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jù gǔ
2 英文參考
Jùgǔ LI16[中國針灸學詞典]
Huge Bon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Jugu[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jùgǔ[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I16[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4 經穴名·巨骨
穴位 | 巨骨 | ||
漢語拼音 | Jugu | ||
羅馬拼音 | Chuku | ||
美國英譯名 | Huge Bone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LI16 | |
日本 | 16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GI16 | |
富耶氏 | |||
德國 | DI16 | ||
英國 | Li16 | ||
美國 | LI16 |
巨骨為經穴名(Jùgǔ LI16)[1]。出《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代號LI16[2]。屬手陽明大腸經[1]。巨骨為手陽明大腸經、陽蹻脈之交會穴[1]。巨骨即鎖骨,此穴位靠近鎖骨肩峰端,故名巨骨[1]。主治肩背及上臂疼痛,肩臂攣痛,岡上肌腱炎、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伸展及抬舉不便,半身不遂,瘰疬,癭氣,驚癇,癮疹,吐血,胃出血,癭氣,頸淋巴結核,高熱痙攣,下牙痛等。
4.1 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巨骨穴各一。
4.2 特異性
巨骨為手陽明大腸經、陽蹺脈之交會穴。
4.3 穴名解
巨骨即鎖骨,此穴位靠近鎖骨肩峰端,故名巨骨[1]。
巨,乃大也。巨骨指膺上橫骨,即鎖骨。此穴在巨骨(鎖骨)與肩胛骨所構成的叉形凹陷處,故以“巨骨”而為穴名。該穴正當鎖骨外端,盡管鎖骨未必很大,但位居肩端,有荷重之功,能維護胸腔臟器,故不言鎖骨而命名為巨骨。[3]
4.4 所屬部位
肩[4]
4.5 巨骨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巨骨在肩上部,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5][6]。
巨骨位于肩端上,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2]。
巨骨在肩胛區,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中。正坐垂肩取穴[1]。
巨骨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巨骨穴的位置
巨骨穴的位置(手陽明大腸經)
巨骨穴的位置(肌肉)
巨骨穴的位置(骨骼)
4.6 巨骨穴的取法
正坐垂肩,在肩端上,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取穴。
巨骨穴在肩胛區,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中。正坐垂肩取穴[1]。
正坐垂肩,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的凹陷中取穴[7]。
快速取穴:沿著鎖骨向外摸至肩峰端,再找背部肩胛岡,兩者之間凹陷處即是[8]。
4.7 巨骨穴穴位解剖
巨骨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肩鎖韌帶、岡上肌。深層有肩胛上動、靜脈。分布著鎖骨上神經后支,副神經分支,深層有肩胛上神經。皮膚由頸叢的鎖骨上神經分布。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經斜方肌筋膜入斜方肌,直達岡上窩內的岡上肌。前肌由副神經支配,后肌由臂叢的鎖骨上部分支肩胛上神經支配。
4.7.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肩鎖韌帶→岡上肌[1]。
皮膚→皮下組織→肩鎖韌帶→岡上肌[6]。
4.7.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鎖骨上神經外側支分布;深層有肩胛上神經和動脈分布[6]。
布有鎖骨上神經后支、副神經分支,深層有肩胛上神經和肩胛上動、靜脈[2]。
4.8 巨骨穴的功效與作用
巨骨有通經活絡的作用。
巨骨穴系大腸經和陽蹺脈之會穴,有理氣消痰、鎮驚寧神之功[3]。
4.9 巨骨穴主治病證
巨骨穴主治肩背及上臂疼痛,肩臂攣痛,岡上肌腱炎、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伸展及抬舉不便,半身不遂,瘰疬,癭氣,驚癇,癮疹,吐血,胃出血,癭氣,頸淋巴結核,高熱痙攣,下牙痛等。
巨骨穴主治肩背及上臂疼痛、伸展及抬舉不便和瘰疬、癭氣[6]。
巨骨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臂疼痛、岡上肌腱炎、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半身不遂及驚癇、吐血、瘰疬、癭氣等。[1]
巨骨主治肩背疼痛,半身不遂,癮疹,瘰疬,以及肩關節周圍炎等[2]。
巨骨穴主治肩臂攣痛,半身不遂;驚癇;瘰疬,癭氣,癮疹,吐血[7]。
消化系統疾病;吐血,胃出血;
其它:頸淋巴結核,高熱痙攣,下牙痛。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直刺0.4~0.6寸,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氣胸[6]。
一般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氣胸[1]。
直刺0.5~1寸[2]。
直刺或微斜向外下方刺0.5~1寸,肩關節周圍有酸脹感[7]。
直刺0.4~0.6寸,局部酸脹;
向外下方斜刺,深約1.0~1.5寸,肩關節周圍酸脹。
注意: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氣胸。
4.10.2 灸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4.11 巨骨穴的配伍
巨骨配孔最、尺澤、魚際,有降氣止咳,清熱止血作用,主治咯血。
4.12 特效按摩
肩臂拘攣時可用對側手的中指指腹按揉患側巨骨穴,直至患側感到熱或局部有酸麻感,可緩解癥狀[8]。
4.13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肩背髀不舉,血瘀肩中,不能動搖,巨骨主之。
《針灸大成》:主驚癇,破心吐血,臂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
《備急千金要方》:主肩中痛,不能動搖。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肩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背不得屈伸而痛。
5 骨骼名·巨骨
巨骨為人體骨骼名[1]。為柱骨的別名[2]。指鎖骨[1]。見《針灸甲乙經》。古時亦名鎖子骨、缺盆骨和巨骨[9]。《醫宗金鑒》:“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鎖子骨也。內接橫骨,外接肩解也。”或指頸椎。《釋骨》:“骨三節,植頸項者,通曰柱骨。”
6 中藥名·巨骨
巨骨為中藥名,出自《名醫別錄》,為《神農本草經》記載的溲疏之別名[2]。
6.1 巨骨的別名
巨骨、空木[10]
6.2 來源及產地
虎耳草科植物溲疏Deutzia scabra Thunb.的果實。分布陜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省及華南、西南地區。[10]
6.3 性味
辛、苦,微寒[10]。
6.4 功能主治
清熱利水[10]。
7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5.
- ^ [3]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4]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7.
-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6]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5-46.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2.
- ^ [8]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9]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98.
- ^ [10]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89.
古籍中的巨骨
- 《針灸資生經》:[針灸資生經第一]肩膊部左右二十六穴
。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際。陷中央。針八分。灸三壯。巨骨二穴。在肩端上行兩叉骨間陷中。灸五壯。針寸半。明...
- 《普濟方·針灸》:[卷六針灸門]穴
汗不出。胸中煩滿。西方子云。主臂痛不舉(三焦)。巨骨二穴在肩端上行兩叉骨間陷中。灸五壯。針寸半明堂經...
- 《經穴匯解》:[卷之三]胸博第五
步廊。凡十二穴。俞府(素問)一名輸府(大全寶鑒)巨骨下。去璇璣旁。各二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甲乙)...
- 《醫學綱目》:[卷之八·陰陽臟腑部]穴法下
穴,在肩端上陷中,針舉臂取之。針七分,可灸三壯。巨骨二穴,在肩尖端上行兩叉骨罅間陷中,手陽明陽蹺之會...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九]具列一十二人形共計二百九十穴
是穴。任脈氣所發。主胸脅支滿。心下滿。食飲不下。巨骨一穴。在心脾骨頭。是穴日灸三壯至七壯止。主驚癇。...
- 更多古籍中的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