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3 概述
4 命門穴的別名·精宮
穴位 | 命門 | ||
漢語拼音 | Mingmen | ||
羅馬拼音 | Mingmen | ||
美國英譯名 | Gate of Life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GV4 | |
日本 | 4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VG4 | |
富耶氏 | IVG4 | ||
德國 | LG4 | ||
英國 | Gv4 | ||
美國 | Go4 |
命門為經穴名(Mìngmén GV4)[2]。出《針灸甲乙經》。別名累屬、精官[3]。屬督脈[2]。命即生命,門即門戶,腎為生命之源,穴在兩腎之間,相當于腎氣出入之門戶,故名命門[2]。命門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腎疾患等:如腰脊神經痛,脊柱炎,急性腰扭傷,小兒麻痹后遺癥,前列腺炎,遺精,陽痿,早泄,盆腔炎,子宮內膜炎,赤白帶下,腎炎,腎盂腎炎,小便不利,遺尿,白濁及貧血,神經衰弱,頭暈耳鳴,小兒驚癇,月經不調,痛經,帶下,胎屢墮,尿頻,泄瀉,便血,痔瘡,脫肛,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癲癇,瘛疭,腰痛,脊強反折,下肢痿痹,小兒驚厥,惡寒,汗不出,瘧疾,水腫,疝氣,腰脊強痛,手足逆冷,久瀉,痔血,小兒發癇,下肢萎痹,虛損腰痛,寒熱瘧,胃下垂,腎功能低下等。
4.1 命門穴的別名
4.2 出處
《針灸甲乙經》:命門,一名屬累,在第十四椎節下間,督脈氣所發,伏而取之。
4.3 穴名解
命即生命,門即門戶,腎為生命之源,穴在兩腎之間,相當于腎氣出入之門戶,故名命門[2]。
命,指生命,重要之意。《說文》:“命,使也。”在此為生之極。門,為出入之處,指其為生氣出入通達與維系生命之處。人身命門之處不一。以及此則以《難經·第三十六難》,謂兩腎之間為五臟六腑之本,生命之源,是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之處,稱為命門。《黃庭中景經》李注:“命門,一名玉都,下丹田也。精氣出入,神之所居,當臍后是也。”命門為道教名詞,指下丹田。下丹田位居人體中心,范圍包括神闕、關元、氣海、命門等重要穴位。《玉歷經》說:下丹田是人命的根本,精神之所藏,五氣之元,在臍下三寸。《道·黃庭篇》認為命門為性命之門,在臍下一寸三分,為下丹田。道教丹書多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呼吸之門、五臟六腑之本、人初生結胎之所,故稱為命門。中醫稱兩腎之間為生命之門,簡稱命門。此就內景而言也。若自外景觀之,本穴兩旁平于腎俞,本穴居其中間,亦猶內景命門居于兩腎臟之間也,故稱本穴為命門。以其橫通足少陰之經,故本穴又為本經橫通腎臟之門戶。[4]
4.4 所屬部位
腰椎[5]
4.5 命門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命門穴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6]。
命門穴位于脊柱區,當后正中線上,當第二腰椎棘突下間凹陷處。俯臥取穴[2]。
命門穴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間[3]。
命門穴在督脈的位置
命門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門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門穴在腰椎的位置(肌肉)
命門穴在腰椎的位置(骨骼)
4.6 命門穴的取法
俯臥,于后正中線,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命門穴位于脊柱區,當后正中線上,當第二腰椎棘突下間凹陷處。俯臥取穴[2]。
俯臥位,先取后正中線與髂嵴平齊處,再向上摸2個棘突,于上方的凹陷處取穴[7]。
4.7 命門穴穴位解剖
命門穴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弓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二腰神經后支的內側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間的椎外(后)靜脈叢,第一腰神經后支的分支和第一腰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4.7.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弓間韌帶[2]。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8]。
4.7.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腰神經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層有腰神經后支和腰動脈分布[8]。
布有腰神經后支的內側支和腰動脈后支[3]。
4.8 命門穴的功效與作用
命門穴具有補腎壯陽的功效
命門穴有培元補腎,強健腰脊作用[2]。
命門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兩腎之間,有“元氣之根本、生命之門戶”之說,故有補腎壯陽之效,主治各種腎虛所致婦科及男性病[9]。
腎主水,司二便,主骨生髓,又督脈貫行于脊中,故命門穴可治療二陰病、腰腿病和水腫[9]。
督脈“入屬于腦”,腦為“元神之府”,因而命門穴可治療神志病[9]。
督脈為“陽脈之海”,六陽經均交會于督脈,因而命門穴具有通調陽氣、宣散解表的作用[9]。
命門穴為培元補腎、固精壯陽、通利腰脊之要穴,主治脊強,腰痛,陽痿,遺精,月經不調,泄瀉,完谷不化,帶下[4]。
問足少陰經行下腹部,督脈何以得通?現今針灸圖書較早年倍加精詳,何以不曾提及?《素問骨空論》云:“督脈者合并少陰,上股內后廉,貫背屬腎。”觀此段經文,可知督脈由本穴通少陰之經,又由腎俞穴透入內臟,分屬兩腎。但與陽關之通大腸,略同而小異。陽關先通大腸俞,經由足太陽經分布內外。本穴之通腎臟,乃由腎俞穴傳導,隨足少陽經而入,因足少陰經自涌泉上行至陰谷穴處,橫交委中,合并足太陽經線,而行于足太陽經之里層,兩經一表一里,疊并上通,抵腎俞穴處,得與督脈橫通交會,故內經于督脈有“貫脊屬腎”之文。足太陽之經,出腎俞穴處與少陰經分道徑自上行。而足少陰之經由腎俞處獨行入內,屬腎絡膀胱矣。[4]
4.9 命門穴主治病證
命門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腎疾患等:如腰脊神經痛,脊柱炎,急性腰扭傷,小兒麻痹后遺癥,前列腺炎,遺精,陽痿,早泄,盆腔炎,子宮內膜炎,赤白帶下,腎炎,腎盂腎炎,小便不利,遺尿,白濁及貧血,神經衰弱,頭暈耳鳴,小兒驚癇,月經不調,痛經,帶下,胎屢墮,尿頻,泄瀉,便血,痔瘡,脫肛,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癲癇,瘛疭,腰痛,脊強反折,下肢痿痹,小兒驚厥,惡寒,汗不出,瘧疾,水腫,疝氣,腰脊強痛,手足逆冷,久瀉,痔血,小兒發癇,下肢萎痹,虛損腰痛,寒熱瘧,胃下垂,腎功能低下等。
命門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腎疾患等:如腰脊神經痛、脊柱炎、急性腰扭傷、小兒麻痹后遺癥、前列腺炎、遺精、陽痿、早泄、盆腔炎、子宮內膜炎、赤白帶下、腎炎、腎盂腎炎、小便不利、遺尿、白濁及貧血、神經衰弱、頭暈耳鳴、小兒驚癇、瘈疭等[2]。
命門穴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帶下,胎屢墮,遺精,陽痿,早泄;小便不利,遺尿,尿頻,泄瀉,便血,痔瘡,脫肛;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癲癇,瘛疭;腰痛,脊強反折,下肢痿痹;小兒驚厥,惡寒,汗不出,瘧疾,水腫,疝氣[7]。
命門穴主治陽痿、遺精、帶下、遺尿、尿頻、月經不調、泄瀉、腰脊強痛、手足逆冷[10]。
命門穴主治腰脊強痛,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帶下,久瀉,痔血,脫肛,小兒發癇瘈疭,下肢萎痹等[3]。
虛損腰痛,遺尿,泄瀉,遺精,陽痿,早泄,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胎屢墜,汗不出,寒熱瘧,小兒發癇,胃下垂,前列腺炎,腎功能低下。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脹感,深刺時可有麻電感向臀及下肢放散[7]。
4.10.2 灸法
4.11 命門穴的配伍
命門穴配腎俞,有調補腎氣的作用。治小便頻數,老年腰痛[2]。
命門配天樞、氣海、關元,有溫腎健脾的作用,主治腎泄、五更泄。
命門配百會、關元,治遺尿、尿頻[7]。
命門配腎俞 、氣海、然谷,有補益腎氣,固澀精關的作用,主治陽痿,早泄,滑精。
命門配灸腎俞、氣海、然谷、關元、上髎、次髎,治陽痿、遺精[7]。
命門配腎俞,治老者便多[7]。
4.12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瘛疭(《備急千金要方》作頭痛),寒熱,汗不出,惡寒,里急,腰腹相引痛,命門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頭痛不可忍,身熱如火。汗不出,瘛疚,里急,腰腹相引痛。
《針灸大成》:主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寒熱痃瘧,腰脊相引,骨蒸,五臟熱,小兒發癇,張口搖頭,身反折角弓。
《類經圖翼》:一云平臍、用線牽而取之……若年二十以上者,灸恐絕子。
4.13 研究進展
4.13.1 對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
有實驗證明,艾灸家兔“命門”能顯著提高正常家兔紅細胞C3b受體酵母菌花環率和紅細胞免疫復合物花環率。艾灸組灸前與灸后比較、灸后與對照組(不灸)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艾灸“命門”確有增強紅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針刺命門對男子性功能障礙、精子缺乏有一定療效,可以增強機體抗病力,如以艾炷灸大鼠或豚鼠的“大椎”、“命門”,可使動物對二硝基酚致死性發熱的耐受性提高、發熱減輕、存活率提高。艾灸“陽虛”動物模型命門,有增加體重、減少死亡率、提高耐凍能力和肝脾組織DNA合成率的作用。促進細胞的 DNA復制。改善細胞的能量代謝的作用;有報道以嗜酸性粒細胞的變化為指標,針刺命門和注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效應相等。[7]
艾灸命門對羥基脲所致動物“陽虛”有增加體重,減少死亡率,提高耐凍能力,提高肝脾組織DNA合成率的作用。促進細胞的DNA復制。改善細胞的能量代謝。另用氫化可的松給小鼠肌注,其中一部分小鼠同時灸命門,經灸命門者其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有所增高。
4.13.2 鎮痛作用
針刺動物“命門”也有較好的鎮痛效應,可使動物對電擊或鉗夾肢體的痛反應受到明顯抑制。針刺命門對坐骨神經痛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7]
4.13.3 增強肝臟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
針刺大白鼠“大椎”“命門”,可使肝臟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顯著增強[2]。
4.13.4 顯著提高肢體痛閾
電針家兔或貓的“命門”“脊中”部位,可使肢體痛閾顯著提高,后肢較前肢為好[2]。
4.13.5 用于針麻
以腰俞、命門、次髎穴組針麻行下腹部全子宮切除術,鎮痛效果滿意[2]。
4.13.6 治療腰痛
4.13.7 治療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
配關元,針刺得氣后加灸20分鐘,每日1次,12次為1療程。
4.13.8 治療精子減少癥
5 志室穴的別名·精宮
穴位 | 志室 | ||
漢語拼音 | Zhishi | ||
羅馬拼音 | Chihshih | ||
美國英譯名 | Room of Determination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BL52 | |
日本 | 52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V47 | |
富耶氏 | V47 | ||
德國 | B47 | ||
英國 | B47 | ||
美國 | BI52 |
志室為經穴名(Zhìshì BL52)。出《針灸甲乙經》。別名精宮。屬足太陽膀胱經[11]。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腎藏志,志指腎,此穴與腎俞并列,如腎氣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1]。志室穴主治腰、腎及前陰部的疾患:如腰脊強痛,小便淋漓,陰中腫痛,遺精陽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亂吐瀉,水腫,大便難,遺尿,小便不利,月經不調,遺精,陽痿,腰脊強痛,陰痛,陰中疼痛,頭昏目眩,耳鳴耳聾,現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療腎炎,腎盂腎炎,陰囊濕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傷,下肢癱瘓,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腎絞痛,消化不良等。
5.1 志室的別名
精宮(《醫學入門》),神關(《針經摘英集》),志舍(《神灸經綸》),志堂(《醫學入門》),精舍[4]。
5.2 出處
5.3 穴名解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腎藏志,志指腎,此穴與腎俞并列,如腎氣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1]。
志,指腎之精氣。室,人物所居之處,亦充實之意。志室者,必須腎氣充實,意志方能發揮。志者,意之所存(《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意有所存謂之志”),心之所之(《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又藏也(《荀子·解蔽》:“志也者藏也”)。室,實也,人物實滿其中也(《釋名·釋宮室》)。志雖藏于腎(《黃帝內經靈樞·本神》載:“意之所存謂之志……,腎藏精,精舍志”。)實成于心(《毛詩序》:“在心為志”),乃水之精、火之候(《黃帝內經素問·解精微論》:“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必須水火相濟,神志乃成。此穴與腎俞平,腎屬水,水之精為志,腎藏志,故以為名。[4]
5.4 所屬部位
腰部[12]
5.5 志室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志室穴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下,旁開3寸[6][13]。
志室穴位于腰區,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3寸。俯臥取穴[11]。
志室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中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骨骼、內臟)
5.6 志室穴的取法
俯臥位,平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門(督脈)旁開3寸處取穴。
志室穴位于腰區,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3寸。俯臥取穴[11]。
俯臥位,兩髂嵴高點相平處正中再向上2個棘突,旁開3寸處取穴[14]。
5.7 志室穴穴位解剖
志室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骶棘肌、腰方肌。有第二腰動、靜脈后支。為第十二胸神經后支的外側支及第一腰神經的外側支。皮膚由第一、二、三腰神經后支的外側支重疊分布。腰三角位于志室穴稍外側,由背闊肌下緣、腹外斜肌后緣和髂嵴后部之間圍成,其底為腹內斜肌。該三角為腹壁薄弱區,易發生腰疝。
5.7.1 層次解剖
5.7.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第1、第2腰神經后支外側皮支及其伴行動、靜脈分布;深層有第1、第2腰神經后支的肌支和第1、第2腰背動脈分支分布[15]。
布有第十二胸神經后支的外側支及第一腰神經外側支;并有第二腰動、靜脈后支通過[13]。
5.8 志室穴的功效與作用
志室穴具有益腎固精,清熱利濕,強壯腰膝的功效。
志室穴有補腎益精、利溲導濕的作用[11]。
腎藏志,志室穴在腎俞之旁,為腎氣之所處,腎為先天之本,主生殖發育,故志室穴可治療前陰病、婦科病和男性病[16]。
志室位居于腰部,分布于足太陽膀胱經上,其循行背腰部,腰為腎之府,故可治療經脈病[16]。
志室穴有滋補腎陰、清利下焦濕熱作用,主治遺精、記憶力減退等,針灸本穴有壯腎添髓之效[4]。
5.9 志室穴主治病證
志室穴主治腰、腎及前陰部的疾患:如腰脊強痛,小便淋漓,陰中腫痛,遺精陽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亂吐瀉,水腫,大便難,遺尿,小便不利,月經不調,遺精,陽痿,腰脊強痛,陰痛,陰中疼痛,頭昏目眩,耳鳴耳聾,現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療腎炎,腎盂腎炎,陰囊濕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傷,下肢癱瘓,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腎絞痛,消化不良等。
志室穴主治腰、腎及前陰部的疾患:如腰脊強痛、小便淋漓、陰中腫痛、遺精陽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亂吐瀉、水腫、大便難等[11]。
志室穴主治遺尿,小便不利;月經不調;遺精,陽痿;腰脊強痛[14]。
志室穴主治遺精、陽痿、陰痛、小便不利、水腫、腰脊強痛[15]。
志室穴主治腰脊強痛,遺精,陽痿,小便不利,陰中疼痛,頭昏目眩,耳鳴耳聾,月經不調,以及腎炎,腎盂腎炎,前列腺炎等[13]。
現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療腎炎、前列腺炎、陰囊濕疹、腰部扭挫傷、下肢癱瘓等[11]。
1.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精,陽痿,前列腺炎,腎炎,膀胱炎,尿道炎;
2.運動系統疾病:下肢癱瘓,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3.其它:陰囊濕疹,腎絞痛,消化不良。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脹感,有時可向臀部放散[14]。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脹感,有時可向臀部放散;可灸[14]。
注意:志室穴不能深刺,以免刺傷腎臟[14]。
5.10.2 灸法
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13]。
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灸10~15分鐘。
5.11 志室穴的配伍
志室配腎俞、關元,有補腎益精,壯陽固澀的作用,主治陽痿,遺精。
志室配命門、委中,有強壯腰膝,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腰膝疼痛。
志室配腎俞、命門,治腰痛[14]。
志室配關元、腎俞、中極、足三里、三陰交,治遺精、陽痿[14]。
5.12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腰痛脊急。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小便淋漓。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飲食不消,肓門主之。
《針灸大成》:主陰腫,陰痛,背痛,腰脊強直,俯仰不得,飲食不消,腹強直,夢遺失精,淋瀝,吐逆,兩脅急痛,霍亂。
5.13 志室穴研究進展
5.13.1 對腎功能的影響
現代研究證明,針刺志室穴可調整腎功能,并且能改變尿液成分和尿量[4]。針刺正常人的志室,配復溜穴,多數人的尿量增加,尿中環磷酸腺苷、肌酐含量升高[4]。
6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9.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40.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1.
- ^ [4]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5]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9.
- ^ [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1-352.
- ^ [8]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4.
-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1-352.
- ^ [10]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4-125.
- ^ [1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0.
- ^ [12]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0.
- ^ [1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9.
- ^ [14]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53-254.
- ^ [15]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85.
- ^ [1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53-254.
古籍中的精宮
- 《類經圖翼》:[類經附翼卷三求正錄]三焦包絡命門辨
一,惟腎有兩,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若此數者,弗能無疑,千載而下,議論...
- 《古本難經闡注》:正文
此概舉五臟之色脈也。下衣冠文物相應吉兇之義。此節精熟。則色脈生勝之理。自然了了。)脈數。尺之皮膚亦...
- 《醫旨緒余》:[上卷]六、命門圖說
立也。動靜無間,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其斯命門之謂歟。圖《素問》...
- 《脈訣刊誤》:[卷上]診候入式歌
與三焦為表里。而脈訣以命門與三焦為表里者。以腎為精之舍。三焦為精之府也。命門雖系一臟。外別無經。與...
- 《石室秘錄》:[卷五(書集)傷寒相舌秘法]十四論命門
雷真君曰∶命門為十二經之主,《內經》已詳言之。余再取而尚論者,蓋命門之經雖彰,而命門之旨尚晦也。命門...
- 更多古籍中的精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