姜、棗等,取汁三盞。將米煮粥,候臨熟,入杏仁汁,更煮五、七沸。粥成,不計時候食之。食治老人陽虛感寒,咳嗽喘息不能臥,咯吐清白稀痰,微熱少汗,肢冷脈沉細者,豬肺湯方。豬肺新鮮者,一具,洗凈。麻黃五錢。細辛五錢。附子五錢,炮,去皮臍。上以水六碗,先煎麻黃、細辛、附子至五碗,去藥渣及上沫。再將
- 《陰證略例》:海藏老人內傷三陰例
若飲冷內傷,雖先損胃,未知色脈各在何經。若面青黑,脈浮沉不一,弦而弱者,傷在厥陰也。若面紅赤,脈浮沉不一,細而微者,傷在少陰也;若面黃潔,脈浮沉不一,緩而遲者,傷在太陰也。若面青或黑或青黑,俱見脈浮沉不一,弦而弱,傷在厥陰肝之經也。《陰證略例》元王好古公元1279-1368年
- 《神仙濟世良方》:[上卷]鐘大仙治老人
鐘離仙曰∶老人氣血衰敗,不可照少年治之。食多則飽悶,少食則困餒,食寒則腹痛,食熱六十肯節麥甘草五分。水煎服。有火者加元參二錢;有寒者加肉桂五分;有痰者加半夏五分;有食山者三華真人曰∶老人之法平穩而當,不必再立方也。果老仙曰∶吾亦有一方,治老人不寐最妙,用六味地黃丸一料,加麥冬四兩炒棗仁五兩蜜為《神仙濟世良方》
- 《華佗神方》:[卷四]四二五五·華佗治老人虛秘神方
肉蓯蓉(酒漬焙)二兩沉香末一兩上二味搗末,用麻子仁汁為丸。如梧子,白湯下七、八丸。《華佗神方》漢華佗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陰證略例》:潔古老人內傷三陰例
論曰∶人之生也,由五谷之精氣所化,五味之備,故能生形。經曰∶味歸形。若傷于味,亦能損形。今飲食反過其節,腸胃不能勝,氣不及化,故傷為脾。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或失四時之調養,故能為人之病也。經曰∶氣口曰坤,口乃脾之候,故脾胃傷。氣口緊盛而傷者,有多少,有輕重焉。如氣口一盛,脈得六至,則傷于厥陰,乃得之輕也,檳榔丸主之;氣口二盛,脈得七至,則傷于少陰,乃傷之重也,煮黃丸主之;氣口三盛,脈得八九至
- 《陰證略例》:[海藏老人內傷三陰例]當歸四逆湯
當歸桂芍藥細辛(各一兩)通草甘草(各六錢三字)上銼麻豆大,每秤三錢,水一盞半,棗一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若其人病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湯內加吳茱萸生姜湯主之。《陰證略例》元王好古公元1279-1368年
- 《陰證略例》:[潔古老人內傷三陰例]金露丸
治時疾內傷,心下痞氣不降,米不化。大黃(一兩)枳實(半兩,炒)桔梗(二兩)牽牛頭(末,一分)上細末,姜糊丸,蒸餅亦得,桐子大。溫水下二三十丸,常服減半。內傷戊火已衰,不能制物,寒藥太多,固非所宜,故以溫劑主之。《陰證略例》元王好古公元1279-1368年
- 《陰證略例》:[海藏老人內傷三陰例]吳茱萸湯
吳茱萸(一兩半,湯洗三次)人參(三分)生姜(一兩半)大棗(三個)上銼如麻豆大,以水二大盞半,煮取七分,去滓,分二服。若急者,陰毒甘草湯、白術散、附子散、正陽散、肉桂散、回陽丹、返陰丹。至于陰盛格陽,霹靂散、火焰散。隨經部分選用之。《陰證略例》元王好古公元1279-1368年
- 《陰證略例》:[潔古老人內傷三陰例]瓜蒂散
治大實大滿,氣上沖,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填塞悶亂者,當吐之。瓜蒂(一分)赤小豆(一分)上為極細末,溫水少許,調一錢匕,以吐為度。如傷之太重,備急丸下之,此急劑也。經云∶其下者引而竭之。此之謂也。《陰證略例》元王好古公元1279-1368年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諸痔方第十五]增補方劑
老人痔瘡下血久不止,或自潰出膿血,痔核腫痛,虛羸自汗,右脈虛大無力者,黃粥方主之。黃一兩,細切。刺皮五錢,炙。粳米二兩,淘凈。上以水兩大碗,先煎黃、刺皮至一碗半,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每日一次。《養老奉親書》宋陳直公元960-1279年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冷氣諸方第十四]增補方劑
食治老人血虛,冷氣內侵,腹中拘急,綿綿作痛,喜得溫按,及寒疝腹中痛,脅痛里急者,當歸生姜羊肉湯方。當歸(三兩)生姜(五兩)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術一兩。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養老奉親書》宋陳直公元960-1279年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冷氣諸方第十四]一
桃仁粥方食治老人冷氣,心痛無時,往往發動,不能食。桃仁(二兩,去皮尖,研,水淘取)青粱米(四合,淘,研)上以桃仁汁煮作粥。空心食之。常服,除冷溫中。茱萸飲方食治老人冷氣,心痛不止,腹脹滿悶,坐臥不得。茱萸末(二分)青粱米(二合,研細)上以水二升,煎茱萸末,取一升,便下米煮作飲。空心食之,一二服尤佳。椒面方食治老人冷氣心痛,嘔不多,下食煩悶。蜀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焙干為末,篩)白面(五兩)蔥白(
- 《華佗神方》:[卷四]四一四○·華佗治老人香港腳神方
豬胃一具洗凈,細切,水洗布絞干,和蒜、椒、醬、醋五味常食之。《華佗神方》漢華佗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煩渴熱諸方第八]增補方劑
治渴,栝蔞粉方。栝蔞根多取,削去皮。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造佳。上于新瓦中磨訖,以水淘,生絹袋擺,如造米粉法,曝干。熱渴時,冷水調下一錢服之,大效。治心臟煩熱,止渴除口干,散積血,極效方。藕(半斤,去皮,絞取汁)上以蜜一合相和,服之。《養老奉親書》宋陳直公元960-1279年
- 《外治壽世方》:[卷三足]老人腿腳疼痛
燒酒糟初出時。乘熱將腿足插入。熏浴數次即止。《外治壽世方》清鄒存檢公元1644-1911年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脾胃氣弱方第六]增補方劑
《壽親養老新書·卷三》造山藥面法∶取山藥去皮薄切,日中暴干,柳箕中為粉,下篩。如常面食之,加酥蜜為淳面尤精。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輕身,耳目聰明,不饑延年。《壽親養老新書·卷四》人粥∶人半兩,為末,生姜半兩,取汁。上二味,以水一升,煮取一升。入粟米一合,煮為稀粥,覺饑即食之。治反胃吐酸水。《養老奉親書》宋陳直公元960-1279年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五勞七傷諸方第四]增補方劑
《圣惠方》治五勞七傷,庶事衰弱,枸杞粥方。枸杞菜(半斤切)粳米(二合)上件,以豉汁相和,煮作粥。以五味蔥白等,調和食之。《圣惠方》治五勞七傷,陰囊下濕癢,蘿菜粥方。蘿菜(半斤)羊腎(一對,去脂膜)粳米(二合)上細切煮粥,調和如常法,空腹食之。《圣惠方》治五勞七傷,陰萎氣弱,雞肝粥方。雄雞肝(一具,切)菟絲子末(半兩)一粟米(二合)上以水二大盞半,入五味及蔥,煮作粥,空心食之。《養老奉親書》宋陳直公
- 《本草易讀》:附記∶治老人眼疾
青盲昏花等屬內障,蟹睛旋螺濃翳肉攀睛等屬外障。初發紅腫,疼痛不已。宜除風散熱之劑。若日久不痛,又非此法所能治也。若日久成外障濃翳蟹睛等癥,內障青盲等癥,宜用開竅滋肝、補腎引神為主。宜先用開竅,菖蒲(君)、谷精(臣)、枸杞(佐)、甘菊(使),有火加元參。水煎食后服,日二次。藥均用酒洗。內服五六劑。外用熏洗之法,開其竅,石菖蒲、錦地草,水煎熏洗四、五日。繼服稠枸杞粥,芡實七錢,枸杞三錢,大米半碗,先燒
- 《養生導引秘籍》:[養生導引法全]老人門
《修真書》云∶春噓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闌。秋定知金肺潤,腎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長呼脾化餐,切記出聲聞口耳,其功尤勝寶神丹。訣云∶肝若噓時目睜睛,爭知肺手雙擎。心呵腦后高叉手,腎若吹時抱膝平。脾用呼時須撮口,三焦客熱臥嘻嘻。四季常是噓,八節不得吹。蓋肝為相火,有瀉無補。腎為真水,有補無瀉也。肝噓,主嗌干面塵、眼眵赤、多淚、疼痛、脅下痛、小便黃赤色或澀。心呵,主煩燥、喉瘡、熱腫、多汗
- 《衛生寶鑒》:[卷十九小兒門]潔古老人辨急慢驚風
急驚、陽證。小兒咳嗽。痰熱積于胸膈。屬少陽諸腑受病也。謂熱即生風。或因聞大驚而作。謂東方震卦。得火氣而發搐。火本不動。焰須風而動。當用利驚丸與導赤散、瀉青丸、地黃丸。搐止。服安神丸。慢驚、陰證。小兒吐瀉病久。脾胃虛損。大便下痢。當去脾胃間風。先以宣風散導之。后用使君子丸、益黃散。其痢即止。若不早治。即成慢驚。螈者、似搐而不甚搐。脾胃虛損。致被肝木所乘。屬諸臟受病也。用溫補羌活膏主之。《衛生寶鑒》元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