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jīng fù zǔ zhī qián qiān lā zǐ gōng fù wèi shù
2 英文參考
abdominal reposition by traction with allis clamps
3 手術名稱
經腹組織鉗牽拉子宮復位術
4 經腹組織鉗牽拉子宮復位術的別名
huntington operation
5 分類
6 ICD編碼
75.9301
7 概述
子宮翻出是指子宮內膜面向外翻出,是一種罕見的嚴重的產科并發癥,可引起出血、休克及感染。急性子宮翻出未及時發現和搶救,母體死亡率甚高。一般發生在第三產程,極少數在產后24h內。主要是在宮縮不良、宮頸松弛的情況下、胎盤尚未剝離用暴力牽拉臍帶或強壓宮底所造成。亦偶見于臍帶過短,胎兒娩出時過度牽拉或子宮黏膜下肌瘤向宮頸外突出時,使子宮翻出。因此,正確處理第三產程是預防子宮翻出的關鍵。
子宮翻出可分急性和慢性。子宮翻出后立即發現,即為急性,如癥狀不明顯而被忽略或未能及時處理,數天后因宮頸口收縮,使翻出的子宮血運受阻,可發生水腫壞死,引起感染、敗血病,亦有少數因宮體逐漸復舊縮小,而轉變為慢性。按子宮翻出的程度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翻出的子宮底部在子宮下段或部分突出子宮頸口,稱為不完全子宮翻出;子宮內膜面全部翻出到陰道內,稱完全子宮翻出;翻出的子宮體脫垂于陰道口外,稱翻出子宮脫垂(圖11.2.17.2-0-1,11.2.17.2-0-2)。不完全子宮翻出的癥狀較輕,可有輕度腹痛,后兩者癥狀明顯,產婦感到劇烈腹痛,由于輸尿管、卵巢、韌帶及腹膜等被牽拉以及神經末梢受刺激,可出現疼痛性休克。因此,分娩后下腹劇痛伴不可解釋的休克應考慮子宮翻出。一般經腹部、陰道檢查可以確診。確診后應積極處理,在預防感染和積極防治休克的同時,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復位。復位的方法有手法復位和手術復位,手術復位又有經陰道和經腹部復位。急性子宮翻出可用陰道徒手復位術,如復位失敗則可經腹手術復位,慢性子宮翻出均須手術治療。如發生嚴重感染、組織壞死,應控制感染后行子宮切除術。
8 適應癥
經腹組織鉗牽拉子宮復位術適用于經陰道徒手復位失敗。
9 禁忌癥
宮頸形成的狹窄環縮緊,不能擴張。
10 術前準備
1.給予鎮靜劑減輕疼痛。
11 麻醉和體位
12 手術步驟
12.1 1.擴張宮頸狹窄環
臍下正中切口,進腹腔后,可見宮底向陰道內翻出形成狹窄環,先用手指擴張此環(圖11.2.17.2-1)。
12.2 2.子宮復位
用兩把組織鉗夾住子宮狹窄環內側,開始向上提拉(圖11.2.17.2-2),逐步向子宮底部移位,直至子宮完全復位(圖11.2.17.2-3)。
12.3 3.促進子宮收縮
子宮復位后,立即應用宮縮劑促進子宮收縮,以防再次翻出。
12.4 4.最后逐層縫合腹壁切口。
13 術中注意要點
動作要輕柔,防止子宮損傷。
14 術后處理
經腹組織鉗牽拉子宮復位術術后做如下處理:
1.手術完畢可立即經陰道行宮腔紗布條填塞術,以防子宮再次翻出。
2.密切觀察產婦的一般情況,若發生子宮收縮乏力而大出血,應積極防治休克,并行子宮切除術。
4.填塞宮腔的紗布條手術后24h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