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晶珠為眼內器官,又稱黃精、睛珠(《中西匯通醫經精義》卷上),即西醫所稱的晶狀體[1][2]。雙凸面彈性透明體,位于彩虹(黃仁)之后,神膏之前,正對瞳神圓孔,具有透視屈光作用[1]。
晶狀體(Lens)位于玻璃體前,形如雙凸透鏡,位于瞳孔與黃仁(虹膜)之后,周邊通過懸韌帶與睫狀體相連[3]。晶狀體為雙凸面的彈性透明體。
4 晶珠的位置
晶珠位于玻璃體前,形如雙凸透鏡,位于瞳孔與黃仁(虹膜)之后,周邊通過懸韌帶與睫狀體相連[3]。
晶珠位于瞳孔與虹膜之后,玻璃體之前,周邊通過懸韌帶與睫狀體相聯系。晶狀體前面的中央為前極,后面的中央為后極,前后面交界處為赤道部。直徑約9毫米,厚約4~5毫米。
5 晶珠的組織結構
懸韌帶是一種極細的纖維組織,起于睫狀體,附著于晶狀體赤道部,將晶狀體固定在正常位置上。若外傷致懸韌帶斷離,可致晶狀體脫位。
晶珠由晶狀體囊和晶狀體纖維組成。晶狀體囊膜是晶狀體外面既富有彈性又很透明的薄膜,在前面的稱前囊,后面的稱后囊。前囊膜下有一層立方形上皮細胞,后囊下缺如。赤道部上皮細胞向前后伸展延長形成晶狀體纖維。在人的一生中,上皮細胞不斷地形成纖維,并將舊的纖維擠向中心形成晶狀體核,核外較新的纖維稱為晶狀體皮質。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核就擴大變硬。
6 晶珠的生理功能
晶珠主要起屈光調節作用,是屈光間質的重要部分,有高度的屈折力,與睫狀肌共同完成調節作用。晶狀體的調節主要靠自身厚度的改變,而其厚度的改變又由囊膜與皮質的彈性決定。人至老年,晶狀體核變硬,彈性降低,調節力減退,以致視近時晶狀體凸度不能增加而成為老視。
晶珠的曲率可隨睫狀肌的舒縮而改變。當看近物時,睫狀肌收縮,睫裝小帶放松,晶狀體由于本身的彈性而變凸,折光能力增強,使物像聚焦在視網膜上。看遠物時,與此相反。老年人因晶狀體彈性減弱,眼的調節能力減退,看近物時模糊,看遠物時較清晰,俗稱“老花眼”。晶狀體可因代謝障礙(糖尿病)、外傷、電離輻射等引起渾濁而影響視力,臨床上稱“白內障”。
晶珠無血管,營養來自房水,當晶狀體受損或房水代謝發生變化時可發生混濁,稱為白內障。
7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9.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古籍中的晶珠
- 《普濟方》:[卷六十四咽喉門]誤吞諸物(附論)
鉤繩。推令前。入至鉤所。復又推之。以引出矣。若水晶珠。猝無治誤吞竹木入喉咽。出入不得。(出圣惠方)用...
- 《普濟方》:[卷二百六十三服餌門]神仙服餌(附論)
二百丸如梧桐子大。作八十一枚。曝干。丸皆映徹如水晶珠。者。吞七枚。日三服即出。發未白齒不落者。但服散...
- 《叢桂草堂醫案》:卷一
以分消膈中痰熱。接服四劑。胸博頭項間遍出白。如水晶珠。腹部腿畔亦發白。于是身熱全清。知饑進粥。但精神...
- 《證類本草》:[卷第十二]琥珀
串著繩,推令前,入至鯁所,又復推以牽弓出矣。若水晶珠亦得,更無堅物磨令滑用之。又方療從高墜下,若為重...
- 《重訂廣溫熱論》:[第二卷驗方妙用]發表法
細,形如肌粟,摸之觸手而微癢,抓破微有水,狀如水晶珠而明潤者吉;熱勢壯則外見,熱勢緩則隱伏,出無定期...
- 更多古籍中的晶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