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手術名稱
脛骨內髁截骨墊高術
4 分類
5 ICD編碼
77.27
6 概述
脛骨內髁截骨墊高術用于脛骨內翻的手術治療。脛骨內翻又稱Blount病,其特點為脛內翻內旋并膝反屈。多見于走路早、肥胖兒童,而不能行走的兒童卻很少發病。基于上述特點和Delpech定律,即壓應力抑制骨骺、骺板生長,而張應力則刺激骨骺、骺板生長。一般認為,當脛骨上端內側骨骺、骺板和干骺端,不斷的受到過高的應力作用,引起脛骨上端內側生長紊亂,進而產生脛骨內翻。臨床上依發病時年齡把它分成兩種類型:①幼兒型:又稱早發型。3歲以前發病,臨床多見,往往雙側發病,其內翻畸形進展較快,且有不斷加重的傾向。②少年型:也稱遲發型,發生于4歲以上兒童,其中8~15歲者多見,其內翻畸形較輕。有人又將遲發型分成幼兒型和青少年型。前者指4~10歲時發病者,而后者指11歲以后發病。1964年Langen-Skiold基于發病年齡和動態X線表現,把幼兒型脛骨內翻分為6期。每期在X線片均可見骨骺、骺板和干骺端的特征性改變(圖12.30.3.2-0-1)。
1982年Smith提出新的分類法,他根據脛骨內翻的嚴重程度,將其分成潛在性、輕度、進行性和骺板閉合等4級,企圖在脛骨內翻的嚴重程度與選擇治療方法及外科治療的遠期療效之間,建立相關性。其級別越高,預后越差。
外科治療是矯正脛骨內翻畸形、防止其繼續發展的主要手段。主要依據病人年齡和畸形程度即病變分期,制定手術方案。術前應該仔細閱讀X線片,判斷其病變分期,并要測量脛骨-股骨干角、脛骨上骺端-脛骨干角和脛骨上端骨骺-干骺端角(圖12.30.3.2-0-2,12.30.3.2-0-3)。
盡管幼兒型脛骨內翻有自然緩解的病例,但大多呈進行性加重,直到年齡達13歲以后才趨向穩定,而8歲以后治療則容易復發。因此對此型病變,應該在8歲以前予以手術治療。
7 適應癥
脛骨內髁截骨墊高術適用于少年型脛骨內翻,其脛骨內踝出現深壓跡,或呈斜坡狀改變,并有側副韌帶松弛和內側半月板過度活動者,宜采取本手術,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預防骨關節炎。
8 術前準備
除常規攝膝關節正側位X線片,尚須膝關節造影或磁共振檢查,了解脛骨內髁關節面變形和半月板是否有過度活動。或采取關節鏡檢查,觀察膝關節的病理改變。
9 麻醉和體位
10 手術步驟
10.1 1.切口
于脛骨上端前內側做縱行切口,以脛骨內髁內側上緣為標志,沿髕韌帶內側向遠端延長,至脛骨結節處轉向后內側,長約6~7cm(圖12.30.3.2-1)。
10.2 2.顯露脛骨內髁
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深筋膜,注意保護隱神經髕骨下支。縱行切開骨膜,做骨膜下剝離內側副韌帶和鵝足腱,并拉向后側,顯露脛骨上端內髁和前內側骺端。
10.3 3.設計截骨線并截骨
先斜行切開膝關節內側關節囊并探查關節腔。于脛骨內髁的前內側設計斜行截骨線,其方向為從干骺端鳥嘴樣突起遠端的內側,向內上斜行至髁間區,止于軟骨下骨板。繼之用寬骨刀沿截骨線,將脛骨內髁不完全截斷,但應避免關節內骨折(圖12.30.3.2-2)。
10.4 4.植骨墊高脛骨內髁
用骨刀將脛骨內髁的截骨近端緩慢抬高,同時應直視關節面。既要使其與外髁關節面保持水平,又要避免關節面骨折。然后,根據截骨處的空隙大小,在自體髂骨切除3~4個楔形骨塊,嵌入截骨間隙,并用兩枚松質骨螺絲釘或螺紋克氏針固定(圖12.30.3.2-3A、B)。
10.5 5.閉合切口
盡管直視下關節面已墊高與外髁關節面處同一水平,但仍須攝膝關節含脛骨上端的正、側和斜位X線片,當X線片顯示矯形滿意后,先仔細縫合關節囊、內側副韌帶和鵝足腱。尤其要拉緊內側副韌帶并堅強縫合固定。然后放松止血帶,徹底止血并分層縫合切口。
11 術中注意要點
1.選擇截骨部位、方向和保留軟骨下層骨板,是本手術的關鍵。應在直視下,邊截骨邊觀察關節面,保留軟骨下一定厚度的骨板,防止關節面骨折。同時,在抬高截骨近端時,務必動作輕柔,避免將其折斷。
2.內側副韌帶是穩定膝關節的重要結構,在骨膜下剝離時,注意保護,不得損傷。完成手術操作后,需要拉緊縫合,保持一定的張力。
3.如果病兒脛骨近端外側骺板尚未閉合,應該同時在外側另做切口,進行脛骨近端外側骺板和腓骨近端骺板固定,以防止日后出現膝內翻畸形。
12 術后處理
脛骨內髁截骨墊高術術后做如下處理:
2.通常截骨處植骨愈合需6周時間,因此術后6周拆除石膏并開始不負重功能練習。植骨堅強愈合后,可負重行走。
3.如采用螺紋克氏針固定,手術后4周取出。若用松質骨螺絲釘固定者,術后3~4個月取出。
治療脛骨內髁截骨墊高術的穴位
- 蠡溝
概述:蠡溝為經穴名(LígōuLR5)。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別名交儀。屬足厥陰肝經。蠡溝是足...
- 交信
說。取法:正坐或仰臥位,在太溪上2寸,當復溜與脛骨內側面后緣之間處取穴。交信穴位于小腿內側,內踝尖上...
- 太陰
足或仰臥取穴。三陰交位于小腿內側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面后緣。另說三陰交“在內踝上八寸”(《備急千金...
- 交儀
儀。”蠡溝為經穴名(LígōuLR5)。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別名交儀。屬足厥陰肝經。蠡溝是足...
- 膝關
膝關節附近,故名膝關。標準定位:膝關穴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上髁的后下方,陰陵泉后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
- 更多治療脛骨內髁截骨墊高術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