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經穴部位”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12346-1990)》。該標準中穴位名稱的著錄方式參照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總部針灸穴名國際標準化科學組會議審定通過的《標準針灸穴名》,規定了人體腧穴定位的方法和361個經穴、48個經外穴的標準定位。適用于針灸教學、科研、醫療、出版及國內外針灸學術交流。[1]
3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經穴部位
- 《難經正義》:[卷五]六十五難
陰陽之定理,針法所必究也。然只節經文之大略,其經穴部位尺寸,須詳考銅人圖像,庶不致誤。《難經正義》清...
- 《子午流注說難》:[上卷本輸穴說難]足太陽膀胱經六穴
環之次序。足太陽終于此穴。交足少陰腎之經。蓋太陽經穴至此已交于陰經。故曰至陰。二、通谷(滎穴)部位在...
- 《子午流注說難》:[上卷本輸穴說難]足厥陰肝經五穴
稟受六腑水谷氣味精華之沖衢。故曰太沖。四、中封(經穴)部位在內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則宛。使和...
- 《子午流注說難》:[上卷本輸穴說難]足少陽膽經六穴
之義。膽六穴至此。轉而高升。故名丘墟。五、陽輔(經穴)部位在外踝上輔骨之前及絕骨之端。即外踝上四寸光...
- 《子午流注說難》:[上卷本輸穴說難]手少陽三焦六穴
下針時不可搖手。仰其指掌。則穴位明顯。五、支溝(經穴)部位在腕后三寸骨間陷中。證治熱病汗不出。肩臂酸...
- 更多古籍中的經穴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