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jǐng wài dòng mài -jìng mài -dà nǎo hòu dòng mài wěn hé shù
2 英文參考
external carotid artery-vein graft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astomosis
3 手術名稱
頸外動脈-靜脈-大腦后動脈吻合術
4 分類
神經外科/腦血管疾病的手術/腦缺血性疾病手術/其他顱外-顱內動脈吻合術
5 ICD編碼
39.2808
6 概述
自1967年Yasargil和Donaghy開創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吻合術以治療腦缺血疾病以后,各種形式的顱外-顱內動脈吻合術層出不窮,計有數10種之多,各有其優缺點。1982年Sundt首先報告這種手術方式。大腦后動脈解剖見圖4.4.8.5.6-1。
7 適應癥
頸外動脈-靜脈-大腦后動脈吻合術適用于:
1.基底動脈狹窄或閉塞,并有腦缺血癥狀,如進展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腔隙性梗死或體位性腦缺血癥狀者。
2.椎-基底動脈大型動脈瘤,無法夾閉瘤頸,需結扎椎動脈或基底動脈作為治療,而側支供血不足者。
8 禁忌癥
1.高齡病人,有嚴重的全身性疾病,例如肺、心、腎、肝疾病,糖尿病等。
2.已有嚴重而持久的神經功能障礙者。
3.雖有基底動脈狹窄或閉塞,但無神經癥狀,腦血流量(CBF)也正常,表示側支循環充足者。
9 術前準備
1.應進行充分的腦血管造影,全面了解腦血管狹窄情況和側支循環狀態。
3.腦血流量測定。
4.按常規準備頭皮。
5.給以預防性抗生素。
10 麻醉和體位
全身麻醉。病人仰臥位,頭轉向對側,術側肩部墊高,使頸部伸展。
11 手術步驟
1.取大隱靜脈,長20~25cm。用肝素鹽水沖洗干凈后灌滿,結扎所有分支,如有漏水即予修補。
2.于耳上顳部骨瓣開顱。注射甘露醇和放出腦脊液以便腦回縮。抬起顳葉直到小腦幕游離緣,切開環池的蛛網膜,即可看到大腦后動脈的第2段(P2)繞過大腦腳的外側。選擇長約1.5cm沒有穿動脈發出的一段,作為受血動脈。
3.以下頜角為中點,沿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做斜切口,顯露并分離出頸外動脈。
4.將大隱靜脈的遠端(足端)套在8號或10號橡皮導尿管端,用線扎緊,從頭部切口經皮下隧道通穿到頸部切口,此隧道位于耳前方,在顴弓之外。經導尿管向靜脈注入肝素鹽水,靜脈近端夾閉,使靜脈內充滿肝素鹽水。
5.經靜脈注入肝素4000~5000U。用兩個無創動脈夾阻斷大腦后動脈將作為吻合口處的近、遠段,切開動脈壁,用8-0尼龍線將靜脈與大腦后動脈做端-側吻合。然后依次放開遠、近段的動脈夾。此時血流被靜脈內的單向活瓣阻擋,不逆流入靜脈中。調整靜脈的長度,使其能無張力但又不冗長地臥于顱中窩底(圖4.4.8.5.6-2)。然后將靜脈的遠側端(足端)與頸外動脈做端-端吻合或端-側吻合(圖4.4.8.5.6-3)。
12 術中注意要點
1.在吻合的全部過程中,靜脈腔內必須充滿肝素鹽水,不容有空氣進入,以免造成空氣栓塞。
2.移植靜脈通過骨窗邊緣時有一個近于直角的轉折,最易阻斷血流,應咬成骨槽,盡量靠近顱底,避免扭曲和受壓。
3.顳葉牽拉要輕柔,并避免撕斷Labbé靜脈。
13 術后處理
2.口服腸溶性阿司匹林0.6g,每日3次,潘生丁25~50mg,每日3次,以防止吻合口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
3.術后行選擇性頸外動脈造影,觀察吻合口通暢情況。并做腦血流量測定,以了解灌注量是否增加。
14 并發癥
治療頸外動脈-靜脈-大腦后動脈吻合術的穴位
- 大沖
之肅殺,有太沖之義焉。象聰明之神形相得。《淮南子-詮言》:“故神制則形從,形勝則神窮。聰明雖用,必...
- 太沖
之肅殺,有太沖之義焉。象聰明之神形相得。《淮南子-詮言》:“故神制則形從,形勝則神窮。聰明雖用,必...
- 更多治療頸外動脈-靜脈-大腦后動脈吻合術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