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3 概述
經期目病(menstrual eye disease[1])為病證名。是指婦女行經期間出現逆經之白睛溢血、火疳等各種眼病的統稱[1]。
4 白睛溢血
白睛溢血(hemorrhagic white of eye;subconjunctival hemorrhage)為病證名[2]。見廣州中醫學院《中醫眼科學講義》。又名白睛凝脂(見梁翰芬《眼科學講義》)、色似胭脂證(《證治準繩·七竅門》)。是指以白睛表層下出血鮮紅,狀如胭脂為主要表現的眼病[1]。由于白睛上所見血色鮮紅,故《證治準繩·七竅門》名為色似胭脂癥。現代稱為白睛溢血。它與一般外障之赤絲滿目不同。大抵旬日即能消退,預后良好。
4.1 白睛溢血的病因病機
白睛溢血多因熱客肺經,肺氣不清,致血熱妄行,溢于絡外[3]。也有由劇咳、嘔吐和外傷等引起者[3]。
一、熱客肺經,肺氣不降,血熱妄行。
二、心營耗損,肝腎不足,致使脈絡失潤,易于破裂而血溢絡外。多見于老年人。
三、劇烈嗆咳、嘔吐致使氣逆上沖,酗酒過度而濕熱上熏,以及婦女逆經和眼部外傷等,均可導致血不循經,目絡破損而血溢絡外。
4.2 白睛溢血的癥狀
白睛溢血患者“白睛不論上下左右,但見一片或一點紅血,儼似胭脂者是”[3]。血色鮮紅,邊界分明,眼部余無不適[3]。
白睛溢血患者血溢絡外,停于白睛表層內,呈一片鮮紅,邊界清楚。自覺癥狀不甚明顯,一般多為他人發現。發病3天以內者出血可有增加趨勢。一般一周左右可以逐漸消退。
4.3 白睛溢血的治療
白睛溢血輕者一般可以自愈。重者初宜清肺涼血,后期血變紫暗時,可酌加通絡散血之品,以促進瘀血早日消散。
4.3.1 辨證治療
4.3.1.1 熱客肺經
白睛溢血·熱客肺經證(hemorrhagic white of eye with pattern of heat lodging in lung channel)是指熱客肺經,以白睛表層色斑鮮紅,或見咳嗽氣逆,痰稠色黃,咽痛口渴,便秘尿黃,舌質紅,苔黃少津,脈數為常見癥的白睛溢血證候[1]。
4.3.1.1.1 治法
治宜清肺散血。
4.3.1.1.2 方藥治療
方中桑白皮、黃芩清肺熱;歸尾、赤芍、牡丹皮涼血散瘀;花粉、瓜蔞仁散結生津;甘草可清熱解毒,桔梗可利肺氣,且載萄上行。諸藥合用則收清肺散血之功。
4.3.1.2 心營耗損,肝腎不足
4.3.1.2.1 治法
治宜平補肝腎、養血補心。
4.3.1.2.2 方藥治療
歸芍地黃湯加減。方中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滋養肝腎,用當歸、白芍養血活血。若加棗仁、五味子則可起到補肝腎、養心神的作用。
4.3.1.3 陰虛火旺
白睛溢血·陰虛火旺證(hemorrhagic white of eye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陰虛火旺,以白睛大片出血,反復發作,伴頭暈耳鳴,顴紅口干,心煩少寐,舌紅少苔,脈細數為常見癥的白睛溢血證候[1]。
4.3.2 病因治療
由劇烈嗆咳、嘔吐、外傷、酗酒、逆經等所致白睛溢血者,主要針對病因論治。因外傷所致者,內服四物湯加桃仁、紅花[3]。因他病者,除病因治療外,酌加通絡散瘀之品[3]。
4.3.3 外治法
白睛溢血初起宜冷敷,3日后可酌情熱敷。
5 火疳
火疳(fire gan)為病名[4]。見《證治準繩·雜病》。又名火瘍(見清·黃庭鏡《目經大成》卷二)。是指以白睛里層呈局限性紫紅色結節隆起,觸之疼痛,白睛紅赤為主要表現的眼病[1]。一般病程較長,且易反復,失治可波及黑睛及黃仁,甚至可造成失明,故當重視治療。
5.1 火疳的病因病機
火疳因火邪上攻白睛,致白睛里層向外隆起局限性紫紅色結節[5]。
二、心肺熱毒內蘊,火郁不得宣泄,上逼白睛所致。
四、肺經蘊熱,日久傷陰,陰虛火旺,上攻白睛。
《韋文貴眼科臨床經驗選》認為:火疳主要是肺、肝、心三經火邪,挾風,瘀滯為患。輕者為心肺火郁而滯結;重者是肝肺實火上蒸,絡脈瘀滯而成。本病還好發于陰虛火旺者。
5.2 火疳的癥狀
《審視瑤函》:“初起如椒瘡榴子一顆,小而圓,或帶橫長而圓,如小赤豆,次后漸大。”
患者白睛深部向外凸起暗紅色顆粒[4]。紅赤疼痛,羞明流淚,視物不清,甚至影響黑睛、瞳神發生病變,嚴重者可失明[4]。
初起患眼澀痛,羞明流淚,視物欠佳。檢視眼部,白睛深部向外突起一紫紅色結節,其形或圓或橢圓,大小不等,推之不移,壓痛明顯,隆起之結節可由小漸漸增大,周圍布有紫赤血脈,一般很少潰破,病程緩慢,容易復發。其疼痛、羞明流淚、視物不清等,隨著病情發展而逐漸加重。單眼發病者多,也有雙眼同時或先后發病者。本病失治或誤治常可危及黑睛、瞳神。
5.3 火疳的診斷
一、白睛里層起結節,呈小扁圓形隆起,或融合成環,色紫紅,推之不動,壓痛拒按。
二、患眼疼痛,畏光,流淚。
三、病程長,易反復發作,常致白睛青藍或并發瞳神緊小,瞳神干缺。
四、多發于成年女性。
5.4 需要與火疳相鑒別的疾病
火疳應與金疳相鑒別。金疳位于白睛表層,其顆粒較小,呈灰白色小泡樣,突于白睛表面,界限明顯,可以潰破,其絲脈多鮮紅,病程較火疳為短,不波及瞳神,預后每較火疳良好。
5.5 火疳的治療
火疳發于白睛深層,以肺熱蘊結為主,故治療應以瀉肺熱為本,且因邪熱每多累及血分,故治療亦應顧及血分,酌加活血散結之品。
5.5.1 辨證治療
5.5.1.1 肺熱亢盛
火疳·肺經郁火證(fire gan with pattern of fire stagnation in lung channel)是指肺經郁火,以發病稍緩,患眼疼痛,羞明欲閉,白睛局部紫紅色結節隆起,觸之痛甚,伴口干咽痛,咳嗽便秘;舌質紅,苔薄黃,脈數為常見癥的火疳證候[1]。
5.5.1.1.1 癥狀
發病稍緩,患眼疼痛,羞明欲閉,白睛局部紫紅色結節隆起及自覺癥狀均輕,觸之痛甚,伴口干咽痛,咳嗽便秘;舌質紅,苔薄黃,脈數[6][1]。
5.5.1.1.2 證候分析
白睛為氣輪,肺之所屬。今肺熱亢盛,氣機不利,氣不行血,故氣血滯留,久而成瘀,混結而成為紫紅色結節;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熱傷津,故腸燥便秘;熱壅于肺,咽喉不利,故致咽痛、咳嗽等。[6]
5.5.1.1.3 治法
瀉肺利氣,活血散結[6]。
5.5.1.1.4 方藥治療
瀉白散加減。方中桑白皮可瀉肺熱止咳,地骨皮助桑白皮以瀉肺中伏火,使肺氣清肅下降;粳米、甘草養胃和中,以免傷肺氣。可加葶藶子、杏仁增強瀉肺之功;牛蒡子、連翹、浙貝清熱散結;紅花活血化瘀,散結消滯。[6]
5.5.1.2 心肺熱毒
火疳·火毒蘊結證(fire gan with fire-toxin amassment pattern)是指火毒蘊結,以發病較急,患眼疼痛難睜,羞明流淚,目痛拒按,視物不清,白睛結節大而隆起,或連綴成環,周圍血脈紫赤怒張,伴見口苦咽干,氣粗煩躁,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為常見癥的火疳證候[1]。
5.5.1.2.1 癥狀
發病較急,患眼疼痛難睜,羞明流淚,目痛拒按,視物不清等癥較重;白睛結節大而隆起,或連綴成環,周圍血脈紫赤怒張,病變多在瞼裂部位。全身癥可見口苦咽干,呼出之氣熱,氣粗煩躁,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6][1]。
5.5.1.2.2 證候分析
肺主氣,心主血,今心肺熱毒結聚,致目絡壅阻,氣血瘀滯不行,眼珠脹痛,白睛結節高隆,脈絡紫赤怒張。火熱作祟,故惡熱羞明流淚。因病在心肺,故病變多發于眥部白睛。口苦、咽干乃火盛之征。肺熱下移大腸,故便秘;心移熱于小腸,則小便短赤。肺開竅于鼻,肺熱則呼出之氣熱。[6]
5.5.1.2.3 治法
5.5.1.2.4 方藥治療
還陰救苦湯加減。方中用黃連、黃芩、黃柏、知母、連翹、龍膽草以瀉火解毒;川芎、紅花、歸尾行血以散結;柴胡、防風、細辛、藁本祛邪散郁,疏通經絡,蒼術、甘草、升麻調補中氣,防止寒涼太過;桔梗通利肺氣,載藥上行。臨證應用時,對上述溫燥藥應酌情減少藥味或藥量,并加生石膏以增強清熱瀉火之功。[6]
5.5.1.3 風濕熱邪攻目
火疳·風濕熱邪證(fire gan with wind-dampness heat pattern)是指風濕熱邪攻目,以發病較急,眼珠脹悶而疼,且有壓痛感,羞明流淚,視物不清;白睛有紫紅色結節樣隆起,周圍有赤絲牽絆,可伴有骨節酸痛,肢節腫脹,身重酸楚,胸悶納減,病程纏綿難愈,舌苔白膩,脈滑或濡為常見癥的火疳證候[1]。
5.5.1.3.1 癥狀
發病較急,白睛有紫紅色結節樣隆起,周圍有赤絲牽絆,眼珠脹悶而疼,且有壓痛感,自覺羞明流淚,視物不清。全身癥常伴有骨節酸痛,肢節腫脹,胸悶納減,舌苔白厚或膩,脈滑或濡,病程纏綿難愈。[6][1]
5.5.1.3.2 證候分析
風濕熱邪上攻白睛,故結節色較鮮紅。濕熱蘊蒸,阻礙氣機,因而眼珠悶脹,視物不清。風濕客于肌肉筋骨,故肢節腫脹而痛。濕熱交蒸,故病程纏綿,遷延難愈。[6]
5.5.1.3.3 治法
5.5.1.3.4 方藥治療
散風除濕活血湯加減。羌活、獨活、防風散風祛濕通絡;當歸、川芎、赤芍、雞血藤、紅花以活血通絡;蒼術、白術健脾燥濕;忍冬藤清熱解毒。諸藥合方,以收散風除濕、活血通絡之功。[6]
5.5.1.4 久病傷陰,虛火上炎
火疳·肺陰虛證(fire gan with lung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陰不足,以白睛紅赤結節時隱時現,反復發作,眼干澀,形體消瘦,盜汗低熱,舌質紅,苔薄,脈細數為常見癥的火疳證候[1]。
5.5.1.4.1 癥狀
病情反復發作,病至后期,白睛紅赤結節時隱時現,結節不甚高隆,血絲色偏紫暗,四周有輕度腫脹,壓痛不明顯,眼感酸痛,畏光流淚,視物欠清,全身癥可見口咽干燥,形體消瘦,盜汗低熱,或有潮熱顴紅,便秘不爽,舌質紅,苔薄,少津,脈細數[6][1]。
5.5.1.4.2 證候分析
病久勢必熱邪傷陰,陰傷正虧則邪留不去,故白睛癥情雖較前述證型為輕,但紫紅色結節亦難消退,病程漫長或反復發作。全身癥可見口干咽燥,或有潮熱顴紅,便秘不爽,舌紅少津,脈細等,皆陰虧失養,虛熱內生之象。[6]
5.5.1.4.3 治法
5.5.1.4.4 方藥治療
養陰清肺湯加減。若陰虛火旺者,加知母、石斛、地骨皮以增滋陰降火之力;若白睛結節日久,難以消退者,可以白芍易赤芍,酌加丹參、郁金、瓦楞子、海浮石以清熱消瘀散結。[6]
5.5.2 外治法
犀黃散[備注]犀黃散(《中醫眼科學講義》1964年):西月石粉15g、冰片9g、麝香0.9、犀黃1.2g共研極細末,瓷瓶收貯,用時點于內眥。每日早晚各點眼一次,每次點藥粉約半粒芝麻大于內眥部,然后閉眼5~10分鐘[6]。
龍腦煎[備注]龍腦煎(《普濟方》):龍腦0.3g、秦皮、防風、細辛、甘草、宣黃連備45g。搗羅為末,以水一大碗,浸藥末三日三夜,煎濾去渣,又入蜜120g,煎至五七沸,入磁瓶內盛,勿泄氣,每用點眼。點眼[6]。
5.5.3 針刺療法
5.5.4 西醫治療
(二)若發現瞳神緊小者,須及時用1%阿托品眼液或眼膏點眼擴瞳[6]。
6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07.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84.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7.
-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6]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80-82.
治療經期目病的穴位
- 期門
,胸脅支滿,積聚痞塊,胸中熱,臥不安,譫語不止,目眩,面赤,項強,瘖不能言,瘧疾,傷寒熱入血室,癃...
- 乳中
效與作用:乳中有調氣醒神的作用。治癲癇俱用灸,治目病則放血。朱丹溪曰:“乳房,陽明經氣所經;乳頭,厥...
- 盆腔
,并按壓背部的骨盆位置。重復做3次。喚醒觸覺閉上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到骨盆,并用雙手從后背做輕輕的按壓...
- 目瞳子
針斜刺,行捻轉瀉法,以酸脹為度,留針30min,期間每隔3min運針1min。治療36例患者,顯效...
- 目外眥
針斜刺,行捻轉瀉法,以酸脹為度,留針30min,期間每隔3min運針1min。治療36例患者,顯效...
- 更多治療經期目病的穴位
治療經期目病的方劑
- 歸附丸
主治:《張氏醫通》卷十五方之歸附丸主治婦人氣亂,經期或前或后。運用:若血虛,加熟地黃八兩;虛寒,加肉...
- 當歸芍藥散
腹中蹻痛。功在養血調肝,健脾利濕。主治婦人妊娠或經期,肝脾兩虛,腹中拘急,綿綿作痛,頭暈心悸,或下肢...
- 復目湯
荷2錢,甘菊2錢,甘草5分,川芎1錢。功能主治:目病。目癢腫痛,翳膜,目珠夜痛,目中赤脈,及肝虛淚多...
- 逍遙散
要是由于產后或流產時感染、宮腔內手術操作后感染、經期衛生不良、鄰近器官組織炎癥直接蔓延、宮內節育器及...
- 金絲點眼膏
砂2錢,輕粉少許。制法:上為細末,攪勻,同煎令成稀膏用之。功能主治:目病。摘錄:《濟陽綱目》卷一○一...
- 更多治療經期目病的方劑
治療經期目病的中成藥
- 消腫止痛酊
。注意事項:1.忌食生冷、油膩食物。2.切勿接觸眼睛,皮膚破潰處禁用。3.經期及哺乳期婦女慎用。兒童...
- 跌打風濕酒
事項:1.忌食生冷、油膩食物。2.外用時切勿接觸眼睛,皮膚破潰處禁用。有出血傾向者慎用。3.高血壓、...
- 傷科靈噴霧劑
近火及高溫處并嚴禁劇烈碰撞,使用時勿近明火。5.經期及哺乳期婦女慎用,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
- 內補養榮丸
功效:補血安胎,消炎止帶。主治:婦人氣血虛弱,頭目眩暈,面色萎黃,經血不調,赤白帶下,腰痛耳鳴,四...
- 正紅花油
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有出血傾向者慎用。4.經期及哺乳期婦女慎用。5.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
- 更多治療經期目病的中成藥
經期目病相關藥物
- 潔身洗液
膩及腥發食物。3.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4.用藥期間不宜同時服用溫熱性藥物或...
- 雙子參洗液
。2.忌煙酒、辛辣、油膩及腥發食物。3.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皮膚干燥、肥厚伴...
- 青柏潔身洗液
外用藥,禁止內服。2.忌食辛辣食物。3.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4.用藥搖勻。5...
- 日舒安洗液
外用藥,禁止內服。2.忌食辛辣食物。3.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4.治療期間忌房...
- 復方崗松止癢洗液
外用藥,禁止內服。2.忌食辛辣食物。3.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4.治療期間忌房...
- 更多經期目病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經期目病
- 《類經圖翼》:[類經附冀卷四附針灸諸賦]靈光賦
灸一穴數病除,學人允宜加仔細。悟得明師流注法,頭目病兮針四肢。針分補瀉明呼吸,穴應五行順四時。欲解人...
- 《醫學入門》:[卷首集例]歷代醫學姓氏
,下如豆汁,宜治下焦。遂以辛散苦溫理血之藥,令先經期日日服之,凡三次而邪去,經調有孕。治一人因心高志...
- 《證治準繩·雜病》:[第七冊七竅門上]目
必經絡不調,則目病未已也,問之果然。因視所不調者治之,病遂不作。翳除盡,至其年月日期復發者,或間一...
- 《保嬰撮要》:[卷四]目癥
經曰∶目者,五臟六腑之精,榮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常主也。又曰∶諸脈者,皆屬于目。目得血而能視...
- 《儒門事親》:[卷一]目疾頭風出血最急說八
發根,甚者,雖至于再、至于三可以也。量其病勢平為期。少白可黑,落發可生,有此神驗,不可輕傳。人年四...
- 更多古籍中的經期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