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驚風(infantile convulsion[1])為病名[2][3]。是指以神昏、抽風、驚厥為主要表現,以搐、搦、掣、顫、反、引、竄、視八候為特征的兒科疾病[2][1]。兒科常見疾病之一[2]。即驚厥[2]。
4 病因病機
古人將發病暴急,出現壯熱、煩渴等熱證者,稱為急驚風[2]。急驚風多由外感熱病,內熱熾盛;或痰火積滯,化熱生風;或暴受驚恐,氣血逆亂等造成[3]。慢驚風則多因虛而致。吐瀉過多、久病傷陰、脾胃素弱及急驚風日久失治等,均可致陰血虧損而虛風內動[3]。
現代醫學認為由于小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多未健全,故而易受多種因素影響而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暫時紊亂所致[3]。
5 癥狀
驚乃強直和痙攣的表現,故古代有的醫家把驚風與痙作為通用名詞[2]。如《寓意草》、吳鞠通《解兒難》、《幼幼集成》都認為驚風即是痙病[2]。風乃言其病因,《內經》所謂“諸暴強直,皆屬于風”[2]。凡因風而引起的各種抽搐癥狀,皆可名之為驚風[2]。近代習慣上將痙厥出現于成人的稱痙病,出現于幼兒的稱驚風[2]。
一種以四肢抽搐和意識不清為主證的兒科常見證[3]。以搐、搦、掣、顫、反、引、竄、視等八個主要癥狀為其特征[2]。多見于5歲以下的幼兒,7歲以上的則逐漸減少,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2]。病情變化極快,多危及生命[2]。
臨床上,急驚風癥見發病迅速,突然神昏抽搐,甚至角弓反張[3]。外感熱病者多伴壯熱面赤,口渴煩躁;痰熱者則見喉間痰鳴,痰壅氣促或發熱,腹脹;驚恐而發者則四肢欠溫,夜臥不寧,易驚易啼[3]。慢驚風癥見抽搐時發時止,緩慢無力,病程較長[3]。常伴神倦嗜臥,形瘦面白,便溏等癥[3]。
6 治療
治療原則,急驚以疏風解毒,開竅豁痰,平肝鎮痙為主;慢驚以回陽救急,逐寒蕩驚,溫中健脾為主[2]。
6.1 針灸治療
6.1.1 體針
急驚風取水溝、印堂、十宣、合谷、太沖等穴為主[3]。癥急者可指掐人中穴[3]。高熱加大椎、曲池;痰熱者加豐隆、中脘;驚恐者加神門、涌泉[3]。慢驚風可輪取脾俞、胃俞、肝俞、腎俞、神闕、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筋縮等穴[3]。酌用灸法[3]。
6.1.2 耳針
取下腳端、神門、腦、緣中、心等穴[3]。高熱者加耳尖點刺出血;慢驚風酌加肝、脾、腎、屏間等穴[3]。中強刺激[3]。
7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28.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49.
治療驚風的穴位
- 率谷
驚癇等。率谷穴主治偏正頭痛,眩暈,耳鳴,耳聾;小兒驚風。現代又多用率谷穴治療血管性頭痛、神經性耳聾、...
- 隱白
心痛,喘息,胸滿,子宮痙攣,牙齦出血,鼻出血,小兒驚風,癔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胃腸炎等。別名...
- 陰中之陰
心痛,喘息,胸滿,子宮痙攣,牙齦出血,鼻出血,小兒驚風,癔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胃腸炎等。別名...
- 鬼壘
心痛,喘息,胸滿,子宮痙攣,牙齦出血,鼻出血,小兒驚風,癔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胃腸炎等。別名...
- 鬼眼
心痛,喘息,胸滿,子宮痙攣,牙齦出血,鼻出血,小兒驚風,癔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胃腸炎等。隱白...
- 更多治療驚風的穴位
治療驚風的方劑
- 朱砂散
等分,甘草減半(半生半熟)。功效:和氣。主治:小兒驚熱。用法用量:每服量大小下1字,或半錢或3字,...
- 全蝎散
,牙關緊急,口吐痰沫,反拗多時,精神不寧,睡眠多驚,吐痢生風,昏塞如醉。用法用量:每服半錢,荊芥湯...
- 琥珀抱龍丸
。用于飲食內傷所致的痰食型急驚風,癥見發熱抽搐、煩躁不安、痰喘氣急、驚癇不安。用法與用量:口服。小...
- 天麻散
主治:《人己良方》之天麻散功在祛風痰。主治小兒胎驚、胎寒、胎癇。用法用量:姜湯調少許搽乳頭上,小兒...
- 保命丹
5錢。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功能主治小兒驚風發熱。用法用量方中甘草、薄荷、牛黃后原均脫“各...
- 更多治療驚風的方劑
治療驚風的中成藥
- 小兒驚風散
.5g,一日2次。周歲以內酌減。鎮驚息風。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神昏。《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
- 琥珀抱龍丸
。用于飲食內傷所致的痰食型急驚風,癥見發熱抽搐、煩躁不安、痰喘氣急、驚癇不安。用法與用量:口服。小...
- 六合定中丸
楂、燈心煎湯送下),飽脹嘔吐(生姜煎湯送下),小兒驚風(薄荷煎湯送下),中暑(冰水或水調服),霍亂轉...
- 鮮竹瀝
咳嗽多痰,氣順胸悶,卒中強舌,痰涎壅盛,小兒痰熱驚風。鮮竹瀝水說明書:藥品名稱:鮮竹瀝水藥品漢語拼音...
- 一粒珠
手,癰疽發背等癥,已成者即潰,未成者即消。若治小兒驚風,用膽南星一分,鉤藤、橘紅各三分煎湯化服;悶痘...
- 更多治療驚風的中成藥
驚風相關藥物
- 七星茶
為感冒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驅風,消食,定驚。用于小兒傷風咳嗽,積食,夜睡不寧。【用法與用量...
- 鹽酸二甲弗林注射液
壓下降,本品安全范圍較窄,劑量掌握不當易致抽搐或驚厥。【藥代動力學】作用快,維持時間2~3小時。【...
- 尼可剎米注射液
快,對血管運動中樞有微弱興奮作用,劑量過大可引起驚厥。【藥代動力學】吸收好,起效快,作用時間短暫,...
- 艾司唑侖注射液
,促進突觸傳導功能有關,具有較強的鎮靜、催眠、抗驚厥與抗焦慮作用。【藥代動力學】半衰期(t1/2)...
- 鹽酸二甲弗林片
】惡心、嘔吐及皮膚燒灼感等。用量較大易引起抽搐或驚厥,尤見于小兒。【禁忌】(1)有驚厥病史者、肝、...
- 更多驚風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驚風
- 《幼幼新書》:[卷第九]急慢驚風第一
數者是其疾也。故治法有用粉丸并法術者。《玉訣》小兒驚風候歌∶面青呵欠即因驚,KT饒啼睡不寧。上爨喘粗...
- 《幼幼新書》:[卷第十]一切驚第一
漢東王先生論小兒驚風可醫者十一∶非時眼,驚入肝。何以知在肝?肝主筋,肝受邪,故搐于眼。若眼赤,是肝...
- 《幼幼新書》:[卷第九]慢驚風第三
,心神不安,嘔吐痰涎,身體壯熱,筋脈不利,睡臥多驚,風熱不除,變化非一,進退不定,荏苒經時,故名慢...
- 《幼幼新書》:[卷第九]急驚風第二
候,以溫酒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圣惠》治小兒驚風,頭熱足冷,口噤面青,筋脈抽掣,多痰涎疾狀甚者...
- 《醫述》:[卷十四·幼科集要]雜病
急、慢之名亦異。凡治此者,不可罔顧名思義也。○小兒驚風,肝病也,亦脾、腎、心、肺病也。蓋小兒之真陰未...
- 更多古籍中的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