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kūn bù
2 英文參考
herba laminariae[朗道漢英字典]
laminaria[朗道漢英字典]
Laminaria japonica[朗道漢英字典]
sea-tangle[朗道漢英字典]
sea-tent tangle[朗道漢英字典]
undaria[朗道漢英字典]
kelp or tagn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tang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a tang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a-ten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ang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hallus ecklonia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hallus laminaria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hallus Laminari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hallus Eckloni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elp[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angl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昆布
昆布為中藥名,出《吳普本草》。是海帶科植物海帶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 的干燥葉狀體[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1)Thallus Laminari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2)Thallus Eckloni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1)kelp(《中醫藥學名詞(2004)》)
(2)tangle(《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昆布的別名
江白菜。
7 來源
昆布為海帶科植物海帶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 的干燥葉狀體[1]。
昆布為海帶科植物海帶Laminaria japonicaAresch.或翅藻科植物鵝掌菜Ecklonia kuromeOkam,等的葉狀體[2]。
昆布為海帶科植物海帶Laminaria japonica Arsch.的葉狀體。商品昆布包括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葉狀體。
8 原植物形態
多年生大型褐藻,革質,藻體明顯地分為根狀固著器、柄部和片部,成熟時呈橄欖褐色,干后黑褐色。片部狹長,全緣,長可達6m,寬20~50cm,中央較厚,向兩緣漸薄,且有波狀褶皺。孢子囊群在片部形成,呈近圓形斑疤狀。
生于海邊低潮線下2~3m的巖石上,或人工養殖于繩索和竹材上。
9 產地
昆布分布于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以及浙江、福建、廣東沿海。
昆布產于山東、遼寧、浙江等地[2]。
10 采收與初加工
5~9月采割,曬干。
11 生藥性狀
卷曲成團狀,蔌纏結成把。全體呈黑褐色或綠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軟則膨脹成扁平長帶狀,長50~150cm,寬10~40cm,中部較厚,邊緣較薄而呈波狀。類革質,殘存柄部扁圓狀。氣腥,味咸。
昆布的化學成分
昆布含藻膠素(algin)、甘露醇(mannitol)、半乳聚糖(galactan)、海帶氨酸(laminine)、海帶聚糖(laminarin)、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維生素B1、C、P和磺、鉀等。
12 性味歸經
13 昆布的功效與主治
昆布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的功效。用于癭瘤、瘰疬、睪丸腫痛、痰飲水腫。
昆布具有消痰,軟堅,行水的功效,治癭瘤,瘰疬,慢性氣管炎,噎膈,水腫,腳氣,睪丸腫痛[2]。
昆布為眼科常用化痰藥,具有消痰軟堅,利水的功效。用于胞生痰核,突起睛高,眼底有硬性滲出物及眼底增殖性病變。昆布有與海藻相似的消痰軟堅之功,可與海藻、海蛤殼等配伍使用。
14 昆布的用法用量
煎服:6~12g[2]。
15 配伍禁忌
16 昆布的化學成分
海帶富含多糖類成分藻膠酸和昆布素,還含甘露醇,無機鹽(碘、鈣、鈷、氟、鉀等),海帶氨酸,肉豆蔻酸,亞油酸,胡蘿卜素,多糖及多種維生素等[2]。
17 昆布的藥理作用
碘可以糾正因缺碘所致的甲狀腺功能不足,亦能抑制甲狀腺功能亢進[2]。
昆布素有清除血脂作用[2]。
18 昆布的藥典標準
18.1 品名
昆布
Kunbu
LAMINARIAE THALLUS
ECKLONIAE THALLUS
18.2 來源
本品為海帶科植物海帶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干燥葉狀體。夏、秋二季采撈,曬干。
18.3 性狀
海帶卷曲折疊成團狀,或纏結成把。全體呈黑褐色或綠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軟則膨脹成扁平長帶狀,長50~150cm,寬10~40cm,中部較厚,邊緣較薄而呈波狀。類革質,殘存柄部扁圓柱狀。氣腥,味咸。
18.3.1 昆布
卷曲皺縮成不規則團狀。全體呈黑色,較薄。用水浸軟則膨脹呈扁平的葉狀,長寬約為16~26cm,厚約1.6mm;兩側呈羽狀深裂,裂片呈長舌狀,邊緣有小齒或全緣。質柔滑。
18.4 鑒別
(1)本品體厚,以水浸泡即膨脹,表面黏滑,附著透明黏液質。手捻不分層者為海帶,分層者為昆布。
(2)取本品約10g,剪碎,加水200ml,浸泡數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00ml。取濃縮液2~3ml,加硝酸1滴與硝酸銀試液數滴,即生成黃色乳狀沉淀,在氨試液申微溶解,在硝酸中不溶解。
18.5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10g,剪碎,精密稱定,置瓷皿中,緩緩加熱熾灼,溫度每上升100℃維持10分鐘,升溫至400~500℃時維持40分鐘,取出,放冷。熾灼殘渣置燒杯中,加水100ml,煮沸約5分鐘,濾過,殘渣用水重復處理2次,每次100ml,濾過,合并濾液,殘渣再用熱水洗滌3次,洗液與濾液合并,加熱濃縮至約80ml,放冷,濃縮液轉移至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具塞錐形瓶中,加水50ml與甲基橙指示液2滴,滴加稀硫酸至顯紅色,加新制的溴試液5ml,加熱至沸,沿瓶壁加20%甲酸鈉溶液5ml,再加熱10~15分鐘,用熱水洗瓶壁,放冷,加稀硫酸5ml與15%碘化鉀溶液5ml,立即用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淡黃色,加淀粉指示液1ml,繼續滴定至藍色消失。每Iml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01mol/L)相當于0.2115mg的碘(I)。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海帶含碘(I)不得少于0.35%;昆布含碘(I)不得少于0.20%。
18.6 昆布飲片
18.6.1 炮制
除去雜質,漂凈,稍晾,切寬絲,曬干。
18.6.2 鑒別、含量測定
同藥材。
18.6.3 性味與歸經
咸,寒。歸肝,胃、腎經。
18.6.4 功能與主治
消痰軟堅散結,利水消腫。用于癭瘤,瘰疬,睪丸腫痛,痰飲水腫。
18.6.5 用法與用量
6~12g。
18.6.6 貯藏
置干燥處。
18.7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9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昆布的方劑
- 含丸
拼音:hánwán別名:昆布丸處方:檳榔3兩,馬尾海藻3兩(洗),昆布3兩(洗)。制法:上為末,煉蜜...
- 昆布散
拼音:kūnbùsǎn《顧氏醫經讀本》卷六:昆布散:處方:昆布香附夏枯草川貝元參牡蠣半夏白芥子忍冬甘...
- 三香昆布丸
成:熏陸香3分,青木香3分,藿香葉(去土)半兩,昆布3分(洗去咸味),牽牛子半兩(微炒)。主治:疝氣...
- 昆布臛法
拼音:kūnbùhuòfǎ處方:高麗昆布1斤。功能主治:下氣。主腹內諸氣脹滿。用法用量:白米汁浸1宿...
- 昆布湯
拼音:kūnbùtāng《圣濟總錄》養六十一:昆布湯:處方:昆布(湯洗去咸,焙)3分,桔梗(銼)3分...
- 更多用到中藥昆布的方劑
用到中藥昆布的中成藥
- 五海癭瘤丸
帶100g海藻100g海螵蛸100g蛤殼100g昆布100g白芷50g木香10g海螺(煅)100g夏...
- 甲亢丸
g。甲亢丸的主要成份:橘紅、清半夏、云苓、海藻、昆布、夏枯草、煅牡蠣、大貝母、三棱、黃藥子、甘草、琥...
- 減肥通圣片
0g石膏75g苦參150g滑石粉60g川芎60g昆布150g薄荷油2.45ml制法:以上十七味,將麻...
- 五海丸
B-1507-93處方:海帶400g海藻400g昆布200g陳皮200g檳榔200g浙貝母100g蛤...
- 復方夏枯草膏
歸50g陳皮30g桔梗30g川芎30g紅花20g昆布(漂)30g浙貝母50g玄參50g烏藥50g制法...
- 更多用到中藥昆布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昆布
- 《普濟方》:[卷二百九十四癭瘤門]癭病咽喉噎塞
去煎至六分。去桂心散治癭氣咽喉腫塞。桂(去粗皮)昆布(洗去咸味)海藻(洗去咸味)甘草(各半兩炙微赤銼...
-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五]癭瘤
瘤通用。海藻(洗曬)川芎當歸官桂白芷細辛藿香白蘞昆布(洗曬)明礬(,各一兩)海蛤()松蘿(各七錢半)...
- 《幼幼新書》:[卷第三十六]癭氣第十一
惠》治小兒癭氣胸膈噎塞咽粗。商陸散方商陸(微炙)昆布(洗去咸味。各一兩)牛蒡子(三分)射干木通(銼)...
-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九卷草之八(水草類二十三種)]昆布
)【釋名】綸布。時珍曰∶按《吳普本草》,綸布一名昆布,則《爾雅》所謂綸似綸,東海有之者,即昆布也。綸...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二十五癭瘤門]氣癭
此之類,皆癭初結之證也。治氣癭初作。白前湯方白前昆布(洗去咸炙干)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陳橘皮(湯浸...
- 更多古籍中的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