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手術名稱
頸椎椎板Z形成形術
4 頸椎椎板Z形成形術的別名
頸椎椎板"Z"形成形術
5 分類
6 ICD編碼
03.09
7 概述
Z形成形術是先將棘突切除,再將椎管后壁用微型鋸等器械切成Z形的術式。早期由日本學者山口提出,系將每節椎板呈Z形切開,之后向兩側掀開而達到擴大椎管矢狀徑的目的。以后宮坂等人又提出采用擴大Z形椎板切開成形術,即將3~4節椎板作為一個整體,僅一個Z形切開即可達到擴大椎管矢狀徑的目的。
此種術式在操作上主要采用微型電(氣)鉆一點點地先將椎板外板切除,再切除內板,而后將殘存之椎板呈Z形切開,然后撐開,以達到擴大椎管的目的。其手術適應證與前者類同。本法在實施過程中一定要細心、耐心,否則稍有疏忽即可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初學者不宜選用。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6.3.3-1,3.26.3.3-2)。
8 手術步驟
1.鉸鏈的準備顯露椎板和關節突后,取椎板外側緣與關節突內側交界部,制成骨槽,去除椎板外側骨皮質。
2.將擬成型椎板的棘突切除。用微型電鉆或氣鉆將每個椎板做Z形切開,并橫行切開相鄰椎板的黃韌帶。
3.擴大椎板 將每節Z形切開的椎板分離并向外擴大,擴大距離約0.6cm×0.8cm即足夠大。
4.固定 將已擴大相鄰椎板鉆孔,并貫穿粗絲線或鋼絲固定(圖3.26.3.3-3)。椎板缺損處可用切口臨近脂肪塊覆蓋。
還可采用大Z形開門成形術,通常選擇5個椎板,于椎板左側或右側緣切開外側皮質骨,將另一側椎板完全截斷,中間一椎板行Z形切開,切開椎板上下緣黃韌帶,并向中央分離椎板,其距離約0.6cm×0.8cm,將分開的椎板用細鋼絲固定(圖3.26.3.3-4,3.26.3.3-5)。
9 術中注意要點
1.因每節椎板都需做切割,在技術上要求較高,手術應十分細心和耐心。將椎板全層切斷,才能擴大椎板。
2.椎板間的黃韌帶必須切斷,否則在擴大椎板時將發生困難。
10 術后處理
1.術后以頸托臨時固定,拆線后,并以枕頜頸石膏固定2~3個月。術后定期攝片或CT掃描判斷骨折愈合情況。
2.術中如對脊髓有刺激或擾動,宜常規應用脫水劑和激素。常規使用預防劑量的抗生素以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