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3 概述
膀胱炎(cystitis)與尿道炎統稱為下尿路感染,可分為細菌性和非細菌性感染。急性膀胱炎(acute cystitis)是非特異性細菌感染引起的膀胱壁急性炎癥性疾病,為泌尿系常見病。
膀胱炎是最為常見的尿路感染,多見于女性,特別是生育期與老年女性發病率高[1]。膀胱炎可以分為急性膀胱炎和復發性膀胱炎,復發性膀胱炎每次發作的臨床表現和治療與急性膀胱炎相同[1]。引起急性膀胱炎的微生物以細菌為主,常見細菌有大腸埃希菌、葡萄球菌;膀胱炎多因細菌經尿道上行感染而致[1]。復發性膀胱炎與尿路畸形、結石、膀胱反流、糖尿病、雌激素水平低下等有關[1]。
急性膀胱炎的特點為發病急,伴嚴重膀胱刺激征而全身反應輕微。正常膀胱具有尿液抗菌、黏膜抗菌、尿液機械沖洗以及膀胱頸括約肌、尿道外括約肌阻菌等防御措施,進入膀胱的細菌能否繁殖,取決于膀胱黏膜的防御能力、病菌數量和毒性以及下尿路排出的通暢性。致病菌以革蘭陰性桿菌多見,常為大腸埃希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產氣莢膜梭菌、變形桿菌屬等。革蘭陽性球菌(金葡菌、鏈球菌屬為主)少見,可為混合感染。感染途徑以上行感染為主。少有下行感染,血行、淋巴感染或鄰近組織感染直接蔓延極少見。
急性膀胱炎患者應臥床休息,多飲水,避免刺激性食物,熱水坐浴或恥骨上熱敷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癥狀。口服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鉀堿性藥物堿化尿液,減少對尿路的刺激。黃酮哌酯鹽(泌尿靈)、顛茄、阿托品,可解除膀胱痙攣。根據致病菌屬,選用合適的抗菌藥物。經及時而適當治療后,都能迅速治愈。
4 疾病名稱
急性膀胱炎
5 英文名稱
acute cystitis
6 分類
7 ICD號
N30.0
8 流行病學
膀胱炎的高發人群包括4種,學齡期少女,育齡期婦女,男性前列腺增生者和老年人。急性膀胱炎多為繼發性感染或為泌尿系感染的一部分。女性多見,各年齡均可發病;男性發病少,絕大多數為繼發感染。
9 急性膀胱炎的病因
膀胱炎有多種因素引起:①膀胱內在因素,如膀胱內有結石、異物、腫瘤和留置導尿管等,破壞了膀胱黏膜防御能力,有利于細菌的侵犯。②膀胱頸部以下的尿路梗阻,引起排尿障礙,失去了尿液沖洗作用,殘余尿則成為細菌生長的良好培養基。③神經系統損害,如神經系統疾病或盆腔廣泛手術(子宮或直腸切除術)后,損傷支配膀胱的神經,造成排尿困難而引起感染。
10 發病機制
膀胱感染的途徑以上行性最常見,發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因女性尿道短,尿道外口解剖異常,常被鄰近陰道和肛門的內容物所污染,即糞便-會陰-尿路感染途徑。性交時摩擦損傷尿道,尿道遠段1/3處的細菌被擠入膀胱:也可能因性激素變化,引起陰道和尿道黏膜防御機制障礙而導致膀胱炎。另外陰道內使用殺精子劑會改變陰道內環境,致使病菌易于生長繁殖,成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男性前列腺精囊炎,女性尿道旁腺炎亦可引起膀胱炎。尿道內應用器械檢查或治療時,細菌可隨之進入膀胱。最近青少年男性膀胱炎發病率有增高趨勢,主要危險因素是包皮過長,性伴侶患有陰道炎癥,以及男性同性戀者。下行性感染是指膀胱炎繼發于腎臟感染。膀胱感染亦可由鄰近器官感染經淋巴傳播或直接蔓延所引起,但較少見。
淺表膀胱炎癥多見,病變僅累及黏膜、黏膜下層,可見黏膜充血、水腫、多發點狀或片狀出血或淤血,偶見表淺潰瘍或膿苔覆蓋,肌層很少受侵犯,病變以尿道內口及膀胱三角最明顯。鏡下所見除黏膜水腫外,還有黏膜脫落,毛細血管明顯擴張,多數白細胞浸潤可延伸至肌層。炎癥有自愈傾向,愈合后不留瘢痕。如治療不徹底或有異物、殘余尿、上尿路感染等情況,炎癥可轉為慢性。
11 急性膀胱炎的臨床表現
11.1 尿路刺激征
起病突然,有明顯尿頻、尿急、尿痛,膀胱、尿道痙攣,嚴重時類似尿失禁,常不能離開便器,難以忍受。排尿期尿道燒灼感,排尿終末期疼痛加劇,會陰部、恥骨上區疼痛、膀胱區輕壓痛。病情嚴重者可并發急性前列腺炎,但一般全身癥狀不明顯。
11.2 尿液混濁、血尿
尿液混濁,尿液中有膿細胞,常見終末血尿,有時為全程血尿。
11.3 單純性膀胱炎
炎癥局限于黏膜層,常無發熱,白細胞不增高,亦不伴有全身癥狀。當并發急性腎盂腎炎或前列腺炎、附睪炎時才能高熱。
12 急性膀胱炎的并發癥
少數女孩患急性膀胱炎伴有膀胱輸尿管反流,感染可上升而引起急性腎盂腎炎,成人中少見。少數糖尿病患者因留置尿管而引起膀胱炎的,有時可并發氣性膀胱炎,膀胱內氣體多為產氣桿菌所引起。
13 急性膀胱炎的診斷
急性膀胱炎的診斷,除根據病史及體征外,需做中段尿液檢查,尿液中有膿細胞和紅細胞。為及時治療,先將尿涂片行革蘭染色檢查,初步明確細菌的性質,同時行細菌培養、菌落計數和抗生素敏感試驗,為以后治療提供更準確的依據。男病人還應注意有無前列腺炎或良性前列腺增生。在女性應注意有無陰道炎、尿道炎、膀胱脫垂或憩室,檢查有無處女膜及尿道口畸形,尿道旁腺感染積膿等。
13.1 臨床表現
急性起病的尿路刺激癥狀,即尿頻、尿急、尿痛,嚴重者甚至出現尿失禁[1];
急性膀胱炎多伴有下腹部疼痛與壓痛,發熱少見[1];
部分急性膀胱炎可不治自愈[1]。
13.2 小便檢查
尿液檢查:①尿常規白細胞計數(或血小板計數)≥10個/HP,可有紅細胞,但無管型:②尿沉渣涂片革蘭染色,WBC≥15~20個/HP;③中段尿培養,菌落≥108/L。
如有尿道膿性分泌物,應行涂片檢查以排除淋病奈瑟菌感奈瑟菌感染,必要時可在感染急性期后或感染控制后行膀胱鏡檢查,或在發病后行B超、X線檢查排除尿路結石等病因或誘發和并發因素。
14 鑒別診斷
14.1 急性腎盂腎炎
急性腎盂腎炎也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尿液檢查可有膿細胞和紅細胞。但常伴有發熱等全身感染癥狀,有腰痛及腎區叩壓痛。
14.2 滴蟲性膀胱炎
滴蟲性膀胱炎也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但病人常有不潔性交史。尿道多有分泌物,且分泌物檢查可找到滴蟲。
14.3 急性前列腺炎
急性前列腺炎也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并有恥骨上疼痛。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難,且直腸指檢可發現前列腺腫大伴壓痛。
14.4 間質性膀胱炎
間質性膀胱炎也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并有恥骨上疼痛。恥骨上膀胱區疼痛與壓痛尤其明顯,膀胱充盈時加劇。尿常規檢查多數正常,極少膿細胞。
14.5 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臨床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和血尿,B超檢查可顯示為膀胱內占位性病變或膀胱壁增厚等非特異性征象,膀胱鏡檢查和黏膜活組織檢查可有助于鑒別。
14.6 輸尿管下段結石
輸尿管結石降至膀胱壁間段時也可產生膀胱刺激癥狀。如同時合并感染,則不易與膀胱炎鑒別。通過KUB平片及IVU可以顯示結石的部位并判斷有無合并梗阻。
15 急性膀胱炎的治療
臥床休息,多飲水,避免刺激性食物,熱水坐浴或恥骨上熱敷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癥狀。口服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鉀堿性藥物堿化尿液,減少對尿路的刺激。黃酮哌酯鹽(泌尿靈)、顛茄、阿托品,可解除膀胱痙攣。
15.1 抗菌治療
根據致病菌屬,選用合適的抗菌藥物。在藥敏結果之前,可選用復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藥物。經治療后,病情一般可迅速好轉,尿中膿細胞消失,細胞培養轉陰。應盡量采用短程的3天療法,避免不必要的長期用藥,以免產生耐藥性或增加副作用,但要加強預防復發的措施。
一般口服3天下列藥物之一即可:復方磺胺甲噁唑(2片,每日2次)、諾氟沙星(0.2g,每日2次)、呋喃妥因(0.1g,每日3次)[1];
對復發性膀胱炎需要消除導致復發的原因,可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5:1)625mg,口服,每日3次;復發頻率過高患者,可采用每晚睡前口服一次上述藥物預防復發[1]。
對上述治療無效者,需要進行小便培養,根據細菌種類與藥物敏感性選擇藥物[1]。
若癥狀不消失,尿膿細胞繼續存在,培養仍為陽性,應考慮細菌耐藥和有感染誘因,要及時調整更合適的抗菌藥物,延長應用時間以期達到徹底治愈。
絕經期后婦女經常會發生尿路感染,并易重新感染。雌激素的缺乏引起陰道內乳酸桿菌減少和致病菌的繁殖增加是感染的重要因素。雌激素替代療法以維持正常的陰道內環境,增加乳酸桿菌并清除致病菌,可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
復發性膀胱炎患者需要積極尋找復發原因,積極治療相關基礎疾病[1]。
16 預后
急性膀胱炎經及時而適當治療后,都能迅速治愈。對慢性膀胱炎,如能清除原發病灶,解除梗阻,并對癥治療,大多數病例能獲得痊愈,但需要較長時間。
17 急性膀胱炎的預防
預防急性膀胱炎要注意個人衛生,使致病細菌不能潛伏在外陰部。由于性生活后引起女性膀胱炎,建議性交后和次日晨用力排尿;若同時服磺胺藥物1g或呋喃妥因(呋喃坦啶)100mg,也有預防作用。
18 相關藥品
碳酸氫鈉、枸櫞酸鉀、黃酮哌酯、顛茄、阿托品、磺胺、復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呋喃妥因
19 相關檢查
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雌激素
20 參考資料
急性膀胱炎相關藥物
- 鹽酸洛美沙星膠囊
性支氣管炎及肺炎等。(2)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復雜性尿路感染,慢性尿路感染...
- 鹽酸洛美沙星片
性支氣管炎、肺炎等。(2)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復雜性尿路感染、慢性尿路感染...
- 鹽酸洛美沙星注射液
性支氣管炎、肺炎等。(2)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復雜性尿路感染、慢性尿路感染...
- 注射用鹽酸洛美沙星
性支氣管炎及肺炎等。(2)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復雜性尿路感染、慢性尿路感染...
- 鹽酸洛美沙星葡萄糖注射液
性支氣管炎、肺炎等。(2)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慢性尿路感染急性發作、急慢性...
- 更多急性膀胱炎相關藥物
治療急性膀胱炎的穴位
- 膀胱
炎癥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兩者又可互相轉化,急性膀胱炎得不到徹底治療可遷延成慢性,慢性膀胱炎在機體...
- 腋門
偏枯,四肢不用,驚悸不寐,腹直肌痙攣,腸梗阻,膀胱炎,尿潴留,腹痛,腹瀉,闌尾炎,腸炎,尿道炎,失...
- 浮郄
麻攣急,便秘,現代又多用浮郄穴治療急性胃腸炎,膀胱炎,腓腸肌痙攣,急性胃腸炎,尿潴留,髕骨軟化癥等...
- 秩邊
瘡,現代又多用秩邊穴治療坐骨神經痛,臀肌勞損,膀胱炎,下肢癱瘓,急性腰扭傷,梨狀肌損傷綜合癥,腦血...
- 居髎
現代又多用居髎穴治療髖關節功能障礙,下肢癱瘓,膀胱炎,子宮內膜炎,腰腿痹痛,月經不調,帶下,坐骨神...
- 更多治療急性膀胱炎的穴位
治療急性膀胱炎的中成藥
- 銀花泌炎靈片
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用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下焦濕熱證,癥見發熱惡寒、尿頻急、尿道刺痛...
- 益元散
排尿頻繁,量少,滴瀝難下,小腹部灼痛,診斷為急性膀胱炎。唇口紅甚,舌苔黃濁,脈數有力,給六一散2兩...
- 腎舒顆粒
粒的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用于尿道炎,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慢性腎盂腎炎。腎舒顆粒的用法用...
- 保前列片
細菌性及非細菌性急、慢性前列腺炎。3.急、慢性膀胱炎。4.其他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注意事項:便溏者慎...
- 三金片
小便短赤,淋瀝澀痛;現代用于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尿路感染屬腎虛濕熱下注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衛...
- 更多治療急性膀胱炎的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