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精神 (最后修訂于2009/1/6 15:42:35)[共120字]
摘要:精神①指正氣。《素問·上古天真論》:“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②指精氣和神志。《上古天真論》:“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靈樞·本臟》:“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固于性命者也。”......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關于我區精神衛生工作法制建設的幾點思考
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在我國,精神疾病發生的數量已超過了心血管疾病,躍居疾病發生率的首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負擔到2020年將達到疾病總負擔的25%。全疆常住人口及流動人口約2300多萬,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病調查資料推算的20%比例,我區現有各種顯性及隱性精神性疾病患者約460萬人。1.2.2專科醫院情況全疆精神疾病專科醫院僅有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兵團綠洲醫院、烏市安寧
- 第二節 精神疾病的分類
展,這種病因不明的“功能性”疾病將會被澄清。目前,這種分類在臨床診斷、治療和科研中仍有實際意義。 二、根據臨床表現分類 精神疾病一般分為輕型與重型兩大類。輕型是指患者對自身的精神異常有一定的自知力。尚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能保持與環境適應的能力。如神經癥。所謂重型是指患者對自身的精神異常表現沒有自知力,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喪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又稱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癥等。這種
- 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癥對照隨訪研究
peschizophre-niapatients. Keywords:TypeⅠschizophrenia;TypeⅡschizophrenia;Follow-up 精神分裂癥是常見疾病,是導致精神殘疾的主要病種。精神分裂癥時點患病率為3.5~7.0%。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其臨床分型的方法也不同。1980年英國學者CrowT根據可能的病理過程及對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的反應,把精神分裂
- 精神病人非自愿住院中的非法拘禁問題研究
近年來,因非自愿住院而引發的醫療糾紛和訴訟也日益增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由于現行精神病人非自愿治療制度存在明顯缺陷,難以在有效區別公民是否真正罹患精神疾病的基礎上實施相應的處里,從而導致不僅精神健康的公民有可能被作為精神病人對待,而且精神障礙者的非自愿住院治療也同樣缺乏必要的、審慎的法律程序保障,從而導致非法拘禁等法律問題的產生[4]。加之實踐中強制住院的醫學標準比較寬松和模糊,精神科醫生
- 《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42號)
總理:溫家寶 二○○五年八月三日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管理,保證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防止流入非法渠道,根據藥品管理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麻醉藥品藥用原植物的種植,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實驗研究、生產、
- 淺析精神病院醫患關系中的法律問題
【摘要】目的通過對精神病院醫患關系的分析,探討其中的相關法律問題。方法根據精神疾病的特點,應用相關法律知識進行分析。結果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入院后,其監護人(家屬)與醫院之間存在著事實上的非規范的委托監護關系。根據精神病院應承擔的職責,醫院與患者的關系及精神病學與精神醫院的特殊性,應當應用過錯責任原則來評定醫院在其中的責任。對于醫院無過錯的傷害事件,其責任應由患者及其監護
- 淺談精神病專科醫院的發展
主要目標。加上基礎醫學和臨床觀察,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多做科研工作,爭取多出科研成果,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學術帶頭人。 2.4加強對精神病專科醫院的建設促進精神病專科醫院建設健康穩定發展,要整體規劃、精心培育和長期建設。一旦形成,就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能朝令夕改。醫院要加強領導的建設,加強精神病專科項目全過程管理,定期評價考核,保證各項目標計劃的實現。在管理中注意資源的配置問題,做到以人為本,尊重人
- 氣功所致精神障礙的研究進展
氣功是具有東方文化特色的傳統心理生理鍛煉方法,氣功誘發的精神障礙已引起醫學人類學、精神醫學和心理學研究者的興趣。氣功所致精神障礙已作為一組與氣功相關的綜合征,已被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以下簡稱CCMD-2-R)定義為氣功所致精神障礙[1]。將這種具有東方文化色彩的精神障礙作為中國分類的特色,以區別于ICD-10和DSM-IV。本文對近年來這方面的研究進行綜述,并分析研究趨勢。 一、定
- 慢性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方法
目等級也明顯提高;激動項目等級、精神病表現項目等級、退縮項目等級、抑郁項目等級明顯降低,均較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說明通過認知行為治療讓患者認識到自己有病,扭轉了對治療依從性的不良認知;同時,讓患者把精神癥狀的好轉與抗精神病藥聯系起來,提高了服藥的依從性,強化了藥物治療的效果,從而使患者整體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促進自知力的恢復。 4工娛療法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某些患者的精神癥狀可能
- 社區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的開展與思考
【摘要】 目的:探討社區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進一步發展、普及、完善、提高。方法:市殘聯、區殘聯及社區要以專科醫院業務技術指導為依托開展社區“精防”康復工作,認真落實社區精防康復工作三級網絡系統運行。結果:通過加強重視,多層面協調配合,努力改善社區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環境與空間。結論:在社區康復站利用資源共享,給患者營造氛圍,打造平臺,使他們在生活質量方面有所提高,對早日擺脫疾病困擾有一定幫助,作為一種
- 廣西玉林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
交談表(CIDI3.0)》進行調查。根據調查員檢查出的陽性可疑病例或根據線索調查為可疑病例,精神科醫生采用《ICD-10-AM精神障礙癥狀檢查表》進行檢查,以《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ICD-10)》中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及診斷為診斷標準進行復檢,并填寫《各類精神障礙匯總記錄表》。調查隊按規定的方法進行全面復查。 1.3調查工具及其標準 調查工具:①自制《住戶調查表》,內容包括家庭成員、與戶主關系、
- 精神病專科醫院營銷策略的探討
的病人來源,其他的精神病患者哪里去了,一是未及時發現,二是流落到社會,三是找江湖醫生治療,四是迷信活動[3]。由于精神病患者復發率高、遺傳性強,如何讓這些精神病患者成為專科醫院的長期服務對象,是目前精神專科醫院急需考慮的問題。 1.2精神衛生資源及病床使用率的相對矛盾 目前的精神衛生資源嚴重不足[4],但與病床使用率低成為相對性的矛盾,也就是未能有效地采取辦法,收治需要住院的精神患者,而表面上
- 我國流浪精神病人的現狀及解決問題的出路
27(9):714-715. [11]李丹.流浪無主精神病人的醫學鑒定及救治[J]中國民康醫學,2005,17(12):773-774 [12]劉多敏,羅祖明.橄欖體腦橋小腦萎縮[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5,13(3):238-239 [13]邱友勝,方亞明,秦性好,等.伴發軀體疾病的住院流浪精神病人臨床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06,18(6):421-423作者單位:
-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現代醫學精神的終極價值取向——現代醫學模式視域下醫學生醫學精神教育初探
【摘要】醫學模式的轉變已經深刻影響和改變了現代醫學教育的發展和臨床實踐,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現代醫學精神的核心價值。因此,在醫學教育中要轉變教育觀念,改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完善醫學教育課程體系,建立醫學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臨床實踐中培養科學能力和人文素養以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以達到培養適應現代醫學模式要求的,具有現代醫學精神的合格醫學人才的目的。【關鍵詞】科學精神;人
- 精神分裂癥的應激和抗抑郁劑應用
因引起,最后發展成慢性,走向衰退。上世紀50年代后,盡管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明顯改觀了精神分裂癥嚴重的慢性結局,但疾病的慢性化后果依然相當嚴重,而成為精神科臨床長期受到關注和研究的問題。新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確立,對精神分裂癥病因論的重新認識,精神藥理學的發展,以及諸多臨床研究,使應激的概念逐漸走近并走入精神分裂癥的概念中,應激對精神分裂癥發生、發展以及臨床轉歸的影響,已引起學界高度重視。抗抑
- 關于印發《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生產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行兩人復核制。 第二十一條 專庫、生產車間暫存庫(柜)以及留樣室實行雙人雙鎖管理。 第二十二條 企業應建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取樣、留樣、退樣管理制度。檢驗部門要嚴格履行領取登記手續,按需取樣,精確稱重計數,做好記錄,并由檢驗部門與被取樣部門雙方簽字。 檢驗部門應當及時檢驗、妥善保管樣品(留樣)以及可回收利用的殘渣殘液。 退回的樣品要稱重計數,登記消耗和退回的數量,由交接雙方簽字。 第
- 精神衛生立法之思考
【關鍵詞】精神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地指出“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詢網絡,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因此,加大對精神衛生立法工作,更全面地維護精神殘疾患者的合法權益,關注入的心理健康,提高
- 第二篇 各論--第五章 精神分裂癥
第二篇 各論第五章 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壯年,常有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的不協調。一般無意識障礙和智力缺損,病程多遷延。 精神分裂癥狀是最常見、最難描述、最難做出完整定義的重性精神病。在千余年的有關記載中,直到1896年才由德國的克雷丕林做為一個獨立疾病(早發性癡呆)進行描述,1911年瑞士的E·布魯勒
- 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65例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腦外傷后所致精神障礙的臨床表現類型以及受損部位與精神障礙的關系。方法:對65例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精神障礙發生率依次為精神病性癥狀、神經癥樣綜合征、情感障礙、智能障礙、人格改變。同時發現腦挫裂傷和腦震蕩都易出現精神問題。結論:顱腦外傷是易發生精神障礙的危險因素,臨床醫生應預以重視。【關鍵詞】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臨床分析腦外傷 Cl
- 社區健康教育在精神疾病防治康復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
文論述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在精神疾病防治康復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在疾病控制預防領域已深入開展,社區健康教育作為精神疾病防治康復工作的一個重要措施,是開展社會化精神疾病防治康復工作體系的基礎和先導,在社區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將成為開展精神疾病防治康復工作最經濟、最有效的衛生保健戰略。社區化健康教育將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精神健康需求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廣大
- 晚發精神分裂癥診斷分類學現狀
精神分裂癥研究組提出建議研究中區分兩種類型,將起病于40歲后的精神分裂癥稱“晚發精神分裂癥(late-onsetschizophrenia),而發病很晚在60歲之后稱“特晚發精神分裂樣精神病(very-late-onsetschizophrenia-likepsychosis)[7],這一建議目前尚未得到普遍認可。目前各診斷系統晚發精神分裂癥及相關疾病歸類也有不同。ICD-
- 我國應該加強精神疾病的前沿研究
日前,以“嚴重精神疾病發病機制和防治策略的前沿研究”為主題的73期東方科技論壇在上海召開。在本次論壇上,我國一批在精神神經科學領域具有較深造詣的專家,面向科學的前沿,就“嚴重精神疾病的防治研究”、“嚴重精神疾病的病因學研究”、“抑郁癥的防治及生物學研究”、“藥物依賴的研究進展”、“藥物成癮的機制”、“精神分裂癥動物模型及相關基因的篩選”、“精神疾病的電生理研究”、“PTSD影像學研究”等研究課題,
- 精神疾病就診方式和途徑及相關問題
【摘要】 目的研究各類精神疾病就診方式和途徑及其相關問題。方法采用自制《精神疾病就診調查表》調查就診于精神科的病人共597例。結果68%為躁狂癥、92%為神經癥和抑郁癥首診于非精神科,77%不首診于精神科的原因為視為病情屬正常現象、性格、思想和情緒問題。34%于患病1年后才來專科就診。其中多數病例在非精神專科機構接受多種檢查和治療,約10%的抑郁癥、神經癥和精神分裂癥首診精神專科之前,已花費逾萬
- 綜合醫院的精神衛生服務現狀與發展
【摘要】通過分析綜合醫院就診人群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及綜合醫院精神衛生服務的發展現狀,指出目前我國綜合性醫院中存在的精神衛生服務的問題,提出加強綜合醫院精神衛生服務的若干建議:在綜合性醫院中設立精神醫學科;大力開展會診聯絡精神病學工作;真正實現醫學模式的轉變;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建立相應科室;作為與住院患者接觸最多的臨床護理人員,更應注意相關知識的學習,有的放矢地予以心理支持及干預,以提高患者的治療
- 再論生命三要素——精、氣、神
《靈樞·本藏日:“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也。“即血氣精神是奉養生命,維持健全人體生理活動的基本因素,其中血由精衍生,因此,概括地說,精氣神是生命活動的三大基本要素,后世稱之為“人身三寶“。1精—生命活動的本原及物質基礎精,是體內精華物質的總稱,是構成生命體,產生并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按照不同的劃分依據,有不同的名稱及類別。依據來源,精分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與
- 205例精神疾病患者社區康復調查分析與對策
2中看出復發次數2次以上者,較多精神疾病患者有社會功能缺陷,復發次數4次[17(94.4)]者致傷殘率最高,患者家庭和整個社會的照料負擔增加[2],朱國奎等[3]調研提示直接照料時間越多,負擔越大。精神殘疾也稱社會功能缺陷,胡明日、沈調英[4]報道,精神分裂癥的致殘率為86%,本文結果為90.7%,進一步說明了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4]。 3.2對精神疾病和精神衛生知曉率低 精神疾
- 綜合性醫院22例會診患者的臨床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會診患者精神障礙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對22例會診患者的精神障礙進行臨床分析。結果:精神障礙在住院患者中被識別率低、治療率低、治療不規范。結論:加強會診聯絡精神病學的精神醫學服務,提高臨床醫療服務質量。【關鍵詞】會診精神障礙 會診聯絡精神病學(Consultation-LiaisionPsychiatryCLP)又稱聯絡精神病學或綜合精神病學,是臨床精神病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隨
- 流浪乞討精神病患者收治情況的分析和體會
較多,單身占95%,文化低,精神分裂癥、精神發育遲滯、器質性精神障礙居多,病史不詳者占36%,半數以上患軀體疾病。經給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音樂和工娛療法、行為矯正、醒脈通治療及對癥支持治療,好轉率85%,治愈率10%。有95%送回原籍,5%未愈,無法查清身源,由救助管理站統一集中安置。結論:精神病患者流浪原因主要有三:1、精神疾病本身因素,受精神癥狀影響。2、家庭因素,家庭監護不利。3
- 分裂樣精神病的臨床對照研究及隨訪
道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0.05)。 1.2方法 2007年6月30日為隨訪終點,隨訪時間為3~6年。使用工具為《分裂樣精神病與精神分裂癥隨訪調查表》[2]。隨訪內容包括一般情況、精神癥狀、社會功能等方面。采用翻閱病歷、通信、電話、門診或再次住院等方法進行調查。 2結果 2.1臨床調查 2.1.1病前性格0.05)。精分組內向124例,外向16例,與維持組比,差異有顯著性(
- 研究顯示我國精神病患超1億重癥人數逾1600萬
國精神疾病患者人數不斷攀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但公眾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不足5成,就診率更低。另有研究數據顯示,我國重性精神病患人數已超過1600萬。按照國際上衡量健康狀況的傷殘調整生命指標評價各類疾病的總負擔,精神疾患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過了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患。各類精神問題約占疾病總負擔
- 精神分裂癥與情感性精神障礙相互誤診分析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障礙誤診 臨床精神醫學和法醫學工作者由于受到“傳統經驗診斷的影響,在診斷精神分裂癥和情感性精神障礙時,相互誤診是經常性的現象。自我國制定了精神分裂癥和情感性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以來,這種失誤雖有所減少,但仍有發生。這給臨床工作和司法鑒定工作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由此,筆者對1995年-1999年間遇及的11例誤診的原因進行分析。 1資
- 第三篇 講座--第十七章 精神衛生
第三篇 講座第十七章 精神衛生 精神衛生又稱心理衛生或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精神衛生(mentalhealth)的定義和內容大致分為兩種。即狹義和廣義。 狹義精神衛生,是指研究精神疾病的預防、醫療和康復。即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促使慢性精神病者的康復,重歸社會。 廣義精神衛生,是指研究健康者增進和提高精神健康、精神醫學的咨詢。 從上述精神衛生定義和內容看來,精神衛生的對象、
- 21世紀我國精神醫學發展前景
人類將步入21世紀,我國精神醫學的發展也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1 生物精神醫學的發展 21世紀初,將完成精神疾病群體遺傳學、遺傳流行病學研究,精神疾病遺傳學研究將從細胞水平向分子水平過渡。從分子生物學探索精神疾病的病因將得到全面的發展,重點在Alzheimer病、精神分裂癥及情感性精神障礙候選基因的研究。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和人類基因組-環境基因組計劃的完成,精神科各種疾病和致病基因將
- 徐匯區精神疾病控制預警系統隊伍建設現狀分析
了調查,現匯報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研對象 2007年5至7月份對徐匯區精神疾病控制預警隊伍中的信息報告員(居委干部、樓組長和志愿者等人)和社區醫務人員(社區全科醫生、社區護士以及社區精防醫生)進行調查。 1.2調研方法 自編問卷,由經過統一培訓的社區醫生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人口學的基本情況、預警系統的可行性與合理性、對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參與預警工作的態度、通過案例分析評估專
- 上海市金山區精神疾病患者治療率調查
上海市金山區精神疾病患者治療率調查(pdf)[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區精神疾病的治療現狀和未治、未維持治療的原因。方法采用精防組防治網絡電腦統計表對3856例精神疾病患者進行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況、治療情況、未治療原因、家庭收入情況和醫療費用來源等。結果各類精神疾病時點治療率為52.70%,從未治療率為47.30%,精神分裂癥男性治療率明顯高于女性,各類精神疾病未治療原因中自認
- 淺談開展對綜合醫院會診—聯絡精神病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者提供醫療和康復服務[1]。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要求醫療行為中把患者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對待,即“整體觀念”,而不能割裂地只重視病變的系統、器官、組織。所以在重視患者軀體疾病的同時,還要重視患者精神心理變化及二者之間的相互影響。 2精神衛生問題的范疇 綜合性醫院中的精神衛生問題范疇非常廣泛,包括了除精神病以外的各種與心理障礙或心理應激相關的精神癥狀或疾病。綜合數篇文獻,大致歸納有如下幾種:
- 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整體康復
【摘要】 現代醫學康復著眼于整體康復,它充分體現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特點。現代康復醫學已被精神科臨床所采用,使這門新的醫學模式逐漸健全和完善。我們在對慢性精神疾病治療中應用現代康復醫學模式,把康復的重點放在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康復、軀體康復和社會康復,為鞏固患者康復效果,回歸社會,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了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整體康復。【關鍵詞】慢性精神病;精神康復;身體康復;社會康復
- 顱腦損傷并發早期精神障礙高壓氧治療95例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的高壓氧治療療效。方法回顧分析95例腦外傷早期并發精神障礙的高壓氧治療方法、療效。結果精神癥狀3周后消失72例,占75.7%;4周后消失22例,占23.1%。結論高壓氧對急性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有明顯療效。【關鍵詞】顱腦損傷;精神障礙;高壓氧【中圖分類號】R6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06-8106(2010)03-0141-02 顱腦損傷
- 湖南省精神衛生資源現狀調查(機構分布和床位設置)
床位設置在宏觀上進行把握和調控,以使我省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分布和床位設置趨于規范合理和高效使用。 (致謝:向本次調查的組織者、參與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各醫療機構給予本次調查的大力配合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考文獻】 1朱紫青.中國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設置的分布現狀.上海精神醫學,2002,14(增刊):20. 作者單位:423000湖南郴州,郴州市精神病醫院 (編輯:齊永)作者:李育成
- 流浪救助與慢性精神病患者臨床對照研究
病患者和7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用自制的調查表進行臨床對照分析。結果: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年齡較低,以來自外省及本省農村者居多,文化程度以小學以下為主,已婚率較高,而離婚率較低。病程短,住院時間短,入院時精神異常主要表現為行為異常及認知功能低下,診斷以待分類的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癥,精神發育遲滯與少年期精神障礙為主。治療上主要以單用新型非經典抗精神病藥物為主。而療效以好轉和無效者居多。伴發軀體疾病主要以皮
- 第二節 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能有器質性基礎,若長期遷延不愈,往往與心理社會因素和易患素質有關。 2.腦外傷后神經癥:可有疑病,焦慮、癔癥等表現,如痙攣發生、聾啞癥、偏癱、截癱等,起病可能與外傷時心理因素有關。 3.腦外傷性精神癥:較少見。可有精神分裂癥樣狀態,以幻覺妄想為主癥,被害內容居多。也可呈現躁郁癥樣狀態。 4.腦外傷性癡呆:部分嚴懲腦外傷昏迷時間較久的患者,可后遺癡呆狀態,表現近記憶、理解和判斷明顯減退,思維遲
- 流浪精神病人診治情況分析
占36.78%),最小的約5~6歲。多數病人是因為影響社會治安或市容,群眾報警后,由110民警送往救助站,經救助站初步判斷有精神障礙,再出具《求助人員診療單》,由民警轉送我院。也有的在救助站期間出現精神異常,而由救助站工作人員護送至我院。有肇事行為的66例,占37.93%。所有住院病人中,143例最終找到家屬并出院,其余31例滯留在醫院,其中16例因長期(大于6個月)找不到家屬而轉為“
- 司法精神醫學鑒定408例分析
【摘要】目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刑事案件中作案情況。方法運用分類統計對308例司法精神醫學鑒定案例在人口學資料以及診斷、責任能力判定等方面進行分析,對患病組、無病組進行比較。結果男性作案均遠多于女性,以無業人員及普通勞務工為多,帶有暴力性質的犯罪案例占絕大多數;精神疾病診斷以精神分裂癥比例最高,無精神病或者偽裝精神病的比例高達30.5%。結論需要提供就業率以及加強對精神分裂癥等病癥患者的監護治療,以減少
-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病因學和分類--第一節 精神疾病的病因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病因學和分類第一節 精神疾病的病因 精神疾病的病因學是一種復雜而又十分重要的課題。是目前精神醫學基本理論中急需研究和解決的主要內容之一。經過半個多世紀來作了大量探索性研究。但對人們影響最大的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癥等疾病為例。至今病因尚未完全闡明。 精神疾病的病因學,為了探索發病的因素。可從兩方面來尋求。一是從個體內的生物學;二是從個體外在環境中的心理——社會因素。而兩者往往相
- 弘揚長征精神創造新的輝煌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國防大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主要觀點 70年前,我們黨領導紅軍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熔鑄了光照千秋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們黨為實現崇高理想而不懈奮斗的政治本色,集中體現了我軍排除萬難走向勝利的特有優勢,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偉大品格。今天,我們肩負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 730例精神病患者殘疾評定結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討我市近年來精神殘疾(含智力殘疾)的殘疾情況及相關因素。方法:對本市2001年至2007年的精神科殘疾資料730例,進行回顧統計。結果:精神分裂癥292例,占40.00%;精神發育遲滯235例,占32.19%,癲癇伴精神障礙131例,占17.95%。結論:提示精神分裂癥、精神發育遲滯、癲癇伴精神障礙是病殘鑒定中的主要病種;是精神疾病中導致社會功能障礙的主要疾病,是精神病防治工作
- 精神病診斷有“譜”嗎?
、ICD-10、CCMD-3,在一般人看起來,這是一串難懂的符號,而對于精神科醫生來說,它們就是用來確定一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的“密碼本”。 “由美國精神病學會制定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和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第十版)》,被看做是世界上最權威的兩大精神疾病診斷體系,”陳彥方提到的這兩本書,在精神醫學界通常就用上述符號中的前兩個來代替;而他自己,就是其中第三個符號—
- 系統化健康教育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依從性和復發率的影響
后半年復發率(12.5%)較對照組(20.37%)明顯降低(P<0.05);1年復發率(23.21%)較對照組(42.59%)顯著降低(P<0.01)。據報道,影響精神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首先是精神癥狀,其次是社會功能[13]。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缺陷發生率約為53%[14]。而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一般比較年輕,病程短,社會功能缺陷的程度相對較輕[15]。我們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家屬進行有
- 121例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精神障礙者資料分析
滯分別在其28歲和39歲時出現傷害行為。 2.7危害行為與精神病理癥狀的關系 在108例精神分裂癥中47例以妄想為主要癥狀,其中被害妄想17例、嫉妒妄想7例、關系妄想23例。23例以幻聽為其主要精神癥狀。5例幻聽+妄想。思維邏輯障礙1例。非因直接的精神病理癥狀而致傷害行為者37例。而在13例其它類型的精神障礙中以幻聽為主2例、關系妄想1例、感知綜合障礙1例,其它9例未能明確其危害行為與精神病理
- 第一篇 總論--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緒言
第一篇 總論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緒言 一、精神醫學的概念 精神醫學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發展規律、病程經過、預后轉歸、治療措施、預防和研究心理、社會因素對人們的健康和疾病作用和影響的一門醫學科學。 精神活動(心理)是腦的機能,它使機體能對外適應環境和污染環境,使之更能適應機體的需要;對內則通過神經系統與整個機體聯系,以保持內部的統一性。因此精神是生物——心理——社
- 貌似精神病的腔隙狀態
【摘要】目的研究腔隙狀態在精神病中的作用。方法84例首發精神病患者,按1:1配對進行病例對照研究,分析兩組患者的年齡及是否有腔隙狀態、高血壓、糖尿病(DM)、精神病家族史、精神障礙史、飲食成分(即飲食中的興奮性氨基酸如味精等)等精神病的影響因素。結果在單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中,腔隙狀態、高血壓、DM、精神病家族史均為精神病影響因素。在多因素條件回歸分析中,腔隙狀態仍獨立于其他因素而與精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