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老年環 (最后修訂于2009/1/6 22:15:52)[共182字]
摘要:
概述
老年環是最常見的一種雙側性角膜周邊變性。其表現是在角膜周邊前彈力層及基質層內,呈灰白色環狀混濁,寬約1.5~2.0毫米,與角膜緣之間相隔著一透明帶。常發生于50歲以上的正常人。有時也可發生在青壯年時期,稱青年環(arcus juvenilis )。病理學上表現為角膜基質層內有濃密的類脂質點狀沉積。年輕患者往往伴有血液中膽固醇增高現象。此病不影響視力,無自覺癥狀。
......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老年環狀痔圍術期的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環狀痔圍術期的護理。方法回顧和總結了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江蘇省蘇州市立醫院收治的126例老年環狀痔圍術期的護理。結果126例老年患者經過治療和護理,最后均治愈出院。結論充分的術前準備、正確的心理護理、重視和掌握護理上的各個環節,有利于及時發現和減少并發癥。【關鍵詞】老年環狀痔圍術期護理痔瘡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在肛門直腸疾病中,其發病率占首位。而老年人的痔瘡
- 老年環
概述老年環是最常見的一種雙側性角膜周邊變性。其表現是在角膜周邊前彈力層及基質層內,呈灰白色環狀混濁,寬約1.5~2.0毫米,與角膜緣之間相隔著一透明帶。常發生于50歲以上的正常人。有時也可發生在青壯年時期,稱青年環(arcusjuvenilis)。病理學上表現為角膜基質層內有濃密的類脂質點狀沉積。年輕患者往往伴有血液中膽固醇增高現象。此病不影響視力,無自覺癥狀。作者:
- 角膜病變受哪些全身或局部因素的影響?
整個機體組成的一部分,它與全身各系統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臨床上不少角膜病變是由全身疾病引起的,或是全身疾病在角膜上的表現。這些角膜病變盡管表現形式不等,輕重程度不等,但往往有其特征性。 (1)老年環:又稱角膜脂肪環,在正常老年人的角膜緣內1mm處呈現的灰白色渾濁環,是由膽固醇、磷脂、甘油三脂沉著在角膜上皮下前彈力層和基質層構成。其病因錯綜復雜,但此變性屬于生理范圍,不影響視力,無需治療。
- 第四節 角膜變性
刺激癥狀。僅部分患者可發生在炎癥之后。病理組織切片檢查,無炎性細胞浸潤,僅在角膜組織內,出現各種類型的退行性變性。如脂肪變性、鈣質沉著、玻璃樣變性等。確切的原因不明,有的表現為家族遺傳性。 一、老年環(arcussenilis) 老年環是最常見的一種雙側性角膜周邊變性。其表現是在角膜周邊前彈力層及基質層內,呈灰白色環狀混濁,寬約1.5~2.0毫米,與角膜緣之間相隔著一透明帶。常發生于50歲以
- 角膜變性疾病有哪些?
:常發生于角膜外傷后或慢性基質性角膜炎時,角膜深層常有血管新生。當患者的全身性脂質代謝紊亂或血脂過高時,脂質會從位于角膜實質層內的纖維血管中溢出,而沉著于病灶內。表現為角膜基質層內黃白色混濁。 老年環:病因多與高脂蛋白血癥的第Ⅱ型和第Ⅲ型有關。因此本病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角膜緣血管通透性增強與高脂蛋白血癥。本病為雙眼病,如出現單眼發病時,在未出現側,可能有頸動脈阻塞性疾患。本環的形成先從下半角膜周
- 愛爾凱因眼部過敏1例
;過敏反應;病例報告 病人,男,95歲,因雙眼逐漸視物不清10余年就診。既往過敏史不詳。視力:右眼手動/10cm,左眼指數/10cm;雙眼光定位正常,紅綠色覺正常;眼瞼無紅腫,結膜不充血,角膜緣老年環,前房深淺適中,房水清,虹膜紋理清,晶狀體皮質、核重度混濁;眼底窺不清。診斷為雙眼老年性白內障(成熟期)。擬行左眼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作常規術前檢查,以0.5g/L愛爾凱因結膜囊內滴3次表面
- 降脂靈治療高脂血癥42例臨床觀察
72mmol/L(220mg/dl)或甘油三酯(TG)≥2.26mmol/L(200mg/dl)或HDL-C≤1.04mmol/L(40mg/dl)者中,結合病史、家族史和臨床表現(如黃色瘤、角膜老年環、肥胖等)即可確診。 1.3用藥方法藥物為西安天一制藥有限公司提供的降脂靈膠囊,5粒(0.3g/粒)每日3次口服。所有病例均服用2個月治療。 1.4療效評定標準臨床控制:治療后血脂檢測恢復正常
- 第五節 心電圖及心臟功能檢查(二)
痛、間歇發作3年,慢性咳嗽、咯痰5年,近2年來活動后感氣急,偶或下肢水腫。因胸悶、冷汗、氣急1小時,于10月2日入院。 體檢 血壓21.3/12.0kPa(160/90mmHg)。口唇輕紫,兩眼老年環,兩側眼瞼內角黃豆大的瞼黃斑,兩側耳垂紋,頸靜脈輕度怒張,肺氣腫體征(輕度),兩肺底少許濕羅音、心率86/min,齊,心尖區可聞及Ⅲ級吹風樣收縮期雜音,A2>P2,A亢進。兩下肢輕度凹陷性浮腫。
- 《孫文垣醫案》:[卷三新都治驗]恒宇瘡后遭跌環跳脫出不能復收
上舍恒宇先生原因生楊梅瘡后,偶遭一跌,環跳脫出不能復入窠臼,疼痛殊甚,兩足因長短不齊。予思不能復入窠臼者,以瘀血流入窠臼占滿故竅,致骨不得復入也。今但消去瘀血,必以行氣活血之劑為主,以下行響導之劑佐之,庶可撤消。用陳年窖中磚瓦洗凈過四兩,生地、杜牛膝、骨碎補、丹參、赤芍各一兩五錢,自然銅三兩,蒲黃、車前子、蘇木各一兩,鹿角二兩,玄明粉五錢各為末,以茅草根一斤,紅花四兩,煎膏拌曬前藥,再以煉蜜為丸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賽空青解釋
始用熏洗湯以開毛竅,收功用賽空青者,何也?食杞實粥以養胃氣,胃能生氣生血,氣血生則經絡活動。吃豬肝脯以開肝竅,而腎經之光明自通。到此時,正氣復而邪氣自退,經絡中所積陰濁、污穢之熱毒,時時流出,而為眵淚,便是云翳化開的。火盛則眵稠結而為翳,火退則結翳散而為稀眵。如眵涎粘泥于眼內不爽,必用賽空青時時洗之,解熱氣,散眵淚,就有羞明怕日的光景,而病已愈矣。收功之后,用加味地黃丸等,以固其本。加味地黃丸(滋
- 《驗方新編》:[卷十七頭面部]老年頭風眩暈
白羊頭一個,如常治法,日常食之,自愈。《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賽空青
生白礬(三分)悉尼(一枚去皮核)先將礬研細末,入梨片內共研,絹濾過成汁,加凈蜜些須,攪勻,封固,重湯煮過,待冷,掃眼皮內外,日五、七次。原方盡此。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在高明者,變通善用之可也。不宜執泥,亦不可妄作聰明。欲用此法,必先回避生客,戒言語,絕嗜欲,清淡口味,閉目靜養,庶幾成功。不然,通竅之后,激動邪火,沸騰于上,將虛靈之孔阻滯,是求明而反暗也。慎諸!《眼科闡微》
- 《外治壽世方》:[卷三二便]老年小便閉塞
上肉桂(五錢)為末。納入臍內。以蔥和面。作餅蓋之扎好。小便立通。《外治壽世方》清鄒存檢公元1644-1911年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引神丹解釋
老年青陽之氣微弱,邪氣易于上升而行空竅,感之輕而為外障,感之重而成內障。外障則蔽錮日久,內障則瘀塞日深,以致經絡之虛者實矣,通者塞矣。前用杞實粥養精血,豬肝脯補肝腎,五臟六腑、十二經中清明之氣將上升于目,此時神光微弱,不能外射,必用引神丹引之,則精華漸復,神光自露。此引神丹之妙用也。《眼科闡微》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杞實粥解釋
內、外之竅既開,宜用參、、熟地等藥,以滋補之。今不用此,而用杞實粥者,何也?夫人一身氣血之精粹者,上注于目而為明。老者氣血兩虛,精粹者不能上升于目。食杞實粥以養胃氣,胃乃五臟六腑之源,開發神機之本;欲養精血,先調胃氣,胃氣一壯,自然生氣生血;氣血既足,則氣血之精粹者,自然上升于目,而光明生焉。《眼科闡微》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開竅引
好石菖蒲(君)南谷精草(臣)枸杞子(臣)菊花(佐)有火加小青為使,如無以玄參代之。水煎,食后服,日二次。觀目中云翳濃薄,藥劑大小,量度用之。忌鐵,恐傷肝也。藥俱宜酒洗,取上行入目也。內服五、七劑。外用熏洗之劑,開其毛竅。《眼科闡微》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
孫真人秘傳,治少年、中年氣血壯盛者,屢有奇效。若年老日久,氣血衰弱,外而翳膜遮睛,內而瞳神昏暗者,俱不能治。至丙辰年,遇江左熊飛張公,授余治老年眼科書一冊。凡遇老年諸癥,按方加減調理,果有奇驗。因刻以廣其傳,為返老還童之一助云。夫人之有目,如天之日月。若云霧干于空中,則日月之光蔽矣。人之眼目昏暗,亦邪干空竅,而清明之光塞耳。經云∶肝開竅于目,目得血而能視。肝木不平,則目病矣。今之治目者,遵《銀海》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菊花煎
菊花(君)菖蒲(臣)白礬(使生用)三味煎湯,浸真青絹搽之。若云翳自根而退,必待目中神光外射,方退云翳,久閉覆神光,必引而方出。宜用∶《眼科闡微》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引神丹
谷精草(君)石菖蒲(君)枸杞(臣)草決明(佐)黑參(臣)菊花(臣)蟬蛻(使)木賊(使)共享河水煎湯,瓷罐內封固,重湯煮粘為度,入好金墨末、白礬末,調勻曬干,再研廣膠水些須作錠。用人乳磨點,一日三、四次,或五、七次。大約墨一錠,生白礬一分,生用。若目內云翳退時,必有熱氣目眵,宜外引。《眼科闡微》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熏洗湯解釋
開竅之后,即用熏洗湯者,何也?夫人五臟六腑、十二經絡、三百六十脈絡,其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明。今內外之邪氣郁結既久,自然頭目中清陽之竅為邪氣所乘矣。必用熏洗之藥,將輪廓中之積滯,使其活動;經絡中之結熱,使其通利。蓋瞳神中有大絡五,心、肝、脾、肺、腎是也,久病則五絡皆病矣;有中絡六,膀胱、大小腸、三焦、膽、包絡是也,久病則六絡中皆病矣。必須熏洗以開毛竅,令經絡中邪氣外散,正氣好復。《眼科闡微》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開竅引解釋
(馬化龍注)治老年眼癥,宜滋補之藥。此方下手不用滋補,先用開竅引者,何也?夫人之眼病日久,邪熱、痰涎,瘀滯于肝、肺二經,漸漸將通明孔竅閉塞,經絡壅滯,氣血不能升降流行,以滋于目,則諸病生焉。先用開竅之藥,將道路通利,使無阻礙。虛者還其虛,靈者還其靈,一用滋補之劑,即可直入腎經,助出光明。是以開竅為先,蓋竅通而補養流行之藥始能入也。若竅不開,遽用補益之藥,反助邪火上行,其病更甚。大約開竅引與真人吹沖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豬肝脯解釋
用杞實粥以養精血矣,又用豬肝脯者,何也?肝為腎之子,補腎之藥,由肝而入,肝開竅于目也。肝血以養膽汁,膽汁以滋神膏,神膏涵養瞳神,神水滋潤神膏。肝、膽、神膏、腎水,俱以肝血為主,故《內經》云目得血而能視也。至于精生氣、氣生神、神生明、明能視物,指肝、膽、神膏、腎水、真血、真氣、真精而言,不是獨言腎水,可見肝為瞳神之本,腎乃精光之源也。《眼科闡微》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菊花煎解釋
目中有翳,其目必癢或悶者,何也?虛竅中結的翳膜積滯,俱活動外轉,而風邪之阻于毛孔者皆開,是正氣鼓動著邪氣,經絡中不能容,自然作癢、沉悶。煎此藥浸青絹搽之,則毒瓦斯外散,經絡中空洞無滯,光明不期然而復,所謂清陽上升,濁陰下降者,此也。《眼科闡微》
- 《華佗神方》:[卷四]四一六九·華佗治老年咳嗽神方
杏仁(去皮尖)核桃肉各等分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姜湯下。《華佗神方》漢華佗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孫文垣醫案》:[卷三新都治驗]汪宥翁老年勞倦感冒胸膈大熱而痞
素封汪宥翁年八十有一,因勞倦感冒,胸膈大熱而痞,口渴,舌上苔白如敷粉,咳嗽不能睡,此少陽癥也。柴胡一錢,桔梗、枳殼、竹茹、知母各八分,酒連、酒芩、天花粉各七分,甘草四分,姜三片,服下乃得睡。口仍渴,痰仍嗽,前方加半夏曲,夜與二母丸,治其熱嗽而愈。《孫文垣醫案》清孫一奎公元1522~1619年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加味明目地黃丸
熟地(八兩)山藥(六兩飯上蒸過)山萸(六兩去核凈蒸)澤瀉(三兩面煨)茯苓(三兩去皮)全當歸(六兩酒洗)菊花(二兩用白的)丹皮(三兩)枸杞(六兩去蒂凈酒洗炒)蜜丸桐子大。空心鹽湯下五、七錢,自二錢起,漸加至四錢,恐動火也。如不能收全功,晚用十全大補湯(或丸)亦可。用此者,恐氣不能行血,或血虛脾虛,一概補之。《眼科闡微》
- 《眼科闡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癥]熏洗湯
,徐徐添之,眾藥合一處,用黑瓷罐一個,一層藥一層肝,肝上撒秋石末,如此三、四層,入黃酒兩、三盅,封固,不透氣,重湯蒸熟候冷,去藥存肝,日吃三、四次,并湯飲之。秋石研極細,一錢或二錢,先調入肝內亦可。老年或中年氣血兩虛者,加八物湯同煮。氣血兩虛,昏朦不識道路,又感弱癥,元氣不復,加十全大補湯同煮。數年不通路,尚見燈火日月者,六味地黃料加枸杞子、全當歸、牛膝、菊花同煎。吃三、五具后不見光明,是氣不能行
- 《理虛元鑒》:[卷上]老年怯癥難治說
諺有少無風癱,老無癆瘵之說。故中年以后人,往往有勞嗽、吐血、咳血癥,不肯自認為怯愈為其相火易衰,色心已淡,性氣已灰,怒氣少動故也。若二者不戒,死期更促耳。至于治法,則從同也。《理虛元鑒》明汪綺石公元1368-1644年
- 《奇效簡便良方》:[卷一喉舌齒牙]老年免牙落
凡人將老,初落一牙,取付瓦上焙枯,研細敷滿口牙上半日,再行吞下,可保余牙永不脫落。《奇效簡便良方》
- 《葉選醫衡》:[卷下]老年人耳聾與少年人異治法論
人身有九竅,陽七竅,眼耳口鼻是也;陰二竅,前后便溺所出是也。清陽走上竅,而下入于陰位,則有溺溲腹鳴之候;濁陰走下竅,而上入于陽位,則有窒塞耳鳴之候。故人年五十以外,腎氣漸衰于下,每每從陽上逆,而耳之竅職失聰,耳之聰司于腎,腎主閉藏,不欲外泄,因肝木為子疏泄母氣而散于外,是以謀慮郁怒之火一動,陰氣從之上逆,耳竅窒塞不清,故能近聽不礙,而聽遠不無少礙。高年之體、大率類然。較之聾病,一天一淵。聾病者,其
- 《痘疹心法要訣》:[卷二痘形并證治門]環珠
痘出圍繞若環珠,毒瓦斯壅滯宜早圖,清熱解毒為妙劑,毒解漿生患自除。【注】痘名環珠者,以出而圍繞,形若環珠也。此毒瓦斯壅滯所致,宜早圖治,以清熱解毒湯主之,使毒解漿生,其患自除矣。\r環珠圖\p03-b24a27.bmp\r清熱解毒湯(方見見點證治)《痘疹心法要訣》清吳謙等公元1742年
- 《醫宗金鑒》:[卷五面部吉兇論]環珠
痘出圍繞若環珠,毒氣壅滯宜早圖,清熱解毒為妙劑,毒解漿生患自除。[注]痘名環珠者,以出而圍繞,形若環珠也,此毒氣壅滯所致,以早圖治,以清熱解毒湯主之,使毒解漿生,其患自除矣。(清熱解毒湯)方見見點證治。%《醫宗金鑒》清吳謙公元1742年
- 《外科啟玄》:[卷之四]環項發
\r環項發\p04-a55a28.bmp\r此瘡發于項一周遭。名曰環項發。又名落頭癰。先看何處腫起。如從后天柱穴起即足太陽兼督脈啞門下。作寒熱拘倦。悶亂恐怖。不食。如連前項俱腫。乃毒流入足少陽陽明。連耳腫分經勢治之。不瘥者死。《外科啟玄》明申斗垣公元1604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十鱗部]環蛇
蛇譜云∶出三佛齊國,如環,大數圍至數十圍者,逐獸即疾走,如轉車輪于千仞山,獸入環脂服之刀劍不能傷。《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瘍醫大全》:[卷十八頸項部]環項發門主論
王肯堂曰∶環項發,發于項之周遭,故名。又名落頭癰。先看何處腫起,如從后天柱穴起,是足太陽兼督脈啞門穴下,作寒熱,拘倦悶亂,恐怖不食;如連前項俱腫,乃毒流入足少陽;連耳腫,是流入陽明,當分經絡治之。不應者死。(《準繩》)\r環項發\p04-a41a93.bmp\r《瘍醫大全》清顧世澄公元1644-1911年
- 《瘍醫大全》:[卷二十二腦背部]環跳疽門主論
《心法》曰∶環跳疽生胯骨節間之環跳穴,所以腰難曲伸,漫腫隱痛,此證皆由風濕寒邪凝結而成,屬足少陽膽經。初起宜服黃狗下頦散,更刺委中穴出黑血,其腿即能轉動矣。《瘍醫大全》清顧世澄公元1644-1911年
- 《刺灸心法要訣》:[卷八]環跳穴歌
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能針偏廢軀,折腰返顧難,冷風并濕痹,身體似繩牽,腿胯連痛,屈轉重吁嘆,若人能針灸,頃刻病消痊。【注】環跳穴,其穴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主治半身不遂,閃挫腰痛不能回顧,冷風濕痹,周身拘急,腿胯腿肚疼痛不能動轉等證。針一寸,留十呼,灸三壯。\r環跳穴圖\p06-d43a131.bmp\r《刺灸心法要訣》清吳謙公元1742年
- 《正骨心法要旨》:[卷三四肢部]環跳
環跳者,髖骨外向之凹,其形似臼,以納髀骨之上端如杵者也,名曰機,又名髀樞,即環跳穴處也。或因跌打損傷,或墊掛鐙,以致樞機錯努,青紫腫痛,不能步履,或行止欹側艱難。宜先服正骨紫金丹,洗以海桐皮湯,貼萬靈膏,常服健步虎潛丸。正骨紫金丹(見巔頂骨傷)萬靈膏(見巔頂骨傷)海桐皮湯(見兩顴骨傷)虎潛丸(見髖骨傷)《正骨心法要旨》清吳謙等公元1742年
- 《子午流注說難》:環周圖說難
第一環十干主日。環周一圖。內外有四環。第一環用天干十字。分析地之五運。為五陰五陽。五陰分合于五臟。五陽分合于五府(余三焦一府名曰孤府)。甲日陽木合膽府。乙日陰木合肝臟。丙日陽火合小腸。丁日陰火合心臟。戊合胃陽土。己合脾陰土。庚辛金合大腸與肺。壬癸水合腎與膀胱。孤府三焦無所合。決瀆之官。附屬于膀胱。此第一環十日天干之大分也。第二環穴流注。第三環干支定時。第二環第三環細分一日為十二時。起于子。終于亥
- 《子午流注針經》:[卷上]平人氣象論經隧周環圖
\r平人氣象論經隧周環圖\p06-d18a1.bmp\r經脈一周于身,內長一十六丈二尺。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計二百七十定息,氣可環周。然晝五十榮衛以一萬三千五百息,則氣脈都行八百一十丈。如是則應天常度,脈氣無不及太過,氣象平調,故曰平人也。凡刺之理,經脈為始。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也。夫經氣者,內干五臟,而外絡支節。其浮氣不循經者,為衛氣;精
- 《瘍醫大全》:[卷二十二腦背部]環跳疽門主方
黃狗下頦散黃狗下頦(連舌、皮毛劈下,入罐內,鹽泥封固,鐵盞蓋口,一炷香,覺煙青即止,務宜存性取出,黑如炭為度,若帶白色,其性已過,則無用矣。用時研細。取狗下頦,宜用屠家已殺之犬,若生取特殺一犬,恐傷德反招不祥)豌豆粉白蘞(各等分)三味和勻。每服五錢,溫黃酒空心調服,出臭汗及熟睡為效,外將此藥用香油調敷患處。《瘍醫大全》清顧世澄公元1644-1911年
- 《普濟方·針灸》:[卷四針灸門]平人氣象論經隧周環
經脈一周于身。內長一十六丈二尺。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計二百七十定息。氣可環周。然盡五十榮衛以一萬三千五百息。則氣脈都行八百一十丈。如是則應天常度。脈氣無不及太過。氣象平調。故曰。平人也。凡刺之理。經脈為始。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也。夫經氣者。內干五臟。而外絡支節。其浮氣不循經者。為衛氣。精專行于經隧者。為榮氣。陰陽相隨。外內相貫。如環之無端。常
- 《名醫別錄》:[下品·卷第三]黃環
有毒。生蜀郡。三月采根,陰干。(鳶尾為之使,惡茯苓。)《本經》原文∶黃環,味苦,平。主蠱毒鬼注鬼魅,邪氣在臟中,除咳逆寒熱。一名凌泉,一名大就。生山《名醫別錄》魏晉陶弘景公元220-450年
- 《醫心方》:[卷第二十九]治誤吞環釵方第四十四
《葛氏方》治誤吞釵方∶取韭,曝令萎,煮令熟,勿切食之。入東釵隨出。又方∶生麥菜,若薤薊縷皆可食。若是竹釵者;但數數多食白糖,自隨去。又方∶以銀釵竹替筋物摘吐,因氣吸吞不出方。多食白糖漸漸至十斤,當裹物自出。《短劇方》治吞銀環及釵者方。取白糖二斤,漸食盡即出。又方∶取水銀一兩,分三服,銀環便下去。又方∶以胡粉一兩,和水銀一兩,治調,分再服。水銀能消金銀。《醫心方》北宋日本、丹波康賴公元984年
- 《外科心法要訣》:[卷十股部]股陽疽、環跳疽
股陽疽生股外側,內搏于骨不變色,環跳疽腫腿難伸,俱由風濕寒凝結。【注】股陽疽生于股外側,胯尖之后,其毒內搏骨節,膿深至骨,故漫腫不變色也。環跳疽生胯骨節間之環跳穴,所以腰難屈伸,漫腫隱痛也。此二證皆由風、濕、寒凝結而成。屬足少陽膽經。初起宜服黃狗下頦方,更刺委中穴出黑血,其腿即能轉動。若漫腫大痛者,俱宜服內托黃湯;痛而筋攣者,萬靈丹汗之;痛止換服神應養真丹。遍身走注作痛,兩腳面胖腫者,亦服萬靈丹
- 《神農本草經》:[卷三下經]黃環
味苦,平。主蠱毒、鬼注、鬼魅、邪氣在臟中,除咳逆寒熱。一名凌泉,一名大就。生山谷。《吳普》曰∶蜀,黃環,一名生芻,一名根韭。神農、黃帝、岐伯、桐君、扁鵲∶辛;一經∶味苦,有毒。二月生。初出正赤,高二尺;葉黃,員端、大莖,葉有汗,黃白。五月實員,三月采根。根黃,從理如車輻,。解治蠱毒(《御覽》)。《名醫》曰∶生蜀郡。三月采根,陰干。案∶《蜀都賦》有黃環。劉逵云∶黃環,出蜀郡。沈括《補筆談》云∶黃環
- 《神農本草經贊》:[卷三下經]黃環
味苦平。主蠱毒。鬼注。鬼魅。邪氣在臟中。除咳逆寒熱。一名凌泉。一名大就。生山谷。西蜀生芻。汁黃苗赤。蟠曲藤纏。累葛。旋轉環圓。縱文輻坼。野狼跋魚浮。臨淵坐獲。名醫曰。生蜀郡山谷。吳普曰。一名生芻。生苗正赤。葉有汁黃白。根黃色。蘇恭曰。今園庭亦種之。作藤生大者。根莖六七寸。根亦葛類。花實與葛同。格物總論。藤附大木。蟠曲而上。詩。南有木。葛累之。李時珍曰。葉黃而圓故名。吳普曰。根黃色。縱理如車輻解。
- 《證類本草》:[卷第十四]黃環
味苦,平,有毒。主蠱毒鬼疰鬼魅,邪氣在臟中,除咳逆寒熱。一名凌泉,一名大就。生蜀郡山谷。三月采根,陰干。(鳶尾為之使,惡茯苓、防己。)陶隱居云∶似防己,亦作車輻理解。《蜀都賦》云∶青珠黃環者,或云是大戟花,定非也。用甚稀,市人鮮有識者。唐本注云∶此物,襄陽、巴西人謂之就葛。作藤生,根亦葛類,所之。人取葛根,誤得食之,吐痢不止,用土漿解乃瘥,此真黃環也。余處亦稀,唯襄陽大有。《本經》用根。今云大戟
- 《孫文垣醫案》:[卷三新都治驗]程龍邱翁每行動即作熱發渴嘔惡腰與環跳穴常痛
程龍邱翁每行動即作熱發渴嘔惡,腰與環跳常痛,脈左沉細,右寸滑,關尺濡弱,此上焦有痰火,下焦有濕熱,治當流濕舒筋,然后施補。先用苡仁三錢,蒼術、威靈仙、黃柏、烏藥葉、紫荊皮各一錢,紅花、桂皮、防己各五分,水煎服。外以鹿茸、虎骨、晚蠶砂、仙茅、黃柏、龜板、蒼術、牛膝、杜仲蜜丸服之而安。《孫文垣醫案》清孫一奎公元1522~1619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四草部中]九鼎連環草
一名九葉云頭艾。三月生苗,系子出,高二三尺,葉似艾菊,香亦近之,霜后枯,產口外五臺山二處,近有人帶種,各處可植。八九月間,起穗結蕊,類野菊蕊,但不開花結實,其實如野菊花心。百草鏡∶春月發苗,葉類艾菊,香亦近之。八月時無花而實,實先起疙瘩,逐漸長大,內包十余子,子細長小,葉干之甚香。黃梅時,須不時焙曬,否則易霉,霉則無用。性溫,通行氣血,治風痹有效。風痹∶百草鏡∶用九鼎連環草,干者二兩核桃肉三兩,搗
- 《本草綱目》:[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大刀環
(《綱目》)【主治】產難數日不出,燒赤淬酒一杯,頓服(時珍)。《本草綱目》明·萬歷六年李時珍公元1578年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