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jié xiōng
2 英文參考
chest binding syndrom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thoracic reten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ccumulation of pathogens in chest[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概述
結胸(chest binding syndrome[1])為證名[2]。是指表熱內陷,或邪實內傳,與胸中水谷痰飲、瘀血互結,以脘腹脹滿,疼痛拒按等為常見癥的傷寒證候[1]。包括水結胸證、血結胸證等[1]。
4 結胸的癥狀
5 結胸的病因病機
多因太陽病、太少并病誤下,表熱內陷或實邪傳里,與胸中水飲互結而成[2]。
6 結胸的辨證論治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太陽病,脈浮而動數,……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𢙐,陽氣內陷,心下因鞭,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
“太陽少陽并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鞕,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
“傷寒十余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鞕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傷寒來蘇集·陷胸湯證》:“因誤下熱入,太陽寒水之邪,亦隨熱而內陷于胸脅間,水邪熱邪結而不散,故名曰結胸。”
《景岳全書·傷寒典下》:“有不因誤下而實邪傳里,心下鞕滿,痛連小腹而不可近,或燥渴譫妄,大便鞕,脈來沉實有力者,此皆大陷胸湯所正宜也。”
7 結胸的分類
本病因證候、病情不同,有大結胸、小結胸、寒結胸、熱結胸、水結胸、血結胸等[2]。
7.1 大結胸證
大結胸證(major chest binding syndrome[1]、chest binding syndrome with heat and fluid[1])為病證名[3]。又稱熱實結胸證,是指表邪內陷,化熱入里,與水飲等實邪結聚于胸膈,以心下硬滿而痛,甚或痛不可近,發熱不高,便秘,心中懊𢙐,短氣,煩躁欲飲,但頭汗出,舌燥,脈沉緊等為常見癥的結胸證[4]。結胸證之一[3]。即指《傷寒論》中之大陷胸湯(丸)證[3]。
7.1.1 癥狀及治療
《類證活人書》卷十:“大結胸,不按而痛,胸連臍腹堅硬為大結胸,大陷胸丸主之。”
7.2 小結胸證
小結胸證(minor chest binding syndrome[1]、chest binding syndrome with phlegm and heat[1])為病名[5]。是指熱與實邪相結較輕,痰熱結聚于心下,以心下脹滿,按之則痛,脈浮滑等為常見癥的結胸輕證[4]。結胸之一[5]。
7.2.1 病因病機
痰熱互結心下,按之則痛者[5]。
7.2.2 癥狀及治療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7.3 寒實結胸證
寒實結胸證(chest binding syndrome with cold fluid[1])為病證名[6]。是指水寒互結于胸膈,以胸腹脹滿疼痛,手不可近,形寒,脈沉緊等為常見癥的結胸證[4]。結胸證之一[6]。又稱寒結胸[6]。
7.3.1 癥狀
水寒互結胸膈者[6]。
7.3.2 病因病機
《傷寒來蘇集·三白散證》:“太陰腹滿時痛,而反下之,寒邪與寒藥相結,成寒實結胸。”
7.3.3 辨證論治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
《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卷一:“結胸證,身無大熱,口不燥渴,則為無熱實證,乃寒實也,與三物白散。然此證脈必當沉緊。若脈沉遲或證見三陰,則又非寒實結胸可比,當以枳實理中湯治之矣。”亦可由誤下所致[6]。
《傷寒論述義》卷四:“本有寒分,下之作結胸者,亦是寒實。然陽素虛……誤下作結胸,須增損理中丸。”
7.4 水結胸證
水結胸證(water chest binding syndrome[1])為病證名[7]。又稱陷胸[4]。是指熱邪或寒邪與水飲內結于胸,以發熱,煩躁,便秘,不能食,脘腹脹滿,疼痛拒按等為常見癥的傷寒證候[4]。結胸之一[7]。包括大結胸證、小結胸證、寒實結胸證等[4]。
7.4.1 癥狀及治療
水邪結于胸脅者[7]。
《注解傷寒論》卷四:“但結胸無大熱者,非熱結也,是水飲結于胸脅,謂之水結胸。周身汗出者,是水飲外散,則愈;若但頭微汗出,余處無汗,是水飲不得外泄,停畜而不行也,與大陷胸湯以逐其水。”
《傷寒全生集·辨傷寒結胸》:“若心下怔忡,頭汗出,無大熱、先渴后悶痛,揉之有聲汩汩者,名水結胸,用半夏茯苓湯。”
7.5 寒結胸
寒實結胸(chest binding syndrome with cold fluid[1])為病證名[6]。是指水寒互結于胸膈,以胸腹脹滿疼痛,手不可近,形寒,脈沉緊等為常見癥的結胸證[4]。結胸證之一[6]。又稱寒結胸[6]。
7.5.1 癥狀
水寒互結胸膈者[6]。
7.5.2 病因病機
《傷寒來蘇集·三白散證》:“太陰腹滿時痛,而反下之,寒邪與寒藥相結,成寒實結胸。”
7.5.3 辨證論治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
《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卷一:“結胸證,身無大熱,口不燥渴,則為無熱實證,乃寒實也,與三物白散。然此證脈必當沉緊。若脈沉遲或證見三陰,則又非寒實結胸可比,當以枳實理中湯治之矣。”亦可由誤下所致[6]。
吳謙認為:“結胸證,身無大冷,口不燥渴,……乃寒實也。與三物白散。然此證脈必當沉緊。若脈沉遲或證見三陰,則又非寒實結胸可比……”(《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傷寒論述義》卷四:“本有寒分,下之作結胸者,亦是寒實。然陽素虛……誤下作結胸,須增損理中丸。”
7.6 血結胸證
血結胸證(chest binding syndrome with static blood[1])為病證名[8]。是指邪熱瘀血互結胸膈,以胸腹脹滿疼痛,手不可近等為常見癥的結胸證[4]。
7.6.1 癥狀及治療
邪熱瘀血互結胸膈者[8]。
《傷寒全生集·辨傷寒結胸》:“傷寒陽證,吐衄血不盡,蓄在上焦,胸腹脹滿硬痛,身熱,漱水不咽,喜忘如狂,大便黑,小便利,名血結胸,用犀角地黃湯。”亦可用抵當湯、桃核承氣湯等方[8]。
8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63.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2.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
-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00.
-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6.
- ^ [8]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4.
治療結胸的穴位
- 項強
緩,桂枝湯;痙癥獨搖頭,卒口噤,項強,小續命湯;結胸項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大陷胸丸。”又有因刀傷...
- 肝念
膽、神志、眼目、血證等疾患:如脘腹脹痛,胸脅支滿,黃疸結胸,吞酸吐食,飲食不化,目赤癢痛,胬肉攀睛...
- 肝俞
膽、神志、眼目、血證等疾患:如脘腹脹痛,胸脅支滿,黃疸結胸,吞酸吐食,飲食不化,目赤癢痛,胬肉攀睛...
- 氣堂
察針刺尺澤有降壓作用,對高血壓患者有一定療效。對結腸蠕動的調整作用:針刺尺澤可使不蠕動或蠕動很弱的...
- 尺澤
察針刺尺澤有降壓作用,對高血壓患者有一定療效。對結腸蠕動的調整作用:針刺尺澤可使不蠕動或蠕動很弱的...
- 更多治療結胸的穴位
治療結胸的方劑
- 一味萊菔子湯
用量:共搗碎,煎湯1大茶杯,頓服之。臨床應用:結胸證:許某,年二十余,得溫病,三四日覺中脘郁結,飲...
- 抑痰丸
如麻子大。各家論述:《醫略六書》:濕熱內結,窒塞咽喉,故胸膈不利,咽物亦不能遽下焉。萎仁瀉熱化燥痰...
- 抵當湯
功能主治: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熱在下焦,小腹硬滿,小便自利而狂,大...
- 枳實理中湯
,炮姜3錢,茯苓2錢,炙草6分。功效:溫中化滯開結。主治:脾虧寒滯,不能運化,而痞結于中,臍腹疼痛...
- 眾仙丸
)1錢。主治:傷寒結胸,心下硬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大棗湯送下。結胸5-7日者,服3丸...
- 更多治療結胸的方劑
治療結胸的中成藥
- 通關散
治:《金鑒》卷五十一之通關散主治小兒痰壅氣塞,塞結胸中,發為驚風抽搐,神氣昏憒。用法用量:用筆管吹入...
- 百效丸
滯,鎮驚化痰。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痰喘氣促,寒火結胸,大小便閉塞,一切食積痰瘧,腹疼腹脹,紅白痢疾,...
- 五苓散
水、顱內高壓、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黃疸、結核性胸水、肝硬化腹水、腹瀉、美尼爾病、妊娠高血壓等屬...
- 利膈丸
。功效:開瘀順氣,消食化痰。主治:肝瘀胃熱,發為結胸,胸脘疼痛,咯氣食少,肝氣橫逆,閉塞于胸,胸脅串...
- 海蛤散
1兩,甘草1兩(炙),芒消半兩。主治:婦人傷寒血結胸膈,揉而痛不可撫近者。用法用量:每服2錢,雞子清...
- 更多治療結胸的中成藥
結胸相關藥物
- 舒肝止痛丸
治】舒肝理氣,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肝氣郁結,胸脅脹滿,嘔吐酸水,脘腹疼痛。【用法與用量】口服,...
- 氟尿嘧啶栓
脫氧核苷,與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的活動中心形成共價結合,使該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使胸腺嘧啶核苷生成減少...
- 氟尿嘧啶栓
脫氧核苷,與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的活動中心形成共價結合,使該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使胸腺嘧啶核苷生成減少...
- 膠體磷[32P]酸鉻注射液
、脾內,尿中排出量為5%。【適應癥】用于控制癌性胸腹水和某些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用法用量】(1)...
- 胸腺肽注射液
名稱】通用名:胸腺肽注射液曾用名:胸腺素注射液、胸腺因子注射液、胸腺因子D注射液。商品名:英文名:...
- 更多結胸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結胸
- 《傷寒論輯義》:[卷三]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也。此系誤下太過。而變成臟寒之證。故難治也。按結胸證。其人本胃中挾食。下之太早。則食不能去。外邪反...
-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卷一]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編
,方是承上起下,言當下以出其治也。喻昌曰∶此證與結胸頗同。但結胸者,邪結于胸,其位高;此在心下及脅,...
- 《證治準繩·傷寒》:[卷五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結胸
心下痞結按之硬滿而痛者結胸也按之硬滿不痛者痞氣也經曰病發于陽(發熱而惡寒者)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于...
- 《傷寒證治準繩》:[卷五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結胸
心下痞結按之硬滿而痛者結胸也按之硬滿不痛者痞氣也經曰病發于陽(發熱而惡寒者)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于...
- 《傷寒溯源集》:[卷之三結胸心下痞(臟結附)]結胸證治第三
其虛乎。上文曰結胸脈浮大者不可下。下者死。又曰結胸證悉具。煩躁者死。今曰脈浮。又曰煩躁。大陷胸果可...
- 更多古籍中的結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