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急性抑郁癥 (最后修訂于2011/4/12 12:37:32)[共45字]
摘要:急性抑郁癥,發病較急,癥狀較輕性抑郁癥,有的則是由輕性抑郁過渡而來。主要給予抗抑郁劑治療。......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安慰劑治療對藥物研發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tchuk說。對于那些安慰劑組在臨床試驗中出現巨大改善的疾病,尤其是疼痛、抑郁和其他精神疾病,克服假性治療是一個現實障礙。一項研究發現,1983~2008年,提交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急性抑郁癥試驗中只有53%顯示了正在審查的抗抑郁劑打敗了安慰劑。在23年的藥物研發生涯中,Winkler一直在努力克服不可預知的安慰劑響應和為Biogen公司進行臨床試驗。在準備進行牛皮癬療法試驗時,他研
- 《本草便讀》:[草部毒草類]急性子
透骨軟堅。當知味苦性溫。毒能消積。催生滑竅。須識行瘀化哽。降可寬喉。(急性子即鳳仙子。色黑。苦溫。入腎。凡子皆降。此子降性尤急。故名。透骨軟堅。催生滑竅。考其性能入血分。行瘀降氣。故能治大人噎膈。小兒痞積等證。又能辟蟲。以此草蟲不蛀。蜂蝶不過。其為有毒可知。似不宜于服食耳。)《本草便讀》清張秉成公元1644-1911年
- 《得配本草》:[卷三草部]急性子
即鳳仙花子微苦,溫,有小毒。通竅、透骨、軟堅。下骨哽,開噎膈。微炒用。服者不可著齒,多用亦戟人咽。《得配本草》清嚴西亭公元1644-1911年
- 腦梗死后抑郁癥狀與患者甲狀腺功能的關系
【摘要】目的研究腦梗死患者急性期抑郁癥狀與甲狀腺功能的關系。方法首次發病急性腦梗死患者480例,根據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結果分為抑郁組和非抑郁組,分析兩組患者血甲狀腺指標。結果抑郁組患者發病2周時血FT3和TSH水平明顯低于無抑郁腦梗死患者,而FT4顯著升高,兩者比較,P<0.01~0.05,血T3、T4、TPO、TG-Ab等指標伴抑郁與無抑郁腦梗死患者無明顯差異。結論急性腦梗死患者抑
- 由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抑郁癥
2006年05月19日ArchInternMed.2006;166:876-883.9由于急性心肌梗塞(AMI)而住院的病人很容易患有抑郁癥,尤其是年輕的女性。一項研究就這個問題而展開。在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間,科學家們對2489名AMI患者進行了觀察,在他們住院期間觀察他們的抑郁程度,并使用短期神經錯亂患者健康調查表(PHQ)對這一程度進行衡量。結果發現,較為年輕的患者(≤60歲)的
- 重性抑郁癥共病焦慮障礙與重性抑郁癥的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基因多態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重性抑郁癥共病焦慮障礙患者與重性抑郁癥患者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COMT)基因多態性的差異。方法:應用聚合酶鏈反應(PCR)和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技術,檢測15例重性抑郁癥共病焦慮障礙患者(研究組)和15例單純診斷為重性抑郁癥患者(對照組)的COMT基因多態性。結果:研究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無論是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G頻率還是基因型A/A、A/G及G/G頻率均無
- 單、雙相抑郁癥自殺行為遺傳效應的比較研究
2005年09月21日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5Vol.31No.2P.85-8711(無錫)為了探討單、雙相抑郁癥患者自殺行為的遺傳效應有否差異,研究者對115例單相抑郁癥及184例雙相抑郁癥患者應用家族史法進行研究,用多基因閾值理論進行遺傳率的估算。結果單、雙相抑郁癥患者自殺危險性均較其一級親屬高,患者一級親屬自殺危險性均較對照組一級親屬高,單相抑郁癥患者自殺危險性較雙相抑郁癥患者高,單相
- 《急救廣生集》:[卷九·外治補遺]陰囊破爛
用急性子、甘草等分為末,菜油調敷,外用青荷葉,粘貼即愈。《急救廣生集》清程鵬程公元1805年
- 調查顯示:抑郁癥患者易得冠心病
天津市安定醫院最近對100名單純抑郁癥患者和抑郁癥冠心病并發患者進行對比調查后發現,抑郁癥和冠心病共病患者的癥狀、病程、發病次數和住院日均顯著重于或高于單純抑郁癥患者。專家表示,抑郁癥和冠心病兩種疾病并存時會產生相互作用,增加各自的患病風險。因此,抑郁癥患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很高,而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也要小心抑郁癥的發生。天津安定醫院對100名住院的抑郁癥患者進行了相關調查,其中單純抑郁癥患者和抑
- 鹽酸氟西汀聯合激素與單純激素補充治療絕經期抑郁癥的療效比較
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Vol.39No.7P.461-464郁琦(北京)等為了觀察鹽酸氟西汀及激素補充治療(HRT)用于絕經期抑郁癥的療效,將已絕經并符合抑郁癥診斷的5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鹽酸氟西汀聯合HRT組每28天為1個周期,應用結合雌激素0.625mg/d與安宮黃體酮5mg/d,鹽酸氟西汀20mg/d;單純HRT組每28天為1個周期,應用結合雌激素0.625mg/d與安宮黃體酮5mg/d
- 鹽酸氟西汀聯合激素與單純激素補充治療絕經期抑郁癥的療效比較
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Vol.39No.7P.461-464為了觀察鹽酸氟西汀及激素補充治療(HRT)用于絕經期抑郁癥的療效,將已絕經并符合抑郁癥診斷的5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鹽酸氟西汀聯合HRT組每28天為1個周期,應用結合雌激素0.625mg/d與安宮黃體酮5mg/d,鹽酸氟西汀20mg/d;單純HRT組每28天為1個周期,應用結合雌激素0.625mg/d與安宮黃體酮5mg/d。于治療開始日
- 抑郁癥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密切相關
2005年06月07日(醫業網)9西班牙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癥嚴重程度與其血糖的控制水平密切相關。研究人員強調,伴有中度或重度抑郁癥的糖尿病患者應該接受心理治療。第一作者、研究負責人、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RazGross博士說,“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癥的加重會造成持續的漸重血糖控制不佳(PGC)。但是尚無研究來證實二者存在聯系。”根據一項群體性研究證明,糖尿病患者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的
- 單相抑郁癥患者自殺行為遺傳效應及遺傳方式的研究
2005年04月19日中華精神科雜志2004Vol.37No.4P.228-231(無錫)為探討單相抑郁癥患者自殺行為的遺傳效應及方式,研究者采用嚴格的納入標準,對115例抑郁癥患者應用家族史法進行研究,用醫學遺傳數學方法中分離分析和多基因閾值理論進行遺傳方式的探討,并與對照組(395名)比較。結果單相抑郁癥患者自殺危險性較其一級親屬高(P<0.01),單相抑郁癥患者一級親屬自殺危險性較對照組高
- 鹽酸氟西汀聯合激素與單純激素補充治療絕經期抑郁癥的療效比較
2005年02月21日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Vol.39No.7P.461-464為了觀察鹽酸氟西汀及激素補充治療(HRT)用于絕經期抑郁癥的療效,將已絕經并符合抑郁癥診斷的5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鹽酸氟西汀聯合HRT組每28天為1個周期,應用結合雌激素0.625mg/d與安宮黃體酮5mg/d,鹽酸氟西汀20mg/d;單純HRT組每28天為1個周期,應用結合雌激素0.625mg/d與安宮黃體酮5
- 堅持服藥抑郁癥者前途光明
告訴病人:“你再堅持一下,時間不到。”當然,患抑郁癥的病人自己也很痛苦,我們會給他們一些咨詢和安慰。服用抗抑郁藥物,還要注意“足量治療、足夠劑量、足療程”的原則。服藥后,一般經過4~6周的治療,急性抑郁癥會獲得緩解。同時,需要進一步維持治療。維持治療時間越持久,復發率越低。有些病人對抗抑郁劑的耐受性較差,對藥物特別敏感,容易出現副反應,因此開始要采取小劑量治療,逐漸加量。病人對藥物的副反應,也要
- 抑郁癥睡眠障礙研究的新進展
摘要:本文就國外有關抑郁癥睡眠障礙研究的最新動態,從臨床及實驗室研究、可能的病理機理及臨床應用等方面做一概述。 睡眠障礙是抑郁癥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抑郁癥睡眠障礙的研究,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下面就近年來有關研究新進展做一概述。 一、抑郁癥睡眠障礙的臨床表現 睡眠障礙是抑郁癥發病早期常見的的臨床癥狀之一,主要包括睡眠維持困難、早醒、睡眠過度及晨醒時有心境惡劣的傾向。抑郁癥的這種典型睡
- 抑郁癥自殺行為遺傳流行病學對照研究
2005年06月10日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5Vol.31No.1P.40-428(汕頭)為了探討遺傳因素在抑郁癥自殺行為中的作用,研究者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對103例抑郁癥自殺行為先證者和103例對照的親屬資料進行遺傳流行病學研究。結果24.27%的先證者的Ⅰ級親屬有自殺行為;Ⅰ級親屬、Ⅱ級親屬發生率依次為4.56%、1.60%,顯著高于對照組Ⅰ級親屬發生率0.264%,其OR值及95%可
- 中國逾2600萬人患抑郁癥10%-15%將可能死于自殺
2005年06月22日《北京晨報》8“目前,中國有超過2600萬人患有抑郁癥,但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在昨天召開的亞洲精神科學高峰會上,來自全球和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200位精神衛生領域的資深學者和專家,共同呼吁全社會正確認識抑郁癥,重視抑郁癥帶來的社會經濟負擔,提高抑郁癥患者的就醫率。當今社會愈來愈激烈的競爭環境給人們帶來了精神上巨大的壓力,由此誘發的以抑郁癥為代表的精神
- 抑郁癥自殺未遂患者的臨床特征
2005年03月30日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4Vol.14No.5P.290-291(四川)為了探討抑郁癥自殺未遂患者的臨床特征,研究者采用自制的抑郁癥自殺未遂調查表和Hamiltion抑郁量表(HAMD),對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2版修訂本診斷標準的住院抑郁癥自殺未遂患者67例進行調查,以同期住院無自殺行為的抑郁癥患者145例為對照。發現自殺未遂組HAMD總均分明顯高于無自殺行為
- 老年期與非老年期抑郁癥臨床對照研究
2005年07月11日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5Vol.15No.2P.86-875(廣東)為了探討老年期抑郁癥的臨床特征,研究者以單相抑郁癥患者79例,其中39例首發年齡≥60歲為老年組,40例首發年齡<60歲為非老年組。對兩組一般臨床資料進行對照分析,并在治療前及治療第2、4、6周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及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比較兩組療效。結果老年組伴有軀體疾病者明顯高于非老年組
- 父親也會患上“產后抑郁癥“孩子會受到影響
2005年06月29日(新華網)4牛津大學近期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產后抑郁癥不僅給母親們帶來傷痛,也影響到相當數量的父親。研究人員共分析了8430名父親的資料,發現其中的303名(即3.6%)父親在嬰兒出生后的8周內,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抑郁,癥狀包括擔憂、情緒波動、易怒及絕望。研究同時還發現,如果兒子的父親患有抑郁癥,該男孩在學齡前表現出的行為和情感障礙等問題是普通男孩的兩倍。牛津大學的精神病
- 首發抑郁癥遺傳效應及方式的初步研究
2005年05月10日中華精神科雜志2005Vol.38No.1P.7-10(上海)為了探討首發抑郁癥的遺傳效應及方式,研究者對107例首發抑郁癥患者的一至三級親屬(共4439人)進行家族史調查,用分離分析和多基因閾值理論進行遺傳方式研究。結果(1)先證者中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占43.0%(46例),其中有抑郁癥家族史者占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的61%(28/46)。(2)一至三級親屬中抑郁癥的患病率
- “輕度抑郁癥“放輕松降低目標多放松
的感受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只要人們及早認識到,很容易治療好。”今天,中日友好醫院心理門診醫生李子勛稱。此前,有關部門公布調查顯示:我國已有超過2600萬人患該病,但九成人不知可治療。李子勛說,輕度抑郁癥不可怕,人在感受到自己的抑郁情緒時,就應該及時采取積極的行動,可將工作、生活的目標定得低一些,還可以暫時離開當前的環境,用休假的方式讓自己放松。心理專家認為,最輕度的抑郁癥,可自我調節,多做運動,
- 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患者睡眠腦電圖及P300的比較
2005年08月17日中華精神科雜志2005Vol.38No.2P.109-1125(南京)為了探討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患者睡眠腦電圖的差異及其與事件相關誘發電位P300關系,研究者對31例抑郁癥、20例焦慮癥、20例強迫癥患者進行多導睡眠腦電圖和P300測定,將3組的多導睡眠腦電圖結果與P300各指標進行相關分析。結果(1)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3組睡眠進程各個指標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2
- 談話療法可幫助治療抑郁癥
2005年05月10日(新華網)有些疾病不一定非得用藥物治療才有效,采取談話療法同樣也會有效。美國科學家一項最新臨床實驗表明,在對抑郁癥的治療中,談話療法與藥物治療具有同樣療效。而且,如果把舊病復發的幾率也算在內的話,可能談話療效還更好一些。談話療法是認知治療方式,教人們如何改變有害的想法和信念。當患者有不切實際的負面想法產生時,他們會被告知如何用正面想法來替代這些負面想法。這可能聽起來很簡單,
- 北京市衛生局調查表明60萬北京人患有抑郁癥
2005年06月15日(中新網)8北京市衛生局今天公布了對北京地區抑郁癥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15歲以上人群中抑郁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6.87%,時點患病率為3.31%。由此推算北京市15歲以上市民中約有60萬人曾經受過或正在面對這種疾患。有30余萬人正在受著抑郁障礙的困擾。另外對大學生進行的抑郁癥抽樣調查也顯示,其抑郁障礙現在的患病率為23.66%,據此推算,北京地區患有抑郁癥的大學生不
- 美科學家研制克服抑郁癥的“起搏器”
美國科學家將電極植入抑郁癥患者大腦深處,通過微小電脈沖刺激成功地緩解了患者的癥狀,這一方法的效果比現有其他療法更好。 大腦深部刺激是治療大腦疾病的一種新手段,它像起搏器一樣用微小電擊直接作用于大腦的特定部位。這項技術已經成功地減輕了一些帕金森氏癥患者的癥狀,但是此前還沒有人把它用于抑郁癥。 據美國《科學》雜志網站日前報道,美國埃默里大學醫學院科學家把研究目標瞄準了大腦負責情緒的一個區域。在抑
- 社會支持對抑郁癥患者康復的影響
2.68±10.80(10~59)歲,平均受教育年限為5.71±2.60(0~15)年。婚姻狀況:未婚39例,已婚55例,離婚6例。1.2發病誘因有誘因51例,無誘因40例,不詳9例。1.3起病緩急急性起病31例,亞急性起病45例,緩慢起病24例。1.4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對患者的病情狀況每隔3個月進行一次評定,每次評定前對家屬進行一次動員,要求其盡量應用患者病前的社會支持系統包
- 貴州省惠水縣城區老年女性抑郁癥影響因素的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貴州省惠水縣城區老年女性抑郁癥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及自行設計的影響因素調查表對惠水縣城區400名60歲以上老年女性進行調查。結果378份有效樣本老年女性抑郁癥發生率為56.8%,少數民族重于漢族。老年女性抑郁癥狀在年齡、民族、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社會活動、居住類型、生活費來源、經濟收入、醫療費支付方式、健康自評、文化程度、社會
- 對老年抑郁癥診斷及治療的認識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老年抑郁癥發病率的上升趨勢,已成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老年抑郁癥多與其他軀體疾患并存,有其特殊性,不僅精神科和神經科醫師應多加關注,亦應引起其他醫師的重視。在長期的老年抑郁癥臨床觀察中,我們有以下體會。1診斷診斷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是:與中青年相比,老年抑郁癥臨床表現不典型。情緒異常多表現為焦慮、易激惹及抑郁的混合狀態,有的表現為植物功能失調、多汗、便秘、胃腸不適,有的甚至出現
- 綜合醫院應重視抑郁癥的早期診斷與治療
郁是一種精神障礙,許多研究表明在綜合醫院的內外科患者中伴發抑郁、焦慮不良情緒問題比例相當高,且發病率不斷上升,且多數非首診于精神科。抑郁焦慮情緒可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引起全身功能性改變,如果抑郁癥狀沒有及時診斷、治療,將導致功能性疾患久治不愈,影響康復,重者甚至自殺。因此抑郁癥早期診斷、治療尤為重要。1醫患誤區探討1.1認識不夠抑郁癥不僅是自殺的主要原因,而且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
- 腦卒中后抑郁癥274例臨床分析
腦卒中患者除有各種軀體癥狀外,還常伴發情感障礙,其中以卒中后抑郁癥(post—strokedepression,PSD)最多見,卒中后抑郁癥的存在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直接影響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康復和生活質量。因此,對卒中后抑郁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利于患者軀體功能恢復,改善預后。為調查其發病率、特點及相關因素,抗精神病藥物的合理應用,現將我院274例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其
- 精神抑郁癥的護理干預
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心理疾病發病率已越來越高。抑郁癥是一種嚴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情感障礙的精神疾病,屬中醫“郁癥”,“不寐”,“藏燥”等范疇。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流行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抑郁癥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人們逐漸的認識到疾病發生涉及社會心理,生活諸多因素,單純依靠藥物不能解決抑郁癥的康復和復發的問題,因此為他們提供有關疾病知識,技能服務,幫助他們正確認知,提高患者家屬的照料
- 科學家調查發現產后抑郁癥三大誘因
2005年05月20日《競報》科學家最近進行的一項大規模調查顯示,擔心自己的母親角色、生孩子對自己身體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缺乏社會支持等三個方面的因素是導致女性產后抑郁癥的主要原因,具體包括疲勞、喂奶和缺少時間照顧其他孩子等。共有861名生孩子后不到六周的女性接受了調查,研究人員請她們在85種可能導致產后抑郁癥的原因中排出影響最大的前五名。調查顯示,給媽媽們帶來壓力最大的因素是疲勞、缺少睡眠和社
- 日本發現有助于治療抑郁癥的蛋白質
對照組。結果發現,注入林格液的老鼠只游1分鐘,而腦內OCT3蛋白質合成受到抑制的老鼠游了近4分鐘。 研究人員解釋說,OCT3蛋白質附著在神經膠質細胞等的表面,能把多巴胺等神經傳遞物質運輸到細胞內部。現有抗抑郁藥作用于神經細胞,OCT3蛋白質存在于神經膠質細胞,直接抑制這一蛋白質的作用,可以起到與用抗抑郁藥相同的效果。因此,這一成果有助于開發新藥和尋找預防抑郁癥的新方法。(新華社)作者:自動采集
- 抑郁癥的舌象研究
【摘要】目的調查分析抑郁癥病人的舌象特點。方法對確診的抑郁癥病例進行中醫四診,拍攝舌片進行舌象分析。結果81例抑郁癥患者中,舌象異常71例(87.7%)。檢出淡紅舌44.2%、絳舌35.8%、青紫舌11.1%、紅舌8.4%及淡白舌1.2%。75.3%患者存在一種以上舌形異常,齒痕舌(46.9%)最多見,其次舌胖大(28.4%)、點刺(28.4%)及舌嬌嫩(25.9%)。舌苔異常71.6%,以膩苔
- 糖尿病患兒得抑郁癥會增加其住院風險
2005年05月17日(新華網)研究人員在5月《兒科學》雜志上報告,表現出高度抑郁癥狀的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有更高的由于糖尿病相關性并發癥而住院的風險。第一作者、美國德州西南大學醫療中心的SunitaMStewart博士指出,“衛生保健人員和糖尿病患兒的家長要知道這些孩子比健康兒童更可能發生抑郁,這非常重要,教育他們了解關于抑郁的征象和癥狀也很重要。”Stewart博士和同事評估了糖尿病患兒的抑
- 腦卒中后抑郁癥的康復治療分析
2005年03月28日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4.017(015).-2248-2249(河南)為了探討腦卒中后抑郁癥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選擇腦卒中患者,在病例組和對照組在入選時和一個療程后(2月)進行漢米頓抑郁量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和Barthel指數檢測,并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DS),病例組和對照組給予對癥處理和常規藥物治療,病例組加用心理治療、康復治療。嚴重病例適當加用抗抑郁
- 研究顯示:香港四萬多老人患抑郁癥
2005年02月24日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有研究顯示,香港有四萬一千名老人患上抑郁癥從而成為高危一族,而治療抑郁癥有助減低自殺率。香港沙田醫院老人精神科高級醫生梁佩瑤日前接受記者訪問時指出,研究顯示香港約百分之五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也就是說香港有四萬一千名患抑郁癥老人,而目前愿意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的老人只有八千人,因此,目前在香港的各個社區內仍有三萬多名患抑郁癥的老人情況不明。梁佩瑤說
- 低能量氦氖激光治療抑郁癥臨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低能量He-Ne激光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對72例住院抑郁癥患者分為He-Ne激光治療組(A組)及阿米替林治療組(B組)并對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用HAMD、CGI及TESS評分其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1)兩組病人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2)兩組在第4周末HAMD總分及因子分比較,除體重外均有統計學差異;(3)第4周末A組的HAMD總減分率為76%,B
- 女性老年期抑郁癥患者住院期間自殺調查與護理對策
【摘要】目的了解女性老年期抑郁癥患者住院時出現自殺行為的情況及護理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1999~2003年期間在我院發生的24例自殺未遂的情況,并對其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結果自殺以夜間、午休時較多,夜間12例,午休8例。結論自殺在女性老年期抑郁癥患者中較常見,常帶來嚴重后果應加強重視。 自殺是自愿并主動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有意采取結束自身生命的行為,并導致了死亡結局,稱為自殺死亡。有自殺舉動,
- 抑郁癥增加其他疾病患病風險女性是男性的兩倍
nceSummit)將于6月18日在北京舉行。作為亞太地區最權威的精神衛生領域的學術會議之一,亞太精神科學高峰會始于2001年,主要關心的是關于情感障礙研究和治療的最新進展。今年峰會的主題是:追求抑郁癥治療的早期、有效和長久的臨床治愈(whywait)。據了解今年的峰會由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主辦,美國惠氏藥廠獨家贊助。屆時來自全球和亞太地區的精神衛生領域的資深學者和專家將共同探討有關抑郁、焦慮
- 疏肝寧神湯配合氟西汀治療抑郁癥30例療效觀察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疾病,以情緒低落、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筆者于2002年1月~2004年5月以疏肝寧神湯配合氟西汀治療在我院門診及住院的抑郁癥患者30例,并與單用氟西汀治療30例作對照,取得滿意療效,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18~56歲。將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受試在性別、年齡、病程、疾
- 加味甘麥大棗湯對嗅球摘除所致抑郁癥模型大鼠行為學及氨基酸遞質含量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甘麥大棗湯及其加味方對嗅球摘除所致抑郁癥大鼠行為學及海馬氨基酸類遞質含量的影響。方法采用嗅球摘除的方法制造抑郁癥大鼠模型,對模型大鼠分別灌服甘麥大棗湯及其加味方,并進行曠場行為測定、糖水消耗試驗以及HPLC熒光法測定海馬氨基酸類遞質含量。結果模型組水平運動顯著增加(P0.05),糖水消耗顯著減少(P0.01),海馬Asp含量顯著下降(P0.05)。各用藥組與模型組比較,水平運動減
- 圍絕經期抑郁癥抗抑郁藥的療效觀察
2005年06月27日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5Vol.15No.2P.70-723(南京)為了比較觀察激素替代與激素替代加抗抑郁藥兩種方案對圍絕經期抑郁癥的治療效果,研究者選擇年齡45歲以上抑郁癥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單用倍美盈,觀察組用倍美盈加氟西汀。療程8周。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抑郁的嚴重程度,絕經指數(KMI)評價圍絕經期癥狀。結果觀察組有效率為96.6%,顯著
-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有助于治療抑郁癥的蛋白質
格液的老鼠作為對照組。結果發現,注入林格液的老鼠只游1分鐘,而腦內OCT3蛋白質合成受到抑制的老鼠游了近4分鐘。研究人員解釋說,OCT3蛋白質附著在神經膠質細胞等的表面,能把多巴胺等神經傳遞物質運輸到細胞內部。現有抗抑郁藥作用于神經細胞,OCT3蛋白質存在于神經膠質細胞,直接抑制這一蛋白質的作用,可以起到與用抗抑郁藥相同的效果。因此,這一成果有助于開發新藥和尋找預防抑郁癥的新方法。作者:自動采集
- 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的研究進展
”,在治療上應使用溫腎助陽為主的藥物;當出現一系列肝氣郁滯證時,其病因為“因肝病致郁”。在治療上應用疏肝解郁為主的藥物。臨床實踐證明中醫治療癥狀最重、病期最長的病人,療效優于西藥治療。李清福根據急性抑郁癥、慢性抑郁癥、輕型抑郁癥、重型抑郁癥的表現按辨證施治的方法,制定了解郁一號、解郁二號、解郁三號、解郁四號方劑,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劉正學報道52例抑郁癥按中醫辨證以肝郁氣滯、血瘀為主癥,或伴有脾虛
- 骨科老年住院病人抑郁癥狀的調查
【摘要】目的為提高對老年住院病人的護理質量,了解病人住院期間抑郁癥的發生情況。方法于2002年4月~9月期間通過抑郁自評量表(CES-D)、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Ls)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51例骨科老年住院病人的抑郁、日常生活活動進行了評估,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結果老年病人的抑郁狀況與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有關,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與抑郁呈負相關(r=-0.411,P0.01)。結論不同的疾病對日常
- 2型糖尿病患者伴發抑郁癥的狀況分析及護理對策
【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中抑郁癥的患病率以及DM與抑郁癥的相互關系。方法依據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對611例2型DM患者進行評定,其中伴發抑郁癥患者中,女性多,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并具有肥胖、代謝控制不良、慢性并發癥增加的特點。結果(1)DM患者中抑郁癥的患病率為28.6%;(2)在DM患者中,合并抑郁癥者與女性、文化程度相對較高,體重指數25kg/m2,糖化血紅蛋白8%,慢性并發癥增加密
- 護士在干預抑郁癥患者自殺中的作用
殺行為,而自殺觀念或自殺未遂見于緊接躁狂癥后抑郁發作的約為13%。失眠及睡眠障礙的過度關注,往往與自殺有關,這類患者若同時伴有藥物濫用,則自殺風險更大。向洲等[3]發現抑郁癥中獨身者有很高的自殺率。急性起病者較慢性起病者更易發生自殺,另外負性生活事件和軀體病變亦是導致抑郁癥患者自殺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有一些學者[4]認為絕望是抑郁和自殺的中介,絕望與自殺的相關,較抑郁與自殺的相關更加明顯。一些患者臨
- 大腦脂肪酸水平與抑郁癥的發生有關
構成分和與第二信使功能有關的一系列衍生物的一種底物。動物研究已經證明,增加omega-3脂肪酸的攝入可能導致大腦中花生四烯酸水平的降低,因此增加omega-3脂肪酸的攝入可能改變了大腦中這兩類脂肪酸之間的平衡關系。研究人員指出,盡管目前人們對飲食中的omega-6脂肪酸還沒有足夠的重視,但將來有可能通過增加omega-3脂肪酸和降低omega-6脂肪酸攝入的方法來控制抑郁癥的發生。作者:自動采集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