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為枯氏錐蟲(Trypanosoma Cruzi)病中的心肌炎。又稱Chagas心肌炎或Chagas病。病變以侵犯心臟和神經為主
4 主要分布
流行于中美和南美,以南美北部諸國如巴西、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等較多,美國南部也有發現。國內未發現過此病
5 病毒軌跡
本病病原為枯氏錐蟲,傳染媒介為錐蝽。帶有錐蟲的病人血液被錐蝽屬(Triatoma)昆蟲吸入消化道后,從短膜型大量繁殖和發育成為后循環錐蟲,隨錐蝽糞便排出體外。當錐蟲吸血時,排出含有后循環錐蟲的糞便,污染被叮咬者的傷口,后循環錐蟲即可進入人體組織細胞內,形成利什曼型,并不斷繁殖,直到充滿細胞,破裂而出。逸出的利什曼型又可侵入新的細胞或進入血液變為錐蟲型
6 疾病階段
6.1 急性期
急性期多見于嬰兒。錐蟲侵入心肌細胞后迅速進行裂解繁殖,形成一串狀膨脹物,最后破裂逸出,心肌細胞則被破壞。炎癥可延及心內膜和傳導系統,偶可涉及心包而致心包積液,也可有附壁血栓形成
6.2 慢性期
慢性期多見于成人而急性期癥狀不明顯者,其發病機理可能有二,由于毒素的產生及其作用,造成心臟和神經的損害;免疫過敏性機制。慢性期除炎性浸潤外,可有心肌的玻璃樣變性、肌細胞溶解、心肌斷裂和纖維化
7 發病人群
本病急性者多見于嬰幼兒,以1歲以內者為主,僅1%有癥狀,包括發熱、乏力、肌痛、出汗、嘔吐、腹瀉和一側眼瞼水腫等。心臟方面僅少數病兒有癥狀,可有心動過速、心臟擴大、奔馬律。個別病兒因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而殆危。心電圖可示S-T段和T波變化,低電壓,P-R間期延長和右束枝傳導阻滯。急性期歷時約幾個月,以后可十余年無癥狀
慢性期患者多見于成年人,起病隱襲,多不知有急性期史,可能以心電圖改變為唯一證據。隨病程逐漸發展,有進行性心臟擴大,最后出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多見,以室性過早搏動、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枝傳導阻滯為主,嚴重者可有昏厥和猝死。體檢可見心濁音界擴大,有功能性二尖瓣或三尖瓣關閉不全的雜音,第二心音可分裂,周圍靜脈壓增高,肝臟腫大
8 防治方法
在流行區急性期發熱時血中找到枯氏錐蟲可確診。除血涂片外,尚可通過血培養,尋找熒光抗體,間接血凝法以協助診斷。慢性期時可通過Machado-Guerreiro補體結合試驗或動物接種來診斷,預后一般良好。臨床癥狀較多者預后較差,個別病人死于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預防在于防止被錐蝽叮咬。已感染錐蟲者目前尚無有效的療法。對有癥狀者應針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治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