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手術名稱
脛腓骨融合術
4 脛腓骨融合術的別名
5 分類
6 ICD編碼
81.29
7 概述
脛腓骨融合術用于先天性腓骨假關節的手術治療。 通常先天性腓骨假關節先于脛骨,或與同側脛骨假關節同時出現,依其嚴重程度,可將所見到的腓骨假關節分為幾種:①腓骨彎曲但沒有假關節;②腓骨假關節不伴踝關節畸形;③腓骨假關節伴有踝關節畸形;④腓骨假關節伴有潛在的脛骨假關節。有時先天性腓骨假關節,甚至可發生于脛骨假關節植骨成功后到骨骼發育成熟之間。此外,因為外踝向近端移位,將發生進行性的踝關節外翻畸形。Langenskiold采取防止外翻畸形或阻止畸形發展的手術,即在脛腓骨遠端干骺端實現骨性聯接(圖12.26.8.1-0-1)。
8 適應癥
脛腓骨融合術適用于先天性腓骨假關節。
9 術前準備
10 麻醉和體位
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病兒仰臥于手術臺上,大腿近端上止血帶。
11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見示意圖(圖12.26.8.1-1,12.26.8.1-2)。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在腓骨遠端前側表面做一個縱切口。
12.2 2.腓骨遠端殘端處理
于脛骨遠端骺板的近端1~2cm處,分離腓骨并切除腓骨干遠端圓錐形部分。
12.3 3.脛骨鉆孔
在腓骨切除的水平和骨間膜附著處的脛骨外側面,鉆一個與腓骨直徑同樣大小的骨孔,再于孔的近端,切除脛骨骨膜和骨間膜,其范圍超過幾平方厘米。
12.4 4.脛腓骨聯接
從髂骨切取一塊與脛骨骨孔同樣寬度的骨塊,其長度足以從腓骨的外側面到脛骨干骺端松質骨的距離。將骨塊垂直于肢體長軸方向置入,以便骨塊平行置于腓骨斷面上并嵌入脛骨皮質骨骨孔內;
12.5 5.植骨融合
13 術中注意要點
14 術后處理
脛腓骨融合術術后做如下處理:
1.應用膝以下至足趾基底部的石膏管形固定。
2.抗生素治療5~7d。
3.術后2個月時允許帶石膏完全負重。
4.4個月時去除石膏。
15 并發癥
脛前脛后血管神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