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kǒu jìn
2 英文參考
lockjaw[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lockjaw[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ockjaw[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lockjaw[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口噤(lockjaw[1][2])為癥狀名[3]。見《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又稱撮口[4]。是指口閉不開,牙關緊閉,或口唇收縮,狀如魚口的表現[4]。
《中醫藥學名詞》(2004):口噤指牙關緊閉,張口困難,口合不開的表現[5]。
《中醫藥學名詞》(2010):口噤是指牙關緊急,口不能張開的表現[2]。
《中醫藥學名詞》(2013):口噤是指口閉不開,牙關緊閉,或口唇收縮,狀如魚口的表現[4]。
4 口噤的病因病機
5 口噤的治療
《醫碥》卷一:“口噤即牙關不開也。由氣血凝結于牙關筋脈,不能活動,以蘇合丸或生南星為末擦牙或以郁金、藜蘆末搐鼻或針人中頰車。”
《張氏醫通》卷一:“口噤不能開,肝風乘胃故也。……風邪乘虛人其筋則攣,故令口眼斜,牙關急而口噤也。秦艽升麻湯。”“痰迷心竅,昏憒,口噤不能言,滌痰湯。”
6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8.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治療口噤的穴位
- 機關
主治口眼?斜,頰腫,牙痛頰腫,齒痛,下齒神經痛,三叉神經痛,下頜關節炎,咬肌痙攣,腮腺炎,口噤不語...
- 下手
,下頜關節炎,面痛,耳鳴,耳聾,耳痛,牙車脫臼,口噤?腫,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腮腺炎,聤耳流膿,...
- 下臂
,下頜關節炎,面痛,耳鳴,耳聾,耳痛,牙車脫臼,口噤?腫,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腮腺炎,聤耳流膿,...
- 下砂
,下頜關節炎,面痛,耳鳴,耳聾,耳痛,牙車脫臼,口噤?腫,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腮腺炎,聤耳流膿,...
- 下關
,下頜關節炎,面痛,耳鳴,耳聾,耳痛,牙車脫臼,口噤?腫,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腮腺炎,聤耳流膿,...
- 更多治療口噤的穴位
治療口噤的方劑
- 葛根湯
幾,無汗惡風;或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者。葛根湯具有發汗解毒,升津舒筋...
- 愈風散
方:荊芥(略焙,為末)功能主治:治婦人產后,中風口噤,牙關緊急,手足瘈疭如角弓狀;產后血暈,四肢強直...
- 辰砂全蝎散
上藥為極細末。功能主治:主小兒初生口噤。用法用量:用乳母唾調涂口唇里及牙齒上,或用豬乳少許調入口內...
- 續命湯
去叉.一兩半)甘草(炙.一兩)功能主治:治風痙,口噤不開,身背強直,發如癇狀。用法用量:上咀,每服六...
- 大豆酒
60克(炒)清酒6O毫升功能主治:主老人卒中風,口噤,身體反張不語。用法用量:將豆炒至聲絕,即下酒投...
- 更多治療口噤的方劑
治療口噤的中成藥
- 金黃抱龍丸
兩,桔梗2兩4錢,茯苓1兩8錢。主治:驚風搐搦,口噤喘嗽,臍風驚癇,胎毒痰熱。用法用量:每丸重5分,...
- 小兒驚風片
小兒急熱驚風,身熱面赤,煩燥不寧,四肢抽搐,目竄口噤,痰涎壅盛,昏迷不醒。用法與用量:溫開水化服,一...
- 細辛腦
,有通關開竅醒神之功,故可用治中惡或痰厥所致卒然口噤氣塞、昏不知人、面色蒼白、牙關緊閉之神昏竅閉證。...
- 通關散
功效與主治:《喉癥全科紫珍集》卷上方之通關散治口噤不開,痰涎壅塞,厥逆不知人事。《醫部全錄》卷四三...
- 石膏散
《神巧萬全方》之石膏散主治卒中風,身如角弓反張,口噤不語。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
- 更多治療口噤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口噤
- 《普濟方》:[卷九十二諸風門]風口噤(附論)
夫風口噤者。風寒客于三陽之筋。使筋脈拘急。口噤不開。牙關緊急。若不速治。恐致他病口。方竹瀝湯治卒中惡...
- 《普濟方》:[卷三百五十產后諸疾門]中風
發怒。擾蕩沖和。或因灼艾傷動臟腑。得病之初。眼澀口噤。肌肉搐。以漸腰脊筋急強直者。不可治。產后血氣未...
- 《證治準繩·女科》:[卷之五產后門]中風
,擾蕩沖和,或因食生硬,傷動臟腑。得病之初,眼澀口噤,肌肉搐,漸至腰脊,筋急強直者不可治。此乃人作,...
- 《女科證治準繩》:[卷之五產后門]中風
,擾蕩沖和,或因食生硬,傷動臟腑。得病之初,眼澀口噤,肌肉搐,漸至腰脊,筋急強直者不可治。此乃人作,...
- 《普濟方》:[卷三百五十產后諸疾門]中風口噤
(附論)夫產后中風口噤者。是其氣虛。而風入于頷頰夾口之筋也。手三陽之筋結入于頷。產則勞損臟腑。傷動...
- 更多古籍中的口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