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手術名稱
結膜上皮癌切除術
4 分類
5 ICD編碼
10.3107
6 概述
結膜上皮癌多見于50~75歲,男性多于女性,眼部原有損害、維生素A缺乏及眼球摘除術后等均可成為本病誘因。腫瘤好發于瞼裂區角膜緣附近,即暴露于空氣、陽光的部位和易受傷的部位。以顳側角膜緣為多見,其次為淚阜及瞼結膜,也可發生于穹隆部結膜。腫瘤肥厚,無蒂,呈橙紅色肉芽狀,看起來似乎生長在角膜,實際上只是腫瘤遮蓋了角膜。腫瘤表面常有皸裂,其間常出血。乳頭狀型者較硬,表面呈類似石榴子樣乳頭。發生于角膜緣整個圓周時,則形成環狀。發生于淚阜時則呈囊腫樣,屬于皮脂腺瘤型。
彌漫性者,全部球結膜均受累,此型惡性程度高,易發生淋巴結轉移,預后差。裂隙燈顯微鏡下可見到血管形成是此腫瘤的一個主要特征。腫瘤的每一原始小葉均有一支毛細血管構成的血管軸,它爬行至小葉尖端即彎曲向下消失于互相吻合的毛細血管網中,有的小葉中毛細血管散開形成一個或多個小血管球。腫瘤附近也有明顯的血管形成。腫瘤范圍廣又有淋巴結(耳前或下頜)轉移者,可行放射治療。
7 適應癥
結膜上皮癌切除術適用于:
2.腫瘤刮片做細胞學檢查,不易正確判斷;而且這種活檢容易促進腫瘤轉移。因此,最好是徹底手術切除腫瘤做病理檢查(圖8.3.7.2-1,8.3.7.2-2)。
8 禁忌癥
腫瘤已擴及穹隆部結膜。此時須做眶內容剜除術或做放射治療為宜。
9 麻醉和體位
全身麻醉,便于術中決定改眶內容剜除術。
10 手術步驟
1.先在腫瘤周圍正常結膜電凝一圈,然后再做切除(圖8.3.7.2-3)。
2.在手術顯微鏡下,距腫瘤至少5mm的正常球結膜切開(圖8.3.7.2-4)。
3.切至淺層鞏膜,從正常淺層鞏膜組織剝離,將腫瘤徹底切除(圖8.3.7.2-5)。
4.鞏膜上大的缺損面,做唇黏膜移植,固定于淺層鞏膜上(圖8.3.7.2-6)。
5.球旁注射慶大霉霉素4萬U(加2%普魯卡因0.2ml避免疼痛),滴復方蜂蜜眼液,涂1%阿托品及抗生素眼膏。
11 術后處理
1.單眼繃帶包扎,每日換藥,滴復方蜂蜜眼液,涂四環素可地松眼膏。
2.術后7d拆唇黏膜固定縫線,每日滴復方蜂蜜眼液及0.5%可地松眼液各3次,1個月后逐漸減而后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