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萊菔子藥材 (最后修訂于2020/8/6 16:10:10)[共443字]
摘要:含義萊菔子,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蘿卜RaphanussativusL.的干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搓出種子,除去雜質,再曬干特征植物特征一或二年生草本。根肉質,形狀、大小及色澤因品種不同而多變化。基生葉叢生,羽裂,長8~30cm,疏生白色糙毛;莖生葉較基生葉小,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2.5~5cm,寬1~2cm,邊緣有鋸齒或缺刻,極少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萼片4;花瓣4,淡紫紅色或白色,十字形,有脈紋;4強雄蕊;子房上位。長角果圓柱形,種子間常縊縮,種子近圓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藥材特征類圓形或橢圓形,略扁,長2~4mm,寬2~3mm。種皮薄,表面紅棕色、黃棕色或深灰棕色,放大鏡下觀察有細密網紋。種子一端有黑色種臍。子葉2片,乳黃色,肥厚,折疊。氣微,味微辛辣相關論述《綱目》萊菔子之功,長于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后重,止內痛,皆是利氣之效《本草經疏》萊菔子,味辛過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萊菔子中芥子堿硫氰酸鹽含量測定研究
RAEL-160型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TG332A型十萬分之一分析天平。試劑:芥子堿硫氰酸鹽對照品購于中國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1702-200501)。乙腈為色譜純,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萊菔子藥材產自貴州,經貴州大學生命科學院關萍老師鑒定為姜科姜屬植物萊菔子(ZingiberCorallinumHance);甲醇為色譜純,水為重蒸餾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2方法與結果2.1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 萊菔子
色圓形種臍,一側有數條縱溝。 種皮薄而脆,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 無臭,味淡、微苦辛。鑒別 (1)項下剩余的濾液1~2滴,即顯紫紅色。炮制 萊菔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用時搗碎。 炒萊菔子取凈萊菔子,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微鼓起。 用時搗碎。性味與歸經 辛、甘,平。 歸肺、脾、胃經。功能與主治 消食除脹,降氣化痰。 用于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 萊菔子
萊菔子 萊菔子 SemenRaphani (英)RadishSeed 別名 蘿卜子、蘿白子、菜頭子。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蘿卜RaphanussativusL.的種子。 植物形態 根肉質。莖高1m,多分枝,稍有白粉。基生葉大頭狀羽裂,側生裂片4~6對,向基部漸縮小,有粗糙毛;莖生葉長圓形至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缺刻,很少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花淡紫紅色或白色,直徑15~20mm。長角果肉...
- 萊菔子對冠心病并發便秘的臨床作用研究
無效12例,占11.21%。 3討論 冠心病患者的心臟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致使患者的活動量減少,長期臥床或心衰的患者,均易發生便秘,便秘的患者預先服用萊菔子等中藥可防止便秘。萊菔子,又名蘿卜子,性味辛甘平,歸脾肺胃經,為臨床常用的消食化痰藥。其功效為消食化積,降氣化痰。一般用于食積不化、痰涎壅盛等癥。在臨床實踐中,用于治便秘、不寐、痛腫,均有良效。該藥價格低而療效顯著。《本草綱目》載:...
- 《醫學衷中參西錄》:[二、藥物]48.萊菔子解
(附∶胡萊菔英能解砒石毒)萊菔子∶生用味微辛、性平,炒用氣香性溫。其力能升、能降,生用則升多于降,炒用則降多于升,取其升氣化痰宜用生者,取其降氣消食宜用炒者。究之,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郁、消脹除滿,此乃化氣之品,非破氣之品,而醫者多謂其能破氣,不宜多服、久服,殊非確當之論。蓋凡理氣之藥,單服久服,未有不傷氣者,而萊菔子炒熟為末,每飯后移時服錢許,借以消食順氣,轉不傷氣,因其能多進飲食,氣分自...
- 《本草易讀》:[本草易讀卷六萊菔二百二十七]萊菔子
姜汁同服。加五味子。(十三。)滿口爛瘡,取萊菔汁,頻漱吐涎。(十四。)煙熏欲死,急取汁服。(十五。)湯火傷,萊菔搗敷之,子亦可。(十六。)打撲血瘀未破者,用萊菔或葉搗封之。(十七。)喘嗽唾膿血,以萊菔子研細煎服。(十八。)肺痰咳嗽,萊菔子末炒,沙糖合,丸芡實大,以綿包含咽甚妙。(十九。)喘痰促,時發時止,萊菔子蒸熟,曬干為末,再姜汁浸蒸餅,丸綠豆大,每三十丸,口津咽下,日三。(二十。)痰氣喘急,...
- 《要藥分劑》:[卷二宣劑下]萊菔子
味辛甘。性平。無毒。可升可降。陽也。【主治】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寬胸膈。發瘡疹。熟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后重。【歸經】入肺脾二經。為行氣消痰之品。【前論】丹溪曰。萊菔子治痰。有推墻倒壁之功。【禁忌】經疏曰。萊菔下氣耗血。服地黃、首烏者。不可食。其子。虛弱人大忌。《要藥分劑》...
- 《醫學衷中參西錄》:[一、醫方(二十五)治傷寒溫病同用方]7.一味萊菔子湯
治同前證。萊菔子(生者一兩,熟者一兩)共搗碎,煎湯一大茶杯,頓服之。奉天許××,年二十余。得溫病。三四日覺中脘郁結,飲食至其處不下行,仍上逆吐出。來院求為延醫。其脈沉滑而實,舌苔白而微黃。表里俱覺發熱,然不甚劇。自言素多痰飲,受外感益甚。因知其中脘之郁結,確系外感之邪與痰飲相凝滯也。先投以蕩胸湯,兩點鐘后,仍復吐出。為擬此方,一劑結開,可受飲食。繼投以清火理痰之品,兩劑全愈。按∶此證若服蕩胸湯,...
- 《本草便讀》:[菜部菜類]萊菔子
\r萊菔子\pq110a2.bmp\r下氣消痰。生服性升能涌吐。寬中化食。炒香氣降味辛溫。可消脹以利腸。能定喘而止嗽。(萊菔子辛甘溫。入肺胃。長于治痰。生用則能升能散。善吐胸膈風痰。炒熟則性降。氣降則痰消。一切喘嗽因痰者。皆可用之。能消面積。觀其在上在下。用生用炒。或吐或消。無不靈驗。亦物性之使然耳。根主治相同。)《本草便讀》清張秉成公元1644-1911年...
- 《滇南本草》:[第二卷]蘿卜、萊菔子、白(紅)蘿卜稈葉
5.bmp\r,即萊菔,生味辛,熟味甘,性溫。入脾肺二經。寬中下氣,消宿食。解香油毒,治麥面積。熟吃之,醒脾氣,化痰涎,解酒消食,利五臟而補中。生吃破血、寬腸、動痰、逆氣上升、咳嗽忌用。萊菔子,即蘿卜子,味辛,性溫。入脾肺二經,下氣寬中,消膨脹,消痰涎,消宿食,消面(附萊菔丹)專治男婦單腹脹,形如鑼鍋,腫硬脹滿,小兒肚大筋青,神效。萊菔子(五錢)白豆蔻仁(去殼五錢)牙皂(二錢五分)吳神曲(五錢)...
- 《本草新編》:[卷之四(征集)]萊菔子(即蘿卜子)
,善止久痢,除脹滿亦奇,但宜少少用之。補氣之藥得之,而無大過之憂。利濕之劑入之,而有善全之妙。多服則損氣,久服則傷陰也。或疑蘿卜子能治喘脹,然古人用之于人參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參原是除喘消脹之藥,萊菔子最解人參,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參之除喘消脹,乃治虛喘虛脹也。虛癥反現假實之象,人參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脹之所未能驟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服者有之。雖所增之喘脹,乃一時之假象,少頃自然平復,然終非治之...
- 《本草從新》:[卷十一菜部]萊菔子
宣、破氣除痰消食。辛溫。長于利氣。生用能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炒熟能定咳嗽痰喘。(丹溪曰∶治痰有沖墻倒壁之功。)調下痢后重。止內痛。消食除膨。虛弱者服之。氣喘難布息。俗名蘿卜子。(年久頭風、生姜等分搗汁、入麝少許、搐鼻。)《本草從新》清·公元1644-1911年吳儀洛...
- 《本草擇要綱目》:[溫性藥品]萊菔子
【氣味】辛甘平無毒。【主治】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后重。止內痛。利氣治痰。有推墻倒壁之功。萊菔屬土有金與水。大抵入陽明少陽氣分太陰氣分。下氣之功居多。久服則滲人血。故與地黃何首烏同服。則令髭發皆白矣。《本草擇要綱目》清蔣介繁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害利》:[脾部藥隊〔補脾次將〕]萊菔子
〔害〕萊菔惟專下氣,復能耗血,久食澀營衛,白人須發。服地黃首烏者,不可食。子,消痰下氣更速。凡虛弱者服之,氣難布息。〔利〕辛溫,入肺、脾、胃,長于利氣。炒熟下氣定喘,消食除膨。生研堪吐風痰。醋調能消腫毒。治痰之功,有以沖墻倒壁為喻者。誤服參,此能消之。萊菔辛甘平,生食宣氣,熟食降氣,寬中消食,化痰散瘀。葉(亦稱菜)辛苦溫,功用略同,亦甚消伐,檐上過冬經霜者,治喉痹黃膽有神功。煙薰垂死,嚼汁咽下。...
- 《藥性切用》:[卷之四中菜部]萊菔子
生用辛平,化痰破氣;炒熟辛溫,消食行痰。服參作脹,非此不消。《藥性切用》...
- 《炮炙全書》:[卷第二蔬之屬]萊菔子
辛,溫,甘,平。《炮炙全書》...
- 《炮炙大法》:[菜部]萊菔子
(炒研能消食性峻利傷人真氣勿久服)《炮炙大法》明繆希雍公元1622年...
- 《本草分經》:[原例(次序略經更定)不循經絡雜品]萊菔子
辛溫破氣,生用能吐風痰散風寒,炒熟治喘嗽下痢消食止痛,其治痰有沖墻倒壁之功。《本草分經》清姚瀾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害利》:[胃部藥隊〔瀉胃猛將〕]萊菔子
(見脾部)《本草害利》清凌奐公元1644-1911年...
- 《醫學衷中參西錄》:[二、藥物48.萊菔子解]附∶胡萊菔英能解砒石毒
邑東境褚姓,因夫妻反目,其妻怒吞砒石。其夫出門未歸,夜間砒毒發作,覺心中熱渴異常。其鍋中有泡干胡萊菔英之水若干,猶微溫,遂盡量飲之,熱渴頓止,迨其夫歸猶未知也。隔旬,其夫之妹,在婆家亦吞砒石,急遣人來送信,其夫倉猝將往視之。其妻謂,將干胡萊菔英攜一筐去,開水浸透,多飲其水必愈,萬無一失。其夫問何以知之,其妻始明言前事。其夫果亦用此方,將其妹救愈。然所用者,是秋末所曬之干胡萊菔英,在房頂迭次經霜,其...
- 《本草撮要》:[卷四蔬部]【萊菔子】
味辛溫平。入手太陰經。功專長于利氣。生用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炒熟定咳嗽痰喘。調下痢后重。止內痛。消食除膨。虛弱者忌服。得生姜搗汁入麝少許搐鼻內。治年久頭風。《本草撮要》清陳其瑞公元1644-1911年...
- 《馮氏錦囊秘錄》:[雜癥大小合參卷五方脈泄瀉合參]保嬰至寶錠子藥(錦囊秘方)
神治嬰孩風痰發熱,驚疳吐瀉,積滯等癥。留白廣陳皮(一兩,炒)萊菔子(揀紅潤者,洗凈,曬干,炒,一兩)蓬術(一兩炒)三棱(一兩,炒黃)麥芽(炒熟,另磨凈末,一兩)濃樸(一兩,姜汁炒)蒼術(一兩,炒深黃)香附子(一兩,炒)草豆蔻(揀粗綻者,炒,一兩)鵝眼枳實(取新切而緊小者,炒,一兩)山楂肉(一兩五錢)神曲(二兩,打糊為錠),上各制度為細末。神曲糊和劑成錠,每錠約重三四分,每歲磨服半錠,不論何病,俱...
- 《惠直堂經驗方》:[卷三蟲獸傷門]蝎子藥
并治蜂毒。雄黃白砒巴豆(各等分)為末。將黃蠟于端午日午時化開。入藥調勻。捻成條。用時將《惠直堂經驗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長沙方歌括》:[卷二太陽方]芍藥甘草附子藥
治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此湯主之。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以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溫服。歌曰一枚附子勝靈丹。甘芍平行三兩看。汗后惡寒虛故也。經方秘旨孰能攢。男元犀按。各家以此證為發汗虛其表陽之氣。似是而非。于病不解三字說不去。且虛故也三亦有大汗亡陽明之陽用白虎加人參法。亡少陰之陽用真武四逆法。論有明訓也。今但云不解。可寒若系陽虛。四逆輩猶恐不...
- 電子藥丸——疾病治療的新途徑
效。此外,對2型糖尿病、高血脂、胃炎、慢性膽囊炎、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月經期紊亂、痛經、性功能障礙、陰道及宮頸炎、疼痛綜合征等有明顯的療效。由于前列腺表面有特有的、致密而堅韌的包膜,藥物有效分子無法穿透包膜作用于病灶,導致藥物很難根治前列腺頑疾。因此,我國將電子藥丸的研究重點放在前列腺疾病上,現已研制出治療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和性功能障礙的電子藥丸,如列通博爾。電子藥丸經國內幾家著名醫...
- 電子藥丸的動物安全性實驗
素及胰島素,以證實電子藥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材料與方法 1.1動物選擇雌雄犬各2只,自北京農業大學引進,體重均為18kg,灰色,可自由進食及飲水。 1.2電子藥丸由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德泰電子藥業有限公司研制,專利號97116736.2。 1.3儀器及試劑胃動泰、內皮素試劑盒由301醫院東亞試劑中心提供,胃泌素、胰島素試劑盒購自中國原子能研究院,嚴格按操作說明進行。用FT-613自動計...
- 川楝子藥材中川楝素的薄層色譜鑒別
【摘要】 目的研究川楝子藥材專屬性對照品并對藥材進行鑒別。方法采用水提、醋酸乙酯萃取,氨試液除去雜質,以川楝素為對照,采用薄層分離法對12批川楝子藥材進行鑒別。結果12批藥材均檢出川楝素。結論方法簡單、可靠、重復性好。 【關鍵詞】川楝子;川楝素;薄層鑒別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pecialcontrastsampleofFructusToosendanan...
- 女貞子藥材HPLC指紋圖譜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女貞子中藥材的HPLC指紋圖譜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譜柱:LichrospherC18柱(4.6mm×250mm,5μm);AlltechELSD2000型蒸發光散射檢測器;流動相:甲醇-水(梯度洗脫)。以齊墩果酸為參照物分析了16批不同產地的女貞子樣品,采用計算機輔助相似性評價系統進行評價。結果女貞子中藥材HPLC指紋圖譜由14個特征峰構成指紋圖譜的特征,10...
- 2016年,這10個小分子藥或稱霸市場
還是言之太早了,小分子藥物還是牢牢占據著一片天地的。前幾日我們對2016年銷售量最好的10種生物藥進行了預測,小分子藥物同樣不乏一些年銷售額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重磅藥物,我們就來看一下明年哪些小分子藥買的最好。|TOP10Atripla吉利德的Atripla用于治療HIV感染,它由三種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組成:分別為依發韋侖(efavirenz,Sustiva)、恩曲他濱(emtricitabi...
- 小分子藥成多發性硬化癥疾病最有效治療方法
素,但是缺乏靈活性。雖然諸如美國生物基因公司的Avonex、默克-雪蘭諾和輝瑞公司的Rebif、拜耳公司的Betaseron等β-干擾素已能延緩患者的病情進展,但是這些藥物的治療途徑并沒有區別。小分子藥創造奇跡新的小分子藥物整合了人們對免疫系統的理解。諾華公司免疫和感染性疾病臨床業務負責人ShreeramAradhye說:“這些新的免疫療法的整體目標是嘗試更專業、更方便地治療多發性硬化癥,而不是全...
- 《軒岐救正論》:[卷之三藥性微蘊]麥芽谷芽山楂神曲濃樸橘紅枳實青皮枳殼薄桂烏藥大腹皮萊菔子檳榔
前藥蓋消谷克食。決壅宣滯。消脹導痞之功為多也。亦必有宿積為患。元氣未虧。病氣太過者。用之有效。且無傷。若脾氣久虛。難運飲食。動觸生災。茫昧誤服。適足以取敗耳。夫傷米食者谷芽消之傷面食者麥芽神曲消之傷肉食者砂仁山楂消之。傷果食者青皮官桂消之。上焦傷者主枳殼。中下焦傷者主枳實。傷滯氣腹痛。則主以濃樸烏藥大腹皮。以上皆治形病有余之實癥也。今之醫者不管元氣虛實。不分積滯有無。動以麥芽山楂神曲濃樸為健脾之物...
- 夏日瘦身茶
材料:黨參四錢、生北芪四錢、荷葉四錢、槐花四錢、萊菔子四錢、草決明四錢、瓜萋仁四錢、胡麻仁四錢、山楂片五錢、豬苓三錢、澤瀉四錢、木通四錢、竹葉五錢、首烏片四錢、紅棗三粒、夏枯草四錢。 做法:1、準備瓦煲煎藥;2、瓜萋仁、萊菔子、草決明、胡麻仁、槐花磨碎用煲湯袋包好;3、藥材料洗凈;4、所有材料加水六碗,慢火煎剩一碗;5、每天服一劑、五十劑為整個療程。 ※以上為一位成年人的分量、孕婦不宜飲用。...
- 臌 脹
小便通者用此方。白術10g 茯苓10g 豬苓10g 澤瀉10g 肉桂10g 通草3g大小便不通者用此方。大叫梨根60g 通花根50g 香附40g小兒臌脹、腹現青筋。砂仁35g 萊菔子35g將萊菔子搗爛,用開水泡半天,然后去渣;原水泡砂仁半天,再把萊菔水和砂仁煮干。細末兌米湯白糖服。每日2次,每次1.5g。作者:佚名...
- 面積
面積 病名。食積之一。指面食過多而積滯者。《雜病源流犀燭·積聚癥瘕痃癖痞源流》:“面積,食面太多,或受寒,或懊憹以致成積,胸胃飽悶也。宜麥芽、萊菔子,方用阿魏丸。”亦可用萊菔子酒煎服。參見食積條。作者:...
- 《經驗奇方》:[卷上]痢瀉丸
專治痢疾泄瀉。全當歸生白芍(各六兩)枳殼檳榔萊菔子(各二兩)車前子生甘草(各一兩)上藥共研細末。水發為丸。如萊菔子大。每服五錢。小兒每服三錢。開水送下。數服即愈。《經驗奇方》劉一明...
- 《奇效良方》:[瘡診論卷之六十五論瘡痘初出證第一]論雜病第四
表熱而蕩滌,故宜湯液以散之,取食積宜下之,用丸子藥磨之。蓋用丸子藥者,取收攝之義也,今病瘡疹是表熱,若用丸子藥,反攻虛其里,則表熱陷伏于里,其熱愈不除,復為倒靨,為便膿血,肌膚毒壅遏不通,為痘癰,為腫毒,瘡疹不可用巴豆丸子藥者,但能取腸中積故也,非瘡疹表熱者可用。《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相惡
相惡 ①中藥學術語。系藥物七情之一。出《神農本草經》。指一種藥物能減弱另一種藥物的功效。生姜惡黃芩,人參惡萊菔子。 ②病因病理學術語。指彼此性反。《素問·脈解》:“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作者:...
- 耳穴埋豆法如何治療多動癥?
耳穴埋豆是以王不留行籽或萊菔子或酸棗仁耳穴壓丸,用膠布貼在耳穴上,每周2次,左右耳交替,每日按壓3次,每次0.5~1分鐘,15次為1療程,治療3個療程。常用穴位有:興奮點、腦干、皮質下、腎、心、肝、神門等。作者:不明...
- 治肝癌繼發腹水方
1.萊菔纓(蘿卜纓)20克,萊菔子(蘿卜籽)30克,牛肉40克。水煮熟食,常服。 2.生黃芪100克,當歸、雞內金(生)、赤小豆各50克,白芍、丹參、車前子各30克,柴胡20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量飲服。作者:郭旭光山東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 食復
食復 證名。大病愈后,因飲食失節而致復發者。《重訂廣溫熱論·溫熱復癥療法》:“食復,溫熱瘥后,胃氣尚虛,余邪未盡,若納谷太驟,則運化不及,余邪假食滯而復作。其癥仍發熱頭痛,煩悶不納。宜枳實梔子豉湯加山楂肉、麥芽、連翹、萊菔子等涼疏之;腹痛不大便者,加生錦紋。”作者:...
- 熱哮
熱哮 證名。肺熱熾盛,痰壅氣升所致的哮吼。見《類證治裁·哮癥論治》。俗稱痰火。多發于炎暑季節。證見哮喘痰鳴,煩熱燥渴等。治宜清肺泄熱,順氣化痰,用桑白皮湯、白虎湯加黃芩、枳殼、栝蔞。《雞鳴錄·哮喘》:“熱哮,俗名痰火。口渴苔黃,小溲短赤者是也。萊菔子二兩,風化硝一兩,共研,蜜丸芡子大,每一丸,噙化。”作者:...
- 什么是食滯頭痛,如何治療?
食滯頭痛常兼有胸膈痞悶,噯腐吞酸,飽食時痛勢加重,或者便秘腹痛;舌苔膩,脈滑。 治法:消食導滯。 方藥:保和丸加減。 陳皮15克,半夏12克,萊菔子18克,山楂15克,茯苓18克,檳榔10克,枳實12克,砂仁15克,蔓荊子10克。作者:不明...
- 吐蛔痧
吐蛔痧 病證名。指蛔蟲病患兒感染痧毒而致吐蛔。治宜用消毒三棱針刺腿彎、臂彎痧筋上,流出紫黑毒血。另用香附、陳皮、木香、砂仁、萊菔子、山楂、檳榔等煎湯,稍冷飲之。作者:...
- 傷面
傷面 病證名。因過食面食所致的病證。《雜病源流犀燭·傷食不能食源流》治傷面,用萊菔子、姜、酒煎。《不知醫必要·不思食》治用平胃散加谷芽、麥芽、神曲。《證治準繩·雜病》用三黃枳術丸、除濕益氣丸等。參見傷食條。作者:...
- 氣滯食阻型腹脹有何表現,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腹部脹滿,按之不硬,食后加重,噯氣則自覺舒服,瀉后脹痛減輕,沒有食欲,夜臥不寧,手足心熱,舌苔白厚,脈沉滑。治以消食導滯,行氣消脹。方選保和丸加減,藥用焦三仙、炒萊菔子、陳皮、半夏、茯苓、連翹、檳榔、枳實、甘草。水煎,日1劑,分3次服。作者:不明...
- 《驗方新編》:[卷九婦人科調經門]經來咳嗽
此癥喉中出血,乃肺金枯燥,急用茯苓湯退其嗽,再用烏蘇丸除其根。茯苓湯∶茯苓、川芎、蘇葉、前胡、半夏(制)、桔梗、枳殼、干姜、陳皮各八分,當歸烏蘇丸∶萊菔子九錢,貝母四兩,共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滾開水送下五十丸。《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藥性切用》:[卷之二上草部]常山
辛苦性寒,吐痰逐飲,能截諸瘧。虛人忌之。按∶常山吐瘧痰,藜蘆吐風痰,瓜蒂吐痰,烏附尖吐濕痰,萊菔子吐氣痰。蜀漆∶即常山苗,功用相近,性稍輕揚耳。藜蘆根辛寒至苦,入口即吐,善于通頂,令人嚏。虛人慎用。《藥性切用》...
- 《醫方論》:[卷四除痰之劑]順氣消食化痰丸
半夏(姜制)膽星一斤青皮陳皮(去白)萊菔子(生用)蘇子(炒)山楂(炒)麥芽(炒)神曲(炒)杏仁(去皮尖,研)葛根香附(制)各一兩姜汁糊蒸餅為丸。此治痰而兼有食者。《醫方論》清費伯雄公元1865年...
- 《奇方類編》:[卷上鼓脹水腫門]治五鼓神方
萊菔子四兩(用巴豆十六粒同炒)牙皂一兩五錢(煨去核)沉香五錢枳殼(炒)四兩(燒酒煮切片)大黃一兩(酒炒)琥珀一兩共為細末。每服一錢,雞叫時熱酒送下,姜皮湯亦可。后服金匱腎氣丸調理收功。《奇方類編》清吳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
- 《醫方論》:[卷四除痰之劑]三子養親湯
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各微炒研煎服。此治痰而兼降氣者。《醫方論》清費伯雄公元1865年...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