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結喉:1.人體部位名;2.病名。
3 人體部位名·結喉
結喉為人體部位名。又稱喉結(laryngeal prominence)[1]。指頸前正中喉部甲狀軟骨突出的部位[2]。即西醫所稱的甲狀軟骨[3]。
丹波元簡《靈樞識·骨度》卷三:“張云,舌根之下,肺之上系,屈曲外凸者為結喉。”
4 病名·結喉
結喉為病名。似指咽喉阻塞不通一類病。《普濟方》卷六十:“如圣勝金鋌,治急喉風、纏喉風、飛飏、單蛾、雙蛾、結喉、重舌、木舌、腮頸腫痛,屬經用前不能吞水粥。”[3]
5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1.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5.
治療結喉的穴位
- 陰維脈
至此陰維脈挾胃、屬肝、絡膽、貫膈與上行與任脈交于結喉下一寸之天突穴,再上行至頷下結喉上中央舌根下之廉...
- 扶突
部位:頸扶突穴的定位:標準定位:扶突在頸外側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后緣之間。扶突位于頸外側,...
- 水穴
部位:頸扶突穴的定位:標準定位:扶突在頸外側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后緣之間。扶突位于頸外側,...
- 水突
部位:頸扶突穴的定位:標準定位:扶突在頸外側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后緣之間。扶突位于頸外側,...
- 廉泉
”故名之。舌下孔竅名曰海泉,人之口津出此。本穴在結喉上緣,凹陷處,內通舌之下海泉。刺本穴,口可生津,...
- 更多治療結喉的穴位
治療結喉的方劑
- 加味甘桔湯
卷上方之加味甘桔湯主治結喉癰,腫甚堵塞咽喉,湯水不下。主治結喉癰,生于項前結喉之上,腫甚則堵塞咽喉...
- 柴胡清肝飲
、山梔、青皮、荊芥、甘草。功能主治:少陽之火,恒結喉旁,而為喉痹。摘錄:《傷寒大白》卷一《癥因脈治》...
- 絳雪散
、麝香末拌令勻,瓷器盛之,勿令透氣。功能主治:熱結喉間,連頰腫不消,心膈煩滿。用法用量:每服1錢或2...
- 琥珀救喉散
腫,消炎鎮痛。主乳蛾,喉風,喉痹,咽喉腫痛,瘟毒結喉。用法用量:內服每用1分,白開水送下。外用葦管吹...
- 如圣金錠
消石、生地各等分。主治:咽喉急閉,腮頷腫痛,乳蛾結喉,木舌重舌。用法用量:每服1錠,先以涼水灌漱,次...
- 更多治療結喉的方劑
治療結喉的中成藥
- 冰硼散
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于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 胡氏六神丸
。功能與主治:消腫解毒,止痛退熱,鎮驚安神。用于喉風喉痹、喉痛、雙單乳蛾等咽喉諸癥,疔毒、癰瘡、小...
- 十寶丹
肌。治疫喉腫痛色艷;爛喉痧證;痘疹后牙疳;楊梅毒結咽喉。《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十寶丹:《北京市...
- 西瓜霜
。功能與主治: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用于咽喉腫痛,喉痹,曰瘡。用法與用量:0.5~1.5g。外用適量...
- 清咽抑火丸
錄8頁)。功能與主治:清熱散風,解毒消腫,清利咽喉。用于咽喉腫痛,肺炎咳嗽。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
- 更多治療結喉的中成藥
結喉相關藥物
- 清降片
拼音:【成份】【性狀】【作用類別】本品為耳鼻喉科喉痹(兒科用藥)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 金參潤喉合劑
方藥藥品。【功能主治】養陰生津,清熱解毒,消痰散結,利咽止痛。主治咽喉疼痛,咽癢,異物感,以及慢性...
- 熱毒清片
清片漢語拼音:【成份】【性狀】【作用類別】本品為喉痹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 金參潤喉合劑
】養陰生津,清熱解毒,消痰散結,利咽止痛。用于咽喉疼痛,咽癢,異物感,以及慢性咽炎見上述癥狀者。【...
- 青果顆粒(沖劑)
劑)漢語拼音:【成份】【性狀】【作用類別】本品為喉痹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清熱,利咽,生津。...
- 更多結喉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結喉
- 《修昆侖證驗》:綜概
足三陰,自足入腹走頭,各至交宮。陰走膜內、頏顙、結喉、柔內、腋下、臂腕;陽走皮里、肩背、大椎、夾車、...
- 《經穴匯解》:[卷之一]項頸部第二
(凡十九穴)骨度篇曰。結喉以下。至缺盆長四寸。項頸之圖\p06-d22a10.bmp廉泉(靈...
- 《針灸資生經》:[針灸資生經第一]膺俞部中行七穴
r膺俞部中行七穴\pf-f15.bmp天突在結喉下夫宛宛中。針五分。留三呼。得氣即瀉。灸亦得。即...
- 《普濟方·針灸》:[卷七針灸門]穴
天突一穴在結喉下一寸。宛宛中(一作陷者中)。針五分。留三呼。得氣即瀉。灸亦得。但不及針。其下針宜直橫...
- 《醫學綱目》:[卷之八·陰陽臟腑部]穴法下
之會。針入三分,灸七壯至七七壯。廉泉一穴,在頷下結喉下四寸中央,乃陰維腎脈之會。可灸三壯,針三分。右...
- 更多古籍中的結喉