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肌腱即筋[1]。附于骨節的叫筋,包于肌腱外的叫筋膜[2]。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筋性堅韌剛勁,對骨節肌肉等運動器官有約束和保護的功能[2]。《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筋為剛。”筋和筋膜的功能是由肝所主,并由肝血濡養[2]。《黃帝內經素問·痿論》:“肝主身之筋膜。”肝的精氣盛衰與筋力的強弱有密切關系[2]。
4 關于肝合筋
肝合筋指五臟與五體相合,肝主要合于筋[3]。《黃帝內經素問·五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筋束骨,系于關節,維持正常的屈伸運動,須賴肝的精氣濡養[3]。《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肝的精氣足則筋力勁強,關節屈伸有力而靈活;肝的精氣衰則筋力疲憊,屈伸困難[3]。《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
5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80.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