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kǒu gān
2 英文參考
dry mouth[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hirsty[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dry mouth[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口干(dry mouth)為癥狀名,出《黃帝內經靈樞·熱病》[1]。是指口腔干燥、少津或無津的表現[2]。
1.口渴;2.自覺口中干燥少津但不欲飲水之癥。
4 口渴·口干
口干即口渴[1]。《證治準繩·雜病》:“口燥咽干,此尋常渴,非三消證。”
5 自覺口中干燥少津但不欲飲水之癥·口干
口干指自覺口中津液不足,但沒有飲水要求,或飲水很少的表現[3]。《景岳全書·傳忠錄》:“凡病人問其渴否,則曰口渴。問其欲湯水否,則曰不欲。蓋其內無邪火,所以不欲湯水,真陰內虧,所以口無津液,此口干也,非口渴也。”
5.1 口干的病因病機
5.2 口干的治療
陰虛津少者,治宜養陰生津,可用六味地黃丸、增液湯、五汁飲等方治療[1]。
氣虛陽弱者,治宜益氣溫陽,可用七味白術散、小建中湯、金匱腎氣丸等方治療[1]。
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治療口干的穴位
- 關沖
,目生翳膜,視物不清,舌強,舌卷,舌裂,舌本痛,口干,唇干裂,痄腮,眩暈,霍亂吐瀉,不嗜食,肩臂疼痛...
- 竅陰
官等疾患:如頭痛,眩暈,目痛,耳鳴,耳聾,喉痹,口干,口苦,頭項痛,耳痛,頸項強痛,現代又多用頭竅陰...
- 首竅陰
官等疾患:如頭痛,眩暈,目痛,耳鳴,耳聾,喉痹,口干,口苦,頭項痛,耳痛,頸項強痛,現代又多用頭竅陰...
- 頭竅陰
官等疾患:如頭痛,眩暈,目痛,耳鳴,耳聾,喉痹,口干,口苦,頭項痛,耳痛,頸項強痛,現代又多用頭竅陰...
- 枕骨
官等疾患:如頭痛,眩暈,目痛,耳鳴,耳聾,喉痹,口干,口苦,頭項痛,耳痛,頸項強痛,現代又多用頭竅陰...
- 更多治療口干的穴位
治療口干的方劑
- 知母散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主治:妊娠恒苦煩躁悶亂,口干,及胎臟熱。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
- 知柏地黃丸
藥。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 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方
藥。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 知柏八味丸
藥。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 柴胡散
上搗羅為散。功能主治:治小兒傷寒壯熱,頭痛體疼,口干煩渴。用法用量:三歲小兒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
- 更多治療口干的方劑
治療口干的中成藥
- 知柏地黃丸
藥。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 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方
藥。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 知柏八味丸
藥。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 銀翹解毒片
,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等的治療。不良反應表現:過敏性休克表現...
- 橘紅梨膏
。功能與主治:養陰清肺,止咳化痰。用于肺胃陰虛,口干咽燥,久咳痰少。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0~15...
- 更多治療口干的中成藥
口干相關藥物
-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不良反應大致如下:0.5mg,輕微心率減慢,略有口干及少汗;1mg,口干、心率加速、瞳孔輕度擴大;2...
- 硫酸阿托品片
不良反應大致如下:0.5mg,輕微心率減慢,略有口干及少汗;1mg,口干、心率加速、瞳孔輕度擴大;2...
-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不良反應大致如下:0.5mg,輕微心率減慢,略有口干及少汗;1mg,口干、心率加速、瞳孔輕度擴大;2...
- 硫酸阿托品片
不良反應大致如下:0.5mg,輕微心率減慢,略有口干及少汗;1mg,口干、心率加速、瞳孔輕度擴大;2...
- 丁溴東莨菪堿注射液
滯迷走神經作用,故能增強本品的抗膽堿能效應,導致口干、視力模糊、排尿困難,老年人尤當注意;④本品與擬...
- 更多口干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口干
- 《丁甘仁醫案》:[卷一]濕溫案
李左濕溫四天,身熱有汗不解,胸痞泛惡,口干不多飲,舌苔薄膩而黃,脈濡滑而數。伏邪濕熱,漫布三焦,氣機...
- 《普濟方》:[卷一百七十八消渴門]消渴口舌干燥
上湊故也。其證飲方麥門冬丸(出圣濟總錄)治消渴。口干喜飲水。小便數。心煩悶。健忘怔忪。麥門冬(去心焙...
- 《丁甘仁醫案》:[卷一]風溫案
木火易熾,津少上承,肺失輸化之權,燥痰膠結難解,口干欲飲,唇燥溲赤,脈象寸關滑數不靖,尺部無力,舌苔...
- 《太平圣惠方》:[卷第七十四]治妊娠煩熱口干諸方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治妊娠煩躁壅熱。口干多渴。人參散方。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赤茯...
- 《普濟方》:[卷三百四十妊娠諸疾門]煩渴
理。陰陽隔絕。熱氣乘于心脾。津液枯少。故令心煩而口干也。妊娠面赤口苦。舌干心煩。腹脹者何。蓋緣恣情飲...
- 更多古籍中的口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